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校简介 >

咸宁学院怎么样

2011-09-26 
咸宁学院怎么样更名情况纪实  2011年更名“湖北科技学院”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正式启动了更  改校名工作,并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目前,拟递交省教育厅、国家教育部的工作汇

咸宁学院怎么样


更名情况纪实


  2011年更名“湖北科技学院”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正式启动了更

  改校名工作,并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目前,拟递交省教育厅、国家教育部的工作汇报已初步形成。汇报

  提纲显示,学校所申报的新校名为“湖北科技学院”。据介绍,新校名将更能切合学校的学科专业

  布局特色、人才队伍结构特点和服务面向定位等。

    经过70余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充分完善,学科特色愈加明显,专业优势更加突出,师资队伍结构较为合理,科技服务地方成果丰硕,“更改校名的时机已经成熟”。学校的更名工作最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和咸宁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09年11月,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请示,申请将咸宁学院更名为湖北科技学院;今年8月17日,咸宁市政府向省政府发出承诺函,承诺在经费投入等6个方面全力支持学校更名工作。郭生练副省长也非常关心学校更名工作,8月17日,他

  来到学校听取了我们的汇报,对更名工作进行指导,表示省委省政府将大力支持学校更名工作。省教育厅对学校更名也非常重视和支持。目前,学校申请更名工作有了重大突破。8月18日,学校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更名论证答辩会。学校更名工作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认为在我省申请更名的4所学校中,我校最适合更名为湖北科技学院。同时,专家也给我们向国家申报的论证报告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学校的汇报提纲与论证报告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来说明和论证学校希望更名为湖北科技学院的。一是为什么要更名为“湖北科技学院”,二是学校更名为“湖北科技学院”具备的条件,三是“湖北科技学院”的发展规划。

  一是学校的发展总体规划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把学校办成湖北科技学院,并且学校有大力发展理工核类学科的具体构想。从发展目标定位来讲,是要把学校办成一所以理工核学科为主体的综合性大学;从人才培养定位来讲,是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从服务面向来讲,是立足咸宁,面向湖北,辐射湘鄂赣周边,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地方的功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重点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在此指导思想下,学校坚持夯实基础学科,积极发展应用学科,大力打造核学科。

  二是学校的现有的学科专业布局与基础设施以及在科技服务方面的成果为更名湖北科技学院提供了有力的条件。这一点可以从学校现有的学科专业结构中理工科的比重、现有师资力量中理工类教师的比重、现有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中理工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比重、近年来理工学科迅速发展的态势、近年来科技服务社会所做的工作与取得的成果等方面来进行论证。

  三是更名湖北科技学院是市委市政府的期盼,并且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咸宁学院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方面为咸宁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科技服务方面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咸宁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对于地方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对加快咸宁高等教育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等教育品位有期待有需求,希望把我校打造成咸宁市的一张“名片”,成为咸宁市产业发展的人才库、决策咨询的智囊团、科技发展的助推器,构建“学院的发展离不开咸宁,咸宁的发展离不开学院”的发展格局。为此,他们支持学校更名,并提出了许多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承诺。

  四是更名湖北科技学院是全校上下的迫切愿望和强烈诉求。更名湖北科技学院是对学校实际的准确反映,也学校进一步发展,培养更加适应经济建设所需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现实需要,因此,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支持,对更名抱有很大的期望。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充满热切投入到相关工作中,学生从个人发展、学业进步与就业等角度考虑也希望学校尽

  快更名。

  五是学校对湖北科技学院名称下的非理工类学科的发展也有周密的考虑和合理的安排。比如,文科类特别是教师教育类学科可以使学校的学科结构更加合理,符合文理渗透的大文大理的趋势,可以增强学校的文化品味和人文氛围;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促进社会进步;可以传承学校师范类的历史传统,彰显学校的特色(而不是和其他科技学院一样);学校对部分文科类专业进行了专业内涵的拓展和顺利转型,更名后学校将继续推动这一工作,可以借助原有的文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培育学校理工类专业的独特风格,也可以借助学校理工类专业大发展的效应给原有文科类专业带来新的活力与发展契机。

