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文学 >

奇石:来自东西方的报道

2017-10-07 
如果你不认识何伟,就请从这本《奇石》开始。如果你已经读过《江城》、《寻路中国》,甚至是《甲骨文》,那么,更不应该错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奇石:来自东西方的报道 去商家看看
奇石:来自东西方的报道 去商家看看

奇石:来自东西方的报道

如果你不认识何伟,就请从这本《奇石》开始。
如果你已经读过《江城》、《寻路中国》,甚至是《甲骨文》,那么,更不应该错过何伟的这颗“奇石”。

一个作家的笔,要如何赶上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
从2000到2012,3个国家,12个家,24个故事。
终于,在何伟的笔下,你不仅能读到奇形怪状的中国。

徒步长城,甲骨冰冷。从江城到新城,当年的艾米莉,已然成了大姑娘。
美国的西部,日本的黑道,尼泊尔的和平队,埃及的清真寺。
十二年来,何伟用心记录的,不止是中国。

网友对奇石:来自东西方的报道的评论

《奇石》付印前的二十天,我还在想尽办法查找其中的一处原始文献,《江海学刊》1958年的刊物很难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其中的原文最终呈现在我的眼前,放心交稿。所以,关于陈梦家的文字都是当年的原文引述,大家可以了解事情的真实面貌。

非常喜欢的图书,英文版按时间顺序写到何伟结束长达十多年的中国生活,返回美国(多恩医生),中译本增加了《甲骨文》和埃及的部分章节,导致有点时空错乱的感觉(但是作为读者,理解译者这样做的无奈和苦心)……
这本书更像是之前之前3本书的拾漏补缺和总结。狂飙突进、焦躁不安,一切都在激变的中国浙江省小镇丽水和与世隔绝、日渐没落、但还残存人与人之间温馨的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小镇瑞奇威(Ridgway)之间的横向对比,想起同样日渐没落只剩下留守儿童和老人的中国部分农村……
这样的对比可以让我们从另外的侧面更加理解我们的中国,理解中国老百姓善于应变、逆来顺受、只顾明天不顾未来的性格与选择。
没有宏伟的叙事,只是从另一个视角观察普通人和平凡事,却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何伟的中国之旅结束了,但是他的故事还在继续……
P.s.个人以为书译做《怪石》或《怪石嶙峋》会更好,《奇石》+这个封面也许会导致有些人以为这是鉴赏书籍。

个人认为本书有三个硬伤:一是各篇文章没有注明写作时间。观察的对象总是在变化的,一时的观察结果若有时间作为参考,更有助读者评价文章本身的价值;二是文章的排序逻辑不明,因为没有时间作参考,故而不知是否按写作顺序来,但若按观察对象的特性来分,美国西部的故事、埃及的故事至少应排在一起;三是有些旧作出现曾经出现在作者的前三部书中。

这是何伟的新书,然而不同与江城和行路中国,这是由一些短篇和毫不相干的文章的集结,或许是将前作补遗,或许是总结。所以对于熟悉作者的朋友,可以不看,而对于没有看过前几本书的我,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作者的记者出生注定了叙事的风格和手法,通过个人的命运透视历史的大变化,他以旁观者的清醒和客观,去反映这个急速变化的国度,他理解我们的随遇而安,更能体会百姓的处事哲学。
老外往往比我们更能看得清故事,这就是何伟与我们的不同,十多篇短篇,如实截取了我们生活的片段,没有宏伟的篇章,也没有深刻的反思,一切都留给读者自己体会,或许这是他最后关于中国的作品,而对于我们,明天还是要继续

最近我看《甲骨文》,发现这书删得太多了!!难怪某些章节像读天书一般!!

对于何伟的书一直很喜欢,看过他的《江城》《寻路中国》,都非常棒。但是《奇石》里收录的文章很明显和前面两本书内容重复。有点小遗憾。

不成系统 ,有些章节已经在前面的江城等书中出版过了。不如江城、寻路中国和甲骨文三书。

还算不错。是彼得在不同时期写的小文。深度和他的《RIVER TOWN》和《寻路中国》自然不能相提并论。另一个缺点是,好几篇文章实际是他的前两本书里的某些章节。看过的人,会感觉重复。但总的莱说,还是值得一看。

强烈推荐其《寻路中国》和《江城》每本都值六颗星。这本没有前两本好。

很多内容是在中国被禁的《甲骨文》里的,其他东拼西凑。

喜欢奇石:来自东西方的报道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