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近五年(2008-2012)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一、命题说明
首先,西安市近5年中考化学卷在考试方式、试卷结构及试题涵盖的知识点大分布没有发生变化。
(一)考试方式:
全省统一命题,采取闭卷笔试形式;
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总分120分,其中化学部分50分。
(二)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试题分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及探究题和计算与分析题四种题型,基本情况如下:
题型 |
选择题 |
填空及简答题 |
实验及探究题 |
分析与计算题 |
题号 |
9--15 |
16--20 |
21--22 |
23 |
分值 |
14分 |
19分 |
12分 |
5分 |
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及解答、实验及探究题要求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计算与分析题需按要求写出文字解答及计算步骤过程,分步给分。
二、试题特点
近五年内,西安中考化学试卷保持了试题一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命题依据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既重视考查学生的"双基"的掌握,也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状况,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试题特点:
1、紧扣教材,强调学科基础,知识点覆盖面广;
从考题涉及的知识点统计,试题对于核心知识的覆盖率很高,同时注重基础内容的考查,所有考题几乎涵盖了《新课标》的全部内容。
2、突出学科特点,重点考察化学实验,增强科学探究考察力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所以现在中考化学考题就注重继续加强对学生实验探究方面知识的考查。
为突出学科特点,近几年化学试题在实验基础知识考察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从所给信息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评价结果的素养。
如"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等重点知识点更是频频出现,要求考生通过对反应结果分析后得出正确的猜想,并通过所学知识对猜想进行合理的验证,最终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3、试题与实际生活结合度高,考察点引入自然灵活,开放性增强,增加学生文字组织能力的考核;
近几年化学试卷题型注重应用,考题已经不是过去单纯地记忆类的考题,而是把重点放在了考查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巧妙地将社会热点生产与生活实际问题融入其中,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通过综合性和开放性问题考查了学生了解以及掌握有关化学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开放性问题答案并不唯一,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旨在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活学活用。
4、试题难度适中,单个题目综合考察性强,阶梯分布合理。
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结构相对稳定,难度和区分度设置比较合理,没有偏题怪题。
近五年试题持续加重对化学用语的考查力度,如化学式的意义、化合价的计算及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许多考题背景新颖,涉及众多热点问题,但考查的都是课本基础知识点,这有利于引导初中化学教学回归课本这对学生夯实化学基础知识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初中化学知识点范围广,面面俱到,由于中考化学总分只有50分,所以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中,单个题目总是涵盖几个重点知识点,单个题目的综合性增加变相增加了题目难度,也对考生对初中化学整体知识框架的理解及知识迁移联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考点分析
(一)2008--2012年西安中考化学试题选择题分析
1、2008-2012年西安中考化学试题选择题中的知识点分布情况:
模块 |
知识点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
物 质 的 构 成 |
原子结构示意图 |
12 |
|||||
粒子的基本性质 |
8 |
15 |
12,13 |
||||
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
11 |
10 |
12 |
12,13 |
|||
化合价相关计算 |
12 |
10 |
12 |
||||
物质的分类 |
11,12 |
10,11 |
12 |
11,13 |
13 |
||
物 质 的 变 化 |
物质性质及变化类型 |
14 |
9 |
10 |
|||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
14 |
12 |
14 |
||||
质量守恒定律 |
12 |
14,15 |
13 |
14 |
|||
化学方程式及意义 |
14 |
||||||
燃烧 |
8,14 |
11 |
10,14 |
