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会考试 > 经济师资格 > 考试试题 >

2013年中级经济师《房地产专业》模拟题一(1)

2013-04-06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是区位所具有的特征(c)。

  a.综合性

  b.确定性

  c.特殊性

  d.层次性

  【答案解析】:区位的特征(四特征):综合性、确定性、层次性、历史性。参见教材p1-2。

  2. 房地产与其他财产、资产、商品最大的不同是(d)。

  a.运营资金大

  b.工期长

  c.收益高

  d.位置不可移动

  【答案解析】:房地产与其他财产、资产、商品的最大不同,是其位置不可移动。参见教材p1。

  3. 贵州省贵阳市因在贵山南面而得名,这反映了该城市的(a)。

  a.自然地理区位

  b.经济区位

  c.社会区位

  d.天文区位

  【答案解析】: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反映某一事物与山、江、河、湖、海等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的区位。

  4. 一般认为,(b)是投资房地产的秘诀所在。

  a.资金

  b.区位

  c.时间

  d.回报率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区位的相关内容。参见教材p1。

  5. 城市迁移和兴衰的重要原因是(a)。

  a.区位的历史性

  b.区位的层次性

  c.区位的确定性

  d.区位的综合性

  【答案解析】:区位的历史性是城市迁移和兴衰的重要原因。参见教材p2。

  6. 按照杜能区位理论的假设,农产品的销售成本为(b)之和。

  a.价格和利润

  b.生产成本和运费成本

  c.利润和运输成本

  d.成本和利润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理论。参见教材p3。

  7. 杜能圈离城市最近的一圈距离市场最近,主要生产(b)产品。

  a.木材

  b.易腐难运农产品

  c.谷物

  d.畜产品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4。本题考查杜能圈的内容。杜能圈由内向外分别是自由农作区、林业区、谷物轮作区、草田轮作区、三圃农作制区。自由农作区主要生产易腐难运的农产品。请记清每一圈的内容以及次序。

  8. 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是(a)。

  a.韦伯

  b.克里斯塔勒

  c.杜能

  d.伯吉斯

  【答案解析】: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是德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韦伯。参见教材p4。

  9. 集聚因素是影响某些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中主要是指(b)。

  a.社会集聚

  b.生产或技术集聚

  c.特殊集聚

  d.偶然集聚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集聚因素的相关内容。集聚因素可以为分生产或技术集聚(纯集聚)和社会集聚(偶然集聚)两大类,其中第一类是固定的内在的因素,后者是偶然的外在的因素,所以首要的是第一类因素。参见教材p5-6。

  10. 中心地理论主要解决(b)的问题。

  a.在城市周围农业区如何布局

  b.城市如何分布

  c.工业企业选址

  d.城市内部各功能用地如何分布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中心地理论的本质。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如何分布,而城市地域空间利用结构理论是研究城市内部各功能用地如何分布,两者不要混淆。参见教材p6。

  11. 伯吉斯对同心圆土地利用模式进行的动态分析,是从生态学的(d)观点出发的。

  a.“演替与发展”

  b.“入侵和演替”

  c.“承继和发展”

  d.“入侵和承继”

  【答案解析】:同心圆理论是伯吉斯于1925年总结出来的。他基于生态学的入侵和承继概念来解释城市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的排列形态。参见教材p7。

  12. 多核心理论中,城市最主要的核心是(a)。

  a.中心商务区

  b.批发与轻工业区

  c.低收入住宅区

  d.中高收入住宅区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多核心理论。参见教材p9。

  13. 若上海某商务区用地建筑面积总和为200万㎡,总建筑面积为500万㎡,则其中心商务强度指标(cbii)为(b),( )区域界定指标。

  a.50%,不满足

  b.40%,不满足

  c.250%,满足

  d.200%,满足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中心商务区土地利用模式的指标计算。中心商务强度指标(cbii)=中心商务用地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面积=200/500=40%,cbii>50%的区域可以界定为cbd,40%不符合界定标准。

  14. 房地产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是(c)。

  a.正相关

  b.常数关系

  c.负相关

  d.无关系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房地产需求曲线。由房地产需求曲线可知,房地产价格较高时需求量减少,在价格较低时需求量增加。参见教材p12。

  15. 居民收入水平与房地产需求量之间存在(c)关系。

  a.正比例

  b.反比例

  c.正相关

  d.负相关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房地产需求的决定因素。其中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需求量呈正相关关系,但不一定是正比例关系。参见教材p11。

  16. 地租本质上是一种(c)。

  a.劳动报酬

  b.投资收益

  c.超额报酬

  d.经营利润

  【答案解析】:地租本质上是一种超额报酬。参见教材p15。

  17. 最早出现的地租形式是(b)。

  a.级差地租

  b.奴隶制地租

  c.垄断地租

  d.绝对地租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地租的产生和发展。最初出现的地租是奴隶制地租,以劳役地租为基本形式。参见教材p16。

  18. 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由于每次投入资本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所转化的地租形态是(b)。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级差地租ii的概念。级差地租ii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由于每次投入资本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所转化的地租形态。参见教材p16-17。

  19. 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所取得的地租是(d)。

  a.级差地租

  b.奴隶制地租

  c.垄断地租

  d.绝对地租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绝对地租的概念。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所取得的地租。参见教材p17。

  20. 下列关于城市职能或城市性质的表述中,错误的是(d)。

  a.城市职能是指某个城市在国家或一定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b.城市职能概念的着眼点是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

  c.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和体现

  d.城市性质是城市现状职能的概括和体现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概念与区别。参见教材p18。

  21. 郊区化一般发生在城市化水平达到(d)的时候。

  a.50%~60%

  b.60%~70%

  c.80%~90%

  d.70%~80%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郊区化的概念。郊区化是指区域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70%~80%)。参见教材p21。

  22. (c)是指大都市区的人口向较小的都市区乃至乡村地区流动的分散过程。

  a.城市化

  b.郊区化

  c.逆城市化

  d.后现代城市化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逆城市化的概念。参见教材p23。

  23. 某省的总人口为80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4200万人,则该省的城市化率为(c)。

  a.39.5 %

  b.48.7 %

  c.52.5 %

  d.60 %

  【答案解析】:城市化水平也称城市化率,是指一个区域内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4200/8000)×100%=52.5%。参见教材p19。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