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万历十五年 (经典版)

2017-06-18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万历十五年 (经典版) 去商家看看
万历十五年 (经典版) 去商家看看

万历十五年 (经典版)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中华书局的增订版,重新核校全部文字,增收黄仁宇《1619年的辽东战役》等数篇文字,精选彩色历史图片10余幅。

网友对万历十五年 (经典版)的评论

书的质量是不错拉,不过如果上天给我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的话,我会选择买普通。当时被“纪念”二字迷惑,怀着藏书的热情选择买了这本,到手后觉得有点小亏,因为插图没什么了不起,增订的内容也不错,更关键的是也不罕见,但是这本书折扣还蛮少的。对于穷学生来说,还是普通的比较实惠。
值得夸奖的一点是,这本书的每篇文章后面都好象论文一样,有详细的注释,如果是要搞学术研究的话,这本书还是很有价值的

这个评论出场的时间够晚的了。
我是大一的时候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借的,结果没看懂。经过大学三年多的折磨,回头一看,发现这书里写了很多真理,启动了很多后续类似作品的创作,而且,真的讲到了点子上。
书的前面是讲故事,好看,有情节;后面就是纯学究分析了。我当初看完故事就看不下去了,后来别的材料读的够多了之后,才发现,原来后面讲的内容更值得玩味。
《十五年》说到底实在探讨明朝的“制度性溃败”,探讨一个停滞社会里的种种怪相与鬼魅,当然了,如果你更深入地思考了这个问题,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而不是反复回到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情境里面去。国家、历史、社会这么大的课题,不是一下子就能弄明白的。
建议你买一本,哪怕用来装逼呢?
如果真的看不懂,买一套《明朝那些事儿》回去看吧,看完了再来看《十五年》就明白多了。

关于版本质量毋庸置疑,编辑校对工作认真仔细,几乎没有纰漏之处。除去正篇的七章,后有三篇附录作为黄仁宇大历史观的补充介绍,最后部分“经典的历程”回顾了该书的出版始末和名人推荐语,如今四十年的出版史也是一段佳话。

06年刚上大学,那时候距离本书出版已30年,成为各种大学生读书推荐清单的必选之一。初读时主要感慨每个人在大历史背景下的无奈,“这种情形,断非个人的原因得以解释,而是当日的制度已至山穷水尽,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无不成为牺牲品而遭殃受祸”。当时也正被马克斯·韦伯的“同情性理解”所折服,认为应从行为者自身角度和行为情境去分析其行为意义,不能只单独地看行为本身来下结论,万历皇帝等人的行为在世人看来是如此荒谬,但背后必然有其行为逻辑所支撑,不是简单一句“忠臣昏君”所能解释的。