11 |
11 |
||
常 见 的 物 质 |
空气的组成成分 |
||||||
水资源利用及净化 |
9,13 |
9,11 |
|||||
溶液 |
酸碱性/pH值 |
10 |
15 |
14 |
|||
溶解度 |
12 |
13 |
13 |
||||
溶质质量分数 |
12 |
13 |
|||||
碳及其化合物 |
10 |
10,14 |
|||||
金属 |
金属活动性/与酸反应 |
13 |
14 |
||||
金属及合金 |
9 |
||||||
酸碱盐 |
酸碱盐的性质 |
||||||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
8 |
14 |
14 |
15 |
|||
化学肥料 |
9 |
10 |
|||||
化学与生活 |
8,9 |
9 |
10 |
||||
化学 计算 |
关于溶液的计算 |
||||||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
10 |
12 |
13,14 |
||||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
|||||||
化 学 实 验 |
常见实验仪器 |
11,15 |
|||||
基本实验操作 |
10 |
8 |
11 |
9,14 |
|||
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
15 |
||||||
物质的鉴别 |
|||||||
物质的分离和除杂 |
15 |
||||||
实验探究/方案设计 |
2、2008-2012年西安中考化学试题选择题基本情况分析:
近五年来,中考化学选择题难度有小幅提升,主要原因是单个题目的综合性考核幅度加大,单个题目的四个选项往往考核考生四个基础知识点;同时考题涉及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有更高的联系性,对学生的知识迁移及实际运用程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主要考点基本覆盖全部初中化学知识点,其中连续五年均进行选择题考核的知识点包括化学元素符号含义、化合价计算、物质分类、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燃烧、溶解度及溶液质量分数、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构成物质的粒子性质、物质性质及变化类型、化学式计算、金属、化学肥料、基本实验仪器等知识点的考核出现几率也较高。
其中溶解度、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基本实验仪器操作等知识点易出现丢分点。主要丢分原因有:考生被题干中大量生活实际背景信息所干扰;对基础概念理解不够到位;忽略题目选项细节导致(比如化学方程式的反应条件、气体/沉淀符号、反应条件;忽略前提条件等)。
总的来说,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只要多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这部分分数较容易得到。
(二)2008--2012年西安中考化学试题非选择题分析
1、2008-2012年西安中考化学试题非选择题中的知识点分布情况:
模块 |
知识点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
物 质 的 构 成 |
原子结构示意图 |
|
17 |
|
|
17 |
|
粒子基本性质 |
|
|
17 |
21 |
17 |
||
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
|
17 |
|
|
|
||
化合价相关计算 |
16 |
|
|
|
|
||
物质的分类 |
|
|
|
|
18 |
||
物 质 的 变 化 |
物质性质及变化类型 |
15 |
19 |
|
|
16 |
|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
|
|
23 |
16,20 |
|
||
质量守恒定律 |
15,16 |
22 |
|
17 |
|
||
化学方程式及意义 |
19,20,21 |
18,19,21 |
19,20,21,22 |
18,20 |
18,20,21,22 |
||
燃烧 |
16,18 |
19 |
19,21 |
17,18,21,22 |
21 |
||
常 见 的 物 质 |
空气的组成成分 |
18 |
15 |
17 |
16 |
16 |
|
水资源利用及净化 |
|
|
16 |
16 |
|
||
溶液 |
酸碱性/pH值 |
21 |
15 |
21 |
16 |
22 |
|
溶解度 |
17 |
|
|
19 |
19 |
||
溶质质量分数 |
|
|
|
19 |
19 |
||
碳及其化合物 |
|
18,21 |
19 |
|
21 |
||
金属 |
金属活动性/与酸反应 |
|
19 |
18,20 |
22 |
20 |
|
金属及合金 |
|
15,16 |
18 |
17,21,22 |
16,21 |
||
酸 碱 盐 |
酸碱盐的性质 |
16 |
15 |
20 |
20 |
21,22 |
|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
19,21 |
15 |
20,22 |
20 |
21,22 |
||
化学肥料 |
15 |
15 |
|
16 |
|
||
化学与生活 |
15 |
15,16 |
16 |
16 |
16 |
||
化学 计算 |
关于溶液的计算 |
22 |
|
|
23 |
23 |
|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
|
22 |
23 |
|
|
||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
22 |
22 |
23 |
23 |
23 |
||
化 学 实 验 |
常见实验仪器 |
20,21 |
20 |
|
|
|
|
基本实验操作 |
|
20 |
22 |
19,23 |
|
||
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
