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校简介 >

湖南大学怎么样

2011-09-23 
湖南大学怎么样

湖南大学怎么样


学校简介


    湖南大学湖南大学(简称湖大)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岳麓山风景区。前临“漫江碧透”的湘江水,后倚“万山红遍”的岳麓山;校园内幽静典雅,景色怡人;岳麓山古木参天,浓荫匝地;湘江水滔滔北去,百舸争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水乳相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来为求学治学佳境。学校总占地面积1.27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03.9万平方米,学校藏书480余万册。

  湖南大学前身可溯源至创建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的连续性。1903年岳麓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省立湖南大学,1937年改为国立湖南大学,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十余所国立大学之一。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这方育人圣土培养了难以胜数的经世致用之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第一位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主义启蒙思想家魏源,第一位办洋务筹建现代工厂的曾国藩,第一位筹建海军并着力保卫与开发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旧民主主义革命领袖蔡锷,无产阶级革命家蔡和森、邓中夏、谢觉哉,第一位到达南极的中国人张逢铿,银河巨型计算机设计者慈云桂等,都曾是这里的学子。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曾几度寓居岳麓书院,偕同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李达为湖南大学校长,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更名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工学院,1959年恢复湖南大学原称。1963年起隶属国家机械工业部,1978年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8年调整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00年,在全国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中,湖南大学、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直属教育部。

  如今的湖南大学是一所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人文学科独具浓厚文化背景、经济管理学科富有特色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又是中央部属高校,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立项重点建设大学,列入国家“111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被誉为“千年学府,百年名校”。[1]


历史变迁


古代至晚清

  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建立岳麓书院。


千年学府·百年名校(20张)

  公元1008年,岳麓书院进入了北宋的鼎盛时期。

  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书院山长周式,御赐“岳麓书院”匾额。在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有很大发展,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

  公元1165年,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刘珙重建岳麓书院,延聘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

  公元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访院,与张栻讨论《中庸》之义,史称“朱张会讲”。开书院不同学派会讲的先河,极大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朱张会讲之后,岳麓书院名声更加远播。

  公元1194年,朱熹任湖南安抚使,重整岳麓书院,颁行《朱子书院教条》。岳麓书院再次进入到繁盛时期。

  公元1246年,宋理宗御赐“岳麓书院”额。

  公元1275年,元兵攻破潭州,岳麓书院被烧毁。

  公元1286年,学政刘必大重建书院。

  公元1314年,郡别驾刘安仁再次主持大修。

  公元1368年,时值元末战乱,岳麓书院又毁于战火。

  公元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奉行“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政策,重视地方官学的复兴,而不倡导书院教育,至此全国书院颓废。

  公元1432年,由民间集资促成岳麓书院再次修复。

  公元1469年,长沙知府钱澎再次兴复书院,但不久又废。

  公元1494年,长沙府通判陈钢使岳麓书院基本恢复旧貌,重新办学。

  公元1507年,阳明心学一代宗师王守仁(又称王阳明)来岳麓讲学。是继南宋湖湘学派之后,岳麓书院又一次重要学派活动,昭示岳麓书院又一个学术繁荣期的到来。

  公元1643年,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队进攻长沙,书院在混战中被毁。

  公元1652年,清顺治帝曾调令:“不许别创书院,群聚徒党,及号召地方游食无行之徒,实谈废业”。然已实行了数百年的书院制度,具有深刻的社会影响,修复书院的呼声日趋强烈。湖南巡抚彭禹峰聘请长沙府攸县县学生刘自主持岳麓教事,并未受到处罚。

  公元1668年,湖南巡抚周召南重建岳麓书院,基本恢复了原有规模。

  公元1674年,吴三桂发动三藩叛乱,攻克长沙,岳麓书院即兴即毁。

  公元1684年,湖南巡抚丁思孔又重建岳麓书院。

  公元1687年,清康熙帝赐御书“学达性天”匾额。

  公元1733年,清雍正帝诏令岳麓为省城书院,进一步推动书院的发展。

  公元1743年,清乾隆帝赐御书“道南正脉”,岳麓书院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再次获得肯定。

