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个人其他 > 先进事迹 >

申报文化先进单位事迹材料(1)

2010-07-23 
 2.增加投入,改善服务。目前我市的文化馆、图书馆、文博馆均属事业单位,都有财政保障,事业投入每年不断递增,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地,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区,还是闻名全国的“煤炭之乡”“黄梨之乡”“生猪之乡”和“上党梆子戏剧之乡”,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我市的文化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努力提高和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积极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在全市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文化事业实现了蓬勃发展。

  一、领导高度重视文化工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文化工作列入政府的主要工作议程。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工作,提出了构建稳定和谐新**,全面建设繁荣文化事业的战略目标。年初市政府都要召开全市的文化工作会议,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特别是将新农村文化建设创建工程列入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之一,在全市公布年度目标,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挂帅,协调有关职能部门,落实发展文化事业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将于年终进行评比验收。此外,市政府还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并逐年递增。一是文化事业单位的年度人员经费、业务经费和日常运行经费,每年都要列入年度预算并按时足额拨付,使文化事业的发展得到了有力的经费保障。二是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创建工程大力实施政策倾斜,对建设的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套资金8万元,创建的每个新农村示范达标村配套资金2万元,2007年和2008年,市政府对新农村文化创建工程共补助资金650余万元,乡(镇、办事处)、村两级支出投入6000余万元,这极大地推进了我市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三是为了支持我市的三个专业艺术团体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市政府为每个团配备了文化下乡专用大客车,同时为了解决偏远山区没有舞台看戏难的问题,又为每团配备了大型流动舞台车、大型音响设施等,投入资金达500余万元;还出台了“以奖代补”的政策,规定:戏曲团送戏下乡演一场奖(补)1000元,文工团送戏一场奖(补)2000元,2008年为市三个专业艺术团体“以奖代补”了100余万元。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激励了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确立了我市文化工作的发展方向,构建了我市发展文化事业的广阔平台。

  二、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逐步健全

  1.抓乡镇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推进新农村文化创建工程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要惠农工程之一,做好这一工作,既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求,又是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丰富、乡村文明、民主自治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新农村文化建设创建工程,已成为我市的重点建设工程。

  2005年,市政府及市文化主管部门就汇同各乡镇办事处,积极建立和健全了乡(镇、办事处)文化站的建制工作,各乡(镇、办事处)确立一名分管领导亲自抓本地的文化工作,配备了一名精通文化业务工作的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本地的文化工作。目前我市的16个乡(镇、办事处)的文化工作都已做到了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活动。

  2007年和2008年根据**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农村文化建设创建工程提出的目标要求,我们在全市16个乡镇(办事处)共建成了200个新农村文化建设示范达标村,全部达到了有文体活动中心,有农家书屋,有健身园,有水泥地面篮球场,有舞台的“五有”标准。此外,根据省文化厅、省发改委和晋城市文化局的要求,我市13个乡镇在十一五期间必须建成综合文化站,经过两年的努力,10个乡镇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另外三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正在建设中,走在了全省文化站建设工作的前列。通过创建工程,我市新增体育面积32余万平方米,新增体育人口上万余人,新增图书40余万册。此项工程受到了省、市文体部门的充分肯定,我市市委书记谢克敏同志也因此被晋城市委、市政府授予了“晋城市文化建设功臣”的荣誉称号。

  2009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建设100个示范、达标村的创建目标,进一步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配套设施建设,在200个村开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努力到2010年使全市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行政村全面达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村村通,力求在全市建立起更加完善、更加和谐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加强市级文化阵地建设,活跃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一是市文化馆。我市的文化馆属市三级事业单位,多年来,市文化馆工作人员坚持深入基层,积极协助乡镇文化站开展工作,建立了业务互通、设施共用、人员互补的科学管理机制,增强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活力,特别是在辅导、培训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方面,成绩尤为显著。到目前为止,全市的民间演出队(八音会)200余个,民间业余剧团8个,少儿艺术培训学校(中心)6所,民间秧歌队、锣鼓队20余个,有些团体还在省、市的比赛中多次拿奖,为我市的群众文化争得了荣誉,有效地推动了全市基层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在全市形成了活动经常、演出经常、比赛经常的浓厚的文化氛围。二是市图书馆。市图书馆是我市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也是我市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三级馆为目标,使得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指标和服务质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2005年,市图书馆存书只有2万本,经过捐赠图书和争取5万元的购书经费购买新书,达到3万册,2006年新增5000册,2007年又新增5000余册,2008年我们的购书经费达到4.2万元,新购图书2000余册。目前市图书馆藏书量达到4万余册,媒介可视图书300余册,订报刊20多种,杂志50余种,年入馆读者达2万人,年流通书量达3万余册。此外,图书馆还在乡镇建立了200余个农家书屋,并经常开展送书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民朋友送去了精神食粮,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3.狠抓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化品味。一是市体育中心工程建设。今年我市共投资1.3亿元,建设了总占地51826平方米(合77.74亩)的**市体育中心,包括体育场、地下停车场、文化活动广场和游泳馆四大工程项目。2008年7月26日,体育场、地下停车场、文化活动广场峻工投入使用,并在此成功举办了**市第一届全民运动会,受到了省、市文体部门的关注,受到了**老百姓的赞扬。市游泳馆也完成了规划、设计等工作,目前正在招商阶段。目前,体育中心工程已成为我市一个亮点建筑,无论是从其建筑设计风格,整体布局的合理,各项功能的完备还是工程质量和技术含量等诸多方面,均受到了社会各方的高度称赞。体育中心的建成,为我市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运动、健身、展示的优良平台,同时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广大市民的文体生活需求。二是“三馆三中心”建设。目前我市的文化馆、图书馆、文博馆已不能满足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改善原有三馆面积不足的现状,我市将文化馆、文博馆、图书馆进行资源整合,重新选址建设 “三馆三中心”,即新文化馆、图书馆、文博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该项目总占地面22975.91平方米(合34.46亩),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预计总投入资金1.2亿元。 “三馆三中心”已经完成选址立项、图纸设计工作,2008年1月举行了奠基仪式,待土地手续办理后,即可开工建设。

