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校简介 >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怎么样

2011-11-12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怎么样学院简介   学院占地42.5万平方米,远景投资规模4.7亿元,建筑面积33.6万平方米。其中有设施先进并配有电子阅览室的数字化图书馆、75间多媒体教室、16间440座的语音室、1000余台套的网络机房、各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怎么样


学院简介

 

  学院占地42.5万平方米,远景投资规模4.7亿元,建筑面积33.6万平方米。其中有设施先进并配有电子阅览室的数字化图书馆、75间多媒体教室、16间440座的语音室、1000余台套的网络机房、各类实验室38个,专业画室47间和标准化体育场等。先进的教学设施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也为他们成才创造了条件。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聘有教授24人,博导5人。并有中科院院士、世界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殷鸿福教授受聘成为我院名誉院长。

  江城学院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学科专业优势,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开展专业设置,基本形成了以工、管、艺为主,以地大优势专业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设立了经济与管理学部、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部、外国语学部、艺术与传媒学部等5个学院36个本、专科专业及方向。珠宝首饰设计、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等专业为历届考生所青睐。各专业培养计划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学院继承并发扬中国地质大学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大胆创新教育教学理念,走特色办学之路,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会三有”的办学方针,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过程全方位地培养会学习、会思考、会做事,有诚正之心、有敬业精神、有一技之长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创新:教学上坚持厚基础、重实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在高年级选拔优秀学生做学长,指导学弟,协助辅导员进行学生服务和管理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  地理位置等,使学生管理科学有效。近年来,不少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频频获奖,其中两位同学在全国性比赛中分别获金奖和银奖。 学院积极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英语、计算机的强化培养,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珠宝鉴定、英语、计算机和专业所需的资格认证考试,增强社会竞争力。


学院院徽


  造型元素:浪花、雄鹰、字母“J”“C”

  浪花是字母“J”的变形浪花飞出的是鸟的外形,喻意学院的不断腾飞,也喻意学院培养实用型、创造型、高素质、高能力的学子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水波是江河、大海、象征知识的海洋,与 “江城”的“江”有关联,而且水生万物,亦有吉祥之意)

  标徽积极向上的动势,昭示学院的不断的发展及领导班子团结、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步调统一。

  颜色:青绿,雅致,有学院的气息。棕红色,典雅,稳重,有信赖感和亲和力。

  整个标徽现代感强,简洁独特,易记忆易传播更具有较强的想象空间。


专业设置


  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学院开设了珠宝首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出版与发行等特色专业和方向。各类专业均适应了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学院下设立了经济与管理学部、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部、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部、外国语学部、艺术与传媒学部等5个学部36个本、专科专业及方向,现有在校学生10000余人,学院拥有一批专业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35%。


院系介绍


机械电子信息学部

  设有地理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工业设计四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五个专科专业,上述专业均是信息化社会亟需的热门专业。本专业学院旨在培养“掌握三个基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好两种语言(英语和程序设计语言),具有一个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应用技能)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部

  工程学院下设有土木工程(本科)、测绘工程(本科)、地质学(本科)、勘查技术工程(本科)、建筑工程技术(专科)等专业,以上专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密切相关,特别是和中国正飞速发展的基础建设直接相连,故就业前景广阔。

  工程学院拥有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老师队伍。其中有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与副教授,又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还有一支以年轻人为主的强大的辅导员队伍和以高年级学生为补充的精干的学长队伍。本院具备相应的实验实训条件,并在设施完善的野外实习基地实习,坐落在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西侧1km的茅坪镇(秭归新县城) ,以及依托武汉的土木工程实习场地。

  在培养学生具有“三会三有”的理念指导下,着眼于国家发展需要,在传授系统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成为适应未来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同时,工程学院也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质的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与社会活动,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竞争意识的培养,重视对学院文化的积累和提炼。总之,通过在工程学院大学阶段的深造,将使您成为一名适应社会需要的国家高级专门有用人才。

