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频道 > 中考历史 >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中国历史》第四册提纲及练习题(1)

2010-07-17 
驻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于1931年9月18日夜,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
推荐阅读:

  1、南昌起义

  (1)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

  (2)领导人物: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3)历史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九一八事变

  (1)时间:1931年9月18日

  (2)过程:驻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于1931年9月18日夜,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

  (3)影响:张学良按蒋介石的旨意命令部队不予抵抗,东北军十多万人撤入关内,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3、红军长征

  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即遵义会议。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会上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西安事变

  主要把握四个方面的内容:背景、时间及主要人物,中共主张和平解决的主要原因及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1)背景:①由于日本的步步侵略,中国处于危险之中;②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③各地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

  (2)时间及主要人物: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3)中共主张和平解决的主要原因:国难当头,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

  (4)历史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5、卢沟桥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影响: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6、第二次国共合作

  (1) 背景:1937年7月 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

  (2) 经过:7月8日,中共发表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7月8比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3) 意义: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7、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 时间: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 内容: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解决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3) 意义:这次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8、抗日战争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9、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南京解放

  (1)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时间地点歼敌人数意义

  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锦州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徐州55万余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北平、天津、张家口52万余人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大战役里,人民解放军共歼灭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的胜利。

  (3)南京解放

  时间:1949年4月23日

  意义:南京解放,统治人民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南京解放以后,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解放全国人民。

  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 北平

  (2)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⑤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⑥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

  11、开国大典

  (1)开国大典的时间:1949年10月1日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中国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中国革命的胜利,使占世界1/4的人口摆脱了殖民主义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也使亚非拉美人民增强了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信心。

  中国人民革命能取得胜利,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始武装斗争;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斗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这些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12、新中国政权的建设和巩固

  在此只概括建设和巩固的措施或手段,不再详细叙述。(1)追迁国民党余军。解放全国领土。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2)开展三大运动: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实行土地革命。(3)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所有这些斗争,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13、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内容: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会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大会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3)意义: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14、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主要要求了解文革的起止时间、出现标志及给我国经济造成的损失。

  (1)起止时间:1966年夏至1976年10月。

  (2)标志:1966年夏,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文化大革命”的通知。

  (3)“文化大革命”十年间,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损失约 500O亿元。

  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内容:会议作出了重大决定:①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恩主义思想路线;②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

  (3)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人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16、“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

  (1)“一国两制”的提出:为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战略方针的成功运用,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范例,必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3)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

  香港:1997年7月1日

  澳门:1999年12月20日

  17、现代中国的军事、外交与民族工作

  (1)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为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我国把发展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作为建设的重点;60—70年代,“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大大加强了国防力量;80年代以来,人民解放军加强了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现在已发展成由空军、海军、陆军,包括炮兵、装甲兵、防化兵、步兵和战略导弹部等多军兵种的全成军,已有能力构成立体防御体系,成为捍卫共和国的坚强柱石。

  (2)外交成就:

  ①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③1955年,亚非国家首脑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会议,周恩来率团出席会议 ④1971年第26界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的决议

  ⑤1972年,美国总统访问中国,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⑥1972年日本首相来中国访问,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3)民族关系

  原则: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平等、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政策: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