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上编

2009-11-10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 — 1919 )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明确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主要矛盾和面临的历史任务,从而对本 ...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 — 1919 )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明确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主要矛盾和面临的历史任务,从而对本编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二、教学重点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特点,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三、教学难点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主要特点,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
四、教学时间 : 2 学时
五、主要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从 1840 年到 1919 年差不多八十年,古老的中国发生了惊心动魄的历史剧变:当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弱时,因资本扩张而急于对外殖民的英国侵略者凭借坚船利炮叩开了中国的大门,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资本主义列强不断挑起侵华战争,清政府几乎每战必败,中华民族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长时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从 19 世纪中叶开始,清朝统治危机四伏,逐渐走向衰落。政治上官僚机构膨胀,吏治腐败;经济上土地兼并,造成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连绵不绝,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军事上军制落后军备废弛;文化上奉行文化专制政策,导致思想僵化。

(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活动。拥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而国力又日渐衰弱的中国自然就成为西方国家的入侵目标。

1640 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18 世纪,英国出现“工业革命”,大机器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工业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 16 世纪末,英国殖民势力开始侵入印度,并于 1600 年建立东印度公司,以垄断东方贸易。 1793 年,英国派遣马嘎尔尼率使团来华,试图打开中国市场,遭到清政府的拒绝。尔后,英国兵船多次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1825 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困境,英国资产阶级更急于打开中国市场。

法国、美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也将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向东方,加紧向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进行侵略扩张。但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够雄厚,因此在 19 世纪初期的对华战争中,主要通过追随英国,获取侵略权益。从 18 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者不断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领土。

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使逐渐走向衰落的中国面临着一场空前的挑战和危机。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 世纪中叶,英国已在西方各国的对华贸易中居首位。但是,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壁垒面前,西方的工业品很难找到市场。再加上清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西方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而中国的茶叶和生丝等产品却在中国的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英国资产阶级找到鸦片这种特殊的商品。

从 18 世纪初开始,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 19 世纪初,英国烟贩无视中国政府的多次禁令,大肆进行非法的鸦片走私贸易,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不断增加,在英国输华的货物中,鸦片就占了一半以上。罪恶的毒品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通过鸦片,每年从中国掠走的白银达高数百万元,英国由原来的入超变为出超, 鸦片的泛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它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由出超变为入超,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大量的白银外流,一方面造成银价上涨,各地税收困难,政府财政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则造成银贵钱贱,直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众多官吏兵丁吸食鸦片,军队丧失战斗力;鸦片走私中的贿赂、贪污和欺诈行为,使清政府吏治更加腐败;极大地损害中华民族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鸦片贸易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 1838 年,道光皇帝下令各省严禁鸦片, 12 月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1839 年 3 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在广大民众的大力支持下,严拿烟贩,惩办不法官吏;严禁国人贩卖、吸食鸦片;并晓谕外国烟贩,限期上缴所有鸦片,并出具甘结,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 1839 年 6 月 3 日,林则徐下令将所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一个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1840 年 6 月,英国侵华舰队抵达中国广东海面,封锁广东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战争过程中,清政府没有统一的作战思路,时战时和,由抵抗走向妥协,加上中国军事武器和装备的落后,英国侵略军一路北上,相继攻破厦门、宁波、镇海, 8 月上旬,在英国舰队到达南京下关海面时,清政府向英国投降求和,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 年 8 月 29 日 ,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接着签订了中英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美国、法国也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及战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社会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和中国落后的封建主义碰撞后,必然导致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出现一些与以往不相同的特点,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政治特点 1840 年以前,中国是一个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国家,近代以来,虽然中国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还保留着形式上的独立和自己的政府,但是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和关税自主权等都遭到严重的破坏,各方面主权几乎都掌握在列强手中,中国政府逐渐成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中国失去独立地位,沦为半殖民地。

经济特点 近代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近代以后,随着西方列强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投资设厂,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中国成为列强掠夺原料,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的基地,并逐渐产生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附属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了封建经济为主,多种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存的经济特点。

思想文化特点 最显著的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出现和发展,政治上提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教育上主张学习先进科学文化,但是封建思想文化仍占统治地位。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了,这是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两个新的阶级力量,他们的产生必然会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引起新的变化。

中国无产阶级的组成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是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和外国轮船雇佣的中国海员; 外国资本在中国设厂,兴建各种建筑工程雇佣的工人;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的工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现代企业中的工人。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是产生较早,人数少。比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早了 30 年;大多由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组成,因为中国的近代工业大部分不是从工厂手工业发展而来的,因为这个特点比较容易和农民阶级结成联盟关系;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革命性很强,是最有前途的革命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

中国资产阶级由官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官僚资产阶级多由封建统治阶级转化而来,又多在列强的扶植下发展起来,到抗日战争后达到顶峰;小资产阶级是封建社会的小生产阶层、近代的知识阶层和自由职业者;民族资产阶级一部分由投资于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及商办企业的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转化而来的,另一部分是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场主转变而来。

官僚资产阶级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不稳定,经常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摇摆不定;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浓厚两重性的阶级,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束缚的革命要求,具有革命性。同时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身的力量又很薄弱,因而又具有软弱性。这种两重性对后来的革命运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有两对,一对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一对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近代中国有两大历史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和实现近代化。反帝反封建革命是为了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从根本上说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近代化是为了改变中国经济文化的落后地位,实现国家富强,从根本上说是解决生产力的问题 ( 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 。

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独立,就不能实现近代化,所以只有革命才能为中国的近代化打开新天地。实现近代化是民族独立的保证,近代中国落后挨打证明了这一点。

六、思考题: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