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模拟试题 >

2012年福建长乐二中一模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5)

2012-04-29 

参考答案

  1、略2A3C4A

  5.(1)吕蒙企图偷袭关羽,孙权把(吕蒙图袭关羽)这件事拿来问是仪,是仪认为这个计谋很好,就劝孙权听他的。

  (得分点:图:企图;善:认为好。句意顺畅得1分。)

  (2)典校郎吕壹诬告说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彻底调查审问。(3分)

  (得分点:诬白:诬告。谤讪:诽谤诋毁。验问:查究审问。)

  译文: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县人。本来姓氏,最初在县里为属吏,后到郡中任官。郡相孔融嘲笑他,你“氏”字似“民”而无上,可以改为“是”,他于是改姓“是”。

  孙权主持东吴大政之后,优待文人,征召是仪。见面后予以亲信任用,专门负责机密事务,拜官为骑都尉。吕蒙企图偷袭关羽,孙权向是仪咨询,是仪很赞同吕蒙的主张,劝孙权予以采纳。随同大军征讨关羽,拜为忠义校尉。是仪面陈孙权推辞。孙权对他说:“我虽然不是赵简子,爱卿怎么不自己委屈些做周舍呢?”

  平定荆州之后,东吴定都武昌,拜是仪为裨将军,后又封为都亭侯,任守侍中。孙权欲授给他兵权,是仪认为自己不是带兵的人才,坚决推辞,拒不接受。黄武年间,派是仪到皖城刘邵那里,设计引诱曹休前来。曹休来到后,遭到惨败,是仪因功迁升为偏将军,回朝负责尚书事务,对外总领评定官员们的成绩,兼任辞讼之事,还受命教各位公子书学。

  东吴向东迁都之后,太子孙登留下镇守武昌,孙权命是仪辅佐太子。太子对他非常敬重,有事都先征询他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进封为都乡侯。后来随从太子回到建业,又被拜为侍中、中执法,评定各官、负责辞讼依然如旧。典校郎吕壹诬告前江夏太守刁嘉诽谤国家政策,孙权大怒,将刁嘉逮捕入狱,彻底追查审问。当时与刁嘉一起在座的人都惧怕吕壹,同声说刁嘉曾有过此事,只有是仪说没听到过。当时追究深查,诘问数日,诏令愈来愈严厉,群臣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是仪回答说:“如今刀锯已压在臣的脖子上,臣下怎敢为刁嘉隐瞒自取灭亡,成为对君王不忠之鬼!但是知与不知当有始未。”他据实回答,毫不改口。孙权只好把他放了,刁嘉也因此而免遭处罚。

  南王和鲁王初封,是仪以本职兼领鲁王王傅。作为王傅,他忠心耿耿,动辄规谏劝止,对上勤勉,对他人恭敬。他不治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的房子刚够自家居住。他有位邻居盖起大宅院,孙权外出时看见了,便问这所大宅院的主人是谁,左右随从回答说:“大概是是仪的家。”孙权说:“是仪很俭朴,肯定不是。”一询问,果然是别人的房子。是仪就是这样被孙权所了解信任。他从不穿华贵的衣服,不吃讲究的饭菜,能够忍受清贫,家中没有储蓄。孙权听说后,亲到他的家中,来看看他们吃的饭菜,并亲口尝过,非常感叹,当即增加他的俸禄和赏赐,扩大他的田地、宅邸。是仪多次推辞,对这样的恩宠深感不安。

  是仪经常向孙权提出建议,从不谈论他人的短处。孙权常责备是仪不谈论时事,是非不明,是仪回答说:“圣明的君主在上,臣下尽忠职守,唯恐不能称职,实在不敢以臣下愚陋的言论,干扰圣上的视听。”他为国家服务数十年,未曾有过过错。吕壹普遍告发将相大臣,有些人,一个人便有三四项过错,唯独没告发过是仪。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们都像是仪一样,还用得着法令科条吗?”及至病危,留下遗嘱要用素棺,以平时所穿的衣服下葬,务必要俭省节约。八十一岁时去世。