  公元1831年,湖南巡抚吴荣光仿学海堂制,在此创设湘水校经堂,首开书院教学改革之风。

  公元1852年,太平天国军进攻长沙,岳麓书院受到战火毁坏,史称“书院毁半”,随后院长丁善庆又逐次修复。

  公元1868年,湖南巡抚刘昆主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建。

  清末,岳麓书院顺应历史潮流,设译学、算学等科,增置时务和西学图书,进行教学改革。同时,参与创办时务学堂。

  公元1897年,长沙时务学堂创立,1899年改为求实书院,1902年改为湖南省城大学堂。

  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改制,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成立湖南高等学堂。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民国改元。教育部颁布《壬子学制》,湖南高等学堂奉令停办,工科学生按志愿送到湖南高等工业学校(后更名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湖南高等师范学校继续学习。同年,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奉命迁入。

  1915年,民国四年十二月《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志·建制第二》载:“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即故岳麓书院。”湖南高等师范学校编撰的《形势第一》对校址岳麓山的地势,《建制第二》对校产岳麓书院的所有建筑以及作为前身的岳麓书院的历史沿革,《揭示第四》对岳麓书院全部重要揭示,包括讲堂揭示,斋舍揭示,膳堂揭示,均详细述载和书录,作为校史和学校教育思想的基本组成部分,并称:“一切仍之”。

  1917年5月,杨昌济、杨树达等向湖南省政府呈文,倡议筹办湖南大学。同年,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奉令停办,并入武昌国立师范学校;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迁入,接收了前湖南高等师范学校的全部校产和一部分教师。

  1926年,湖南工业、商业、法政三个专门学校合并,正式成立省立湖南大学。

  1937年,省立湖南大学以办学成绩全国之冠被国民政府确立为国立湖南大学。

  1938年,侵华日军逼近湖南,国立湖南大学开始筹划西迁事宜。湖南省教育厅曾建议湖南大学西迁溆浦。但考虑到辰溪有火电厂,能源充足,水陆交通方便,学校决定迁往辰溪。

  1938年4月10日14时,日军飞机轰炸长沙湖南大学,当时华中、华南地区最大的湖南大学图书馆被炸毁,中外名籍荡然无存。所幸中央博物院南迁于此的珍贵文物于一周前迁运。科学馆亦被炸,该馆的仪器药品设备全部被震毁。第一、第五学生宿舍等中弹倒塌,第一院、第二院、工厂及学生二舍、四舍等处被震毁。暂居于岳麓书院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西迁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亦损失严重。国立湖南大学以英、德、法、日四种文字向中外文化界发表宣言,表达抗战到底的决心,取得国际间广泛的同情与支援。

  9月,湖南大学选址在湘西辰溪县城对河的龙头脑,开始建造校舍。10月中旬起,湖南大学师生分批到达辰溪,在龙头垴正式开课。

  1939年4月11日至1941年10月29日,日军22次轰炸辰溪龙头脑等地,湖南大学辰溪分校损失严重,艰难办学。

  1941年4月18日至5月7日,日机再次轰炸长沙岳麓山湖南大学本部,具有千年历史的岳麓书院御书楼、半学斋、静一斋等处均中弹倒塌,文庙大成殿及孔子像被彻底炸毁。

  沧桑岁月,穿越硝烟,风雪兼程,千锤百炼,成为扬名中外的著名学府。

  1945年9月,抗日战争以日本无条件投降告终。9月15日,第四受降区受降仪式在长沙湖南大学操场上举行。10时正,在湖南大学科学馆(现为校行政楼)举行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四方面军总司令暨长衡地区受降长官王耀武将军和美军代表金武德接受日军第20军团司令官坂西一郎中将投降的受降仪式。

  1945年10月,湖南大学迁回长沙岳麓山。

    岳麓山·爱晚亭1946年,国立商学院并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9月,国立湖南大学被中国接管,并更名为湖南大学。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任命李达为湖南大学校长。同年,省立克强学院、省立音乐专科学校、国立师范学院、私立民国大学等校并入,组成文艺、社会科学、教育、财经、自然科学、工程、农业等7个学院、25个系,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也是湖南省最高学府。

