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星座频道 > 免费算命 > 姓名学堂 >

汉字与八卦的关系

2018-02-28 
汉字与八卦的关系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从“一

汉字与八卦的关系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从“一”开始。“说文解字”第一篇:“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没有“一”也就没有万物。“尚书大禹谟”,“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只有专一执守,才能不失中道。今天好名字小编就跟朋友们介绍介绍汉字与八卦之间的关系。

汉字与八卦的关系

  “孙子兵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心无二用,二用则乱,一心一意,自有妙用。

  读者如果到过甘肃天水市的伏羲庙,可以看到有幅“一画开天”的巨幅画像,普天之下,只有伏羲出生地的天水伏羲庙,才有这张画。

没有“一”,哪有一切!以现代科学家的大爆炸理论,那个“奇点”就是“一”,没有那个“奇点爆炸”就没有世界。

生命,也是由“一”开始,“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原生动物”,它是一切生命的开始。

  汉字,当然也是由“一”开始,可谓“一画开字”。汉字不仅是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而且更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因她源于八卦,故具有八卦之象的全息功能。

  若从仓颉造字的黄帝时代算起,有五千年历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谦虚;若从伏羲画八卦时开始算起,则有七千年的历史,而伏羲还并不是我们最老的老祖宗,以前还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这只有在伏羲故里深山老林的老人们才津津乐道此事。

  在全国旅游圣地,麦积山石窟附近的交龙灵山,有一座规模颇大的“三皇殿”,三位老祖宗,天皇,地皇,人皇和女娲娘娘,还满面慈祥地坐在高

台之上。

  这三位最老的老祖宗之前,还有一位老老祖宗盘古氏。据《辞源》载,作为神话人物的盘古氏,在位一万八千岁。《辞源》把盘老祖宗列为神话人物,也只是代表《辞源》的看法,应该说是后人把盘古神化了。

  据一位不愿扬名的国学大师说,现在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谦虚一点好,等几年他要站出来提供证据,中国的历史有二百多万年!唉,这个不说,就说五千年文明史吧,五千余年,一脉相承地流传至今,中间虽经无数次的朝代更递,虽经过外族入主中原,汉字不但没有因为外族的统治而消亡,相反将外族文化溶入到汉文化之中。

  (当然不是指文字),正如常秉义先生在他《周易与汉字》一书中所说;“这是因为汉字在完成‘成命百物’的历史使命时,与中国史前文化中枢易学符号发生内在联系的结果。

  换句话说,汉字的发明,使中国易学的符号系统,实现了从抽象数理符号卦爻称号、到具体物名文字符号汉字符号的过渡。

  中国易学的卦符是一种象;主审者理、明理者象、对待者数、流行者气。这是中国易学的合理内核。汉字的发明,产生了一种能与语言相结合的、成为能书写具体事物的名称、表现具体名称对象事理的符号。

  所以、汉字不仅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符号,而且是负载着古代知识和文化观念的全息标志。”常秉义先生还有一个与萧启宏不谋而合的卓见,他们对汉字的形象、音韵、阴阳、向背之义作了如下的深刻地剖析:“汉字易符学认为,同形同宗,同音意同。把字形和字音都看作是象。形是象的阳面,音是象的阴面。

  字与字之间,都有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互为其根、分层扩展的关系,它所表现的是一个八卦次序图的结构模型。”由此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

①易学理论是中国传统理论的基石。

②汉字在易学思维的全面影响下,形成了道器浑一、阴阳合一、五常统一、形意象一、象数归一的表意表音文字。

  如上所述,汉字的源头就在八卦之中,因而汉字也就蕴含着八卦的全息:天、地、太阳、月亮、雷、风、高山、陆地、海洋、川泽,也可以称之为“宇宙间的八大件”。这“八大件”的全息及其法则不仅可以从八卦中获得,也可以从汉字中获得。

汉字与八卦的关系

汉字的神秘与玄妙

  笔者仅就手头的存书,想查看一下古代各大家、对仓颉造字,有什么不同的记载。《辞源》这样记着:“对仓颉、也作苍颉,传为始创汉字者。”《吕氏春秋》更简单,只四个字:“苍颉作书。”《说文解字注。序》(钱大昕)记道:“仓颉初作书,依类相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太平御览》引《书断》云:“苍颉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像,采乎众形,合而为字,是日古文。”《淮南子。本经训》写得有些玄乎了:“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写得更玄乎的是《汉学堂丛书》辑《春秋元命苞》的一段文字:“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罔,龙颜侈哆,四月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古人笔下写的所谓的鬼、神并不是现代人头脑中的那种鬼神。

  笔者曾有过经验,一次读《唐诗》读到大诗人杜甫诗时,其中有“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之句,便大发感叹,这样的大诗人,怎么也讲鬼神。后来看北宋的大科学家、文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才知道自己知识贫乏。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乌鬼并非鬼,而是一种捉鱼的鸟,即鸬鹚,同时《梦溪笔谈》中说,那地方过去还有一种鬼户(即当时之夷人),他们的首领叫做鬼主。

