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校简介 >

鞍山师范学院怎么样

2011-10-08 
鞍山师范学院怎么样学校简介 鞍山师范学院 鞍山师范学院是一所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学校,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倚风景秀丽、文化底蕴独特的千山风景区,西北望气势宏伟的四十里钢城。  学校始建于1958年,1978年恢

鞍山师范学院怎么样


学校简介

 

鞍山师范学院

 鞍山师范学院是一所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学校,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倚风景秀丽、文化底蕴独特的千山风景区,西北望气势宏伟的四十里钢城。

  学校始建于1958年,1978年恢复建立鞍山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12月11日升格为鞍山师范学院,2004年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截至2010年,学校秉承“博雅兼上 知行合一”的校训,为国家基础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4万多名优秀毕业生,遍布了祖国的各条战线

  学校始终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始终坚持“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全面实行综合导师制,开展了以学生为本的“关怀教育”,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至今,学校的班级、社团、个人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班集体、辽宁省先进班集体、辽宁省大学生示范社团、全国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学生参与科研立项、公开发表论文及各类科技大赛获奖数量逐年增加,考研率逐年提升,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1]


历史沿革


  1958年鞍山师范学院创建

  1959年辽阳师范学院并入鞍山师范学院,后鞍山师范学院改建鞍山师范专科学校

  1962年鞍山师范专科学校撤消

  1962年鞍山师范专科学校(物理、化学)并入锦州师范学院,现更名为渤海大学

  1970年鞍山师范专科学校复校并更名为鞍山五七师范学校

  1973年鞍山五七师范学校更名为鞍山师范学校

  1978年鞍山师范学校升格为鞍山师范专科学校

  1990年鞍山教育学院并入鞍山师范专科学校

  1993年鞍山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鞍山师范学院

  2000年鞍山师范学校并入鞍山师范学院

  2000年鞍山市67中学并入鞍山师范学院

  2001年鞍山职工大学、鞍山卫生学校并入鞍山师范学院

  2001年鞍山市财经学校并入鞍山师范学院


办学规模


    鞍山师范学院图书馆学校占地面积73.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8.1万平方米。有11个本科院系,3个公共教研部,设有3个二级分院以及2个附属学校。各类在校生总数近2万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生12674人。图书馆藏书85万册,各类期刊1450种。有专业实验室29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5737万元。

  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重点扶植学科、特色学科21个,其中多个学科与国内13所高校联合培养博、硕士研究生60余人。2003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省、市各级科研项目6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800余篇。主办了《鞍山师范学院学报》、并与辽宁省社科联共同主办了学术刊物《理论界》,与辽宁省文联合作出版学术杂志《艺术广角》,国家级核心期刊《生物数学学报》及其国际版编辑部也设在学校。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2000年以来,学校共招收来自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吉尔吉斯、喀麦隆等21个国家的留学生1000多人次,先后与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的3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 


师资力量


  鞍山师范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172人,其中教授66人,副教授275人,博士教师70人,硕士教师498人,35周岁以下教师硕士以上学历达到74%。学校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2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17人,学校有45人被东北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10余所院校聘为博、硕士生导师。直接从事本科教学、管理、服务的人员878人,其中专任教师518人。

  教师中有11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3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获辽宁省青年科技奖, 3人被评为鞍山市十大杰出青年,5人被评为鞍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鞍山师范学院占地面积 73.16 万平方米,其中新征土地37.7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 28. 1 万平方米 ,拥有13434平方米、藏书85.6万册、各类期刊1450种的现代化图书馆,教学仪器设备值 5515 万元,固定资产总值达 2 亿元。


院系设置


    鞍山师范学院鞍山师范学院现有11个院(系)、3个直属教研部、32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6785人,设有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科学学院、国际交流学院4个分院,设有实验学校和卫生学校2个附属学校。学校拥有教职工1341人,其中专任教师759人,专任教师中正教授等正高级职称52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454人,从事本科教学的专任教师中,博士、博士后18人,硕士104人。 学校现有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中文系、政史系、外语系、财经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体育系、音乐系、美术系等11个院系,公共体育教研部、马列教研部、德育教研部、计算中心4个公共教研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3个分院,附属卫生学校和附属实验中学2个附属学校。

  学校设有精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B)精品课网站、中学物理教学法与技能训练、张士尊东北地方史精品课程、物理热学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基础英语精品课、高等代数课程、申报国家教学成果网上资源、波谱分析与综合实验、生物化学精品课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与技能训练、公共教育学、公共体育课程、韩景连写作精品课程。


