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文学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

2017-08-20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内容简介:《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称“甲戌本”》是《红楼梦》早期抄本,今残存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 去商家看看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 去商家看看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内容简介:《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称“甲戌本”》是《红楼梦》早期抄本,今残存十六回。分装四册:一册一至四回,二册五至七回,三册八回、十三至十六回,四册二十五至二十八回。一、五、十三、二十五回卷首均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而其它各回卷首均无此题名,说明每四回装订一册是为原装。一九二七年为胡适收藏。此本第一回第八叶后半叶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云云,故定名《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网友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的评论

盼了好几年,甲戌本终于到手了。
大学一年级时,看到上古的线装甲戌本,实在下不了决心买下(那可是天价呀),沈阳的又看不上眼。今年出了人文的影印本,价格还算能接受。又见卓越打折,便买下了。只是卓越颇不厚道,刚定下便降价了。
此版不足之处,前面网友已指出:一批印倒,一批缺字,无原书尺寸说明,且封面设计俗气。
当然也有优点:胡适影印本上的五篇跋语,此本悉数影印,价格比北图公道很多。
我认为,若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此系列的 红楼梦钞本按16开影印,便会有不少钞本可按原大印刷,梦稿本也不会让人诟病如此。
我相信,以后会有有责任心的出版社、出版人,印刷制作出让普天下读书人满意的书籍来的。(顺便批评一下上古、中华,这么大、这么专业的古籍出版社,重印一次,价升一倍,质降一半,几何级数变化,让读书人寒心)

红楼梦古抄本丛刊系列就印刷质量而言
甲戌本最好,庚辰本次之。己卯本最差,简直就是盗版书。

这书在卓越卖得火,我也买过一本,凑合说几句。
1、此书正文用厚白纸朱墨两色印的,字体相对清晰,只是纸太光滑,有些反光(夜晚在灯光下尤为明显),且着墨稍微虚淡、干涩。
2、封面是硬纸板压的,因此算精装本,价格也就顺理成章地抬高些。但封面设计很平庸,这一点为人所诟病,因为人文社并不缺这方面的能力。再者,又不加护封,又不是布面,那还不如干脆来个平装二册的——人文社这方面的例子多多,倒不需我费口舌。装帧方面的最大优点在于线装的,这多少继承了该社的好传统。
3、此书技术操作上不严谨认真,也就是对读者不尊重。书是影印本,那影印的底本为何?原件?其他?书是按一比一比例印的,还是缩印的?缩小多少,该来几个字样直观显示吧?可这都付诸阙如。
以上供同好参考,也希望人文社高层能正视读者的意见,多出好书,出读者喜欢的书。

1、纸张较好,泛黄、厚实
2、朱墨两印,较为清晰
3、前言有序,后面有相关资料,如胡适、俞平伯的记
4、有些小错误,196页有一批印倒了,第33页漏印“之极”两字。

