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模拟试题 >

2012年江西高考语文模拟题(附答案)(1)

2012-05-02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翘楚(qiáo) 精辟(pì) 恪守(kè) 称心如意(chèn)

  B.供奉(gōng) 慰藉(jiè) 充分(fēn) 安步当车(dàng)

  C.奇葩(bā) 刚劲(jìng) 挑战(tiāo) 博闻强识(zhì) 来源:考试大

  D.倜傥(tǎng) 巨擘(bò) 旖旎(lǐ) 菁菁校园(qī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岑寂 崛起 螳臂当车 震古烁今 B.绚丽 水分 计日程功 立杆见影

  C.厮打 搏弈 寻物启示 俗不可耐 D.湎怀 抽搐 倚老卖老 按奈不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汽车一进山谷,李雪就感觉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青山绿水赏心悦目,眼前景象让人陶醉,她赶忙从包里拿出相机,一阵猛拍。

  B.王静也是一个玲珑剔透的人,一经点拔,马上就明白了闻先生的意图,看看闻先生又看看姜先生,心里还真是羡慕他们的默契。

  C.读《论语》,如坐春风,从容优裕,率真处常令人莞尔;读《孟子》,如闻雄辩,犀利强劲,其势虽“不可御”却难免单调逼人。

  D.读古诗词要以温情和敬意的态度,以修学好古的精神,含英咀华,发现那摄人心魄的诗境,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体验。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1939年全面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29年继西方经济总危机之后降临的又一次致命的灾难,一场荒谬的战争使数千万生灵涂炭。

  B.道德本是维系群体人际关系的准则,它是一种逐渐形成并不断演化、不断微调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生存环境的产物,是一种非人为设计的长久习俗。

  C.“以学论教”的评价观,就是把教师教学技巧为主的评价观改变为以学生实际发展为主的评价观,并以学生的实际收获、实际发展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D.康德认为理性是自我意识与自由意志的体现,黑格尔赋予理性一种本体的地位,这种界定为我们理解“理性”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儿童的可贵在于单纯,因为单纯而不以无知为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不到事物的真相。这正是许多大人的可悲之处。

  ①这两点正是智慧的重要特征②利欲使人顾虑重重,盲从社会上流行的意见③相反,偏见和利欲是智慧的大敌④因为单纯而又无所忌讳⑤偏见使人满足于一知半解⑥在自满自足中过日子,看不到自己的无知

  A.④①③⑤⑥② B.⑥⑤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⑥⑤② D.⑥④①③⑤②

  6.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的“巧授连环计”写的是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三国演义》

  B.抄检大观园前,王保善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说晴雯的坏话。晴雯被王夫人叫来,因像个“病西施”,而被断定是“狐媚子”。抄检怡红院时,晴雯把箱子一倒,任凭抄检。探春还打了王保善家的—个耳光。抄检过后,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屈而死。《红楼梦》

  C.《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法国女郎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敲钟人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巴黎圣母院主教弗罗洛的狠毒,她的钟情与诗人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D.《家》中,觉慧是高家年青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环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化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国民素质又是一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基本指标。因此,对长期以来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和国民素质的相对偏低这一基本国情,我们不能忽视,不能任其发展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瓶颈。

  文学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数学、物理甚至哲学、历史,文艺教育在培育国民精神文化、提升国民素质方面有着独特而深刻的作用。这尤其要归功于它的广泛性,它不仅包括狭隘意义上的学校文艺教育,公共图书馆、电视台、影剧院、文艺剧团、展览厅、音乐厅、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农村书屋等文化场所和文化形式所提供的文艺教育也是其重要组成;归功于它的深入性,它是文化中最深刻和最敏感地触及国民精神状态和文化价值取向的领域,好的文艺可以直抵人心,将其感染力和影响力最大化;归功于它的坚固性,在文艺教育实践中,哪一类文艺占据主导地位,将直接影响到哪一种文化价值观得以塑造,哪一种文化取向得以养成,因而它是整个人文环境氛围和走向的根本性基石。正因为文艺教育的这些特性和功能,发挥文艺教育,推动国民素质进步,将是我们实现文化立人强国的必要前提。

