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考试 > 执业医师 > 口腔医师 >

2013年口腔执业医师修复学考点——口腔修复中牙槽骨处理(1)

2012-12-17 
口腔修复中牙槽骨处理:消除有碍的骨突、骨性隆突修整术、前庭沟加深术、牙槽嵴重建术。

  1.消除有碍的骨突

  牙齿拔除后由于骨质的吸收不均,常可形成骨尖或骨突。若经过一段时间后仍不消退,且有压痛,或有明显倒凹,妨碍义齿摘戴时,应进行牙槽骨修整,一般在拔牙后1个月左右修整较好。

  2.骨性隆突修整术

  骨隆突系正常骨骼上的骨性隆起,组织学上与正常骨组织无区别。过大的骨隆突在义齿摘戴时,引起组织破溃疼痛,严重者义齿无法戴入使用。

  修复前应有充分的估计和判断,及时施行修整术。骨隆突常发生在:①下颌前磨牙舌侧,一般双侧对称,也可为单侧,其大小不一,也称为下颌隆突;②腭中缝处,呈嵴状隆起,也称为腭隆突;③上颌结节,结节过度增生形成较大的骨性倒凹。对双侧上颌结节肥大的情况,常常只需修整一侧上颌结节,解决妨碍义齿就位的问题即可。

  3.前庭沟加深术

  牙槽嵴过度吸收致使义齿的固位差时,可施行前庭沟加深术。该手术通过改变黏膜及肌肉的附着位置(在上颌位置上移,在下颌位置下移),增加牙槽嵴的相对高度,从而增加义齿基托的伸展范围,扩大基托接触面积,达到增强义齿稳定性和固位力的作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