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历史 >

政史地三角度分析高中历史100知识点

2008-10-03 
高中历史主干知识学科内知识串讲及跨学科知识渗透100例(81~100) 81.美国西进运动 历史: ...

高中历史主干知识学科内知识串讲及跨学科知识渗透100例(81~100)

81.美国西进运动

历史:美国独立以后,通过赎买、武装颠覆或发动战争等手段,大力进行领土扩张。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是美国人向西部转移的过程。

西进运动的过程:一方面,将大批的印第安土著居民驱赶出家园,迁到西部最荒凉的地区。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剩下的也被赶到更为荒凉的“保留地”。西进运动是印第安人的一部血泪史。另一方面,大批东部人口涌入西部,垦荒、开矿、筑路、架桥,把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广到西部。

美国政府在驱赶印第安人的同时,还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东部人口西进。1862年公布《宅地法》,规定美国公民,只要缴付10美元的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获得一块相当于64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以上,这块土地就成为私有财产。

西进运动既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始积累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西部扩展的过程,还是美国经济创业发展的过程,它促进了西部广大地区的开发和美国经济的发展。

地理:了解美国领土是如何一步一步扩张的,其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张到太平洋沿岸的具体过程。

政治: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认识西进运动政治上的反动性及经济上的进步性。

美国西进运动是在对印第安人的驱赶、屠杀、占领其土地、占有其财产前提下完成的,充分暴露出美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与罪恶。

联系有关时事,认识我国如今的西部大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的相似之处:由沿海向内地开发;利用西部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开拓国内市场;国家都给予优惠政策的支持。

分析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本质上的不同之处;掌握中国西部的地理范围及其特征;西部大开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理解这是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一项有效举措。

82.马列主义

历史: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经济上,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充分暴露出资本主义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服的;政治上,无产阶级已经觉醒,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但是工人阶级的斗争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思想上,欧洲社会主义思想高涨,空想社会主义不能成功;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历史上优秀的文化成果并加以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6年马克思、思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筹备建党。1847年他们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思想基础是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世纪初,列宁完成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1903年俄国社会主义**工党二大会议上把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标志着列宁主义诞生。

布尔什维克党的特点:目标的坚定性,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组织的坚强性,布尔什维克有铁的纪律;斗争的坚韧性,合法斗争与地下斗争结合;思想的坚贞性,反对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

政治:运用发展的观点认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产生。马列主义是对人类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认识马列主义作为正确的意识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把马列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中共中央于1998年提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2000年2月江泽**席提出“三个代表”思想,这是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是总结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对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83.两次世界大战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具体原因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帝国主义国家三对矛盾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美国参战的原因:战争接近尾声,为捞取战利品,害怕其他参战国像俄国一样发生革命。美国以德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为借口参加一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帝国主义固有的矛盾,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亚欧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及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英法执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二战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二战爆发。英法宣战后并未对德军发起进攻,导致波兰灭亡。苏联从自身安全利益考虑,建立“东方战线”。

二战发展:1940年春夏之交,德军在西线大举进攻北欧、西欧诸国,占领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敦刻尔克成功撤退。意军参战。法国投降。

二战扩大: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后,美军参战。

美国逐步参战:参战原因是法西斯侵略威胁美国利益,美国逐步改变“中立”姿态,援助英国;1941美国年参加大西洋会晤,共同发表《大西洋宪章》;美英援助苏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直接参战。

二战转折的四次战役: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推动整个战争转折;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日本由进攻转为防御;1942年秋阿拉曼战役,第二年北非德军投降;1944年6月诺曼底战役,德国受到东西夹击。

四大国际会议:1943年11月召开开罗会议,要求日本归还中国领土;1943年12月召开德黑兰会议,提出英美苏要协同作战;1945年2月召开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1945年7月召开波茨坦会议,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二战的胜利: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其残余势力顽抗到1945年。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战争给世界人民造成空前的苦难;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后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客观上推动了科技进步。

地理:交战双方各是哪些国家?明确其地理位置及相关国家的概况。中立国有哪些?

政治:联系两次世界大战及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对人类留下哪些启迪?怎样才能维护当今世界和平?中国对世界和平问题的原则和立场是什么?当今和平问题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对世界和平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84.十月革命

历史: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已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沙皇专制统治激化了国内矛盾,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推动作用,四月提纲指明社会主义革命方向。1905年的革命总演习为革命提供了经验。从根本上讲,十月革命就是要改变俄国落后的局面,拯民于水火之中,救国于灾难之时。

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及政权巩固: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和革命士兵推翻克伦斯基政府,建立苏维埃政府。采取革命措施:将银行、大工业、铁路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寺院的土地并分给农民;与德签订和平条约及退出世界大战。苏维埃政权受到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形势危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实行征兵制,建立革命红军,抗击国内外反动势力;同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击敌人。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作用:建立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影响:世界进入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鼓舞了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政治:通过对十月革命的学习,可得出如下认识: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运用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原理分析认识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评价、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环境下的非常措施。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抓主要矛盾的工作方法和哲学原理。

运用主观动机与客现效果的辩证关系,分析认识俄德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

8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历史: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怀着各自的企图参加和会。美国带着宣扬已久的“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包藏着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的打算。英国要求削弱德国,并支付战争赔款,但为防止法国势力过分膨胀,又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法国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企图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意大利要求扩张领土。日本要求把它在战争时既得的利益合法化。和会被美英法三国操纵。

战胜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重新划定德国的疆界;以“委任统治”的方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军事上严格限制德国;德国须向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协约国又相继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签订和约。以这些条约的原则为指导,重新确立了战后世界的新格局,这就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加剧了四大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

(如法德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如英法之间、美与英法、美日之间)的矛盾;殖民地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协约国与苏俄之间的矛盾,协约国公然干涉苏俄。

华盛顿会议: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的扩张,同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发生严重冲突,也威胁到英国在东亚的利益。为了争夺霸权,美、英、日三国掀起海军军备竞赛。为了缓和这种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由美国发起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取代英日同盟;五国条约限制造舰;中日条约,日本归还山东主权;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华盛顿会议缓和了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有利于美国称霸世界,构成了帝国主义战后的新格局。

地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改变欧洲格局及中东格局及重新划分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有什么表现,世界的势力范围是如何被重新划分的?

政治:运用有关哲学观点分析“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和《九国公约》。(提示: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