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申论指导 >

公考申论技巧之文字表达能力(六)

2015-09-18 
公考申论技巧之文字表达能力(六)材料6: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赴宁夏考察团的成员之一,作家F来到了宁夏。在

公考申论技巧之文字表达能力(六)

材料6:


        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赴宁夏考察团的成员之一,作家F来到了宁夏。在雄浑的贺兰山前,一幅幅原始古朴的岩画激荡着他的情绪。F看完贺兰山岩画,内心颇有感触,他特意为此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逝去的无形无迹的光阴正镌刻在一幅幅粗朴的岩画中,F说:“原古先民以默默地文化符号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勇气和情感,对观者内心形成强烈的冲击。”
        贺兰县的皮影戏也令他感慨。他认为,贺兰皮影戏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古迹”要素保持得非常好,表演皮影的民间艺人张进绪有优秀的秉赋,声情并茂,其家族式的传承则保证了皮影戏架构完整。道具乐器等“老家伙”也仍保存着,很难得,政府应把贺兰县的皮影戏当宝贝保护。
        谈到宁夏的文化发展和保护,F认为,经过深厚积淀的回族文化和西夏文化都是本地独有的文化优势。从这点来说,保护文化是第一位,不要子孙后代还没有了解,独有的文化已经消失了,保护文化必须投入资金,宁夏文化首先考虑的是做精做细,只有文化做精,才有强大的可能。
        作家F被人誉为“民间文化的抢救人”,对此,F说:“这源于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感。”F认为,物欲横流更容易导致精神被轻视。我们的民族精神在经受着精神价值的淡漠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坚守民族的特性,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显得尤为重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保护其本身蕴含的精神:“我们现在所要保护、抢救的也是中华文化的神。如果我们不抢救自己文化的神,那么我们玩来玩去还是玩洋人的神,就没自己的神了。”
        F认为,在民间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一直存在困难,但每个阶段的情况不同。初期的困难是你的声音没有反响,像在空气里呐喊,没人回应,现在好了,上上下下都有了反响。但这项工作在很多地方又被政绩化,表现出来往往是在“申遗”之前狠下功夫,“申遗”一旦成功反而不用劲了。因为不少地方喜欢做面上的,能够很快出效果的事情,而“申遗”以后日常的保护则与政绩“脱钩”。实际上文化遗产更需要“申遗”之后的保护,F提出了两个观念,第一是不应该只是政府保护或专家保护,因为文化是属于全民的,只有全民行动才能保护好,全民保护是个关键。还有一点就是科学保护,无论“申遗”前后的保护,还是后来的资源开发,只有从学理上和科学性上使出一整套的方案,遗产保护才能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多方面的,比如博物馆保护、传承人保护、教育保护、法律保护等,但科学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当国人开始普遍关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介和保护的同时,也存在一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去粗取精、批判继承的问题,其间或许昭示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性文化遗产之间的差异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公布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指出,所谓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学、美学、人类学、艺术或科学观点看来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和名胜地。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多样性,正是在不同的文化长期交融和碰撞过程中产生了今天的地球文明。今天的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兴趣、规模和方式,积极开展各种旅游和探险活动,了解和接触世界文化遗产,从内心深处表现出对文化多样性的渴求。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正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人类是有记忆的,并需要不断地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怀旧”手段,来抚慰心灵和抒发情性,历史文化遗产保留着现代都市人的历史记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要把握现在,走向未来,必须先理解过去。文化遗产为人类连接过去和现在建设了桥梁。也为从今天走向明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作答要求】
“给定资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情,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4)800-1000字。



【思路分析】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习俗和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现代生活越来越远,“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含蓄的表达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资料1”说明的是传统婚礼习俗对凝聚乡村生活文化的影响,是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载体和形式,但是现代人已经很少再使用传统的习俗去举办婚礼;“资料2”则从倒卖文物、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民间文化的没落等具体事例来阐述当前传统文物被破坏的惨不忍睹,侧面强调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迫在眉睫之举;“资料3”指出在文化工程保护建设中要重视保留传统文化的那份原真性;“资料4”通过妈祖文化历史脉络的讲解,突出其必须要有精神信仰。“资料5”描述了民间手工艺-鹤溪缸窑的发展历程和如今面临的困窘;“资料6”通过作家F对贺兰山岩画、皮影戏等独特的地域文化的感悟,来引出其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所思所想,以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保护。

【参考例文】


岁月失语  唯石能言

  --加强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

        中国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古老而灿烂的有形或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对于长期身处霓虹灯闪耀的都市人来说,约定成俗的结婚习俗、极具特色的皮影戏、原汁原味的小胡同等文化遗产都成为了奢望。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曾是历史的见证者,此刻却正经历着如庞贝古城般的没落,当岁月失语,是否还可以有悄然诉说历史变迁的传统文化遗产?

        据相关调查显示:近几年,全国盗挖古墓案有10多万起,被毁古墓20多万座。更值得重视的是某些地方官员在文化理解上存在误区,拆掉古城而改建粗制滥造的“仿古街”,甚至挖掉明长城的部分砖石用于建造仿古街,并斥巨资打造虚假民俗。若照此演变下去,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遗产将面临断裂的危机。因而当务之急,政府、媒体、社会团体组织亟需把对传统文化遗传的保护作为重要工作切实落实下去。

        保护传统文化遗产需完善相关保护制度。传统文化遗产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做好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政府及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政府需做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顶层制度设计,确保制度能够细化到实处,以最健全的制度,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保证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保护传统文化遗传需加强对其的宣传力度。传统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记录者,囊括着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呈现着历朝历代的风俗文化,然而,生活在21世纪的大多数人对古老的文化知之甚少,作为信息传播者的大众媒体需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使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遗产跃然于视频、音频之上,通过最通俗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受众,以使得像皮影戏、昆曲、结婚习俗等传统文化遗传能够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使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宣传能够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保护传统文化遗产需社会组织提高践行能力。社会组织应以保护文化遗产为工作指南,把社会公共效益的作用充分发挥。相关旅游行业的社会组织在发挥本地旅游经济的同时也要自觉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使命,向旅游参观者介绍礼俗、宗教、历史遗迹的渊源,使参观者能够了解过去、敬畏历史、敬畏古老的传统文化。社会经济组织需加大对传统手工业的投入,结合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现代的科技手段,以期达到经济利润和社会公共利益两方面的“双赢”。

        听,千年傣族贝叶经,借由落于叶片上的经文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时光的流转。中国每个角落中蕴藏的文化遗产都需我们给予持久的保护。当下唯有政府、媒体、社会团体乃至全民将守护文化遗产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与行,方能为文化的发展架起鉴古通今的桥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