学校现状


  六千文化名人驻足的文化底蕴,百万三国将士鏖战的历史传承。

    咸宁学院——咸宁学院 

  咸宁学院坐落于三国赤壁故地,内陆核电新城,世界温泉之都——湖北省咸宁市,是湖北省属普通本科大学。

  学校所在地咸宁市是湖北省的南大门,华中地区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也是是武汉、长沙、南昌金三角中的中心城市,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 同时咸宁市也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生态名城,咸宁温泉、三国赤壁古战场、九宫山、三国二乔故里、陆(逊)水湖、鄂南大竹海、黄盖湖 、李自成墓 、北伐贺胜桥、汀泗桥战役遗址等重要景区在该市区域。

  咸宁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由原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咸宁医学院于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合并组成。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37年,历经湖北省立蒲圻师范学校、咸宁地区师范学校、武汉师范学院(现在更名为湖北大学)咸宁分院等时期;咸宁医学院创建于1965年,其前身是湖北医学院(现在更名为武汉大学)咸宁分院,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校园风光(20张)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和近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咸宁学院已成为一所规模结构较为合理,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显著,科研、教学、服务均得到社会公认,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层次


  湖北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学科设置


    咸宁学院图书馆,咸宁市图书馆学校有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三个办学层次,学科涉及医学、文学、工学、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核学等九大门类,设有20个院部,共有45个本科专业(方向),30个专科专业,其中新开办的“核工程与技术”专业是湖北省首个核电专业,华中科技大学紧随其后而开设。

  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科学生16429余人。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药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高校科学研究优势与特色领域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分别为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与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和湖北省高等学校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校级重点学科9个、品牌专业8个、精品课程63门,实验教学中心6个,专业实验室35个。新拟建的首个标准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即将开建。学校加紧与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联系,争取“国家核电防护前方实验室”落户咸宁学院。

  


校园活动剪影(11张)

  学校是省统计局授予的“湖北省美誉高校”和咸宁市委授予的“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在2007年在教育部的评估中荣获“优秀”,2009年又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是教学、科研和学习的理想场所。


学院设置


    咸宁学院咸宁学院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咸宁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咸宁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咸宁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咸宁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咸宁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咸宁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咸宁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咸宁学院基础医学院

  咸宁学院临床医学院

  咸宁学院五官医学院

  咸宁学院护理学院

  咸宁学院药学院

  咸宁学院人文学院

  咸宁学院艺术学院

  咸宁学院外国语学院

  咸宁学院教育学院

  咸宁学院体育学院

  咸宁学院国际学院

  咸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师资力量


    咸宁学院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931名,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41人,博士、硕士523人,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湖北省重点产业创新团队一个(湖北省高校中唯一一个),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8人,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2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4人,享受市政府津贴专家2人,咸宁市新世纪高层次人才8人,常年聘请外籍教师5名。此外,学校还聘请了28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拥有省级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为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中国咸宁学院揽月学者计划


  今年4月,经咸宁学院党委会研究决定,出台“揽月学者”计划,面向海内外招聘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

  “该计划是学校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带动重点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提高学校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采取的重要举措。”学校人事处负责人介绍道。

  此前,咸宁学院为提高涉核学科发展起点,隆重聘请了我国著名回旋加速与电磁场理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樊明武教授为特聘院士,并担任“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化创新团队”领军人。

  另外,学校还从美国迈阿密大学、奥克拉荷马大学和加州大学聘请阮士贵、邹明辉、胡旺平三位知名专家担任“楚天学者”特聘教授。除承担一定量的教学科研任务外,“楚天学者”们还将协助学校培养相应学科具有先进水平的创新团队。


办学理念


    咸宁学院学校秉承“弘德 博学 求是 创新”的校训,始终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造就行业中坚”的办学特色。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4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科技精英和领导骨干。学校办学的执着探索和成果积淀,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肯定。

  积百载跬步,创世纪辉煌。“学校将通过全面实施“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机制活校、服务名校”的发展方略,为把咸宁学院建设成为有“医师核”品牌特色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咸宁学院坚持“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科学发展,服务基层”的办学指导思想,发扬“团结拼搏,艰苦创业,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万众一心,克难奋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医学和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教学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学院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把适应技术、能力、素质综合培养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标准,把多年来渗透于课堂理论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养成教育的内容系统化,使之成为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联合其他教学系部把学生培养成思想道德、业务水平、文化功底、身体心理承受力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使之具有历史感、责任心、开拓精神、全面思考的头脑。