十年后重读《万历十五年》,着重于了解为何会出现大历史背景下的个人无奈。黄仁宇认为,首先起源于洪武皇帝推行的小农政策和道德教化,“洪武皇帝所推行的农村政策及一整套的措施,对本朝今后的历史,影响至为深远。其最显著的后果是,在全国的广大农村中遏止了法制的成长发育,而以抽象的道德取代了法律。上自官僚下至村民,其判断是非的标准是‘善’和‘恶’,而不是‘合法’或‘非法’”。元末明初的农民起义动荡严重破坏了农村经济,朱元璋基于小农主义而推广农业恢复工作,例如限制大地主势力的发展;以儒"rest":"家道德来教化,期望每个人在已分配好的位置上安分守己,天下即可太平。因此,“这一帝国既无崇尚武功的趋向,也没有改造社会,提高生活程度的宏愿,它的宗旨,只是在于使大批人民不为饥荒所窘迫,即在‘四书’所谓‘黎民不饥不寒’的低标准下以维持长治久安”。<br /><br />正是洪武皇帝的开国政策,使得“一个人熟读经史,文笔华美就具备了在御前为皇帝作顾问的条件,学术上造诣深厚,就能成为大政治家”,“道德至高无上,它不仅可以指导行政,而且代替行政”。“本朝不是以法律治理天下臣民,而是以‘四书’中的伦理作为主宰。皇帝和全国臣民都懂得父亲对儿子不能偏爱,哥哥对弟弟负有教导及爱护的义务,男人不能因为宠爱女人而改变长幼之序。正因为这些原则为天下人所普遍承认,我们的帝国才在精神上有一套共同的纲领,才可以上下一心,臻于长治久安”。<br /><br />但以道德替代法律,或许在王朝早期恢复时适用,但到了王朝中后期已过时。<br />以万历为例,“皇帝在首辅及老师的控制下作为抽象的道德和智慧的代表,所谓德行大部分体现于各种礼仪之中”,“推广诚意的方式是经常不断地举行礼仪,讲解‘四书’和其他经史”。但万历经过张居正事件之后,“皇帝对各种告讦,争论和答辩已经不感兴趣,他对一切都取怀疑的态度。皇帝从小束发受教,就听说‘王者无戏言’,天子应对一切事物认真,更要在一句一语之间,相信亲信人的话;而现在看来,每个人都是说管说,做官做,两不相干,这又何怪乎他怀疑一切”。万历已然看透了,遂以怠工来抗议。<br />以海瑞为例,“俭朴本来是一种道德,然而在这种条件下提倡俭朴,充其量也不外是一种手段,意在使行政问题简化,以适应政府本身的低能”,“以熟读诗书的文人治理农民,他们不可能改进这个司法制度,更谈不上保障人权。法律的解释和执行离不开传统的伦理,组织上也没有对付复杂的因素和多元关系的能力。海瑞的一生经历,就是这种制度的产物。其结果是,个人道德之长,仍不能补救组织和技术之短”。道德的海瑞,只能被敬仰,但不会被效仿。毕竟,“可以镇雅俗,励颓风的节操偏偏成为当局任事的障碍,因为我们帝国的政治措施至此已和立法精神脱节,道德伦理是道德伦理,做事时则另有妙法”。<br /><br />因此,“我们这个庞大的帝国,在本质上无非是数不清的农村合并的一个集合体,礼仪和道德代替了法律,对于违法的行为作掩饰则被认为忠厚识大体。各个机构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可资遵守的成文条例”,道德归道德,做事归做事。<br /><br />那是否能摆脱道德立法的困境呢?<br />黄仁宇的回答是,“理想与装饰究竟不同于虚伪,一个人仍能以此作为起点去推行他的诚意”,“即算本朝推行伦理道德以作为治国的标准,收效不如理想,可是也别无更好的办法。假如没有这些观念和原则,我们政府靠什么而存在”,看来明王朝只能在道德立法的困境里继续沉沦。<br /><br />正文结尾处的这段话是点睛之笔,“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岁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br /><br />道德立国是不可能的,亦如《镜花缘》中的君子国只能一片混乱。"

书真是好书,无可挑剔。
但这次买到的实物却很遗憾,印刷质量和门口10元盗版书差不多,纸张较粗,切边都不齐,字体和图片都不是十分清楚,我拿到的这一本是第8次印刷版本,好象是2008年4月的。
因为在图书馆读过此书,非常喜欢,想买一本收藏,收到后很失望。

书拿到手 封面根本就是脏脏的 完全不像全新 二手三手书更合适 本想买来收着的 气死我了 什么服务!!拿本用过的书来当权新的卖!!

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其中提到几个人名,在卢镗之后,应该是刘挺,但这本书只有一个“刘”字,我只想问问,像这类小瑕疵,kindle会不会出改正的更新版?

宁入世、勿消极。 读完了《万历十五年》,一方面觉得黄老师用万历、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这六个人物的历史事件、文摘来从各个层面描述明朝中后期的历史,让我看到了当时的高层建筑与低层都共同推动着明朝的覆没,也展现了该时代各类精英与人物的命运被迫辗入这历史车轮,不能得到应有的才华展现与抱负的实现,这是个人的悲哀却又无可奈何。第二方面本书让我感觉到的另一个角度是在当今这个社会,歌颂的多,鞭策的少,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同样与历史有某些相似的地方,我个人在这社会里该如何发展?这题目大了,留着以后人生道路上不断反刍吧。但有一点就是宁象其他五个人物一样积极入世,而不愿像万历那样消极怠慢。特此铭记。

黄仁宇和中国大陆历史学家写的历史书就是不一样,当然大陆也有一些很好的历史学家,感觉写出了皇上的悲哀,现代人应该是不应该羡慕皇上的,因为他活得并没有那么舒服,要是我们了解皇上,就不会羡慕他,相反,可能你让我去做皇上,我也不去,但是现在中国人还是喜欢权力,羡慕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民主的观念并没有深入中国人的骨髓,我们习惯表现皇上万人之上,人中之龙,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其实不是这样的

喜欢万历十五年 (经典版)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