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的胃液是一种无色而呈酸性的液体,pH为0.9~1.5。正常人每日分泌的胃液量约为1.5~2.5L。胃液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如盐酸、钠和钾的氯化物等,以及有机物如粘蛋白、消化酶等。与唾液相似,胃液的成分也随分泌的速率而变化,当分泌速率增加时,氢离子浓度升高,钠离子浓度下降,但氯和钾的浓度几乎保持恒定。
1.盐酸 胃液中的盐酸也称胃酸,其含量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分泌盐酸的毫摩尔量表示, 称为盐酸排出量。正常人空腹时盐酸排出量(基础酸排出量)约为0~5 mmol/h。在食物或药物(胃泌素或组胺)的刺激下,盐酸排出量可进一步增加。正常人的盐酸最大排出量可达20~25 mmol/h。男性的盐酸分泌多于女性;50岁以后,分泌速率即有所下降。一般认为,盐酸的排出量反映胃的分泌能力,它主要取决于壁细胞的数量,但也与壁细胞的功能状态有关。
胃液中H+的最大浓度可达150 mmol/L,比血液中H+的浓度高三、四百万倍, 因此,壁细胞分泌H+是逆着巨大的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能量来源于有氧代谢。
已知壁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碳酸酐酶在它的催化下由细胞代谢产生的C02和由血浆中摄取的CO2可迅速地水合而形成H2CO3,H2C03随即又解离为H+和HCO3-。这样,在H+分泌后,留在细胞内的OH-便和由H2CO3解离的H+结合而被中和,壁细胞内将不致因OH-的蓄积而使pH升高。由H2CO3产生的HC03-则在壁细胞的底侧膜,与Cl-交换而进入血液。因此,餐后与大量胃酸分泌的同时,血和尿的pH往往升高而出现“餐后碱潮”。与HCO3-交换而进入壁细胞内的Cl-则通过分泌小管膜上特异性的Cl-通道进入小管腔,与H+形成H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