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关注读书人网站:http://www.reader8.com/
港校读研付出十几万 回来后不如本地研究生?
李颜,华东师范大学新闻系大四学生。忙碌了几个月,屡屡被自己所向往的媒体说“不”。近日,她接受了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专业研究生的offer。她说:“我是放弃了直研机会的。”李颜如此义无反顾,是因为身边有成功个案。一位华政本科毕业香港理工硕士,回来进了中国银行当管培生;一位华师大中文系本科,香港中文语言学硕士,现在在一家香港驻上海的单位工作……
但是,看似成功的个案背后也许另有一本难以言说的账。
杨晴,上海人。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在香港中文大学读翻译系文学硕士。毕业回沪,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我现在从事的保险业,对学历并不看重。起薪也就比本地本科生高了几百元,与我付出去的学费相比,杯水车薪。我是工薪阶层出身,这笔钱对家庭经济的压力还是挺大的。哎,反正去香港那一年的十几万元,就当买部车吧。”杨晴在香港有个室友,本科也是华师大中文系的。“她是外地生源,想在香港读个研,回上海好当老师,结果还是没当上。”“我的几个回来的同学,都没混得有多好。”
应该说,香港研究生在上海的“行情”存在个体性差异,有的比本地研究生好,有的差不多,但若算上求学成本,目前来看,这本经济账不划算的多。
杨晴奉劝那些只为拿个文凭去香港读研的人要慎重:“如果目的这样单一,可能你就会失望。”这本账的难以言说处还在于两地环境和个人心态的博弈。杨晴曾经找到过在招商证券香港分公司做秘书的职位,“这份工作薪资一般,一万多一点。”杨晴所在的班级,内地生十四五个,留港十多个。留港的人普遍薪资不高,一万二三千港元左右,远比不上同等学力相似职位的香港本地人。吃用开销是够了,但是,谈不上生活有多好。在香港,最低工资是8000元港币。同时,职业压力也比上海大。
郭融,目前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学专业,今年毕业。以他的经验来看,留港难度不大,但进入好的企业难度却是不易。“我有一个舅舅在香港,但是也不能为我在找工作上搭把手”,他说:“要留港,你就要有这个准备,承受很多压力。”不会说粤语生活习惯差异远离亲友人脉,种种因素让内地生在职业起步事业发展中都要比本地人更努力。这也是杨晴这样的上海人选择回到上海的原因。这本账里也有被共同认可的“收入项”。郭融这么说:“视野开阔了,很多东西在内地我可能要工作好几年才能参与,但是在香港,一个实习生就可以做coverpage。然后学术上变得严谨了,那是拿国际标准APA要求的。”
杨晴自我安慰:“除去专业关系,我今后都不再会在职业发展上因为学历受限了。”来自留学中介的信息显示:去香港读研,这两年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很多人选择这样的求学方式,确实是为了将来工作方便。“但能做到哪一步,还是看个人能力和机遇”,一位留学中介婉转表示。
目前,没有权威机构就赴港读研生毕业去向做过调查,但是,后来者的步伐挡都挡不住。譬如,李颜。“我不确定以后会不会回上海,目前打算回来的。虽然我也了解过,回来后就业不一定会很顺利,但是我现在也不顺利,所以会有更坏的结果吗?不过我要是留在香港的话那也是肯定因为我在那里找到对象了。”而郭融说:“香港女多男少,自己人还供不应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