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我的一个世纪

2011-09-28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我的一个世纪 去商家看看
我的一个世纪 去商家看看

 我的一个世纪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61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9787108028105
·条形码:9787108028105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我的一个世纪》讲述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董竹君。这是一位世纪老人的经历:一个洋车夫的女儿,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结识革命党人跳出火坑,成了督军夫人。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权统治,再度冲出樊笼开创新的人生。历尽艰难险阻,成为上海锦江饭店女老板。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堪称女权运动的先驱。《我的一个世纪》是一部自传体回忆录,真实地再现了董竹君曲折的跨越一个世纪的一生。既写到了她童年时代求告无门的苦难,又写到了她青年时代被迫为妓的艰辛,还写到了她的婚姻,以及她在封建大家庭中的生活,她与封建家庭的决裂,她创立锦江川菜馆、锦江茶室的前前后后(后来,前述两店交归国有,并扩充为今天著名的锦江饭店),她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她险象丛生的地下工作,她文革中沧桑的牢狱之苦,以及她于春回大地后兴奋的眼泪。从作者个人的一生,同时再现了我们的祖国这风风雨雨的百年历史,让我们吸取这段历史的教训。
作者简介 董竹君,曾为上海锦江饭店老板、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我的一个世纪》。
编辑推荐 《我的一个世纪》的作者董竹君,在现代人的眼里虽然不是很出名,但绝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她几乎具备了一个女性所有的优秀品质:智慧、勤奋、坚强、执着、忍让、善良……她在八十岁的高龄上,凭着极强的记忆力和坚强的毅力写出了几十万字的自传《我的一个世纪》。在书中,她用深情的笔墨描述了自己走过的坎坷历程,她的一生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中国近代的百年历史。
1900年,一个洋车夫的女儿降临上海,自幼生活清贫,为抵债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结识革命党人,跳出火坑,成为督军夫人。后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权统治,带着4个女儿出走上海,历尽千辛万苦,创办了锦江饭店。解放后她屡受不公正的待遇,经受了5年的牢狱之灾,改革开放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堪称女性运动先驱。八十岁高龄开始撰写自传《我的一个世纪》,在1997年,走完了自己坎坷而光辉的百年历程。
董竹君是智慧而勤奋的。在日本留学期间,她博闻强记,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民主的思想。在四川老家,凡事事必躬亲,把一个大家操持得井井有条,在理家间隙又勤学法文,梦想有朝一日赴法留学。这在当时与世隔绝的四川,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在有着冒险家乐园之称的上海,她作为一个柔弱的女子,苦力打拼,借助杜月笙的牌子周旋于三教九流、日寇国军之间,多次参与营救和资助共产党人,这需要多么聪慧的头脑和过人的胆识啊!
董竹君又是坚强而执着的。自在四川起就开办实业,在上海开办纱管厂,直至创办赫赫有名的锦江饭店,多次受挫,屡遭丈夫的反对、封建势力的阻挠,然实业救国的理想终不破灭,女权独立的思想终不放弃,最终开创了一番事业。后来,即使在屡遭迫害、身陷囹圄长达5年之久的灾难中,仍不改对共产党的希翼与信仰,迎来了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的新曙光。
董竹君还是忍让与善良的。丈夫的夫权思想严重,她一次次地忍让、规劝,即使丈夫对她屡下毒手,在得知丈夫被误杀时还是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她同情贫苦大众,对待丫环下人从不颐指气使,而是和颜细语,她曾经为了一个受欺侮的丫环不惜与丈夫大a吵一架。这是一种多么质朴的大众情怀啊,只有饱受过苦难、有着宽广胸怀的人才具有这种可贵的品质。
董竹君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还言传身教,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其家风严正,即使身处动乱的年代,子女也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都有所成就,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其孙辈、重孙辈中有多人在国外求学工作、成家立业。
董竹君的一生是坎坷的,也是激昂的。她以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和不屈的精神力量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其优秀的品质更是令人仰之弥高,赞叹不已。自传《我的一个世纪》是一部优秀女性的奋斗史,更是一部中国百年的发展史。
目录
自序
童年及青少年时期
第一章 童年的家族生活
第二章 初识人世艰辛
第三章 迫入青楼
第四章 新见闻
第五章 梦寻出路

