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 > 校园资讯 > 百家争鸣 >

人生不是选择题 应该理性面对

2013-05-16 
奥秘的深度与广度,随着个人的生命经验而彰显出来,并且永无穷尽的可能。生而为人,何其有幸,可以接受这种挑战,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样的人生,与其说是充满迷惑的,不如说是充满希望的。

  在询问“人生有什么意义”时,我们通常想到的是四项题材:命运、善恶、苦乐、生死。自古以来,人类的永恒困扰正是:人的命运各不相同,其中有何道理?人的善恶如何判断,究竟有无相称的报应?人生显然苦多于乐,难道活着是为了受苦?有生有死,虽是自然法则,但是何以人们恐惧死亡?这些迷惑如果可以化解,人心才能获得安顿。


  所谓“化解”,并不是像选择题一般,找到正确的答案就成功了,因为人生不是简单的问题,而是复杂的奥秘。问题可以靠理性分析去应付,奥秘则须由个人在生活中体验。所以化解是指个人生命态度的转变,有如换个角度看这些难题,并且敞开心灵去体会这些难题背后的含意,进而在行动中印证自己的信念。


  接下来,将对如何“换个角度”稍作探讨。


  命运


  首先,命运包括先天的命定因素与后天的实际遭遇。先天与后天纠结在一起,很难分清因果关系,但是无法否认的是:两者都涉及“理性无法说明,人力不能控制”的成分,并且更使人不解的是:我们对命运虽无共识,但是却有类似的反应模式。


  以共识而言,谁能列出好命运与坏命运的条件?譬如,家里有钱有势是好命运吗?有钱的人可能更易遭到歹徒的觊觎,有势的人下台后更易感叹人间冷暖。命运之好坏好像互为因果,我们如何取得共识?


  但是谈到反应模式,则大家都倾向于“怨天尤人”,对自己的命运并不满意。


  孟子说:“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意思是:既然一切都是命运,我们何不在顺从合乎情理的事件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正途?简单说来,就是要化命运为使命,找到自己生活的目标,然后主动积极地活下去。


  善恶


  其次,人有自由,可以行善也可以为恶。暂且不谈善恶的判断标准,我们要问的是:善恶有无报应?

  以人类社会的历史为据,可知人间善恶并无公平的报应,善未必有善报,恶也未必有恶报;既然如此,人为什么还要行善避恶?


  理由有三:一,为了人间互动的良性发展;二,为了自己心安理得;三,为了灵魂在来世的报应。通常这三个理由是并存的,只是对个人所起的作用有比重上的不同。譬如,人在年轻时、中年时、老年时,所考虑的理由也许大不相同。


  苦乐


  接着,人生苦多乐少的问题,常常取决于个人欲望之大小与多少。欲望越大越多的人,很难心想事成,自然快乐不起来。但是如何节制或降低欲望?


  这就要靠两种工夫:认知与修行。所认知的包括:欲望的本质、能力的限制、苦乐的由来。所修行的则是从向外追逐转向内在,培养省思与评价的习惯,进而在羡慕别人时,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事实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句谚语不仅反映了真实人生,也能化解我们的苦乐意念。西谚有云:“依需要而活,没有人是穷困的;依想要而活,没有人是富足的。”理由是:人的基本需要极其有限,在今日的经济环境中,可以轻易得到满足;但是人的想要或欲望,就可能漫无边际或永无止境了。


  生死


  有关生死的议题,一般都由宗教来探讨,理性所能做的是指出:一、自然界的生物都是有生有死,人也不例外。二,与其担心死亡,不如把握活着的时光。三,面临死亡时,不妨抱着顺其自然的豁达态度。


  如果这些想法无法使人安心,那么只有诉诸宗教信仰的启示了。宗教对死亡必有基本观念,如灵魂为生平作为而受审或进入轮回等,这是信仰范围中的问题,理性对此只能保持尊重而无法妄加评断其真伪对错。


  与上述四项题材相关的议题,都应该以“奥秘”视之。奥秘的深度与广度,随着个人的生命经验而彰显出来,并且永无穷尽的可能。


  人的存在,在宇宙万物之中,确实是最值得惊讶的。生而为人,何其有幸,可以接受这种挑战,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样的人生,与其说是充满迷惑的,不如说是充满希望的。


相关推荐:

80后应警惕精神“早衰”

中国需要与统治无关的文明史(最新)

记者制止考生填报新闻系:羞辱了职业价值

女大学生缺课两周被退学 只因遭男友拍裸照威胁

人大一女研究生跳楼身亡 北京高校今年已发生了多起跳楼事件

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com/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