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1)乙酰胆碱(Ach)大部分支配胃的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直接作用于壁细胞膜上的胆碱能受体,引起盐酸分泌增加。乙酰胆碱的作用可被胆碱能受体阻断剂(如阿托品)阻断。
(2)胃泌素(gastrin)胃泌素主要由胃窦粘膜内的G细胞分泌。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粘膜内也有少量G细胞。胃泌素释放后主要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 壁细胞,刺激其分泌盐酸。胃泌素以多种分子形式存在于体内,其主要的分子形式有两种:大胃泌素(G-34)和小胃泌素(G-17)。
胃粘液屏障胃窦粘膜内的胃泌素主要是G-17,十二指肠粘膜中G-17和G-34约各占一半。从生物效应来看,G-17刺激胃分泌的作用要比G-34强5-6倍,但G-34在体内被清除的速度较慢,它的半衰期约为50 min,而G-17通常只有6 min。研究表明,人的小胃泌素的氨基酸序列C端的4个氨基酸是胃泌素的最小活性片段。因此用人工合成的四肽或五肽胃泌素是具有天然胃泌素全部作用。
(3)组胺(histamine)胃的泌酸区粘膜内含有大量的组胺。产生组胺的细胞是存在于固有膜中的肥大细胞。正常况下,胃粘膜恒定地释放少量组胺,通过局部弥散到达邻近的壁细胞,通过壁细胞上II型组胺受体(H2受体),引起组胺分泌。用甲氰眯呱(cimetidine)及其相类似的药物可以阻断组胺与壁细胞的结合、从而减少胃酸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