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
生物产业项目是 省年“212”工程重点工业项目,是我市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也是年20项重大建设项目之一。为推进 项目建设和我市产业发展,根据市政协常委会重点工作安排,年10月28日,由部分市政协常委,驻普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及市政府办、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园区管委会、市茶业局(市生物产业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市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思茅区政府等相关领导组成的视察组,对 项目倚象种植基地和工业园区组培与加工项目现场进行了视察,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政府和 集团对产业发展及 项目推进情况的介绍,广泛听取了各位委员和相关领导的意见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 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年5月, 市政府与 集团签订合作协议,计划用3-5年时间,投入10亿元以上资金,在 工业园区建设集珍稀生物研究所、大型植物科技组培中心、珍稀药材GMP加工中心、3000-5000亩GAP种植基地为一体的 生物谷项目。投资5.8亿元建设年产铁皮枫斗晶1亿袋、铁皮花茶10万袋、铁皮石芝参胶囊1亿粒等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打造全国最大的铁皮产业化基地和最有特色的珍稀濒危植物生物培育、人工种植及深加工产业化基地。
项目实施一年半来, 集团在旺旺野生植物开发公司的基础上,在 投资设立了 生物谷发展有限公司和 生物农业有限公司。目前, 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已完成项目投资1.4亿元,今年将完成投资2亿元以上。
(一)种植基地初具规模。 生物农业有限公司现已建成年产900万丛种苗的组培中心和1000余亩符合GAP种植标准、并通过有机认证的铁皮种植基地,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投产近500亩,年产值8500万元。
(二)组培与加工项目建设总体顺利。该项目计划占地面积218亩,一期工程占地100亩,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年7月签订建设用地合同并付清1740万元土地款,8月完成项目总体规划编制、详规、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年7月在市政府的支持下项目用地由倚象镇调整到木乃河工业园区,签订了100亩建设用地的协议,9月完成一期工程厂区规划与土建设计,并进场施工。今年可完成一期工程年产2000万丛铁皮组培车间主体工程及工程楼的土建封顶,明年3月底投产。饮片车间、仓库、科研楼与生活楼等设施明年6月份竣工。预计2012年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实现产值5亿元。
(三)产品研发成效明显。 生物农业有限公司已自主开发上市铁皮枫斗、铁皮枫斗晶、铁皮花茶等 铁皮保健食品,现正在研发铁皮饮片、铁皮浸膏、铁皮软胶囊、铁皮汁饮料等健康系列产品。其中,铁皮浸膏、铁皮软胶囊已于年底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保健食品批准文号;铁皮枫斗晶(无糖型)已通过技术审查, 饮料已完成技术研究、申报批文等工作。
(四)市场营销卓有成效。充分利用 在医药界的行业优势,积极拓展消费市场,铁皮饮片进入、江苏、上海三省市的医保目录,并顺利中标,进院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铁皮”进入市场后供不应求,仅一年时间,已成为等地区家喻户晓的知名保健品品牌,年产值从2000万元迅速提升到亿元规模,实现利税2000万元,为发展产业奠定了品牌和市场基础。
二、对 项目的评价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项目的推进。国务院《关于支持 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明确指出:“支持 市发挥自然生态和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重要的特色生物产业、清洁能源、林产业和休闲度假基地。”为我市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中共 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决定,要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强力推进生物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项目属典型的绿色生物产业,依托 绿色资源优势和绿色环境优势发展产业,有利于保护野生资源,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符合国家 战略的需要,也顺应了我市“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需求,是现实的选择,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市委、市政府结合 自然和生态资源优势,引进 项目是正确的决策。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的 项目协调领导小组,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多措并举,强化服务,做了大量工作。年7月把 铁皮组培与加工项目用地由倚象镇调整到木乃河工业园区,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
(二)市直相关部门和思茅区积极配合做好项目服务。为推进 项目建设,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支持 顺利完成项目立项、土地预审、环评、水保等项目前期工作,为项目开工建设提供了便利。市生物产业办配合做好种植基地选址和项目跟踪服务。市国土资源局积极协调落实种植基地和项目建设用地,完善项目用地相关手续。市工业园区管委会及时为 集团提供了电子图和标准高位,配合项目工程推进,狠抓项目的落实。思茅区区委、区政府把 项目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好抓实,组织相关部门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申报、工程施工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保障 项目有序推进。