学科建设


    鞍山师范学院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关键,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层次、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在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指导下,学科建设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全面梳理、统筹规划、分层建设、突出重点、滚动发展”的学科建设原则,在学术队伍、科学研究、教育教学质量、基础设施等方面收到良好的建设效果,学科建设管理步入了良性的发展轨道。学校现有院级重点学科、重点建设学科、重点扶植学科、一般扶植学科及院系共建学科21 个, 6个学科与国内13所高校联合培养博硕士研究生, 23人被聘为博、硕士生导师。

  依据国务院学位办学科建设改革方案精神及辽宁省学科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学校第四轮(即2008—2010年)学科建设工作将在坚持学科建设原则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分层管理,重点学科重点投入、重点建设的思想,力争在建设周期内达到硕士授权学科专业点水平。依据学科建设遴选专家论证结果,经学校学科建设委员会讨论通过,决定在第四轮学科建设中,设立10个学科为校级建设学科,即:“应用数学”、“有机化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五个学科为重点建设学科,“专门史”、“课程与教学论”、“英语语言文学”三个学科为重点扶植学科, “凝聚态物理”、“文艺学”两个学科为一般建设学科;设立5个学科为院系共建学科,即“企业管理学”、“艺术设计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体育教育训练学”、“职业技术教育学”;设立3个学科为系级建设学科,即“新闻学”、“音乐学”、“会计学”。


教学成就


    鞍山师范学院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各类科研立项 436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 项;发表学术论文1325篇,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652篇,被SCI 、EI 、ISTP 收录 113 篇;出版教材、专著35部。

  承办了全国生物数学年会、有机质谱年会、王维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百余场;主办了《鞍山师范学院学报》、与辽宁省社科联共同主办《理论界》等学术刊物,与辽宁省文联合作出版《艺术广角》等杂志,省级科学研究机构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设在学校,中国生物数学学会主办的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生物数学学报》编辑部也设在学校。由该院侯冬岩教授主持研制开发的“生命水”系列产品,为鞍山市直接引进台资2亿元。 

  2000年以来,学校推出的公共体育俱乐部制度、德育全程制、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普通物理多维化教学等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有三项教学改革成果分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公共体育”、“思想品德修养”、“常微分方程”、“波谱分析与综合实验”、“中国古代文学”等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立项123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10项,承担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3134篇,其中58篇论文被SCI、EI、ISTP收录;出版教材和专著93部。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生物数学学报》编辑部设在我校。有机化学学科与辽宁龙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研制的“生命水”、“心品二道茶”、“心品cc多”项目的四个系列十七种产品,为鞍山招商引资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校现有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重点扶植学科、一般扶植学科、特色学科、校系共建学科及系级建设学科21个,6个学科与国内13所高校联合培养博硕士研究生,47人被聘为博、硕士生导师,培养研究生60余人;2003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省、市级各类科研立项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700余篇;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等科研奖项215项;主办了《鞍山师范学院学报》、与辽宁省社科联共同主办《理论界》等学术刊物,与辽宁省文联合作出版《艺术广角》等杂志,省级科学研究机构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设在学校,中国生物数学学会主办的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生物数学学报》以及由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数学学报国际版》编辑部也设在学校。


对外合作


    鞍山师范学院学校先后招收外国留学生400多人次,与美国、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目前,学校与英国佩斯利大学、韩国大邱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等开展了合作办学,进一步加强了国际间的科技、文化、教育交流。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2000年以来,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目前,学院与英国佩斯利大学、韩国大邱大学、美国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等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办学,与美国东密歇根大学、韩国培材大学、日本亚细亚大学、瑞士国际酒店管理学院、俄罗斯利佩茨克国立师范大学、吉尔吉斯民民族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共招收来自韩国、日本、马来西亚、俄罗斯、泰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留学生700多人次,先后与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的 20 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英国佩斯利大学开展了本科领域“ 2+2 ”联合办学项目、与韩国大邱大学开展了本科领域“ 2+2.5 ”双学士学位和专科升本科合作项目、与比利时鲁汶大学开展了硕士领域合作项目等等。


发展目标


  鞍山师范学院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在党建工作、人事制度、教学科研管理及后勤社会化等各个方面,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全面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外国专家聘请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科研先进单位”、“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鞍山市文明单位”、“鞍山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鞍山市园丁创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校训宗旨


学院校训

  博雅兼上、知行合一

学院校风

  奉献、严谨、文明、创新

教学宗旨

  鞍山师范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进弹性学制和教师教育改革,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学校现有37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涵盖了文学、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等7个学科门类,高职专业23个。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优秀课程2门,国家级、省级教改课题1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建立教学实践基地200余个,为社会培养的4万余名毕业生遍布祖国各条战线,他们在教育、科技、管理等各个领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 高校简介:http://www.reader8.com/exam/gaoxiaojj/  欢迎您再次光临读书人网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