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2010-11-25)
建议您关注读书人网站:http://www.reader8.com/exam/yiyao/
【药 材 名】蜗牛
【拉 丁 名】Eulota peliomphala Pfr.
【别名】仆累,小牛螺,黄犊,蚹赢,蜗赢、螺赢,彘赢,陵螺,山蜗,瓜中,彘牛,负壳蜒蚰,海羊,蜒蚰赢,士牛儿,负壳蛞蝓,天螺,圆螺虫,天螺狮,无靥螺,肌母螺
【名称考证】仆累(《山海经》)、小牛螺、黄犊(《三苍》)、蚹赢、蜗赢、螺赢(《说文》)、彘赢(《广雅》)、陵螺(崔豹《古今注》)、山蜗、瓜中(陶弘景)、彘牛(《药性论》)、负壳蜒蚰(《日华子本草》)、海羊(《仙传外科集验方》)、蜒蚰赢、士牛儿(《纲目》)、负壳蛞蝓(《东医宝鉴》)、天螺(《陆川本草》)、圆螺虫(《生草药手册》)、天螺狮(《四川中药志》)、无靥螺、肌母螺(《泉州本草》)
【科目来源】蜗牛科动物
【药用部位】蜗牛及其同科近缘种的全体。本动物的壳(蜗牛壳)亦供药用。
【性味归经】咸、寒膀胱、大肠、肝、胃经①《玉揪药解》:“入足太阳膀胱、足厥阴肝经。”②《本草求真》:“入大肠、胃。”
【功效分类】利水渗湿药
【功效主治】清热,消肿,解毒。治风热惊痫,消渴,喉痹,腮腺炎,瘰疠,痈肿,痔疮,脱肛,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l~2两,或捣汁、焙干研末。外用:捣敷或焙干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不宜久服。①《纲目》:“畏盐。”②《本草经疏》:“非真有风热者不宣用,儿薄弱多泄者不宜用。”
【炮制方法】洗净,晒干,或置坩塌内煅透用。①《日华子本草》:“入药炒用。”②《本草新编》:“甘草些须,同火炒焙干。”
【药材鉴定】干燥的祸牛,全体已缩入螺壳内。螺壳直径约1厘米许,外面灰褐色,有光泽,质脆易碎。破碎后,内部为乳白色。以完整不破碎、干净无泥者为佳。
【古籍考证】出自《 名医别录》 ①《本草图经》:“凡用蜗牛,以形圆而大者为胜。久雨晴,竹林池沼间多有出者,其城墙阴处有一种扁而小者,无力,不堪用。蜗中入婴孺药为最胜。” ②《纲目》:“蜗身有涎,能制蜈、蝎,夏热则自悬叶下,往往升高,涎枯则自死也。”
【相关选方】①治小儿胎热撮口:蜗牛子一十枚(去壳细研初泥),莳萝末半分。上药,同研令匀,用奶汁和涂于口畔。(《圣惠方》) ①治消渴引饮不止:㈠蜗牛十四枚,形圆而大者。以水三合,密器浸一宿,取水饮之。(《海上集验方》)㈡蜗牛(焙)半两,蛤粉、龙胆草、桑根白皮(炒)各二钱半。研末,每服一钱,楮叶汤下。(《圣惠方》) ②治小便不通:蜗牛捣贴脐下,以手摩之。加麝香少许更妙。(《简易方论》) ④治小便不通:蜗牛五钱。水煎,日服三次。(《吉林中草药》) ⑤治血热冲肺,鼻衄不止:蜗牛(煿干)一分,乌贼鱼骨半钱。上二味,捣研为散,含水一口,搐一字入鼻内。(《圣济总录》蜗牛散) ⑥治喉痹:㈠蜗牛绵裹,水浸含咽。(《纲目》)㈡蜗牛七枚,白梅三枚(取肉)。同研烂,绵裹如枣核大,含咽。(《圣惠方》) ⑦治无名肿毒:鲜蜗牛一两,马齿苋一两,陈石灰一两。共捣烂,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⑧治疔毒:蜗牛适量,捣碎,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⑨治瘰疬未溃:连壳蜗牛七个,丁香七粒。同烧研,纸花贴之。(《世医得效方》) ⑩治瘰疬,溃与未溃,皆可贴:蜗牛不拘多少,以竹索串,瓦上晒干,烧存性,为末,入轻粉少许,猪骨髓调,用纸花量病大小贴之。(《三因方》蜗牛散) ⑾治发背:蜗牛一百个,活者。以一升净瓶入蜗牛,用新汲水一盏,浸瓶中,封系,自晚至明。取出蜗牛放之,其水如涎。将真蛤粉不以多少,旋调敷,以鸡翎扫之疮上,日可十余度。(《姚僧坦集验方》) ⑿治烂脚:蜗牛一个。放冰片少许于壳内后,用此蜗牛水搽。(江西《草药手册》) ⒀治耳腮痄肿及喉下诸肿:蜗牛同面研敷之。(《纲目》) ⒁治眼热生淫肤赤白翳:生蜗牛二枚。 纳少许朱砂末于中,微火上炙令沸,以绵捩取,以敷眦上,数敷。(《圣惠方》) ⒂治痔疮:蜗牛一枚,麝香三分。用小砂合子,盛蜗牛,以麝香糁之,次早取汁,涂痔处。(《济生方》蜗牛膏) ⒃治脱肛:蜗牛一两,诃子五钱。焙干,研细末,用猪油调匀,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原生形态】蜗牛雌雄同体。螺形贝壳,通常黄褐色,上有1~3条暗褐色色带,质薄脆,无厣。体柔软,头、足可伸出壳外。头前端有触角2对,后方的1对长大,顶端各具1眼。头端腹侧有口。左右两缘成2对舌状唇,内有黄色的颚片。右侧大触角基部,有生殖孔的开口。螺口右侧有一呼吸孔。足扁平,成长舌状;蹠面有粘液腺分泌粘浓。全体除蹠面外,外表都有多角形的皱纹;各部感觉均极灵敏,遇刺激即全部缩入壳内。多见于田野及阴湿处。匍行时常舐食草、木及蔬菜等茎叶的表皮。
【参考出处】《名医别录》,《本草图经》,《纲目》
【功效分类】利水渗湿药
【相关药材】蜗牛壳
【关 键 词】清热 消肿 解毒 风热惊痫 消渴 喉痹 腮腺炎 瘰疠 痈肿 痔疮 脱肛 蜈蚣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