土木工程

  [理工类,本科四年,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建筑设计与施工、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管理的能力。能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道桥工程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工作。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设计与施工;建筑抗震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高层建筑施工、工程概预算、道路勘测与设计、道路工程学、路基与路面工程、道路施工、桥梁工程学、桥梁施工、以及相应的实验、设计与实习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城市建设部门、交通建设部门、水利水电、矿山工程从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技术管理工作。可以在设计院、学院、政府部门以及各类工程公司就业。测绘工程[理工类、本科四年、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面测量、空间测量、摄影测量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城市和市政工程建设、国土资源调配与管理、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陆海空运载工具导航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大地控制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摄影测量学、数字图象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地图投影、计算机自动成图、大比例尺数字测图、GPS定位原理及应用等,以及相应的实验、设计与实习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工程建设、交通能源、城市建设规划、国土资源和国防军事部门从事测绘、信息处理及其技术管理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勘查技术与工程

  [理工类 本科四年 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应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岩土钻掘工程学、工程力学、测量学以及勘查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资源勘查、工程勘察、岩土钻掘工程、矿山、灾害整治、环境保护等单位从事各类资源与工程勘查以及评价、管理、设计、施工与监理等方面工程技术工作。

  主要课程:应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建筑材料、工程测量、钻探工艺与设备、基础工程与施工、岩土测试、地震数据采集与处理等,以及相应的实验、设计与实习等。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工程勘察、油气钻井、交通、水利、矿山、地质、建筑能源等领域的大型基础工程企事业单位,城市建设、施工管理等生产部门企事业单位就业。

地理信息系统

  [理工,本科四年,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创新精神及扎实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以遥感、遥测和实地调查等方式采集的数据(包括图形和图像)为信息资源,运用现代系统理论、制图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国土、资源、环境、城乡规划与建设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设计、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计算机高级语言(VC )、数据结构、计算方法、数据库原理、自然地理学、地图概论、计算机图形学、空间数据库、遥感图象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土、资源、环境、城乡规划与建设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设计、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地质学

  [理工类 本科四年 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地质学基本理论、地质工作基本技能和方法。学习矿产资源、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和灾害以及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知识,初步掌握与地学研究有关的实验、测试、填图、分析技能和手段。使学生成为地质学应用领域和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地质学、晶体光学和光性矿物学、结晶学及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史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地质学、区域大地构造学、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地矿、冶金、能源、化工、交通、旅游、环保等部门的生产、管理、教学、科研单位就业,从事生产、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矿产资源约束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人才的严重短缺又是形成瓶颈的重要原因。据中国教育报最近一项对9个省市地矿单位调查显示:5年内地矿人才需求量最大、短缺最严重的5个专业是: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测绘工程。以上专业就业形势很好。

建筑工程技术

  [理工类、专科三年]

  培养目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坚实的建筑施工与设计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具有组织施工和分析解决施工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与实验水平,从事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和管理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工程地质、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建筑施工技术、建筑经济与管理、工程投标与概预算等,以及相应的实验、设计与实习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城乡建筑、交通、水利、电力、市政工程、环境保护等各类工程公司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组织和技术管理工作。

外国语学部

  下设有英语本科专业和商务英语专科专业。英语专业本科专业分为四个方向:经济贸易、翻译、英日双语和英法双语。英语专业一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各企事业对外开放密切联系的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

  外国语学院现有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专职教师拥有国内外名校的学术背景,同时外院常年聘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的资深教师和多名美国、英国等英语国家的外籍教师来外语学院授课,确保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外语学院重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我院英语专业在校生多次在全国和全省的各种英语和相关专业方向的比赛中获得优良成绩。

  英语专业的教学特色为宽口径,多技能,主要开设教育部指定的英语语言文学必修课程、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经济贸易课程和翻译课程、日语和法语专业等各专业方向课程。本专业立足于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熟练运用英语语言,侧重英语技能的培训。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的基本内容,熟悉现代文明社会所必备的商业运作模式,以多重的视角观察和走入现代社会。

  外国语学院的教学设施精良,本专业学生可以享受到优质的语音教学设备,通过纸质和电子文档的形式阅读到各类国内外出版的专业图书和期刊。努力为社会培养英语语言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英语高级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渠道宽广,能在国内外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英语教学、外经贸业务和管理、涉外旅游、银行业务、新闻出版等工作。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特点为综合素质强、英语语言基础扎实、经贸知识丰厚,社会适应力强,社会评价积极。

