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个人其他 > 思想汇报 >

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学习材料(1)

2011-12-27 
认真学习和领会毛泽东哲学思想,不仅关系到对毛泽东哲学思想和毛泽东思想本身的理解,而且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其科学体系的认识,关系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把握。
 

编辑推荐您关注:

党校普及班学习思想汇报

大学生参观红楼的思想汇报

教师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文

2011年12月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本文由读书人编辑为您精心准备,请大家参考!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基础。认真学习和领会毛泽东哲学思想,不仅关系到对毛泽东哲学思想和毛泽东思想本身的理解,而且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其科学体系的认识,关系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把握。

  一、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以毛泽东的科学哲学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哲学,它的形成大体上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初步形成;第二步是体系形成。前者应该以毛泽东1930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作为标志;后者应该以毛泽东1937年写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作为标志。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反对本本主义》在毛泽东哲学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篇著作的发表应该看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反对本本主义》这篇著作最初的题目叫《调查工作》,1930年在红四军中有油印本流传,可是后来在战争年代失传了。19572月,福建省上杭县茶地乡农民赖茂基向福建龙岩地委党史办公室献出了珍藏多年的石印本《调查工作》。195811月,中国革命博物馆征集到了这篇文章。19611月,毛泽东看到这篇文章后十分高兴。他在一个说明中写道:这是一篇老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我们叫它做本本主义。写作时间大约是1930年春夏,已经三十年不见了。”[1]19613月,他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中央中南局、西南局、华东局负责人和这三个地区所属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会议上讲:今年一月找出了三十年前我写的一篇文章,我自己看看觉得还有点道理,别人看怎么样不知道。文章是自己的好,我对自己的文章有些也并不喜欢,这一篇我是喜欢的。”[2]此时,毛泽东将文章的题目改为《关于调查工作》并印发参加广州会议的同志征求意见。在随后召开的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对这篇文章进行过比较详细的解读。他在讲话中还提到:写这篇文章之前,还写了一篇短文,题目叫《反对本本主义》,现在找不到了。这篇文章是最近找出来的。别的文章丢了,我不伤心,也不记得了,这两篇文章我总是记得的。忽然找出一篇来了,我是高兴的。”[3]

  19646月,这篇文章编入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乙种本)》,此时毛泽东又将题目改为《反对本本主义》,写作时间确定为19305月。翌年,这篇文章又增加到1986年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和1991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2版。这篇文章是1991年第2版《毛泽东选集》中唯一加选的文章。

  为什么说《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呢?因为它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独立开辟新道路最早的一篇哲学论证。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党的组织事宜、党的主要文件都要报请共产国际批准,共产国际以及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对我们党行使着领导权,采取一种包办代替式的领导方式,这不仅培养和助长了我们党内一些人搞教条主义,自己不想动脑筋、只想照抄照搬的不良风气和习惯,而且严重阻碍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进行革命实践和理论创造。1927年以前,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是很坚定的,而且逐渐明确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诸如革命的敌人、革命的朋友、革命的领导者、革命的前途、革命的步骤等重要问题,但是对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并不清楚,一提起中国革命道路,就是走西方国家和俄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这个问题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才有了转变。1928年,在党的六大上,共产国际曾经表示,以后不派代表到中国来。事实上在一段时间里也的确很少来,来了也不起大作用。以乡村为中心的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开辟的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道路,19301月,毛泽东通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这条新道路进行了初步的论证。同年5月又通过《反对本本主义》对这条新道路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哲学上的论证。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第一次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即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4]。在这里,从斗争中讲的是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讲的是不能照抄照搬,而应该有创造性。思想路线是哲学思想的转化形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它的基本内容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还特别强调了三个重要观点:一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二是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三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5]这三个重要观点构成了后来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雏形。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严肃批评了本本主义的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唯书,即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开口闭口拿本本来’”的倾向;一种是唯上,即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6]针对这些错误的思想倾向,毛泽东大声疾呼:反对本本主义,洗刷唯心精神!