一、凡例
冯其庸先生认为,“凡例”是《红楼梦》风行之后,书商的伪造。其详细论证,不再赘述,但有些确实可以商榷。比如,关于“此开卷第一回也”:冯先生认为,用现在的话说,即“这书是开卷第一回”,根本文理不通。其实周策纵解释为,“(在)这书的开卷第一回,作者说……”才是恰当的。这里“也”并不表判断,而是起停顿、引领下文,甚至将名词状语化的作用,如苏东坡《石钟山记》:“是说也,人常疑之。”【尤其有趣的是,冯先生和周先生的论文好像是在同一年的一个红学的大会上宣读的,他肯定知道周先生的观点,但可惜冯先生至今还坚持着他的错误。】
邓遂夫则认为,凡例是曹雪芹手稿原有,但被畸笏删节后移作了回前评,而且当时曹雪芹还在世。无论凡例是出自曹雪芹还是脂砚斋,这么做都未免太过分了;照此风格,“天香楼”一节只管自己动手就是了,又哪里需要“因命芹溪删去”?
朱淡文比较折衷一点,认为凡例和回前评都是原有的,但回前评被过录者连接抄写而误作“凡例”了。这种可能性应该说很小,因为两者之间还隔着回次和回目两行,而且这样一来,那首七律也必定是回前评的一部分。
比较特别的,是杨传镛的观点,认为甲戌本的“凡例”不但是原有的,而且在底本上还跟第一回连为一体的;这有赖于杨先生对甲戌底本款式的推断,但其推断又颇成问题。
个人观点和朱先生比较类似,不同在于,回前评进入凡例是有意为之。关于"rest":"原有凡例的证据,比较有力的是第五回中一条批语:“按此书凡例本无赞赋闲文,前有宝玉二词,今复见此一赋,何也?盖此二人乃通部大纲,不得不用此套。”当然,这可能是伪造的,不过关键的是,在戚本和蒙本中也有这一批语,只是文字略有不同,但明确提到“凡例”。如果说这伪造有凡例的甲戌本,曾是戚蒙本的底本之一,当然不是不可能,但据此补上第一回的那400余字似乎也是应该的。<br />查现在的凡例,其实并没有哪一条显示“此书无赞赋闲文”的意思,倒是在楔子中,石头对空空道人的那番说辞,似乎对“情诗艳赋”不太满意,有点这意思。但“楔子”与“凡例” 到底不同,还是区别对待为好。也许,甲戌底本确有凡例,但已经残缺不全,过录者把残文整理后,感觉太单薄,于是把第一回的回前评拉来改造为一条。<br />另外,“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一段,纯从文法上讲,“之后”两字也多余,因为“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只是一个状语,用来作“因”不太恰当。程本大概是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将“因”字去掉,但“故”字也同时去掉似乎更好。总之,“之后”和“故”之间很可能有缺失,尤其把甲戌本的这一段和其它本比较,更给人残缺缀补的印象。<br />二、脂砚斋<br />胡适认为,脂批里有些很可能出于曹雪芹之手。比较明显的一个证据是,甲戌本第二回回前评的“诗云”,有一条双行夹批:“只此一诗便妙极!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长,余自谓评书非关评诗也。”显然,该诗出于曹雪芹,而且照甲戌本格式,以及上下文看,诗应该是回前评的一部分,那么很可能这整个回前评都出于曹雪芹。<br />再看第五回批语:“按此书凡例本无赞赋闲文,前有宝玉二词,今复见此一赋,何也?盖此二人乃通部大纲,不得不用此套。”其关键当然是为了点出“通部大纲”,不过玩其语气,似乎是作者在自问自答地辩解,或者批者先诘难然后又代作者辩解。但这都好像凡例是出于作者之手,否则,批书人不责怪凡例的撰写者看小说不仔细,反倒要求作者行文合于“外人”的凡例,天下间似乎没有这样的道理。马瑞芳也有类似看法,但马先生把“按此书凡例本无赞赋闲文”,理解为“凡例没规定小说出现赞赋”似乎欠妥当。笔者认为凡例中本来应有这么一条,其意思大概和楔子中石头对“情诗艳赋”不太满意略同,只是后来缺失了。<br />如果“脂砚斋”是曹雪芹自指,那会不会是“自言哉”的谐音双关呢?如此一来,甲戌本楔子中的释名一段,以《石头记》名始,又以《石头记》名终,似乎就别有深意。而且,从批语“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看,“孔梅溪”也许只是虚晃一枪,实际上,空空道人、吴玉峰和孔梅溪都可能是指作者自己,是“狡猾之甚”,“用画烟云模糊处”的表现:“空空道人”关键在“空”字,周策纵认为“吴”谐“无”,更有人认为“孔梅溪”谐“恐没兮”(或者是“恐没戏”?)。<br />退一步讲,即使“脂砚斋”不是曹雪芹,“自言哉”的谐音仍有意义,尤其和以下观点契合:“脂砚斋”是曹雪芹的父辈,是贾宝玉的原型,也即石头,而且《石头记》初稿就出于其手。甚至还有可能,“脂砚斋”是曹雪芹和家人批书时,共用的一个笔名。"

今天刚收到书,从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书的封面:以往有评论说书的封面设计庸俗,本人不敢苟同。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简洁大方,不知“庸俗”二字从何而来。本人觉得如果封面设计刻意雕琢、故作风雅,才是真正的庸俗。简洁朴素就是最大的雅致。并且我觉得书的封面颜色和字体都很好,还对文字加了一点点立体感,恰到好处。
2、书的纸张:很厚实,略黄,比较光洁,很喜欢。
3、文字印刷:是按古本影印的书籍,繁体竖排手写的文字,没有标点符号的。每个文字都足够大,并且颜色浓,很清晰,看着很舒服。脂批是红色的,文字比正文小,但也不会太小,看得很清楚。之前有人书上说没有注明影印的源本,书上明明大字注明了。还有人说书上没有说明影印本较原本的缩放比例,我想又不是搞深入研究,有必要注明百分之几比例吗?难道还想还原不成。
4、适合读者:个人感觉初读红楼的人以及速食主义的人不大合适看这本书,因为没有标点符号,又是繁体,肯定比普通书费劲。但非初读的人可以照着简体的版本看。而且可以好好体验一下读古书的感觉。对于真正爱读书,喜欢中国文化的人,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5、本人非红楼研究者,对本书不作红学权威性以及勘误方面的讨论。

喜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