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文学 >

译文名著精选:卡拉马佐夫兄弟(套装共2册)

2017-09-20 
本书系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译文名著精选:卡拉马佐夫兄弟(套装共2册) 去商家看看
译文名著精选:卡拉马佐夫兄弟(套装共2册) 去商家看看

译文名著精选:卡拉马佐夫兄弟(套装共2册)

本书系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儿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体现了作家一生的超高艺术成就。

网友对译文名著精选:卡拉马佐夫兄弟(套装共2册)的评论

现在是电子书流行的时代,像一般的畅销书就没必要花钱了,到百度一搜就会有的看,下载速度都非常快,真是方便。
但是陀氏的书是不可以随便乱翻翻的,需要手把书卷、静心定坐,要老老实实的进入到阅读状态。
荣如德的这个译本据说是目前国内最好的,但2006年出的那个本子不好(上海译文出版社,现在卓越卖17.6的那种),纸太薄字太小。

本文为黑塞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所作的评论。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没有什么新鲜的话题好谈。大凡明智和审慎的话都已经说尽了。可是,那些话虽然曾经使人感到新颖而充满智慧,却已经又成为陈词滥调了。然而,当我们身处困境,沉入冥思而走向诗人时,我们又仿佛觉得他那可爱而又可怕的形象总是笼罩着玄奥和谜一般的氛围。
    
那些阅读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市民,他们躺在沙发上,从幽灵世界中获得一种惬意的恐怖。这样的人并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真正读者,而那些对陀氏小说的心理分析津津乐道,并且撰写出色小册子探讨其世界观的学者和智者也不能算是真正的读者。我们之必须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只是在我们遭受痛苦不幸,而我们承受痛苦的能力又趋于极限之时,只是在我们感到整个生活有如一个火烧火燎、疼痛难忍的伤口之时,只是在我们充满绝望、经历无可慰藉的死亡之时。当我们孤独苦闷,麻木不仁地面对生活时,当我们不再能理解生活那疯狂而美丽的残酷,并对生活一无所求时,我们就会敞开心扉去聆听这位惊世骇俗、才华横溢的诗人的音乐。这样,我们就不再是旁观者,不再是欣赏者和评判者,而是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所有受苦爱难者共命运的兄弟,我们承受他们的苦难,并与他们一道着魔般地、駸駸乎投身于生活的旋涡,投身于死亡的永恒碾盘。只有当我们体验到陀思妥耶夫斯基那令人恐惧的常常像地狱般的世界的奇妙意义,"rest":"我们才能听到他的音乐和飘荡在音乐中的安慰和爱。<br />    <br />在陀氏的作品中,有两种力量攫住了我们,而在两种因素和对立两极的彼此消亡和矛盾中,却生长着神秘的深度和巨大的广度。<br />    <br />一种力量是绝望,是对恶的忍受,是对人性之残酷野蛮和可疑性的认可和顺从。只有经历死亡,进入地狱,方能听闻来自天国的上帝的声音。真诚而坦率地供认生存和人性的贫乏,可疑和无所希望,这就是前提条件。我们必须听命于痛苦和死亡,面对赤裸裸现实的狰狞面目感到不寒而栗,然后,我们才能汲纳另一种声音的深邃性和真理。<br />    <br />这第一种声音是肯定死亡,否定希望,摒弃一切想象的诗意的美化与安慰,正是这种美化和安慰使我们习惯于那些可爱的诗人们对人类生存的危险和恐惧的掩饰。陀氏作品中的第二种声音,即真正的来自天国的声音,它向我们显示了不同于死亡的因素,即另一种现实,另一种本质:人的良知。尽管人类生活处处有战争和苦难、卑辱与伪善,但总是还有另外的东西存在,那就是人面对上帝的良心和能力。即使良心也许会引领我们穿越痛苦和死亡的恐惧,导致不幸与罪责,但它终究会使我们摆脱孤独而无法忍受的无意义状态,使我们进入与意义、本质和永恒的关系之中。无论道德还是法则,良心都与之无关。良心可能会与道德和法则势不两立,不可共融。良心无比强大,它比惰性,比自私,比虚荣都更强大。当苦难深重,迷障重叠时,它总是能敞开一条漫长的道路,这条路不是返回死亡的世界,而是超越这个世界,走向上帝。通往良心的道路艰难曲折,几乎所有人的生活愈来愈背离良心,他们抗拒着,背负日益沉重的压力,因良心窒息而归于毁灭。然而,在痛苦与绝望的彼岸,使生活充满意义,使死亡得以慰藉的宁静的道路随时向每一个人敞开着。有一类人不得不长久地与良心相抵触,充满罪恶感。他们只有穿越了所有的地狱,体验了所有的恐惧之后,才能最终对自己的迷误慨然有悟,并经历那转变的瞬间。另一类人则不相违于自己的良心,他们是那种少有的幸福的圣贤,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仅仅只能伤及他们的外表,而绝不致于刺痛他们的内心。他们始终纯洁无瑕,微笑是不会从他们脸上消失的。梅什金公爵就是这样一种人。<br />    <br />在我沉浸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那段日子里,尤其是当我面临绝望和痛苦时,我从他那里听到了这两种声音,这两种学说,在一位艺术家,也就是一位音乐家身上我也体验过相类似的东西(尽管我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去喜欢和聆听这位音乐家的作品,正如我不可能在任何时间都去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这就是贝多芬。他追求幸福、智慧与和谐,但它们并不能在平坦的道路上寻获,而只有在濒临深渊的道路上才能显现出来,它们不是轻易就可采撷的,而只能是受尽折磨和苦难。在贝多芬的交响乐和四重奏中,有许多乐章从弥漫着痛苦和绝望的浓郁气氛里闪耀出十分动人的、纯真的柔和的魅力,这就是对意义的预感,对拯救的意识,这一切我们都可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重新找到。"

