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高中历史:第三学期学与练

2010-04-09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页码:30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80741653X/9787807416531 ·条形码:9787807416531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高中历史:第三学期学与练 去商家看看
高中历史:第三学期学与练 去商家看看

 高中历史:第三学期学与练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页码:30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80741653X/9787807416531
·条形码:978780741653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编高中历史学与练丛书

内容简介 《高中历史:第三学期学与练》紧扣新教材,每课按“知识识记”、“知识结构”、“释疑导读”、“巩固训练”布局;每一单元后面设置“单元小结与测试”,每一分册后面有系统练习,全书结尾有综合测试试题;为了便于读者自学,练习题后附有答案。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较大的革新,除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外,还重视考查学生审题、逻辑推理、综合分析等方面的能力。《高中历史:第三学期学与练》根据这些要求制定体例、编排,很有创意。
《高中历史:第三学期学与练》紧扣当前高考历史试卷的创新要求,既有基础知识,又有拓展内容,做到学业考查和升学考试相兼顾。
编辑推荐 《高中历史:第三学期学与练》:与新教材配套紧扣高考试题
世界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目录
第一单元 天朝的危机
第1课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4课 洋务运动
第一单元 小结与测试
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第5课 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
第6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8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第9课 清末新政
第10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二单元 小结与测试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1课 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
第12课 大战的爆发与过程
第13课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第三单元 小结与测试
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 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
第14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15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第16课 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第四单元 小结与测试
参考答案
第五分册综合练习(上)
第五分册综合练习(上)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 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第17课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第18课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五单元 小结与测试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 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六单元 小结与测试
参考答案

第七单元 中国的土地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
第23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第24课 红色政权的建立
第25课 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
第26课 红军长征
第七单元 小结与测试
参考答案

第八单元 “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
第27课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第28课 罗斯福新政
第29课 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第八单元 小结与测试
参考答案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30课 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
第31课 战争的爆发与扩大
第32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九单元 小结与测试
参考答案
第五分册综合练习(下)
第五分册综合练习(下)参考答案
第五分册综合练习
第五分册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
文摘 插图:


第二目——《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
本子目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及其结果、影响。
(1)在签订《天津条约》过程中,为什么外国公使常驻北京会成为中外争论的焦点?
对于英法等国而言,国家之间互派公使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也是近代国际社会的惯例(当然,这个惯例是以欧洲为中心确立起来的),但是,这个在西方人看来很正常的提议,在咸丰皇帝那里却难以接受。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自诩为世界的中心。而公使不仅驻京,还要按西方礼节面见皇帝、递交国书,这在咸丰皇帝以及那些朝廷官员看来,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2)自诩为来自文明国度的欧洲人,为什么会干出“强盗行径”——焚毁圆明园?
首先,每一个民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习惯于把自己所在的国家和地区视为文明的、先进的,尤其是在信息沟通相对滞后的年代。正如清王朝的盲目自负一样,欧洲在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经历工业革命之后,也自认为欧洲是文明的中心,而欧洲以外的地区则是野蛮的和落后的。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他们认为,由“文明”的欧洲征服并掠夺“野蛮”的中国,就是顺理成章的。
其次,近代以来,由于工业革命的武装,欧洲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能力大大增强,这也极大地激发了这些国家的霸权主义行径和强盗逻辑,即凡是被自己征服的,就是自己所有的,抢掠和焚毁自己的东西,也是正常的。
应该说,历史上,文明遭受焚毁的例子并不少见,如美洲的玛雅文明,非洲的麦罗埃文明,等等,都受害于西方的殖民入侵。殖民征服,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强盗逻辑的基础之上,即完全以胜利者的标准来为殖民者的强盗行为辩护,对人类文明造成了巨大的摧残。
(3)签订《北京条约》时为什么没有美国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