  外国语学院本着“认真治学、求实进取”的原则,全面夯实学生英语基础,提高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学术视野,向社会输送英语和专业方向结合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外院就注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着力建设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加强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要求毕业生具备宽厚的理论基础,突出的实践能力,以良好的心态和素质开创他们未来的人生。

经济与管理学部

  学院致力于帮助学生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创新。

  根据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商学院确定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中小企业培养复合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为此,学院将:

  1.拓宽各专业学生在企业管理、营销、财务、经济法、市场调研、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

  2.全面推进综合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沟通、交际、思维、团结协作等能力,开设了商务应用文写作、社交礼仪与沟通、逻辑学课程;

  3.夯实专业及基础技能培养,建立了模拟公司、ERP、国贸、人力资源管理、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实验室,设置了网页设计、国际贸易实务、导游业务、推销实务、商务谈判等应用性极强的课程;鼓励并帮助学生考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4.强化实习实训,广开渠道为在校生提供各类社会实践机会,提前积累工作经验。

  学院将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坚持开拓进取,把商学院办成培养经营管理人才的基地、造就企业家的摇篮。

艺术与传媒学部

  是学院重点建设的院系之一,在华中地区独具特色、富有创新活力。凭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丰富的科技与人文资源条件,结合武汉市悠久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资源,学院已逐步建立了完善独特的艺术教育培养理念与培养方案。

  艺术与传媒学院在中国范围内聘请了多名艺术与传媒类专家、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了一批以年轻、敬业的专业教师为主干,以资深艺术家和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强大专业师资队伍。目前,学院拥有专业画室、设计室及完整的配套设备、珠宝工艺制作与加工实验室、综合材料实验室(陶瓷艺术馆)、动画专业拷贝室、环境设计模型实验室、珠宝鉴定实验室、多媒体设计室及完善的传媒教学设备。

  艺术类共开设了五个专业方向(含本、专科)的艺术设计,包括有:珠宝首饰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动画艺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珠宝首饰工艺与鉴定(专科);传媒类开设有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专业。

  艺术与传媒学院将以培养有创新、创业精神和有鲜明特色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中、高级艺术设计与传媒人才为宗旨。努力将学院打造成融特色专业艺术教学、艺术设计产业发展、对外实践及学术交流为一体,能直接服务于社会的艺术设计与传媒影像教学与研究的中心。

基础课部

  基础课部是学校重要教学部门之一,现有数学教研室、物理教研室、化学教研室、体育教研室、“两课”教研室。该部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学人员(含双肩挑教学人员)23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基础课部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线性代数与概率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经济数学》、《大学化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大学化学实验》、《大学语文》等课程。其中“两课”教研室,承担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等课程。近年来,基础课部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现任领导


  张南红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董事长

  殷鸿福 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名誉院长

  傅安洲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党委书记

  欧阳建平 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院长

  毕克成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

  王爱军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副院长

  吕占峰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副院长

  朱以宽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副院长

  杨忠义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副院长

  尹少华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党委副书记

  周大仁 教授、 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师资力量


周大仁

  周大仁,男, 1938年10月出生,教授,湖北京山人。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周大仁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196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行署文办副主任,地委委员、宣传部长,湖北省委委员、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省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省九届人大常委,省人大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党史党建学科规划评审小组成员,全国党建学会、科社学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代表。

  周大仁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和研究工作,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主要著作有《党校与党的建设》、《学习理论,增强党性》、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研究》、《共和国之星》、《小城镇建设与公共管理改革》等;主编有《干部教育手册》、《科学社会主义概论》、《新时期员的党性修养与锻炼》、《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读本》、《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现代行政管理学》、《当代党的建设概论》等著作和教材;文艺作品有《井冈山纪行》、 《 900天与100万》等。其中不少获全国党校系统、省和国家优秀成果奖。

  周大仁教授在担任行政领导的同时,还承担一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在担任湖北省委党校主体班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外,还兼任中央党校教授、研究生责任导师,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并应邀到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越南等国讲学。

李守明

  李守明,男, 1945年9月生,中共党员,武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江城学院电信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高级职称评审专家,湖北省武汉市  电子信息学院院长李守明教授科技咨询专家,兼任一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李守明教授1970年武汉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83年—1984年留学德国杜伊斯堡大学,1995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访问德国哥廷根大学半年。主要从事计算机及应用、电算化会计与审计及决策支持系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公开出版译著和编著7部,在权威及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多篇,主持完成科研项目十多项,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两项。