(三) 集团真诚投资,项目进展顺利。一是企业诚信投资。 集团到 投资发展产业,是经过充分调查论证作出的战略抉择,项目实施一年半来,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基地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工程进度加快,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二是 科研、生产、营销和资本优势明显,的功效研究、药理研究和功能性饮料、中药、中成药的研究开发加快。年10月, 集团与市科技局共同举办了 铁皮产业发展学术会,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的有关专家、学者欢聚 ,共商产业发展大计,达成产业科学发展共识,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三是建立完善标准认证。在推进GAP规范种植、有机食品认证与优质高产种植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严格实施GMP管理,产品创新、质量可控、品牌效应明显,保证了产品热销国内药品和保健品高端市场。
(四)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是兰科属,有铁皮、迭鞘、鼓槌、马鞭、金钗等74个品种,是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中药材涉及植物来源众多、应用广泛、使用极其频繁的一种传统名贵中药材,有“千金草”、“软黄金”之称。现代医学临床证明,中的碱、胺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煎剂口服能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大剂量饮用可减慢呼吸、降低心率和血压,是癌症化疗后辅助身体恢复的良药。 原产的铁皮属濒危、珍稀、药用价值和附加值最高的品种,被国际药用植物界称为“药界大熊猫”,列为“九大仙草”之首,提取的多糖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能,有一定的抗癌效果,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增强剂,在中药的药用和保健食品添加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随着国内外“回归自然”潮流的兴起,人们逐步把防治疾病和追求健康的目光转向了天然药物,作为一种高档保健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仅国内市场年需求鲜草就达8000-10000吨,且以每年10%-15%的需求递增,目前国内每年仅能提供3000-5000吨。发展产业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国内市场上,铁皮枫斗每公斤一万元,泰国、新加坡等国际市场铁皮枫斗价格高达每公斤3000美元。 铁皮的平均亩产350公斤左右,市场鲜品收购价约700-800元/公斤,亩产值高达24.5万元,如果将鲜草加工为枫斗,亩产值可提高到35万元,加工为铁皮枫斗晶,亩产值增加到80万元。功效明显、用途广泛、市场需求巨大、经济价值高,有广阔的前景。
项目的实施对推动我市优势生物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项目实施一年半来,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建设用地落实难、工程进度慢、原料基地小、龙头作用不明显等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
三、建议
(一)把产业培植成我市的特色骨干产业。 生长的有41种,占全省46种的89.1%,是全省乃至全国种类较多、最适宜生长和人工种植的地区之一,目前人工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之首。全市已种植9947.2亩、投产6786亩,各县区均有种植,主要集中在思茅、孟连等县(区)。产值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 生物农业有限公司、 天昌生物开发有限公司、 金陵植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于 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在 发展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产业将成为生物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是一项可以做大做强的产业。一是生态气候环境优越。我市年平均气温18.9。C,年降雨量1400毫米,年相对湿度79%,林业用地4656万亩,热区面积达250万公顷,适合各种热区经济作物生长。多年的实践证明,优越的光、热、水、林地及适宜生长的自然条件为发展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的山地立体气候,是种群主要集中分布区域,人工种植的野生产品与自然野生几乎没有区别。 种植具有投资成本低、采收周期短(一年半左右)、产量高、易成活等优点,是种植的最佳地区, 种植还具有显著的排他性,有较好的种质资源基础,特别适宜铁皮的人工种植。二是人工种植技术已趋于成熟。 是较早人工种植和研究种植的地区之一。早在1986年, 市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就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联合开展了铁皮的人工集约化栽培,并在1995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等奖,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种植日益广泛,参与群体逐年增多,已具备相当的经验和技术基础。三是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落户 。1997年以来,有来自、江苏和黑龙江等地的企业进入 开发, 集团的进驻,对做大做强产业将起到龙头支撑作用。建议抓住国家加大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和国内外市场对产品需求旺盛的机遇,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用5至10年的时间发展种植基地5万亩以上,并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野生种植,初步形成以 地名标志和 铁皮系列产品为基础的全国品牌产品,实现年产值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