  首先,发挥文艺教育启迪国民心智的作用。文学艺术是社会最敏感的一根神经,体现着时代的脉动和社会的气象,是时代精神转向和社会思想革命的寒暑表。在20世纪初社会飘摇动荡之际,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适时提出了文学艺术新民立人的启蒙思想,以求唤醒沉睡的东方睡狮。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欲其国之安福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而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更振聋发聩地强调“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正是这种文艺教育的启蒙运动的开展,拉开了20世纪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伟大序幕,使得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新思潮新运动蓬勃开展。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启蒙的不仅是国民的心智,也是社会的心智,艺术唤醒的不仅是国民的灵魂,也是时代的灵魂。

  其次,发挥文艺教育陶冶国民情操的作用。一则,文艺教育能够有力提高国民的审美能力、鉴赏水平。再则,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又反过来推动文艺教育的不断发展。文艺教育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能使欣赏者在优美中舒畅身心,在崇高中追求超越,在悲剧中净化对人生命运的怜悯恐惧,在喜剧中笑对人生百态,在荒诞中求索缺席的永恒真理。更重要的是,文艺教育不仅可以塑造个体的道德情操,还可以塑造一个时代的道德追求和精神风貌,是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不二法门。

  再次,发挥文艺教育塑造国民人格的作用。文艺教育在复归人性、塑造国民人格、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文艺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解放、建构完美人性的必经途径。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理想无不让国民动容,在文艺教育的耳濡目染中,健全的国民人格慢慢形成,拥有这种健全人格的国民才能果敢地承担社会道义和社会责任。

  市场化经济大潮下,消费主义文化迅速崛起,享乐主义观念一时盛行,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价值观的畸变,尤其表现在强烈的实用功利色彩、拜金主义风尚和感官化欲望化潮流上面。这一切也不可避免地深入和渗透到文艺领域,使得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作兴起,给整个文艺生态和精神文化生态带来恶劣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自觉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抵制“三俗”和娱乐至上的倾向,更好地发挥文艺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传播效应,提升大众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节选自《人民日报》)

  7.对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的“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表明梁启超等有识之士认识到文艺教育具有启迪国民心智的作用。

  B.这是梁启超等有识之士提出的文学艺术新民立人的启蒙思想的体现。

  C.梁启超认为,进行文学革命,应该从小说的改革入手

  D.以此观点为代表的文艺教育的启蒙运动的开展,拉开了20世纪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伟大序幕。

  8.下列有关文艺教育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相较其它学科而言,文艺教育在培育国民精神文化、提升国民素质方面有独特而深刻的作用。

  B.文学教育是社会最敏感的一根神经,体现着时代的脉动和社会的气象,是时代精神转向和社会思想革命的寒暑表。这是文艺教育启迪国民心智的作用。

  C.文艺教育能够有力提高国民的审美能力、鉴赏水平。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又反过来推动文艺教育的不断发展。

  D.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及其他诗人的一些诗作,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理想让国民动容,可以证明文艺教育具有塑造国民人格的作用。

  9.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我们不能忽视长期以来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和国民素质的相对偏低的国情,因为文化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基本指标。

  B.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启蒙的不仅是国民的心智,也是社会的心智;艺术唤醒的不仅是国民的灵魂,也是时代的灵魂。

  C.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重要方法,就是大兴文艺教育,发挥文艺教育的作用。塑造一个时代的道德追求和精神风貌,进而塑造个体的道德情操。

  D.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作兴起,给整个文艺生态和精神文化生态带来恶劣影响,使消费主义文化迅速崛起,享乐主义观念一时盛行,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价值观的畸变。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