黄景湖

  黄景湖,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地质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测量教研室主任,  工程学院院长黄景湖教授湖北省测绘学会理事、航测与遥感、科普与教育等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土地管理局土地资源调查指导、湖北省土地学会常务理事,地质矿产部《测量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测绘学会资深会员,中国地质大学教学督导员。曾连续两届被评为湖北省测绘学会先进工作者,两次被评为中国地质大学优秀教师和优秀员。

  黄景湖教授长期从事测绘教学与科研, “ 利用遥感图象编制武汉幅的水系、森林、土地利用图 ” 获湖北省测绘科技二等奖,先后合编《测量学》(地质出版社出版)、主编《航空摄影测量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地籍调查与管理工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等教材。

冯光华

  冯光华,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地质大学基础课外语教研室副主任、外语系英语专  外语学院院长冯光华教授业教研室副主任、外语系研究生教研室主任、英语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外语学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地球科学》英文版英文主审。冯光华教授长期致力于英语教学,先后曾为硕士生、本科生开设了近 20 余门课程,本科生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通过率一直保持在全国平均通过率之上,并多次处于全国通过率前列。

  冯光华同志目前正在编写经贸英语六门主干课程英文教材。冯光华教授长期投身于英语学科科研活动,曾主持完成国家外国专家局科研项目一项,校内《研究生英语试题库建设》、《心理语言学课程建设》等多项教学项目。出版《大学英语分项练习(四)》、《国际商情导读》、 《涉外求职面试指南》 、《武汉投资指南》等书籍。

许瑶卿

  许瑶卿,曾任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外宣处处长,武汉电视台副台长、党委委  艺术与传媒学院许瑶卿教授员,曾兼任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市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体育记者协会副主席、全国体育记者协会理事、武汉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樱花影会名誉主席等。

  许瑶卿教授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和行政管理的实际工作,曾被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武汉老年大学、华科大武昌分校聘为客座教授,讲授古代汉语、文艺理论、新闻写作、摄影等课程。多次到德、法、日等国访问、交流。

  参与编写《水浒赏鉴词典》 、《金瓶梅赏鉴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辞书两部,主编合编《梅韵》 、《太行情》、 《九寨沟》 、《万里长江横渡》等画册图书20多种,发表新闻和文艺作品100多万字,图片2000多幅。创作拍摄电视专题片280多部(集),其电视作品和摄影作品多次在省市和全国获奖。以《花之魄 水之魅》为题的个人摄影作品展,参加了“2004平遥国际摄影节”。

余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会员,美国 ICEP艺术与文化交  艺术与传媒学院余萍副教授流项目中国区总代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访问学者,德国西马克钢铁公司中国项目唯一签约艺术家,湖北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艺术硕士、副教授,从事艺术教育近20年。2005年应邀赴美国纽约参加“艺术.和平”国际艺术家交流展. 2004 年由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赞助, Alliance Francaise De Wuhan 邀请举办画展。应美国中华文化发展基金会邀请在洛杉矶、西雅图举办画展。美国洛杉矶“世界日报”专题报道,同年作品参加中日友好第四回交流展。2003年作品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办的作品展, 获学术奖 。作品参加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第二届湖北省油画年展, 获学术奖。 应邀多次赴法国参加国际艺术研讨会,和该年度的现代艺术展,赴西班牙、意大利、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国艺术考察。

毕重荣

  毕重荣,研究生导师;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科学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毕重荣教授  基础课部院长毕重荣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数学与经济计量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从教30余年,一贯敬业爱岗,严以律己,治学严谨,以德促教,不断探索总结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如 “ 觅食式 ” 及 “KAP” 教学法等;多次荣获校、院级 “ 最受同学欢迎的老师 ” 、 “ 教学优秀 ”和“ 大学生科技活动优秀指导老师 ” 等称号。

  指导的大学生团队,曾荣获中国大学生 “ 挑战杯 ” 大赛国家级二等奖2项,湖北省大学生“挑战杯”大赛一等奖3项。毕重荣教授研究的领域主要为科学技术统计和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公开发表论文 20 余篇,主编教材 1 部。作为主要骨干和子课题负责人,完成省部级研究项目4项,主持并完成校教学研究项目2项。

