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佩里的裂脑人研究使人们对脑的高级心理机能与脑组织结构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裂脑人的左、右大脑半球相对独立地接收外界信息,因而每一个半球都能独立的理解、学习和记忆,并可被训练执行同时发生相互矛盾的任务,因而“裂脑产生两个意识和精神,或者在一个头脑中产生两个意识和精神”(斯佩里,1977)。大脑左右半球各有分工却各有优势,提出了大脑半球的“双势理论”。特别是发现非优势半球-右半球也存语言机能。虽然它不能像左半球那样用口语说出或描述投射到右半球的物体名称,但能辨认名词,理解所看到的词汇,并且有辨认发音、语句和语义的能力。这样就修正了六十年代初期“优势半球”的概念。此外,神经生理学权威,1963年诺贝尔医学奖金获得者之一-J.C.Eccles 曾认为右半球是没有意识的,而斯佩里的裂脑人研究却证明了右半球具有意识,而且具有与左半球类似的高水平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同时,在神经组织结构方面已探明大脑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环路据估计约有1014~1015个结点,由于G.M.Shepherd,(1978)发现大脑神经元中还存在另一形式的突触,即树突-树突性的突触,这种途径较短的神经环路(称为微环路)的大量存在,从生理上说明了大脑的思维容量不仅是无限的,而且各种回路的构成方式也为多种多样的思维形式的加工提供了基地。
近十年来,不仅在国外(1977)而且在国内(1981)也报道了一侧半球(右半球)切除而存活的半脑人。对半脑的检查结果发现,左半球代偿了右半球的许多机能,除去语言形式的认知和空间关系呈现一定程度的障碍外,半脑人具有正常的思维和记忆,能和正常人一样的工作和生活。这一发现对裂脑人的“双势理论”提出了修正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