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频道 > 生活故事 > 人生故事 >

在美国理发

2012-02-10 
在美国,有两件事是让华人感到为难的,一是就医,二是理发。当时我偏不相信,不仅带足了药物还带上一套理发工具上路了,那是三年前,我们从欧洲搬到了北美洲。   在这个大学城里,我真的没有找到一间中国人开的理发店,眼看着

在美国,有两件事是让华人感到为难的,一是就医,二是理发。当时我偏不相信,不仅带足了药物还带上一套理发工具上路了,那是三年前,我们从欧洲搬到了北美洲。

  在这个大学城里,我真的没有找到一间中国人开的理发店,眼看着先生和儿子的头发快要长成女孩子了,我一咬牙拿出那套理发工具,对照着生疏已久的西班牙文说明书开始安装、调试。这才发现,欧洲和美洲的电压差了很远,这玩意儿也不管用!立刻驱车去商店里购买了符合当地“特色”的理发推子来,结果一连几个星期,家里都能看见两个光头,并且这两个“光头”对我的手艺抱怨至今。

  来美第二年,我们搬至保守的犹他州,我发现由于工作压力所迫,这里的美国人不到三十岁就呈现谢顶的趋势。来到新地方,仍没有找到合适的理发师,我又将先生的一头“秀发”推成了光头,然后我对他说:“你也假装谢顶算了。”实验室里的同事们不名所以,知道先生也“谢顶”,就相当热情地向他推荐“植发治疗”的医生,结果,我在一个月内收到诊所的宣传册两份,巡诊电话三通,甚至还有一份“男性荷尔蒙药物”的样品!

  现在,我们又搬到了华人比较多的大城市,一打听,华人开的理发店就有好几家,这下我乐了,心想,家里人不必再为“光头”颂恼了,他们“男生”的问题一解决,是不是也该考虑考虑我们“女生”了呢?

  我顶着一头久未打理过的长发,按照中文报纸上的广告地址来到一家“美发店”,这是一幢民宅,我按下门铃,前来应门的是个华人妇女,并且极为肯定地表示,我并没走错门。

  我签了到,跟着她上楼,走过道,来到后庭,才发现这里等着许多人,相互问了问,才渐渐明白了这家“美发店”的奥秘:广告上有两个地址,一个是店址,一个是店老板的家庭住址。有经验的顾客都知道,在美国任何消费都是要纳税的,如果是服务行业消费还要另外付小费,所以你如果去正规理发店消费,就要额外付出一笔钱。而我今天乱打乱撞地来到这个民宅,就可以省去那些额外数目。真是聪明啊,这样互惠互利的方法也想得到。

  果然,见到女老板时,我就看出她的不寻常,她能用多种方言与你聊天,问她哪里人,“和你一样”,她爽朗地说笑,末了还加一句“四海为家”。

  好一个“四海为家”,我们一家就此成了她的“民宅常客”。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