曾庆元

  曾庆元,1942年生,196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  基础课部曾庆元教授民大学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至武汉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研究室任教。曾任武汉大学中文系副主任、中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论研究会理事。

  曾庆元教授长期从事文艺学基础理论研究,在科研工作中,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自勉,对一些重大的文艺学基础理论问题提出了很有个性和创意的看法。主要学术著作有《悲剧论》、《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述评》、《外国文化与中国社会主义文学》 、《文艺学原理》,另外还发表有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悲剧论》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这一重要美学问题的专著。《文艺学院原理》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理论框架,被评论界称为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新时期文艺美学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曾庆元教授现任教于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基础课部,其主编的《高等语文》颇具特色,已被学界看好。曾庆元教授教学经验丰富,其多元互动的教学方式深受学子的欢迎。


大事年表


  2004年2月16日,教育部教发函[2004]20号文批复同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武汉众邦德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试办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江城学院为二级独立学院,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负责,招生计划由湖北省安排下达。

  2004年3月20日,江城学院新校区建设规划获得武汉市规划局评审通过。按照规划,江城学院共占地1000余亩,投资规模4.7亿,建筑面积33.6万平方米。

  2004年4月12日,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接待中心3号实验室召开。会议选举宋谨为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董事长,欧阳建平为副董事长,周大仁、成金华、毕克成、程道华、朱以宽为董事;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董事会章程》和《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章程》。

  2004年7月14日,中共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党委正式成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郝翔、党委副书记傅安洲、党委副书记朱勤文等领导到会祝贺。

  2004年9月,江城学院成功招生,迎来首届学生2245人,学生生源地包括湖北、山西、山东、海南、新疆等全国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专业涵盖工商管理、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外语等28个本专科专业。

  2004年11月5日至6日,江城学院首届运动会成功举办。学院师生积极竞技赛场,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2004年12月5日,教育部高教司评估处唐处长携华师教务处、评估中心等人员莅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临学院,对学院的教学进行评估检查。检查小组对学院教学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 2004年12月,中国教育联合会授予学院“中国一流高等独立学院”荣誉称号。学院办学业绩和办学水平受到公众广泛好评。

  2005年1月19日,外语学院龚婷同学在“第八届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国际冬令营英语口语大赛”湖北赛区选拨赛中,脱颖而出荣获青年组铜奖。2005年2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决赛中龚婷同学又以优异成绩喜获大学组银奖,充分展示了江城学院学子的风采。

  2005年4月8日,学工处安排部分大一学生参加人才市场招聘会,以此推动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湖北电视台《现在直播》节目对这一活动作了现场采访报道。

  2005年4月11日,中科院院士、世界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殷鸿福 在校大学生活动中心105多媒体教室,为学校学生作了一场生动的人生经历报告会,反响强烈,学院师生受益匪浅。

  2005年4月26日, “江城季风艺术学院首届学生优秀作品展”开展。艺术学院学生设计的近200幅优秀作品获得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好评。“江城季风艺术学院首届学生优秀作品展”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艺术学院学子提供展示艺术才华舞台,也为学校各院系提供了一次科技与艺术相互碰撞与交融的对话平台,极大的丰富了学校校园文化生活。

  2005年4月26日,为加强新闻媒体与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共同提高,《武汉晚报》在学校开展了“武汉晚报高校行”活动。

  2005年5月,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大一学生曲睿、孙旻晖两位同学收到了来自Ohio和Michgan夏令营的录取通知书。这两位同学将作为国际辅导员赴美国参加2005年的美国夏令营。这是中国学生首次以辅导员身份被有50年历史的ICEP组织录取。6月6日,孙旻晖飞越大洋彼岸,开始了为期二个半月的夏令营活动。展示了江城学院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为江城学院争得了荣誉。

  2005年5月25日,北京化工学院北方学院赵素贞院长率该院院、处级干部十余人来学校考察、访问。双方对民间投资办学、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等进行了融洽的交流,北方学院对我院办学取得的成功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5年6月,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包凡一、总裁助理张亚哲、武汉新东方学校校长李杜等英语教学专家在汉口校区为学院师生作了一场生动的学术报告,受到学院师生的广泛好评。这是新东方资深专家第一次走进独立学院。