逃出火坑
第六章 求学日本
第七章 国事如新
第八章 从日本去四川

在封建大家庭中
第九章 如此老家
第十章 四川局势与家庭状况
第十一章 夫妇思想对立
第十二章 我还想齐家立业

脱离深渊
第十三章 出走
第十四章 决裂

摒弃荣华 甘当奋斗
第十五章 困境
第十六章 创办群益纱管工厂
第十七章 上海监狱内外
第十八章 山穷水尽
第十九章 绝路逢生

风雨中创业
第二十章 锦江川菜馆诞生
第二十一章 分设锦江茶室
第二十二章 遭波折、遇名人
第二十三章 革命活动
第二十四章 在敌伪时期的上海

战火中飘泊异国
第二十五章 流亡菲律宾
第二十六章 战火笼罩菲律宾
第二十七章 一个机会返国

由菲回国之后
第二十八章 整顿两店
第二十九章 回国后的地下工作
第三十章 抗战胜利后的地下工作

全国解放前后
第三十一章 迎来了解放
第三十二章 到北京看看

牢狱五年话沧桑
第三十三章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第三十四章 回到北京
第三十五章 秦城监狱四个月
第三十六章 功德林监狱九个月
第三十七章 “半步桥”监狱四年
第三十八章 又悲又喜