  1950年8月20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湖南大学奉命撤销,改为工科专门学校,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在原址成立。但之前一些调整工作已经开始进行了。湖南大学的各专业系科去向如下:

  1950年4月,教育学院音乐系和音乐专修科师生调往武汉中原大学(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工程学院水利系师生调往武汉大学。

  1951年3月,农业学院调出与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组成湖南农学院(今湖南农业大学)。

  1952年10月,工程学院矿冶系和矿冶研究所师生调往长沙成立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同年11月,工程学院化工系师生调往广州成立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

  1953年10月前,从湖南大学调出去的各院系师生陆续离校的是:自然科学院的数学(部分)、物理(部分)、化学(部分)、生物,文学院的中文(部分),社会科学院的历史(部分)等6系325名学生和13位教师,于10月2日出发,前往武汉大学。

  10月3日,财经学院的会计、统计、企业管理、财政金融、合作等系师生527名以及社会科学院经济系师生部分去中南财经学院(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部分去武汉大学。

  文教学院的中文系、外文系(小部分)、教育系及社会科学院的历史(部分),自然科学院的数学(部分)、物理(部分)、化学(部分)等系,师范专修科的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师生调出成立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

  文教学院外文系大部分师生、历史系一部分师生去中山大学。

  社会科学院的经济地理系大部分师生去中山大学,一部分师生去河南大学。

  社会科学院的政治、法律两系师生调往武昌成立中南政法学院(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程学院的电机、机械两系师生及有关实验设备全部调往武昌成立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

  工程学院的土木结构组、电机系的电机组共7位教师和135名学生调往成立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

  自然科学院矿化专修科师生调中南矿冶学院。师范专修科的地理师生调往成立华南师范学院(今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大学(铁道系与土木系)、华南工学院(铁道系与土木系)、南昌大学(铁道系与土木系)、四川大学(铁道系与土木系)、武汉大学(铁道系与土木系)、云南大学(铁道系与土木系)并入。

  这次调整中,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湖南大学被“肢解”,只有土木建筑学科得到加强。对于一直倡导建设综合性大学的湖南省和湖南大学而言,受到“重创”,而不得不承认的是,湖南大学赢得了土木建筑学科的春天,一举奠定该学科日后在全国的顶尖地位。与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并称为中国土木学科中的“三驾马车”。

  1958年,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增设机械、电机、化工三系,更名为湖南工学院。

  1959年,国务院批准湖南工学院恢复为湖南大学,增设文、理科,设十二个系,重新确定文、理、工综合性大学发展模式。  湖南省请示国务院恢复湖南大学文件1960年,湖南大学铁道建筑、桥梁与隧道、铁道运输三个系和部分公共课教研室分离出去,另辟校址成立长沙铁道学院(今中南大学)。

  1962年,湖南大学中文系、生物系并入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

  1963年,上海机械学院(汽车专业)、湘潭电机学院(电机等5专业)、南京汽车制造学校(汽车专业)并入。

  1964年,湖南大学再度被调整为工科大学,但保留了大量理科的教学、科研师资力量,为后来重建理科院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1978年以后,在保持工科绝对优势的前提下,加强了理科建设,同时大力发展文科,加快向综合性大学恢复。

  2000年,在全国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中,直属于教育部的原湖南大学与直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被誉为“财经黄埔”的原湖南财经学院合并成立新的湖南大学。湖南大学文科力量尤其是经济学科得到极大的增强。

  2002年,湖南省计算机专科学校并入。


书院漫游


学府先贤

    千年古韵·湖大英才巍巍学府,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弦歌不辍。书院历经宋元明清数代,一直是儒家教育的圣地和文化学术的中心。作为湖湘文化的策源地,一直秉承传道济民、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重践履、务实行的优良学风和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爱国精神。宽广的胸怀不断吸纳朱熹、张栻、王阳明、王文清、周敦颐、王先谦、梁启超等一大批文化大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也催生了王夫之、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蔡锷、唐才常、蔡和森、何叔衡、邓中夏、陈天华、毛泽东等一大批既能创造思想又能推动历史进程的人。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是湖湘地域的人文传统、学术思想、人才培养、文化特色以及精神象征的最鲜明、最集中的代表和写照。 湖湘文化中最有成就、最有特色之处就是在一千多年湖湘文化史上所涌现出的一代代知识群体,包括宋代理学派、明代心学派、明清实学派、清代汉学派等,由于他们在历史发展的重要时刻,勇于承担知识创新、社会道义的责任,充分发挥了知识群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故而成就了一代代卓有历史贡献的人才。