  6

  (1)(3分)远谪异乡,报国无门,经年投荒,历尽劫难,兄弟离别,形单影只。

  (2)(3分)前一比喻,描写自己所处之地,瘴气弥漫,乌云似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处境地险恶;后一比喻,形象描写了洞庭春色已尽,水天相接,含蓄地表达了天涯相隔兄弟别离之情。

  9.(6分)(1)(2分)自暴者:诋毁礼义。自弃者: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

  (2)(4分)答案示例:孔子认为仁是根本,离开了仁这个根本,就无法很好地实施礼和乐,礼和乐的意义也会丧失。孟子认为仁是人最安适的住所,是人的归依,人要拥有仁,否则是可悲的。

  10、(3分)【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对重要概念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因为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否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阅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志。A、C、D这三个选项都出现在文章的第②段,作者重点强调的是“价值”的“善”的作用,然后才是经济方面的理解,故A项和作者的认识相反,D项中多了“仅仅”两个字,改变了原意。而B项更是作为反例出现,并不是作者的意思。

  11、(3分)【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综合能力。对本题的解答要把握住文章的内容要点,从全文入手,找出有关作用的信息,整合作答。还有,这道题目稍微简单一点,只要能根据语境,就能总结出答案。在画线的句子的后面,作者用了一个“所以”,这就说明后面就是“与完满和终级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的作用以及所达到的目的。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案:①引领人们用积极的行为争取达到自身的利益,并协调人际利益关系;②召唤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③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12、(3分)【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综合能力。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中,代词“这”的指代内容在前面,也就是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还有,之所以要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是因为这样做的危害很大,对人、对人格、对社会影响极大。然后加以概括。

  答案:①如果认为价值就是利益,只能产生功利的、追求诸如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东西的价值观;②社会因为普遍追求名利,不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③社会就会被“异化”。

  甲

  13.(5分)BD(B还表明了他因自己对胡笛不信任的心理被识破而感到羞愧;D应该是从容、镇定,内心无愧。)

  14.(4分)①衬托了胡笛的坦诚相待和不卑不亢(与胡笛的坦诚相待和不卑不亢形成对照),突出胡笛的率直和坦诚。②突出了主题,通过写石丁在画中作“暗记”,表现出石丁对胡笛的不信任,借此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信任缺失”现象。

  乙

  13、B、E(5分,对一项给3分)(B“而资助体育事业的目的则完全不同”错误,原文“他觉得只有体魄强健的民族才有可能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道路。”E.“本文没有采用总分总结构方式”错误,本文采用总分总结构方式,总叙——分叙:经济、教育、体育——总结。本文有对比的内容,没有段与段之间的对照式结构)

  14、解放前家里很穷,被歧视,辍学(内心痛苦)——新中国成立后重返校园,读完中学、大学(心存感激)——七十年代创业成功,开始回报祖国、回报家乡(知恩图报,或:希望民富国强)(4分。要求指出心理感受)

  15、a.不同意。祖国富强,人民富裕是他的最终目的,不是贪图金钱。b.同意。言之成理即可。(6分)

  16.③①⑤④②

  (排对前3句得2分,全部排对得3分)

  17.(3分)答案:(1)语意重复,去掉“本人”(2)正文要点缺失,在“9月20日”后面补上具体时间,比如“中午12时”(3)语言不得体,“惠顾”改为“光临”。

  18.参考一:舆论围观强化民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唤,是畅通表达诉求和反馈意见的渠道;(2分)围观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引发关注,揭露丑闻,报道真相,保护弱者利益,守卫价值底线,激励社会进步;(2分)舆论围观让犯罪得到法律的严惩,让恶行得到舆论的谴责,让公众的围观成为正义得以实现的保证。体现公民的社会良知和激浊扬清的社会责任感。(2分)(语言表达1分)

  参考二:舆论围观固然表明公众对负面现象的普遍关注,但这种围观会弥散不健康的怒气,不能清醒理性的评判事件的是非曲直;(2分)从舆论围观到舆论麻木冷漠,反映民众对现实的焦虑和无奈,对生命价值的漠视,对政府的不信任。(2分)除愤怒之外,没有冷静的反思和清醒的自省,无法调适好个人的心态,更无法调适好整个社会的心态。(2分)(语言表达1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