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会考试 > 注册资产评估师 > 复习指导 >

13年注册资产评估师《建筑工程评估》精讲笔记五(1)

2013-05-15 
读书人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13年注册资产评估师《建筑工程评估》精讲笔记,希望对大家的考试能带来帮助!


  第三章 建设工程的组成与构造


  知识点七、基础的分类及构造


  (一)按所用材料分类

  房屋建筑基础按所用材料可分为砖基础、毛石基础、灰土基础、混凝土基础及钢筋混凝土基础。

  (二)按外形分类基础按外形可分为:

  1.条形基础。又称带形基础。这种基础多为墙基础。

  2.独立基础。这种基础主要为独立柱下的基础。

  3.筏形基础。这种基础适合于软弱地基和上部荷载比较大的建筑物。

  4.箱形基础。很大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多用于高层建筑,另外可兼做地下室。

  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由于基础底板连成一片又可称为满堂基础。

  5.桩基础。桩基础由承台和桩群两部分组成。桩按传力方式不同,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

  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桩按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类。


  知识点八、基础(地下室)防潮、防水


  (一)基础防潮

  设置防潮层的目的是防止土中水分沿土层及砖基础毛细管进入墙体。

  防潮层的水平标高位置应在首层室内混凝土地面厚度范围内,与地面共同形成整体隔水层,如过高过低都会失去防潮作用。

  基础防潮层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1.在基础防潮部位,做一层20~25mm厚的防水砂浆。

  2.在基础防潮部位,用强度等级较高的防水砂浆连续砌三皮砖。

  3.在基础防潮部位做60mm厚细石钢筋混凝土防潮带,与墙同宽。

  (二)基础(地下室)防水

  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坪时,地下室的地面及外墙必须做整体防水处理。地下室防水可用卷材防水层,也可用加防水剂的钢筋混凝土来防水。


  知识点九、墙体


  (一)墙体的作用、分类和稳定性要求

  1.墙体的作用。

  承受建筑的荷载、围护作用、房间的作用。

  2.墙体的分类。

  (1)按是否承重划分。可分为承重墙和自承重墙。

  (2)按所处位置不同划分。可分为外墙、内墙、纵墙、横墙。

  (3)按使用材料划分。可分为黏土砖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砌块墙,钢筋混凝土墙,石膏板隔断墙等。

  3.强度及稳定性方面的要求。

  墙体的强度除取决于所采用的砖、石的强度外,还与砌筑用的砂浆强度、搭缝方式、施工质量有直接关系。

  墙体的高度、厚度、长度应保持适当的比例——刚度要求。

  (二)墙体的构造

  1.砖墙体。

  墙体

  半砖墙(又称12墙,实际厚度115mm)、3/4砖墙(又称18墙,实际厚度178mm)、一砖墙(又称24墙,实际厚度240mm)、一砖半墙(又称为37墙,实际厚度365mm)、二砖墙(又称49墙,实际厚度为490mm)。

  砖墙的砌筑应满足横平竖直、灰浆饱满、内外搭接、上下错缝、接头咬合。特殊情况,加设钢筋连接:沿墙高每隔50cm应铺设一层拉结钢筋,钢筋成直角,伸入纵、横墙不少于0.5m.

  门窗过梁。

  过梁是门窗等洞口上设置的横梁,承受洞口上部墙体与其他构件(楼层、屋顶等)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至窗间墙。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采用的最为广泛。

  圈梁

  圈梁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增加墙体稳定性,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体开裂,并防止较大振动荷载对建筑物的不良影响而设置的。在抗震设防地区,设置圈梁是减轻砖混建筑物震害的重要构造措施。

  构造柱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中须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2.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

  钢筋混凝土墙体,是由墙筋、暗柱筋、暗梁筋为骨架,用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承重墙体。

  混凝土墙应有适当的厚度,外墙体部分如果厚度达不到保温要求,一般在混凝土墙的内侧或外侧贴设泡沫塑料保温板。

  3.框架填充墙体

  框架填充墙是在框架结构柱梁间用各类砌块和材料填充的墙体。除砖砌间墙外,还有加气混凝土砌块和墙板、陶粒混凝土空心砖等。

  4.墙体细部构造。

  (1)变形缝 —— 事先人为地在建筑物上留设的缝,称为变形缝。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

  ①伸缩缝——防止热胀冷缩的作用。

  基础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不必断开。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②沉降缝——防止不均匀沉降,沉降缝与伸缩缝不同之处是除屋顶、楼板、墙身都要断开外,基础部分也要断开,即使相邻部分也可以自由沉降、互不牵制。

  ③防震缝——抗震地区、几何造型复杂建筑、构造复杂建筑留设。

  自基础到房顶的通缝,一般基础可不断开,只是兼做沉降缝时才将基础断开。

  (2)勒脚、散水及地下管沟。

  ①勒脚。外墙与地面接近处突出墙面部位称为勒脚。

  ②散水。沿建筑物外墙脚四周,在500~1200mm宽度范围内,做砖砌或混凝土散水,目的是为快速排除房檐滴水,保护墙基础。

  ③地下管沟。

  5.间隔墙。只承受自重并起分隔作用的内墙叫间隔墙,又称隔断墙。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