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 1911-1945

2017-11-27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 1911-1945 去商家看看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 1911-1945 去商家看看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 1911-1945

20世纪前叶,中国和美国正处于一个交叉点上,这是一个古老但衰弱的古国和另一个年轻但强大的新兴国家的一次相遇。在本书中,跟随史迪威——一个古怪但却真实的英雄、美国最伟大的战区指挥官之一,我们见证了那次历史性的相遇,它代表了美国试图使中国跟自己更相似的努力。在这种堂吉诃德式屡败屡试的努力之外,现代中国露出了它的脊梁。
本书为1972年普利策新闻奖(非虚构类)获奖作品。

网友对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 1911-1945的评论

Stilwell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 China, 1911-45

Barbara W Tuchman, 1970
即便假装我已经摆脱了中学教育系统的brain-washing,或者后来对27年~47年所谓国民政府的重新认知,这也是很时髦的历史重构。但就BWT而言,她无疑认为蒋先生在二战中的作用,实在是令人无法置评,虽然我们可以把缅北战役说说,或者华南鏖战说说,但总体上近代国家的机制是不存在的,虚弱的组织根本没有能力阻挡组织化更强的日本的冲击。当讨论战争时,交战双方的地域大小或人口基数只是背景要素,统治阶层的领导力和策略,军队和后勤的关系才成为决定战役走向的因素,而国家层面的合纵关系才决定战争的结局。而Stilwell是盟军指派的中缅战区指挥官,或者参谋长,他与中国的关系就左右了局部战争的走向。BWT眼里的Stilwell是个杰出的军人,具有传统将领的亲力亲为,又有机动性军官的对新武器新战术的理解和运用,军事演习中他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在运动家计划和中缅战区之间,马歇尔将军考虑到他的背景而把Stilwell派到了亚洲,造就了一个悲剧,也影响到未来50年亚洲的格局。从短时间内回头看到目前回头看,不能不承认蒋先生失去了自救和救赎的机会,失去了历史给他的位置,而这种失去带来的后果是难以评价的,华夏文明又走了多少弯路,"rest":"还在摸索未来的样子,但历史并不回头。从某种角度上讲,WW II是旧世界和新世界的分界点,旧欧洲凋亡,亚洲凄凉,而美洲崛起,这并不是说地域,而是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们因为体制的不同逐步走向分化,产生新的阶层。在历史的重负下欧洲、亚洲还住苦苦挣扎时,美国借着知识大爆炸时期被推入到平流层。<br />BWT并不一味拔高Stilwell,也不简单以两种文化冲突做敷衍的思考,在描述中她有意无意的回答了为何失去中国,也讽刺了FDR的软弱和油滑。但不管怎样,苏联出兵后,开罗体系即被粉碎,雅尔塔体系建立起来,世界变了。"

多年之前读了塔奇曼的《八月炮火》就对这位作者深有好感,听说今年要出一系列塔奇曼作品了,要收啊。这本史迪威传记有许多民国故事可看,翻译得流畅,文字也好看。对史迪威、蒋介石、国民党、美国对华政策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塔奇曼最经典的《八月炮火》,其次就是这本。这两本都获得了普利策奖,都是佳作,翻译也很流畅。这一版本的没买,收藏的是黄皮的老版,经典。

喜欢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 1911-1945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