20 |
20,22 |
21 |
18 |
|
||
物质的鉴别 |
|
18 |
22 |
|
22 |
||
物质的分离和除杂 |
|
20 |
16 |
|
|
||
实验探究/方案设计 |
18,20,21 |
18,21 |
22 |
21,22 |
21,22 |
2、2008-2012年西安中考化学试题非选择题基本情况分析:
从近五年的中考化学试题来看,非选择题的题型是较为固定的,其中16-20题为填空及解答题,21-22题为试验及探究题,23题为分析与计算题。
(1)填空及解答题
填空及解答题共五道大题,共19分,往届考生丢分的重灾区。考察内容涵盖面较广,几乎包括初中化学全部重点、难点内容单个题目综合性强,考察考生的知识点综合运用能力。
连续五年出现的知识点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空气的组成及检验、溶液及溶解度计算、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现代生活与化学模块;出现四年的四知识点有燃烧、金属及合金、基本实验操作;物质性质及变化、微观粒子也在近五年中出现三次。
主要难点及易丢分点主要集中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不规范、细节遗漏等)、溶液及溶解度计算(对溶解度应用及图像、溶液饱和与不饱和理解不到位等)、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物质推断占用大量时间、复分解反应发生基本条件不明确等);现代生活与化学(题目新颖无熟悉感、被题干所含大量信息量所干扰、课本知识迁移能力不足、开放性试题答案灵活不唯一等),基本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文字叙述不严谨,遗漏关键注意事项等)。
(2)实验及探究题
实验及探究题共两道大题,共12分,是历届考生丢分的重灾区。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为突出学科特点,近几年化学试题在实验基础知识考察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从所给信息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评价结果的素养。
实验及探究题在考察基本实验仪器及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结合初中化学部分重点知识点(如:气体制取模块、燃烧模块、溶液模块、金属模块、酸碱盐模块)进行综合考察,考察方式主要为针对课本实验进行重点难点考察;易错点、关键点抽查;实验改革,实验设计与探究等。
连续出现五年的考察项目有:实验方法设计,改进及探究;近五年内出现三次的有:燃烧实验设计及改进(结合验证空气氧气成分);酸碱盐反应与试剂互相检验;近五年内出现两次的有气体制取实验及改进、基本实验操作及仪器挑选、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等。
主要难点和易错点为基本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忽略基本仪器使用注意事项,忽略具体实验注意事项,弄错实验步骤先后顺序,实验现象文字描述不全面等),气体制取及结论验证(制取方式选择错误,目标除杂未达到结果等),实验设计与探究(实验正确方案选择并验证,遗漏仪器优化选择,忽略尾气处理等);本部分综合考察实验方案及基本实验操作,并
如"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等重点知识点更是频频出现,要求考生通过对反应结果分析后得出正确的猜想,并通过所学知识对猜想进行合理的验证,最终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3)分析与计算题
分析与计算题固定出现在最后一道题,分值为五分。
初中化学计算题主要集中在化学式相关计算和溶液相关计算两大类,主要利用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等工具,结合知识综合解题。
2009、2010年最后一道计算题主要考核化学式相关计算,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解题,按步骤给分。(另:化学式计算在2009、2010、2012年出现在选择题中,在2009、2010年出现在简答题中)
2008、2011、2012年最后一道计算题均为考核溶液相关计算,求解溶质质量分数,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解题,按步骤给分。(另: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在2011、2012年出现在简答题第19题,在2008、2010年出现在选择题中;)
分析与计算题主要考察趋势为难度居中,计算难度逐年下降,重在考察化学计算步骤;主要丢分点集中在过程分扣分(方程式书写遗漏信息,解题过程不符合规范等)。
四、教学对策
纵观2008-2012年西安中考化学试题,总体难度不大,但要打中要害拿高分还是有难度的。
要想在中考中拿到高分、满分,要坚持"基础靠课本,攻关靠专题"。第一阶段需要研读课本,打好初中化学知识框架,讲规范训练,抓做题习惯及细节;第二阶段要把各个单元串起来,针对知识点最薄弱点,做成专题,各个击破。
备考时,应该心态平稳地面对平时的测试,不要养成敷衍考试的习惯,把每次考试都当成中考,形成化学解题步骤规范的习惯,注重解题及书写细节。多找真题及模拟题来做;拒绝题海战术,做题在精不在多,重视基础原则与方法的熟练程度,控制难度;做题不贪多和快,练到一定程度之后速度自然就会提高。
西安中考化学历年来的题型相对比较稳定,但不排除有新题出现。答题时,不要赶速度,关注元素符号、方程式等作答的规范性。遇到难题不要慌,要学会拆题,想想题目可以分解成什么子问题,题目实际上是在考察初中化学中的那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再回顾知识点,心态平稳,分数自然手到擒来。
精彩推荐:
中高考有望在2015年前难度有所降低
学校禁止学生校服外面罩外套目的为安全管理
探究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