读完发现故事主线其实挺简单的,围绕着大儿子涉嫌杀害老父亲一案。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却能牵扯出众多人物来,修道院里的各位神父,退伍上尉一家,老将军一家等等,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因而每个人的行为动机相当充足,一环扣一环。

例如,米嘉趁着借钱给卡嘉而羞辱了心高气傲的她,卡嘉时来运转后要求嫁给米嘉,算是报复或者隐忍。但米嘉天性就是“卡拉马佐夫”,虽然接受但仍然寻花问柳找上了格露莘卡,格露莘卡却将他和他的老父亲玩弄于股掌之间。卡嘉为了逼迫米嘉迅速成婚而去找格露莘卡谈判,反被格露莘卡羞辱。卡嘉被气地丧失理智,在米嘉受审时发疯地做伪证想致其于死地。

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看完这部小说,确实如译者所言,4R贯穿全书,心灵隐秘 (Revelation of Man's secret heart), 革命 (Revolution),俄罗斯 (Russia)和宗教 (Religion)是全书的主题。人物的内心戏篇章颇多,内心独白到处可见;革命出现在伊万和斯乜尔加科夫的口中和心里;俄罗斯的命运和民众性格经常被讨论;宗教体现在伊万的《宗教大法官》戏剧和佐西马长老的人生回顾。挑出其中一个R来,都足够延展出诸多有意义的话题,例如宗教,“要面包还是要自由”,“死后不腐才有资格成为圣人?”。

而最点题的则是“卡拉马佐夫力量”,“它是原始,狂暴,"rest":"放纵不羁的....甚至没有神灵御风凌驾于这股力量之上”,“一方面承认自己的卑鄙行为,另一方面又拼命干卑鄙的勾当”。他们一家都受到欲望的影响,甚至米嘉对阿辽沙说,“你虽然是天使,可是在你身上也潜伏着这虫子,它会在你的血液中兴风作浪”。也许陀氏认为,俄罗斯民族都受到“卡拉马佐夫力量”的影响,内心深藏着狂野的暴躁,如何驾驭这股力量是陀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br /><br />译文质量非常高,读来十分顺畅,偶尔有些错字,希望出版社再版时更正一二。"

翻译家荣如德先生的功力令人敬仰。托氏的书我是第一次读,“不惑之年”读俄罗斯文学与意气风发的少年的心情和体悟是完全不同的,对基督教的熟悉有幸使我读此书轻松很多,不像很多当代中国人那么雾里看花。托氏本人经历非凡而又充满苦难。他那句名言“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意味悠长。大概正因为如此,他的著作中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思考。这本书中所呈现的主人公内心的大量自我剖白,不仅没有让读者疲倦,反而为之震撼。作为一个有独立思想和尊严的华人,很惭愧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中找不到有这样人文深度的作品。我们对人性的认识还自满于孔夫子的“食色”动物等级。这也大概是民国初期仁人志士如胡适说是的““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古人说知耻而后勇,不抱残守缺方成智慧,现在所缺的不是应声的奴才和犬儒,而是清朝龚自珍说的”不拘一格”的人才。陶醉于自我催眠的中国特色的大国崛起复兴之梦只能让我们离世界文明的距离比民国更远。

喜欢译文名著精选:卡拉马佐夫兄弟(套装共2册)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