  2005年6月15日,湖北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委派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助理杨思学、学工部副部长夏任明、宣传部副部长尹瑜华三位同志根据《省委高校工委关于对全省高校贯彻落实全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精神,对学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进行了检查。

  2005年6月下旬,在省教育厅和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湖北省第二届高等学校美术大展”中,艺术学院学子作品崭露头角,该院报送的《跳舞的娃娃》、《水粉静物》、《静物》三件作品入选大展。

  2005年6月28日,为促进江城学院健康、持续发展,武汉众邦德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北京北方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股权转让协议书。北方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江城学院重要投资人。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2005年7月8日,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朱九思教授、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教授、武汉大学卫道治教授三位高等教育界的泰斗应邀到学校汉口校区演讲,纵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2005年7月,中国地质大学党委对江城学院党委班子进行了调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傅安洲同志兼任江城学院党委委员、党委书记,宋谨同志任江城学院党委委员、党委常务副书记。

  2005年7月15日—25日,江城学院正式从汉口校区整体搬迁至江夏青龙山旁风景优美的新校区,以崭新的校园校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2005年8月19日,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党委开展了《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院67名党员围绕领导班子建设、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校风学风师德师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等问题开展了各类活动,整个“保先”活动于11月28日结束。有力地促进了学院各项工作的全面提高。

  2005年9月8日—1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898名新生到新校区报到,这是江城学院新校区投入使用以来迎来的首届新生。这批莘莘学子的到来,不仅给江城学院注入了活力,更是江城学院成功办学和发展壮大的有力体现。

  2005年9月19日,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学术委员会主要职责为开展学术研究,组织学术交流,促进学院发展;加强学科建设,培养学术人才,制定科研规划;评审学术教材,鉴定学术成果,评定学术职称等。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著名政治学家周大仁教授。学术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江城学院学术活动的正式启动。

  2005年9月26日,江城学院召开第一次学术委员会议,讨论通过了学术委员会章程、学术管理办法、科研奖励办法。提出了教学、科研五年内上新台阶的工作目标。

  2005年9月28日,学院隆重举行“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暨迎新生文艺晚会”。广大师生载歌载舞,共同庆祝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六十周年。

  2005年10月19日,省教育厅后勤管理中心石胜全副经理携教育厅后勤生活保障巡察小组成员检查了学院后勤保障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5年11月2日,武汉市节能办一行对学院建筑节能情况进行了检查。

  2005年11月2—3日,新闻学院与武汉樱花摄影俱乐部联合举办的江城摄影精英佳作展开展。湖北省及武汉市二十位摄影名家的120幅精典佳作参加了此次展览,这批佳作题材涵盖生活、运动、静物、风光等方面,视角特独,艺术感强,给人以视觉享受和心灵启迪。全国资深摄影理论家、评论家丁遵新教授,武汉摄影家协会主席贾连成及摄影作者亲临影展与师生见面作了交流。湖北电视台教育频道、武汉教育电视台、武汉广播电视海外中心、楚天都市报等多家媒体及大众摄影网等网站对展览作了现场采访报道。

  2005年11月11日,桂林工学院周德俭副院长一行7人在欧阳建平院长、毕克成常务副院长等学院领导的陪同下对学院进行了调研,该院周德俭院长对学院办学的成功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5年11月15日,江城学院第二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董事会成员和领导集体。李俊生当选为董事长,宋谨当选为常务副董事长。会议任命欧阳建平为学院院长,毕克成为常务副院长,朱以宽、吕占峰、程道华、齐萱为副院长。

  2005年11月15日,江城学院第二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三会三有”人才培养目标写入《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章程》。江城学院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更为明确。

  2005年11月15日,江城学院第二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突出了董事会对学院的领导作用,常务副董事长受董事长委托负责董事会的日常工作。常务副董事长参加院务会,参与学院文件的会签。对院务会决议有异议时常务副董事长有权要求暂缓执行或重新召开。决议还新增了宣传部(处)、资产管理处、网络中心和实训中心等部(处、直属单位)。江城学院的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更为完善和科学。

  2005年11月17日,新疆地质矿产堪察开发局副局长郭海棠一行考察学院,就合作办学事宜进行了磋商。

  2005年11月17日,学院100余名教职工参加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办的金秋艺术节,参演节目《黄河大合唱》赢得观众好评。学院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金秋艺术节优秀组织奖。