  这些大型文化设施的建成,将彻底改观我市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市文化品位,为构建全市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为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文化成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着力解决农民看戏难、看书难、看电影难的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一是下发了“对自建国以来从未唱过戏的行政村送戏一台,对21个重点老区村送戏一台”的指示任务,要求到2010年全部(来源: http://www.reader8.com)送完。2008年我们完成了对21个村的送戏任务, 2009年我们将为7个老区村和21个行政村送戏。二是常年组织市三个专业艺术团体深入农村、厂矿、学校、社区进行演出,完成全年送文化下乡1000场次的演出任务;三是大力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自我市率先在全省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以来,我们组织流动放映队,进农村、进工地、进社区、进校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放映工作,使电影走进了千家万户,据统计已在全市445个行政村,完成每村一月一场、送科技和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放映25000场,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四是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全年均达1000册次。特别是在“4.23世界读书日”活动中,为读者免费办理阅览证和借书证,组织工作人员送书到户、送书到田间地头,给农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激发全民读书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五是紧紧抓住省、市、县、乡四级政府联合攻坚建设新农村的机遇,大力推进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工程三网整合,在全市100个村设立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实现了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直接到基层,科技、卫生、法律知识直接进农村,文化信息直接送农民的“三个直接”目标。

  四、公益性文化服务不断加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1.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我市的文化馆、图书馆和文博馆均实施免费开放,三馆全体工作人员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工作理念,不断优化工作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尽最大努力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特别是新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农村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文化阵地作用:在图书室,有借阅群众忙碌的身影;在棋牌活动室,有老年群众欢乐的笑语;在培训室,有青年男女们优美的舞姿;在信息资源室,广大农民工在这里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乡镇综合文化站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群众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

  2.文艺创作百花齐放。多年来,我市的文艺工作者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3458”科学发展战略,创作优秀歌舞类文艺作品100余个,并多次在国家、省、地、市获奖,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特别是原市委书记王树新同志为了宣传我市的旅游资源,弘扬炎帝文化,亲自执笔为大型音舞诗剧《巍巍炎帝》作词,使这一节目多次受到了国内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与此同时,为推动我市上党梆子戏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我市聘请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编导创作人员,结合我市两个戏曲艺术团体的实际情况,先后创作了历史剧折子戏《惊疯》、《再教子》、现代戏《土豆宴》、《梨花庄的犟姑爷》、大型历史剧《魂断长平》等。特别是我市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专门创作的新编历史剧《陈圆圆》参加了中国第六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荣获创作、导演、表演等十二个奖项,为此市文化旅游体育局荣获文化部颁发的“集体育花奖”。此外,我市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创作拍摄的七集上党梆子电视连续剧《婶娘》,在央视和省电视台播出后,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为上党梆子推向全国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3.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群众文化的实质,就是用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去塑造人、完善人、美化人。开展丰富的、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是实现群众文化实质的重要手段和体现。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抓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每年一度的春节、元宵节文化宣传活动,市委、市政府都要作重点部署,召开专门会议,制定活动方案,创新活动形式,全市机关、农村、干部、群众上下联动,积极参与,为我市营造了良好和谐的节日氛围。二是抓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廉政文化、节庆文化等活动,利用“三八”、“五一”、“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市文化主管部门积极组织与相关单位、协会联合举办各种文艺演出和展示活动,全市上下形成了红红火火的“大文化”工作局面。三是抓广场文化活动。自长平文化广场建成以来,我市举办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达100余场次,观众人数达31万余人次,广场文化活动已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四是抓精品文化活动。我们紧紧抓住宣传我市旅游品牌的战略机遇,成功举办了五届**市七佛山蝴蝶文化旅游节、羊头山炎帝文化旅游节;并多次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激情广场——放歌羊头山”、“我们的新农村——走进**”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宣传了我市的旅游品牌,提升了**的知名度。

  五、文化市场健康有序

  近年来,我们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等多项整治活动,文化市场实现了健康有序发展。目前,我市登记注册的歌舞厅、卡拉ok厅101个,网吧23个,音像制品出租、零售门店30个,印刷业经营单位12个、图书报刊摊点、打字复印部100余个,民间演出队近200个,民营剧团7家,文化企业10余家,从业人员近7000余人。

  1.健全机构,充实队伍,不断提高文化市场管理的能力与水平。根据文化市场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制定和完善了文化市场管理的各项规章和制度,针对文化市场稽查人员无编制的问题,2006年市政府正式批文确定了文化市场稽查队的编制,并配备了稽查车辆,使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做到了有机构,有队伍,有场地,有经费,为文化市场的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