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文学 >

朝鲜战争(修订版) (王树增战争系列)

2017-08-30 
长篇纪实,真实地再现朝鲜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朝鲜战争(修订版) (王树增战争系列) 去商家看看
朝鲜战争(修订版) (王树增战争系列) 去商家看看

朝鲜战争(修订版) (王树增战争系列)

长篇纪实,真实地再现朝鲜战争宏大而悲壮的过程。

网友对朝鲜战争(修订版) (王树增战争系列)的评论

《抗美援朝战事珍闻全纪录》的长处在记录所有战役的框架结构清楚,可以迅速理清战争脉络。《朝鲜战争》的特点是细腻描写志愿军人物,文学性强。
本书的最大优点,是披露了60军180师全军覆没的真相。《抗美援朝战事珍闻全纪录》书中对180师的失利,全部归咎于180师师部指挥不当,战斗力较弱,半数以上是国民党改编部队,关键时刻动摇,政治觉悟低,贪生怕死,最后选择“分散突围”而不是“集中突围”等等。看后你会奇怪,中央军委怎么会把这样一支弱旅拉上去?再看看王老师《朝鲜战争》中关于180师失利的描写,你就明白整个过程的大概了。
180师失利,最深层的原因是彭德怀等高层带有轻敌思想,认为美军是老爷兵好打,只要志愿军兵多,就可以把美军赶下海。因而指挥失误,不顾自己后方粮弹补给困难,只够打七天的现状,拼命让志愿军插得太深,又无法想设想的那样,歼灭美军1个师,最后连1个团都没有全歼过。反而因为插得太深,撤不下来,以至于美军从第八天起迅猛反击时,志愿军全线溃退下来。
由于一线志愿军迅速北撤,留在汉江的180师从原本的后备二线部队,一下子显露在整个战线的最前沿。此时,3兵团代司令王近山命令手下3个军不要迅速撤退,要等伤员运下去后再撤。这条命令,本是李云龙撤退不丢下一个弟兄的好传统,但此时在慌乱时刻面前,却为前线指挥加上枷锁。而此时,3兵团3个军大多在撤,只剩下60军18"rest":"0师还没撤。60军军长电令180师原地阻击5天,掩护3兵团3个军所有伤员的后撤。非但要掩护自己的军,还要掩护另外2个军,甚至是周边其余兵团伤员的撤退。<br /> 180师本已经撤到汉江北岸,接到命令后,又涉水来到汉江南岸,构建阻击阵地,在原地等了美军整整一天。次日战斗打响,180师多次打退美军机械化部队进攻后,渐渐支持不住。此时,180师左右两翼的15军和63军,撤之前没跟180师联系一下,结果把180师左右两翼送给美军。随后,美军摩托化部队攻占汉江北岸180师阵地,切断后路。180师已被美韩4个师合围。<br /> 180师师长向60军军长请示,军长电令向过江北上,向鹰峰靠拢,鹰峰山下是志愿军阵地,到那里就安全了。此后,180师血战汉江,又用2个前锋营全部牺牲的代价,向北撕开美军的第一道封锁线,然而到达鹰峰下后才发现,鹰峰上迎接他们的,竟然是美军。志愿军增援部队被美军来个围点打援,攻不上来就撤了。<br /> 此时的180师突围部队,已经伤亡2/3,在拿下鹰峰后,已经耗尽了最后的力气。这时师党委召开会议,作出了一个被后人评点了50年的决定:“砸毁电台,分散突围”。结果师、团大部分领导干部突围出来,至少有4000人被俘。<br /> 战役结束后,3兵团组成一个调查小组,把180师师长和团以上干部关起来往死里整,罪名是政治不坚决,最后师长押回国内,降至副团长,送到东北转业了。<br /> 战斗引出的思考:1,打惯了胜仗的部队,如何面对重大失利?2,面对失利,是大家一起反思,还是简单地找1个替罪羊,把板子打到个人?3,非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被俘虏了就算是狗熊了?4,面对深陷重围的前景,是机械地按照上峰命令指挥,还是根据战场实际情况,作出指挥决定?(63军提前跑了,也不跟友军180师打个招呼,不也照样没事。只要能把队伍拉回来,彭德怀就高兴。)<br /> 另外,张嵩山的《解密上甘岭》和美国人写的《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也比较不错,值得一看。"

与军艺版相比,此书区别在于:
1.抗美援朝战争经过要图放大制成了拉页,删除了一至五次战役经过要图,1951年6月正面战线敌我态势图,朝鲜停战军事分界线略图;
2.删除了一些历史照片,保留下来的照片也没有图片说明;
3.补充了一些美方档案资料,增加了一个“修订版后记”。

书中写了很多普通士兵的英雄事迹,这在写战争的大手笔中不多见。作者一定采访了不少老战士。这方面的材料在《朝鲜战争》中比《解放战争 上》中叙述得好像要多些,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书中有大量部队番号,作战部署,史料翔实。虽然我对军事不是特别懂,但是觉得这样写还是很好,让人觉得真实可信。书中还处处有关于战役成败的评说,也很不错。我军在战斗中也吃过亏,也有失误和失败,这很正常。不像小时候看的电影,只要冲锋号一响,迫击炮一发,就大获全胜。
这是一本既是历史又是文学的书,颇值得一观。

从当年的黑雪、汉江血,到这本厚厚的大书。
从金日成给党中央写信请求出兵开始,很多地方让我忍不住热泪盈眶。
中国人民志愿军,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部队,忍受了巨大的牺牲,书写着中国人民百战不挠的,不畏强敌的壮美诗篇。

不足之处,应该配备一些地图插画,另外,很多作品都是从出国作战开始,写到第五次战役结束,本书开始时间提前到二战结束,后面也写到了板门店谈判停战。算是比较全貌,但是对于第五次战役之后的叙述就很简单,也许朝战的精彩和主要过程也是指5次战役,但是作为冠名朝鲜战争的书,应该对5次战役之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志愿军的变化以及联合国军的变化,还有人民军的变化都应该有所交待。

承认失败,找出失败的原因,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战争胜利不是仅靠勇气就可以实现的, 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民的支持的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是听人推荐才读的这本书,读到前63页,就是讲战争起源的内容,我几乎要把书扔掉,写的太差了,关于战争的起源、谁开的第一枪等等作者讲的与其说是含糊不清,不如说是颠倒黑白。随着今年来政治气氛的放松,国内很多历史学家对朝鲜战争的历史有了重新的研究,结论是确凿、公认的,国外研究者的著作也有引进和介绍,但是这本书里面完全没有体现,无论是行文语气还是遣词造句都是意识形态的老调调,颇令人失望。

幸好在网上看到了这段文字,才让我对作者的评价恢复了,错不在他。

“看这本书的时候,有个问题一直让我很疑惑:那么较真的一个作家,为什么开头这一段,有关战争起因写得那么模糊,基本上是一笔带过?
     今年鲁迅文学奖颁奖,在绍兴见到了王树增,我找机会问了他这个问题。他回答我:“写了三万字,删掉了,通不过审查。”他说,特别跟他起急的是外交部亚洲司,告诉他这段历史是有定论的。王树增说,你们的定论是假的。结果亚洲司怎么回答的?“我们知道是假的,但就得这么说。”
     这就叫形势所迫。
     王树增今年得奖的作品是报告文学《长征》,这段历史的官方说法和民间说法差距有多大,我不说你也知道。我不知道的是,这次他又该怎样在作家的良心和审查制度之间,再次找到那个平衡点。”

喜欢朝鲜战争(修订版) (王树增战争系列)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