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考研专业课 >

2011年考研心理学之简答题参考答案(2)

2011-01-18 
读书人收集整理了2011年考研心理学之简答题参考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79.简述人格测验中,影响信度系数的因素,并举例分析。

  参考答案:

  人格测量主要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较为全面准确地了解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主要的人格测验方法有自陈问卷、投射法、评定法、情境法、行为观察法、晤谈法。结合人格测验的特点,人格测验中影响信度系数的因素有:

  一、被试方面

  就单个被试而言,被试的身心健康状况、注意力、作答态度等都会影响测量误差,因为这些因素往往会影响被试心理特质水平的稳定性。就被试团体而言,整个团体内部水平的离散程度以及团体的平均水平都会影响测量信度。如对于属于团体测验的艾森克人格问卷而言,团体水平会影响测验信度。

  二、主试者方面

  就施测者而言,若他不按指导手册中的规定施测,或故意制造紧张气氛,或给考生一定的暗示、协助等,则测量信度会大大降低。就阅卷评分者而言,若评分标准掌握不一,则会降低测量信度。如罗夏克墨迹测验要求主试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并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人员才能使用该测验。

  三、施测情境方面

  在实施测验时,考场是否安静,光线和通风情况是否良好,所需设备是否齐备,空间阔窄是否恰当等等都可能影响到测量的信度。如主题统觉测验应当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测验环境布置应当具有一定的情调,并能激发人的形象力和创造性。

  四、测验长度

  测验长度,亦即测验的数量,也是影响信度系数的一个因素。一般来说,在一个测验中增加同质的题目,可以使信度提高。测验越长测题取样或内容取样越有代表性;测验越长被试的猜测因素影响就越小。如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

  81.论述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主义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及其对于心理学界的贡献。

  参考答案:

  (1)建构主义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些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思想的核心主旨是: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之中建立起来的。

  建构主义学家可以归为两大阵营,一是心理学上的建构主义,关心个体内在建构并存储着的知识,以及个体建构活动的心理学机制;二是社会学上的建构主义,他们主要关注公众知识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心理学上的建构主义又区分为个人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不是一个学习理论,而是众多理论观点的统称,很多研究者都认为自己的理论是建构主义,但他们之间却有很多的分歧和不同。

  主要观点:

  ①知识观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情调知识的动态性。(略)

  ②学习观

  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而是主动的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知识建构的过程有三个重要的特征。者,相反,而是主动的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知识建构的过程有三个重要的特征。

  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③教学观

  建构主义者以其对学习的理解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论。客观主义(行为主义、传统认知派)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使学生达到教育者确定的目标,达到与教育者相同的理解。而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则认为,教育者有明确的知识目标,指导和协助学生按自己的情况对新知识进行建构活动,最后建构起关于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①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体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协助学生建构意义。②学习情境要与实际情境相符合,因为结构良好领域不能提供生动性、丰富性,只能获得简单的单一的知识,只有在实际情境即结构不良领域进行学习,才能使学生掌握高级的知识。③注重协作学习,结构不良领域的学习适合用师徒式传授,强调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互相学习。④注重教学环境的设计,要为教育者提供充分的资源。简言之,主体、情境、协作和资源是建构主义提出的促进教学的条件。

  贡献:

  建构主义在教育和心理学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课程改革、科学和数学教育、教师教育、教育技术以及教育研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2)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以华生为代表,主要研究人的行为,提倡环境决定论,否认遗传的作用。

  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主要观点如下:

  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

  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促进了心理学的客观研究,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对行为的突出强调,不仅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而且使人们看到新的希望。

  (3)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