  由此看来,《春秋元命苞》所说的天、鬼、龙,未必是我们所认为的天帝、小鬼和神龙。但不管怎么说,文字出现之后,对世界万事万物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无可置疑的。

  从2001年11月13日《参考消息》所援引的英国《新科学家》周刊10月27日一期文章中我们看到,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对古埃及的一组象形文字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发现巨大的风筝可以将几吨重的石头吊离地面,从而论证古埃及的金字塔,是靠风筝修建起来的。这讲的是可见的文字传递信息的功能,那么不可见的呢?

  笔者摘录一段现代出版物的文章供大家作为神话来欣赏: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习禅录影》第233页有这样一段记录:“明末朱舜水先生(明朝末年的一位名人)乘海船去日本,遇到大台风,看到前面两盏红灯,据说即是海妖来覆灭船只。他立刻取纸笔大书一个‘敬’字,焚

化后投入海中,即时风平浪静。”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

  当然这种近乎神话的记录难免有夸大之嫌,但是汉字的伟大生命力,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验证的。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文字,犹如夜空灿烂的明星,然而不少这样的“明星”在光辉了二三千年之后,便悄然陨落了,追溯世界文明古国所有象形文字,诸如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都曾使用过的楔形文字,美索不达米亚的丁头文字,印度的象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虽然都曾辉煌几千年,终于都消亡在中世纪,成为历史的陈迹。

  惟有中国的汉字,虽经历频繁的朝代更迭,虽经历无数次的饥荒和战火,虽经历社会制度的天翻地覆的改变,乃至残暴的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不立文字的蒙古汗国的入主中原,汉字仍然与日月同在。

  汉字之所以亘古而不变,弥久而常新,正如常秉义先生在他所著的《周易与汉字》的前言中所说:“因其不是单纯的文字符号,其中蕴藏着使人类社会思维不断升华的‘生生之谓易’的太极阴阳一分为二的法则。”

  这种思维观念从造字之始就融于汉字结构笔画之中。因此可以说汉字不仅负载着古代科学技术信息与文化哲学观念,而且还是‘穷神知化’道学思维的产物。可以说,汉字是在《易》学思潮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因此,汉字有其独特的内涵,用它能表示事物的隐显向背之情,盛衰沉浮之性。它将象数、文义融于一炉,其中一字一句,乃至一笔一画都能代表某种“场”及某种信息。由于它具有这种“全息”特性,所以能“执简驭繁”,成为古今遵循的治学之道。”(《周易与汉字》常秉义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汉字与八卦的关系

汉字是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

  汉字楷书的“永字八法”,即点、横、直、钩、挑、撇、折、捺,可以认为是对构成八卦的长长短短三十六画的概括再概括,归纳再归纳的高度综合。

  澳门大学施议对副教授,在香港《明报》月刊辛巳年11月号文章中,亦即标题为《国学如今第一人》这篇文章中说,东方学者之为学,主综合,故能神明变化。这一高论,与上述常秉义先生的论证,可谓相映生辉。

  前者的“穷神知化”和后者的“神明变化”把汉字的历劫不衰,生生不已,超越时空,特别是在当今电脑文字中的独领风骚的功能,的确是形容得令人手舞足蹈,赞叹不已,就是歌颂它与时空同在,共日月常新也是不为过份的。

  共所周知,在当今世界上,汉字已成为输人电脑速度最快的文字,同时它还可以提高电脑的存储量,在能讯和加密电讯中,同一信道中用汉语传输的信息量与信息密度要比英语大得多,成为最广泛应用的热门文字。

  而且据专家说,二十一世纪新一代电子计算机将采用声控系统,它将摒弃由英文字母组成的键盘。这样,象、数、形、声兼备的汉字,将成为声控计算机的第一语言,这些事实,完全证明了汉字是“愈用而愈明,弥久而常新”的超时空文字。

凶恶的鳄鱼怕汉字

  世界上能“弥久而常新”的,只有日,月,山,河,风,雷,雨,雪了,每天早晨太阳东起,都给人们带来新的一日;月亮每月初三都是新月如钩;山野每年春天都是新枝绿叶;小溪里每逢雨后都是新水潺潺,风雷霜雪年年有,哪有春雷是旧声呢。

  汉字不正也和这“宇宙八大件”一样吗,就是那么简单的八划,便构成了无数个字,这无数个字又组合成无数个词,穷天地之造化,做大块之文章。大文学家韩愈的一篇《祭鳄鱼文》,鳄鱼尽皆爬走。文天祥的一篇《正气歌》,感天地而泣鬼神,那么仓颉造字感得天雨粟,鬼夜哭也就不为稀奇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