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人力资源 > 经验心得 >

心得体会:向孔子学习中庸管理智慧(1)

2012-05-26 
向孔子学习中庸管理智慧

  常吃山珍海味的人,往往到头来觉得家常便饭最合胃口。这同样适合于聪明才智之人,对于聪明才智之人,如果不能归之于平淡,就会好名、好利、好色,即使可能轰动一时,都会由于易招怨端,最后往往不容易持久善终。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能做真正意义上的返朴归真,那才是一个真正具有大智大慧的人。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和”是最难能可贵的。

  “中和”最为珍贵。而中和的特质,就在于“平淡无味”。最近也常会听人这样讲:“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句话的确有一定的道理,想要经历辉煌,没有平淡的心境是不能达到的。这似乎和一些畅销的武侠书中所描述的剑客的层次有一定相通之处,比较低层次的剑客能做到“举重若轻”,稍高的达到“举轻若重”的境界,而最高的层次则是“无剑胜有剑,剑不在气在”的境界。

  著名领导力培训专家谭小芳老师发现,人人都可以自己认为“我是聪明的”,但却往往被别人推入网中,驱进机关,诱入陷阱还不知自拔,不懂避开,往往要等到事情的失败才大叹上当。人人都可以说“我是聪明的”,可是所有经过自己选择的合理方式,却也许连一个月的时间也坚持不住。很明显的一个事实就是,那些自以为聪明、以知识自夸的人,未必是真正的有知识。这些自以为有知识的人,其实往往仅仅是偏于一端,他们以“专家”自居,却忘了一个“专”字正表明了他或她的狭隘之处。

  所以说,聪明的人,容易“各执一端而自炫”。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庄子在天下篇中指出:“耳目鼻口,都有它的功能,却不能互相通用。”这也正如一般技术人员,他们对自己专业范围之内所知无所不详,无所不尽,可是也正是这种对一方面的过于精深,限制了他们对事物全面的把握,而他们往往竟毫不知晓这一点,总企图把自己的所谓“精神”扩展到任何方面,这样的表现就常常是“自我感觉良好”类型的。

  现代的中国人大都属于这类的“聪明人”,往往喜欢把自己的“一家之言”,“一察之明”大肆宣扬,过分膨胀,并常以文化“多元化”来掩护,于是一时之间会冒出很多“专家”,以致各说各的,最终的结果是很难获得圆满的沟通。知人之道在于“平淡”。“平淡”就是要不偏不倚,不卑不亢,不左不右,不上不下,是为“中庸之道”。“中庸”者,即不偏执也。

  孔子说:“世上好像有一些人,自己并没有什么知识,却装作什么都知道;我没有这种毛病。一个人能够做到多闻,多见而且牢记在心里,也就和有知识十分接近了。”《人物志》中也记载:“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如果一个人穿着非常朴素的衣服就已经十分漂亮了,那么将来加以合适的装扮,必然就更加出色。一个人只有懂得谦虚内敛,博学多问,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人才。

  其实,真正美丽的女子,是不需要什么装扮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保留最近于天然的美丽而不加什么多余的装饰,更能显示出本身的美貌。现代衣服愈华丽,人就愈加不漂亮了。保持自然的纯净,于平淡之中显神奇,此真正之才也。

  著名领导力培训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治理之本在于修身,前几项都是针对政府组织的治理,讲的却是一套对不同的人的关系处理之道,而不谈组织层级、命令、规章、工作流程的设计等等。后几项虽不是治理组织之道,却是治理人民之道,讲究的是要仁爱、要怀柔,使百工安居乐业。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