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频道 > 中考历史 >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世界历史》第二册提纲及练习题(1)

2010-07-17 
新机器有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革命性变革,导致了汽车和飞机的试制成功。

推荐阅读:

 

  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的这次科技革命(即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发展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新能源有电力、石油、煤炭。在电力发展方面,美国、德国领先一步。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电泡,德国的西门子创制了有轨电车。电力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80年代内燃机的发明,石油成为新能源、电力、石油、煤炭构成了三大能源。

  (2)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新机器有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革命性变革,导致了汽车和飞机的试制成功。

  (3)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19世纪中期。美国人莫尔斯首次试拍有线电报成功,为近代电讯事业跟打下了基础;贝尔研制有线电话成功,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影响:

  (1)在生产力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

  (2)在生产关系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19世纪初,各主要资材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

  首先要明确,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有较大程度的发展。其次要注意的是,当时各国经济发展特点不一样,其原因也不尽相同。

  (1)美国和德国

  发展步最快。后来居上。美、德是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它们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

  (2)英国和法国

  英法发展相对缓慢,被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赶上和超过。英、法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技术装备落后,资本大量输出,所以经济发展缓慢下来。

  (3)日本

  开始崛起。明治维新使它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之后,日本竭力进行武力扩张,开拓市场,掠夺资源,攫取战争赔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俄国

  也有所发展,俄国废除农奴制后,资本主义经济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农奴制残余势力还很大,俄国还远远落后于主要讲主义国家。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主要把握大战起止时间、导火线及影响。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枪杀,引发了以欧洲为主要战场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影响:(1)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虽然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革命的性质,但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2)结果: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大战历时四年多,牵涉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首次出现在战场上,造成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在大战过程中,多个国家引发了革命,其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4.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各帝国主义国家以实力为基础的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它是通过帝国主义国家在先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而形成的。

  (1)形成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初,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了和会,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还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②为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矛盾,1921-1922年,美、英、日等九国代表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订《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形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政治秩序。

  ③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寒-华盛顿体系”。

  (2)评价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使一战后的国际关系暂时缓和,然而这一体系不可能根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也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这一体系不断遭到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它彻底瓦解。

  5.美国罗斯福新政

  (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它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引起的。这次危机的特点是:1.波及范围特别广。这场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2.危机持续的时间特别长,从1929-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3.破坏性特别大,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了2/3,经济危机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罗斯福新政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它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经济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

  1933年实行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期消灭经济危机。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其次,在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和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偿。第三,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调整。1933年,国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第四,新政还举办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庞大的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新政”的实施使美国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为千百万人提供了就业、生活的保障,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但是,它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因此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德国吞并的第一个国家:奥地利

  (2)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定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以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史称慕尼黑阴谋。

  (3)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1939年9 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7、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本为侵略东南亚、西南太平洋,同英美的矛盾日益尖锐,1941年12月日本突袭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8、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国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使得二战的性质由早期的帝国主义战争演变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9、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

  会议名称

  参加国

  时间

  主 要 内 容

  德黑兰会议

  苏、美、英

  1943年

  英美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开罗会议

  中、英、美

  1943年

  发表了《开罗宣言》,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雅尔塔会议

  苏、美、英

  1945年

  ①三国派军队分区占领战败后的德国②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月内对日本作战③成立联合国

  10、法西斯的灭亡

  (1) 意大利法西斯的溃灭:1943年7月,美英盟军进入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倒台,意大利宣布投降。

  (2) 德国法西斯的溃灭:1945年5月2号苏军攻占柏林,5月8号德国投降。

  (3)日本法西斯的投降:

  (1)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2)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

  (3)亚洲各国人民发动进攻。

  (4)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1.美国霸权政策

  美国的“冷战”’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它在全世界推行霸权政策。为遏制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美国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则公然发动对朝鲜、越南的侵略战争。

  学习“冷战”政策时,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实行“冷战”的条件(基础)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军事上,美国除拥有庞大的陆海空军外,还垄断了生 产原子弹的技术。经济上,它的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了压倒性优势。

  (2)美国实行“冷战”的原因

  ①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美国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起来。

  ②美国不得不正视强大的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3)“冷战”的含义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遏制共产主义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4)“冷战”的表现 一

  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破裂,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破裂,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②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主张乘战后欧洲经济困难之机,援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其目的是一方面使西欧迅速复兴起来,以抵挡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冲击;另一方面是通过“美援”,打开西欧门户,控制西欧各国。

  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2.苏美争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美两大国崛起。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苏美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由于苏美争霸的历史较为复杂,本栏目仅要求学生掌握苏美争霸几个阶段的总体特征)。

  (1)在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的苏美争霸中,既有缓和又有剑拔驽张的时刻,总体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

  (2)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苏美争霸,是苏联处于攻势,而美国转攻为守的时期。

  (3)80年代后的苏美争霸,美国开始对苏采取强硬态度,逐渐转为战略进攻,苏联转为战略防御,甚至全面收缩。

  13.亚洲经济发展

  (1) 特点:走上了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2) 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香港在60年代后,迅速走上工业化道路,经济高速发展。

  (3) 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80年代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4) 印度在90年代经济和科技进一步发展。

  14.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

  (1)东欧剧变:80年代以来,东欧各国僵化的经济管理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经济每况愈下,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的出现,加上国际形势的严重影响,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执政的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国家也更改了名称。

  (2)苏联解体:80年代中后期,苏联社会主义动荡十分激烈。戈尔巴乔夫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上台执政后,各种社会思潮在苏联大肆泛滥,政治、经济、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终于导致苏联共产党下台,社会制度发生变化,苏联在1991年底瓦解。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15.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1)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时代结束,世界由两极向多极转变。

  (2) 地区冲突和民族关系紧张

  (3)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和安全。

  (4) 一个超级大国、多个世界强国并存的“一超多强”的局面长期存

  16.第三次科技革命

  学习时,主要掌握这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及影响。

  (1)20世纪40—50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世界性的技术革命。

  (2)影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的迅速发展。产生新型工业,第三产业发展起来。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出现了知识经济。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