  由于学院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近三年,学校共承担各级科学研究项目444项,科研经费682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4项,市厅级项目133项(其中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4项)。2006年、2007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挑战生存”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湖北日报》、《潇湘晨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关注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该社会实践队被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合作交流与校园设施


    咸宁学院学校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著名科研机构与高校展开了广泛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印度等国外大学与机构也展开了密切交流,并与印度韦洛尔大学、威纳雅卡大学联合培养国际留学生。并于2010年5月份迎来第一批巴基斯坦留学生,打破了学校无留学生的历史,加深了学校的国际化交流。随着咸宁核电的落户于咸宁,学校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开展了一系列的紧密合作,并新组建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837亩,由中心校区和咸安校区两大校区组成,其中新校区中心校区由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设计院设计,2006年开始启用。

  校舍建筑面积62.31万平方米,总资产4.2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282万元,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111台(件);图书馆建筑面积4.77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101.84万册,数字资源量22482.5GB;校园千兆以太网为远程教学、网上办公、共享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在湖北省和咸宁市政府的支持下,地处温泉城区淦河之畔的中心校区已初具规模。校区占地一千余亩,以“现代化生态校园”为设计理念,融不同的建筑风格与人文生态景观为一体,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的结合。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园,为莘莘学子的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新校区二期工程已完工,三期工程即将全面展开。


校园环境


  咸宁学院座落在素有江南“桂花之乡”之称的湖北咸宁。北极荆楚,南挽潇湘。纳道教名山九宫之博,借三国古战场赤壁之风,扬汀泗桥北伐铁军之魂,得黄金水道长江之灵,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办学环境得天独厚。校园面积1837亩,校舍建筑面积57.6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22.23万平方米、学生宿舍16.9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278.40万元,图书资料175.76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6.66万册),教学用计算机2944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19048个。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素质拓展教育,在素质拓展教育中融入科学和人文精神,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力支持青年志愿者走出校门开展社会实践和服务,广泛开展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向深度发展,使师生从中受到良好的熏陶教育。

  学院校园绿化环境优雅舒适,交通便利,文化氛围浓厚。教学设备齐全。在长期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中,践行“明德博学,日新笃行”形成了“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教风、“勤学慎思,尊师诚信”的学风和“和谐自强,严谨求实”的校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丰硕的教研成果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保障。深受广大在校学生的好评正。


招生就业


  咸宁学院立足湖北,面向中国,服务基层,以本科教育为主,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把学校建成学科特色和地方特色明显、教学与科研并重、有一定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未来的咸宁学院将是一所功能相对齐全、学科群体优势明显、办学条件良好、发展空间充裕的现代大学。

  学校有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三个办学层次。现有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50多个本、专科专业。设有医学院、药学院、人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育系、体育系、环境与资源科学系、数学系、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等13个教学院系;有附属医院5所,教学实习医院51所,校外实习基地73个。学校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良好态势。据湖北省高等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学院2003届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0%,专科为71%;2004届本科为90.75%,专科为72.57%,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原咸宁医学院校史


  1965年-1967年 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

    咸宁学院1967年-1973年 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革委会

  1973年-1979年 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咸宁地区人民医院

  1980年-1994年 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

  1994年-2002年 咸宁医学院

  2002年- 咸宁学院


咸宁学院直属附属医院


咸宁市中心医院

  (咸宁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咸宁市中心医院创建于1966年,原名为咸宁地区人民医院、湖医咸宁分院附属医院,1998年咸宁地区撤地建市后,冠名为咸宁市中心医院、咸宁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鄂南地区最大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咸宁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咸宁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坐落于全国闻名的桂花之乡——咸宁市温泉开发区中心。医院创建于1970年5月,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具有现代特色的新型综合性医院。内设有精神病学研究所和肝病防治研究所。


现任领导


  党 委 书 记 : 夏 再 兴

  党委委员、 副书记: 赵 学 群

  党委副书记、院长: 吴 基 良

  党委委员、副院长: 钟 儒 刚

  党委委员、副院长: 白 育 庭

  党委委员、副院长: 马 达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 高校简介:http://www.reader8.com/exam/gaoxiaojj/  欢迎您再次光临读书人网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