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历史 >

高考文综历史备考:学好考纲 用足教材

2008-10-03 
 作者:厉天奎   在高考文综历史复习备考过程中,笔者认为学好考纲、用足教材仍是关键。   ...

 作者:厉天奎

  在高考文综历史复习备考过程中,笔者认为学好考纲、用足教材仍是关键。

  学习考纲,明确备考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是命题的依据,是备考复习的依据。学习和研究《考试大纲》,是高三教师的必修课程。

  学习《考试大纲》,首先要明确命题的指导思想,对综合测试的四个能力目标及不同层次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在平时备考的各个环节中熟练运用。其次,要熟悉知识内容,对每一个考点都要认真对待。再次,要明确题型示例,《考试大纲》中的题型示例是高考命题专家精选的,代表着命题方向,是高考复习备考最好的选题和训练标准。

  研究《考试大纲》,应做到四个对照。一是纲纲对照,就是把新旧考纲进行对比,从变化中寻找规律。例如,2007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与去年相比,在考试范围上没有明显的变化,充分体现了“稳中求变”、“考知识,更侧重考能力”的思想。二是纲本对照。就是把考纲与教材进行对比,研究教材的章节与考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用足、用好教材打下基础。三是纲标对照,就是把考纲与新课程标准进行对比,研究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和精神,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复习。以新课标要求的三大模块主干知识为主线,将现行教材知识体系进行重组,以新的视角和理念构建新的知识模块。四是纲题对照,就是把考纲与高考试题进行对比,研究每年高考试题如何体现考纲精神,从而有效地把握命题趋势。

  近几年高考命题更加注重对学科内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考查,不回避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命制方式由过去以隐性介入为主,转变为隐性介入与显性介入相结合,甚至直接以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

  落实《考试大纲》,应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备课结合起来。围绕一个纲或目,命题人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命制试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方面要注意章节中的主要知识点、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课内和课外知识的延伸与渗透;另一方面,对同一个知识点,尽可能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整体。

  用足教材,夯实备考基础

  《考试大纲》与教材是密不可分的。对命题者来说,《考试大纲》是依据,教材是材料,在命题时应围绕教材做足文章。认真阅读教材,是用足、用好教材的前提,既要把教材的正文作为阅读核心,又要正确对待教材中的小字部分、章节目录、大事年表、注释以及插图等。

  文综历史考试因受题量的限制,不再强调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和各册书的比例,试题内容基本上是以重点知识为载体,这就要求在历史备考中,突出对主干知识的复习。

  历史主干知识一般表现为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如国家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专制走向**过程、近代化问题、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和教训、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影响、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等等。

  要用新课标的理念深化对教材的理解。复习不仅仅是简单地“温故”,还是一个深入“知新”的过程。纵观2003年以来的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不仅体现出课程改革的新思路,而且在价值取向、内容选择等方面与新课标逐步靠近,新课标对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影响日渐增强。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新课标理念指导高三历史复习,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