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申论指导 >

习博见解析2012年吉林公考申论真题(2)

2014-08-04 
习博见解析2012年吉林公考申论真题(2)点击查看:给定资料及作答要求【习博见老师解析】2012年吉林申论甲类全文

习博见解析2012年吉林公考申论真题(2)

点击查看:给定资料及作答要求

【习博见老师解析】


2012年吉林申论甲类全文约4500字左右,时间2个小时。由于时间比一般联考时间少半个小时,阅读量也比915联考的7000字阅读量少了2500字左右,因此,阅读速度及答题定位上面的难度应该不大,整体把握全文脉络的难度也大大降低,只是考生应注意控制答题时间。第一题300字25分为归纳概括题,既然要求中有对逻辑的要求,可以用最简单的总分结构,总的内容在开启问题的材料2中提取,分的内容可分为淡化和异化。具体表现细化在材料中。第二题尤其需要注意,先要表明赞成与否,只要定位准确,该题的态度就非常容易确定了,然后选择理由即可。第三题要求写倡议书的主要内容,而非写倡议书,因此形式方面可不做考虑。主体是公益组织,内容是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倡议,重点应该在倡议方面。结构应该是背景(问题+意义)+倡议,倡议内容无外乎,思想重视,大力提倡等,可以到问题中去相应提炼对策,在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去提炼对策。第四题大作文,首先确定标题是自选标题还是给定标题,本题为给定标题,既然落脚点在重建上,属于比较典型的问题+对策类,可考虑用朱圣人的话作为开篇题引,引出传统节日文化面临的问题,进而引出如何“重建”节日文化的对策,同时注意在引出问题时,要注意结合题目中的民族自信方面,即解决这一问题与民族自信之间的关系。


(一)“给定资料3~6”集纳了我国传统节日被“淡化”和“异化”的诸多现象。请指出其具体表现。(25分)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语言准确,不超过300字。
【习博见老师参考答案】
第一题: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由于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而被淡化和异化,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被淡化。首先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不知道节日文化的内涵,节日生活空洞,节日异化为普通假日。其次,传统节日内涵流失,节日民俗活动背后的文化财富和思想精髓被人们遗忘。再次,传统节日活动被人们遗忘,且无体现中国节日内涵的活动创新。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被异化。首先传统节日变成了维系社会社交资源的重要契机,节日食品异化成礼品。其次,由于普遍缺少传统文化和民俗知识的教育,年节文化符号和功能意义已被很多人所曲解或淡忘,不少人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使节日习俗产生了明显的异变。[277个字]


(二)根据“给定资料”判断并分析下列观点的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
(1)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面前必然要走向衰弱。
(2)在目前的文化语境下,端午即便“申遗”成功了,也会锁在保险柜里。
要求:判断准确,理由正确,合理,不超过200字。
【习博见老师参考答案】
第二题:(1)错误。传统是被不断发明、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常常融入当代的内容,韩国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创造了新价值,并得到了国际认同。
(2)正确。在当前的文化语境下,传统节日被淡化和异化,很多人不了解节日文化的内涵甚至对其曲解,节日生活空洞无味,对节日的情感认知缺失,对节日价值的认识不够,即使端午“申遗”成功,也难以引起人们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193个字]


(三)某公益组织欲策划一次名为“月满中秋”的公益活动,向全社会发出要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倡议。请你写出该倡议书的主要内容。(20分)
要求:目标清楚,内容具体,倡议具有可操作性,300字左右。
【习博见老师参考答案】
第三题:近年来,由于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传统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淡。为唤起民族文化的记忆和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我们社会成员之间同宗同祖的亲和力,特举办“月满中秋”活动,并发出如下倡议:
一、民众应当重视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特别是对年轻人加大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宣传力度,传承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与集体记忆。
二、在继承、丰富传统节日活动的同时,为传统节日活动注入现代元素。在继承中国文化色彩的踩高跷、舞龙节日活动外,创新具有现代元素又能体现中国民俗内涵的节日活动。
三、政府要加大民族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举办文化年、旅游年等活动,设立特色庆典等方式进一步挖掘、宣传、保护传统民族文化。285个字


 第四题【参考例文】声明:本文系网络搜索,非习老师所写,不完全代表习老师写作思路。


增强民族自信 重建节日文化


        所谓“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意思是说自己自立更新,则别人都会敬佩,自己轻慢自己,则别人都会轻慢你。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国家。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却缺乏足够的自我重视。目前亟需对节日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创新,从而彰显文化的自信与民族的自立。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我国传统节日传承了特定的行为模式和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与集体记忆,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然而,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变,传统节日的人文内涵正受到现代文明的严重冲击。现代年轻人对节日文化的内涵知之甚少,传统文化活动贫乏、缺少创新,节日被严重商业化……各种问题日益突出,节日文化亟需重建。
        重建节日文化,要制定具体措施,保护现有节日传统。要把国家保护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政方针,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着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保护措施,也是最具长远性和科学性眼光的保护措施。同时,节日放假、举办活动、交通保障、舆论导向等,都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通过尊重、顺应和提供便利与保障等手段,切实保护节日文化的一些综合性措施。要使这些措施更得力,手段更合理,使保护的内涵更丰富。
        重建节日文化,要加强学习和认识,传承弘扬节日传统。认真地学习和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是深刻继承和大力弘扬的前提与基础。正确认识传统节日,传承好传统节日,是我们对于祖先文明创造的一种尊重,也是我们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更是现阶段我们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提高全民物质生活水准的同时,切实推进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具体体现。
        重建节日文化,要不断开拓创新,更新完善节日传统。我们的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节日要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传统节日最终要服务于人民的生活需要,以人为本,适当注入现代元素,才能使文化传统具有更加顽强的生命力,从而不断发展下去。今天出现的文化现象,实际上也正在为促进向后世延续的传统增加新的因素。
        重建节日文化,不但要有诚挚的感情,理性的思想,更要有正确的方式和方法,从健全法制和依法保护做起,从符合实际的工作做起,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在保护、传承与创新中生机长存,使中华民族更加自信、自强、自立。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