  在以乡村为中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毛泽东的贡献都是最突出、最重要的。他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以及他对这些认识的哲学概括就处于全党超群的地位。毛泽东在此之前虽然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重要著作,但是这几篇著作毕竟只是渗透着哲学思想的政治论文。而《反对本本主义》却是一篇以调查研究为由头、专讲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哲学专著,它的问世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之所以叫初步形成,而没有叫形成,这主要是考虑到《反对本本主义》对一些问题的阐述还是初步的、提纲式的,还没有展开,还没有形成体系。它有待于中国革命的深入发展,也有待于哲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反对本本主义》比起《调查工作》来有几处修改:一是题目的改动;二是删去了原先第五节中我们的主要调查方法是横断法而不是纵断法’”一句。三是增写了第三节中的一段话: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7]这几个情况在研究思想史的时候是应该加以区别的,虽然毛泽东在1930年就已经有了反对本本主义的思想,但是当时并没有做出在1961年所增写的那一段概括。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形成

  为什么说《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形成的标志呢?

  这是因为毛泽东在这两篇著作中系统阐述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特别是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结合着中国的历史实际和现实实际,对中国革命的经验进行了哲学角度和哲学层面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识的动力、认识的目的、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理论,具体分析了认识发展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程,精辟地概括了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8]在此基础上,毛泽东还深刻地揭露了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即它们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毛泽东提出: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的或右的错误思想。”[9]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坚持并论证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观点;提出了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精髓的新论断,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其共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定了一切。这是共通的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以它是共性,是绝对性。然而这种共性,即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假如除去一切个性,还有什么共性呢?因为矛盾的各各特殊,所以造成了个性。一切个性都是有条件地暂时地存在的,所以是相对的。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10]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详细阐述了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原理,使对立统一规律学说形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中两篇最主要的代表作,它们的问世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在其自身的发展中达到了理论化和系统化,为全党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此之后,毛泽东的军事哲学、政治哲学、艺术哲学以及党的建设中的哲学、工作方法中的哲学等等,都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和进一步展开。

  需要指出的是,《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1937年讲授哲学时撰写的《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中的两个部分,要真正理解这两篇著作的思想真谛,还需要完整地了解毛泽东1937年讲授的哲学特别是他编写的《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把两篇著作放在整个教材之中去把握。

  19374月,毛泽东应抗日军政大学的邀请去讲授哲学课。为了讲课的需要,毛泽东自己编写了一本教材,题目叫《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这本教材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唯心论与唯物论。这一章分为4节:一,哲学中的两军对战;二,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区别;三,唯心论发生与发展的根源;四,唯物论发生与发展的根源。第二章是辩证法唯物论。这一章分为11节:一,无产阶级革命的武器——辩证法唯物论;二,过去哲学遗产同辩证法唯物论的关系;三,在辩证法唯物论中宇宙观和方法论的一致;四,哲学对象问题;五,物质论;六,运动论;七,时空论;八,意识论;九,反映论;十,真理论;十一,实践论。第三章是唯物辩证法。按照原定计划也应该写11节,其中包括三个根本法则和八对范畴:一,矛盾统一法则;二,质量互变法则;三,否定之否定法则;四,本质与现象;五,形式与内容;六,原因与结果;七,根据与条件;八,可能与现实;九,偶然与必然;十,必然与自由;十一,链与环。不过,因为七七事变爆发,毛泽东不得不停止了原定的计划,第三章只写了第一节,其他10节没有完成,也没有讲。

  《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当时在延安有油印本流传,19384月起,曾经在广州统一出版社出版的《抗战大学》杂志(半月刊)1卷第6期开始在新哲学讲座专栏里连载,并标明是毛泽东主讲。上海出版的《民主》杂志在19403月的第1卷第1期署名刊载过部分内容。此后,延安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在1940年、冀中第四军分区政治部国防出版社在1941年、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在1942年、上海中国出版社在1946年都先后翻印出版过。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人民出版社还出版了单行本。

  《实践论》、《矛盾论》是《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中的两节,不过这两节写得很详细,是比较完整的论文,其他各节都比较简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