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知中·山水

2017-08-11 
正如全书导语所言,山水之间,就是中国。在第一本《知中ZHICHINA·山水》特集里,我们试图从「山水」这一地理和人文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知中·山水 去商家看看
知中·山水 去商家看看

知中·山水

正如全书导语所言,山水之间,就是中国。在第一本《知中ZHICHINA·山水》特集里,我们试图从「山水」这一地理和人文的概念入手,探索有关中国的一切,借此拉开梳理介绍整个中国人文,地理,生活方式,美学,文化,艺术等的序幕。全书从山水这个词汇本身出发,用较大篇幅讲了塑造山水概念最为突出贡献的山水画,同时,又将山水和园林,盆景,诗词和风水等概念并置在一起讨论解析。整本特集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如下:
重水墨渍染的「米氏云山」:米氏父子独创 山水画样式?;以人带史:访《中国古代山水画二十讲》;流转的繁花:盛期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演变;读画构造:用建筑语言读懂山水画;执西之道,以鉴中之有:用西方视角看中国山水画;胸中山水 : 茶道大家的山水观;日本「画圣」雪舟与中国山水之缘;山水画的流亡:传世山水从北京到台北;中国山水皴法表现;书以字,诵于口:诗词中的「山水」;立体的「山水画」:移天缩地,盆中美学;中国式盆景:赴日之后,再无山水;山水与园林:直接追求及画意呈现;点染山水:「写意为魂」的造园传统;无石无水不成园:造园术之掇山理水;当山水文化投射到枯山水 : 枡野俊明在现代 枯山水庭院的设计表达;山水城市:在现实的粗暴中安放情感;当山水演生为一种古老的玄妙: 子风水?母山水,用于人?为人用;「山」之形态:是自然天成,也是人丁投射;「水」之利害:愈环绕屈曲,愈情意绵长;城市山水:三地风水法则;取材天地间:弹指一瞬,山水和鸣。

网友对知中·山水的评论

看过苏静和马仕睿在Pageone的采访,才明白为什么知中比预期中晚了发布,从内容收集、排版到印刷,知中·山水Mook的诞生同样是一个故事。正在期待的第二期李小龙明显继续delay,但无论如此,第一期山水集合的山水相关庞大的资料,讽刺的大部分资料是来自邻国日本,不知道继续做下去,何时一个中国的话题会需要从韩国收集资料,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现实,如果中国人不再珍惜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我们也很难拥有任何独特之处。

内容很充实,很有营养,印刷装帧也很不错,整体水平很高

冲着苏静来的。
也许你们的初衷是说了日本那么多好的坏的,似乎也该说中国一点好的。
那么,请你换个名字。
中国古典园林的图片,是为了体现年代感才用的这种照片?
那为何说到日式园林时,又是生机盎然的全彩图。
封面的禅意,被不知为何这样安排的各种颜色的纸张消耗殆尽。

书做得太好了。对中国山水画发展史高度概括,并对其附带领域也以一斑窥全豹,古今中外,在一本书里对水墨艺术的介绍得如此全面不容易,是一本导论式的精良制作。

第一期知中很厚实。可是居然没有塑封,书角已旧,内页有翻痕。隔三差五在这买到疑似二次销售的书,让人恼火。

很为封面和介绍而吸引,价格很贵,打折不多买来。没想到是一本充满了商业喧嚣的文化书。封二和封三几乎全是大字大图的广告,与绘画毫无关系。内容不成体系,零碎支离。配图由传统山水等一类,和现代印象派的所谓“绘画”作品(根本脱离了“知中”——“知道中国”的设计理念)组成。所选配的文字,也大多是年轻的绘画“先锋”们对绘画技法、理论的探讨。想法可嘉,系统皆无。纵观全书,就如同一本刊物。近年最果断买来,却又最失望的。或许我是外行,自愧浅薄。

好书,有欣赏价值,内有多幅中国山水名作。

不错很好,我感觉挺不错的,质比高

选题别具匠心,很有味道

收到之后真是内心激动的不得了 看了那么久的知日 这一本真是期待了太久关注了太久。。。每一张图片都很精美 学园林的看到这本书真是爱到不行

喜欢知中·山水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