  2005年11月19—20日,学院第二届运动会成功举办。来自全院的1596名学生和100余名教职工参加了本届运动会。

  2005年12月2日,学工处申报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研究课题被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列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科学研究资助计划项目。

  2005年12月6日,学院正式推行电子政务,学院所有的下行文件开始以电子文件方式上传到学院网站。

  2006年2006年5月9—10日,北方投资集团独立学院招生及教学工作研讨会在我院召开。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相互交流了招生工作及教学管理工作经验。这是北方投资集团独立学院首次开展的校际交流活动。

  2006年5月10日,我院首届毕业生91人正式离校,奔赴各地工作岗位。

  2006年5月,商学院丁尧同学获2006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第一名,该同学将代表我院参加湖北赛区决赛。

  2006年5月18日,我院宿舍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学生宿舍的管理开始走上自我管理的道路。宿管会是继团委、学生会、广播台、社联、艺术团之后又一个学生组织。

  2006年5月19日,院党委在全院开展“廉洁从政,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全院党员认真学习党章,观看勤政廉政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争做勤政廉政从我做起的好党员。

  2006年6月12日,江夏公交实现一体化运营,我院在北门申请设立了公交站点,师生出行更安全、便宜、便捷。

  2006年6月12日,江夏区工商局开展“红盾进高校、维权在身边”活动。我院设立了“12315”联络站,负责受理我院师生日常消费申诉及纠纷调处。

  2006年6月17日,我院1734名本科学生参加了我院考点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6月18日,225名专科学生参加了湖北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2006年6月,我院学生丁尧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A级一等奖,徐朝传等3人获A级二等奖,董冬梅等6人获A级三等奖;另有两名学生分获B级二、三等奖。

  2006年6月26日,学院申报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获教育部考试中心批准,考点代码为420101。

  2006年,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王娜、汪杨、王娟设计的作品入围“首届东加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

  2006年7月3日,我院召开艺术与传媒学院成立大会,艺术学院和新闻传播学院正式合并为艺术与传媒学院。

  2006年7月7日,经过严格遴选的10名学子参加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期异地生存体验活动。他们在每天只有2元钱的情况下异地生存了15天,充分展示了我院学子的聪明才智。

  我院自考套读班学员在2006年7月首次参加的自学考试中取得佳绩。各学员专业各科成绩通过率普遍达到74%以上,外贸英语专业成绩尤为突出。其中英语翻译、离散数学的单科成绩通过率达到100%。

  2006年8月17日,学院召开教风学风建设工作会议,就教风学风建设,教育教学体系,“三会三有”教育理念的贯彻进行深层次的研讨,为新学期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6年9月18日,我院师生参加江夏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宋谨同志当选为江夏区人大代表。

  2006年9月21日,我院“独立学院《大学语文》强化学生人文素质的教学专题研究”和“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两个教研项目通过教育厅专家评审,被列为2006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2006年10月14日,我院艺术与传媒学院05级视觉传达专业本科二班陈守明老师和王娟、张旭两位学生共六幅海报作品入围“迎接2010年世博会上海国际海报大赛”。

  2006年11月28日,省高工委党建工作检查组检查了我院党建工作,对我院成立两年多来的党的建设工作给予肯定。

  2006年12月1日,我院通过武汉招生考试办公室高等教育自学考点的检查验收,成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点。

  2006年12月28日,学院出台院部建设方案,按照院、系、科三级建制,学院、分院两级管理的模式建设各个教学院(部),促进各教学院健康发展。

  2006年度,我院被湖北省委高工委、湖北省教育厅授予2006年度“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荣誉称号。

  2006年12月28日,为打造职业辅导员队伍,我院出台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将辅导员的培养纳入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

  2007年1月3日,我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大二学生范婷婷同学荣获“曲美之星”海选全国总决赛的冠军。

  2007年1月8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印发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于对江城学院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的实施细则》,正式规定了我院毕业生的学位授予条件。

  2007年3月26日,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学院开始制订2007级本、专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2004级、2005级、2006级本、专科培养方案。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 高校简介:http://www.reader8.com/exam/gaoxiaojj/  欢迎您再次光临读书人网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