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四川省 >

2012年四川公考申论热点——真正的慈善岂能“靠天灾吃饭”(1)

2012-09-20 
真正的慈善岂能“靠天灾吃饭”

  民政部数据显示,2011年264个样本城市慈善收入为212.02亿元,较前年241.19亿元有所减少。官方解释称与全国的慈善捐赠收入减少原因相似,主要是去年灾难较少(7月15日《新京报》)。

  作为一个有扶危济困传统的国家,大灾大难是一个无声的动员令,能够最大限度激发民众的捐助热情,从而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受灾受难人们的援助。但是,应该看到,由灾难所激发的捐助热情,靠的不是慈善组织的魅力,而是面对灾难时,人性中感同身受的“在场感”,这正如邓恩那句广为传颂的名言,“谁都不是一座孤岛,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

  灾难较少时,慈善捐款就相应减少,这说明在很大程度上,慈善捐助是在“靠天灾吃饭”,诉诸的是对灾难的人性悲悯。2011年,《中国慈善家》杂志曾做过一期“寻找慈善新动力”的封面文章,正如其提出的观点,“谁也不希望看见慈善业的每一步发展总要以灾难为前提,灾难本身的非常态性注定了它所带来的动力只能很短暂,而中国所须达到的慈善业态,应该是健康且可持续的。”

  真正的慈善,诉诸的动力来源是每一个人内心的善念,它既不需要悲悯凄苦的大灾大难作为基础,又不应该需要当事人有多么激动的情绪作为支撑,而应当内化为一种普通人的理念,即慈善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壮举,而是社会互帮互助传统的制度化体现,需要进入常态化的运作轨道,对多元社会问题进行理性关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