历尽忧患 祖国重光
第三十九章 难忘的一九七六年
第四十章 春回大地

吃手板心里煎的鱼
第四十一章 兴奋的眼泪

尾声
第四十二章 感想

后记
……
序言 我生于1900年2月(即旧历庚子年正月)。这年是清光绪二十六年,一个很不平凡的年头:义和团反帝起义、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西安……我一生中经历了清朝晚期、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十年内战、八年抗日战争,其中还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最后是解放战争胜利,成立了新中国,经十年文革,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自鸦片战争开始,几千年封建闭关自守的旧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从此内忧外患、国弱民贫、天灾人祸、哀鸿遍野,农村更是千疮百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又陷于连年军阀混战。从1912年至1928年,十七年间,中华民国如走马灯似的共变换了十三届总统、四十六届总理。有的总统、总理仅当了几个月甚至几天!袁世凯则做了八十三天皇帝梦。
1928年蒋介石军队到了华北,张学良在东北易帜,蒋介石在表面上统一了中国。但又发生蒋、冯、阎混战,十年国共内战,八年抗日战争,祖国大地连年战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英烈合身流血,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打败了蒋介石,推翻了三座大山,才彻底结束了战乱。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至此中国人民才有了真正统一独立的国家!我则犹如一叶小小扁舟,随着风云激荡的时代洪流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伟大的历史时代——新中国。
过去我总觉得个人生活的历史是无可称道的。故郭(沫若)老和(《大公报))著名记者、老友杨纪(真名张篷舟)热心地要为我代劳写回忆录,我均未同意,殊深抱歉!
1958年初秋,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张执一同志到沪来家探望时说:“徐冰同志(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和大家早就要你写回忆录,待你把素材完成后,再请人进行文字加工,此事由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负责。”他的口气似乎给我一个任务,使我逐渐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其所处的时代有所联系,客观上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因此,我就很高兴地写起我的回忆录了。但我从未写过长篇文章,要理顺浸透在泪水里的一把乱麻,确实感到是个棘手的难题。
1961年初,我从上海迁来北京,一时找不到合适房屋,暂住金鱼胡同和平宾馆。这段时间较有闲暇,几经考虑,决心动笔试试,便开始草就了回忆录的一小部分。此后,迁居王府大街报房胡同后又写了些,政协文史组认为满意,嘱我继续写下去。到1963年全国政协三届四次会议后,由于形势的变化,以及“文化大革命”中横遭入狱隔离审查五年余,到1973年5月才彻底“解放”。接着政治学习几年……总之,客观的种种干扰和主观上身体不好,实无时间和精力再行执笔了。
以后见《革命史资料》第五期及《上海党史资料》第四期,张执一同志写的《我所知道的中共中央上海局》的文章里,有关我的一节和田云樵同志(解放后上海机电局党委书记)在《统战工作史料》选辑第四期里《奋斗一生的董竹君》一文给我以很大的鼓舞,亲友们亦热诚勉励,使我体会到继续将自传体回忆录写成的必要性,遂于1978年在北京香山居处及1981年在美国女儿家又写下了一部分。
由于我童年、青年时的遭遇,在我心灵中曾播下一颗种子:我恨世间贫富不公平。我虽曾有过一段“荣华富贵”的生活,但是,我看到的始终是国内外劳苦大众和苦难深重的双亲以及许多亲友们的悲惨生活。想为他们干些事,是我从青年时起一直追求的目标。
我憎恨邪恶,同情弱小,反对压迫剥削,渴望平等自由,不断地追寻人生的价值、意义和真理。我恨人们头脑里的“私心”,人类应该换上“公心”,同心同德走向世界大同,齐心协力向大自然索取,以谋求人类真正的幸福生活!人间乐园并非蜃楼,我憧憬着人类未来的美好世界,认识到应自我奋发图强。
以我一种美好的憧憬和个人倔强的个性,看到国家的内忧外患,以及“五四”运动的影响启发和阅读了进步书刊,接触了进步人士等原因,使我能毅然摒弃荣华,先后跳出两个火坑。其后阅读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著作,认识到自己做人的信念和人生追求是和共产主义的革命理论相吻合的。它激励我同情革命,趋向革命,支持革命,参与革命,在革命浪潮中奋斗,强化自己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真理的信仰。一生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处理矛盾,从而能在复杂的事物面前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有了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所以,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步伐。
1927年国共第一次分裂,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件时,我营救了四川成都师范大学学生文兴哲。1930年秋至1935年我创办群益纱管厂、锦江川菜馆和茶室,直至解放。在这段时期为党的事业出资、出力,开展了革命的地下工作。
1950年,上海市委和上海公安局,为了中央领导同志在刚解放的上海工作方便及国际友人来访时有个安全的食宿场所,我就奉命将锦江餐馆和锦江茶室迁移扩大为锦江饭店。1951年6月9日,我主持举行了正式扩大的开幕典礼。我任董事长兼经理。
自从1930年在沪开始参与党的地下工作后,我对党的事业是忠心耿耿,即使在“一·二八”事件,在沪被捕入狱四个月及在十年浩劫身陷囹圄五年余,对党的信念亦从未有过动摇。我的子女们与我血肉相连,患难与共,他们的爱国思想与我一脉相通,也曾做过不少有益于人民的工作。
严格地说,几十年为党的事业所做的一切工作是微不足道的,它在革命的洪流中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已。新中国成立后,我和子女们原想为振兴中华大干一番,但因客观原因与个人能力所限,扪心自问又能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初衷愿望呢?
春秋代序,九十余年的时光转瞬飞逝。回首自己过去的各个阶段:从幼年起,自己像是在梦魇中度过。童年时代就失去了欢乐。尤其是青年时期,抚育后代、孝养双亲的重担压在身上,真所谓历尽人间忧患了。当我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步步维艰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会在晚年的岁月里坐下来从头至尾写下自己的一生。因此,无论在革命工作或其他方面,就极少留存什么有助于写这份回忆的材料(原存照片、少许资料、书、画都在“文革”中被抄走及烧掉了)。在十年浩劫中被强押入狱隔离审查时,勒令我从有记忆力开始写到入狱为止,同样材料连写好几次,这逼使我比较有系统地回忆自己以往走过的道路。我不得不靠自己残缺不全的记忆一点一滴地把它记述下来。坏事变好事,它给我写这份回忆录大有帮助。这份回忆录断断续续地总算勉强草成。由于外来事务的干扰和自己体弱多病,以致花费的时间不短,但对于初出茅庐就写作长篇文字的我来说,自以为是竭尽心力了。
另外,为了叙述的方便,有些地方采取了对话,当时的遣词用语与我的记述难免有出入,但我深信这样做是无损原意的。
执笔之初,我原想以批评的角度来回叙过去,一方面限于时间和精力,更主要的是我考虑到还是首先应该把当时的想法和做法如实地记述下来较好。这样虽有它的不足之处,但能看清楚我过去步履的痕迹。无论是对的或是错的,都是一生中的实情。基于这理由,我就不愿放弃纪实的写法,因而就这样粗线条地写下去了。写得极其粗糙,故这份自传体回忆录只能说是概括性的,并因事近百年,年迈体弱,记忆力衰退,时序的前后,记错或遗漏的事情肯定是不少的。希望过去工作上有关系的同志们及亲友们予以补充校正,使这份回忆渐臻完整,这是我诚恳的愿望。同时我也深切地希望今日沐浴于阳光下的青年们,尤其是我的子孙后代,能从这份仅如沧海之一粟的自传体回忆录中看出旧时代里国家不独立、民族不解放、人民无自由、妇女更无起码的权益、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长期遭受剥削、蹂躏和旧社会的魑魅搏人是多么狰狞可怕啊!
解放后,虽由于在一些重大政策问题上失误,影响了建设的速度,尤其是在“文革”中,使精神、物质两个文明大伤元气。但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改革开放为决策后,国家建设逐步走上正轨,人民的生活能够温饱,渐次改善,农村更是面貌一新。妇女亦得到彻底解放。在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下,全国进行着宏伟壮观的新建设。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现在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并以经济建设为中枢的宏大决策深入人心,全国的面貌更是一展新颜。因而希望同胞们,尤其是青年们通过今昔对比,认识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应更加自强不息,为振兴祖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为人类造福、为世界和平而努力奋斗,笔者将引以为最大的欣慰!
回首往事抚今追昔、新旧对比,在我一生中的夕阳西下时刻,更坚定了自己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另外,承同志们和亲友们关心、支持、协助,在此致以真诚的感谢!
董竹君现年九十七岁
一九九七年春于北京家院
文摘 插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