  岳麓书院大门上有对联:“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近代以来,湖湘地区首先涌现了以陶澍、魏源、贺长龄、贺熙龄等人为代表的经世改革派,尤其是魏源的改革开放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这个知识群体里的这几个代表人物均是岳麓书院的学生,深受岳麓书院“坚定其德性,明习于时务”的思想影响。

  近代湖湘的第二个知识群体是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刘蓉、曾国荃、刘长佑的湘军集团和洋务运动的首领,他们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政治人物。而这个集团的上述代表人物,又无一例外地是岳麓书院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深受岳麓书院“有体有用之学”、“义理经济之学”的影响。

  近代湖湘的第三个知识群体是谭嗣同、唐才常、沈荩、熊希龄为代表的维新变法人才集团,以及黄兴、蔡锷、陈天华、程潜等人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派人才集团,这个知识群体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而这批人物大多又与岳麓书院以及改制后的学堂有着密切的学脉关系。

  近代湖湘的第四个知识群体是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何叔衡、李达等早期共产主义者,他们以自己的思想与实践为人民革命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他们也同样深受岳麓书院的文化教育的影响。这个知识群体的精神导师就是岳麓书院的学生杨昌济,青年毛泽东曾寓居岳麓书院多次,深受“实事求是”校训影响,蔡和森、邓中夏还是书院改制后的高等师范的学生,李达后来担任了新中国成立后湖南大学首任校长。

书院现状

    岳麓书院学规石刻“千年学府,弦歌不绝”。目前,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仍然在进行高等教育。书院是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学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拥有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研究特色和研究成就突出的科研队伍。现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9人。书院现有历史学、哲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专业3个,硕士授予专业9个。其中博士学位授予专业:专门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哲学。拥有历史学一级学科(涵盖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考古学与博物馆学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中国哲学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中国书院博物馆。其专门史为湖南省重点学科。2009年开始,岳麓书院面向全国招收历史学本科生,使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

  如今的岳麓书院宋明理学、中国书院史、湖湘文化史、中国礼制史的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并致力于建成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基地、中国书院研究基地、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校园文化


校歌

  麓山巍巍 湘水泱泱


校园风景(16张)

  宏开学府 济济沧沧

  承朱张之绪 取欧美之长

  华与实兮并茂 兰与芷兮齐芳

  楚材蔚起奋志安壤 振我民族扬我国光

  《湖南大学校歌》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省立湖南大学时期。为湖南大学老校长、著名教育家胡庶华先生(从1932年至1949年三任湖大校长)作词,由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音乐家、将西洋音乐传入中国第一人萧有梅先生作曲。

  作为学堂音乐的产物,歌曲本身运用文言文作词,配以大气磅礴的旋律,气势浑宏;倡导继承传统、兼顾欧美之长,表达了一代有识之士的强国主张和爱国情怀,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校训

  实事求是 敢为人先

    校训“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德传》。1917年岳麓书院改制时期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迁入时,校长宾步程先生提出;其撰写“实事求是”匾至今仍悬挂在岳麓书院讲堂。作为校训,充分体现学校教育传统和治学理念;也是千百年来,岳麓书院奉行的“务实”“经世致用”精神的集中体现。毛泽东曾数度寄居于岳麓书院,当时书院内的“实事求是”匾对其产生了影响,“实事求是”后来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

  “敢为人先”是湖湘文化的精髓,岳麓书院又是湖湘文化的摇篮;将其列为校训,体现了学校对优秀传统的承扬。湖南大学的所在地长沙市,曾经评选过“长沙精神”,最终“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入选。

校风

  博学,睿思,勤勉,致知

    校风博学即“博于问学”:要求师生在治学上广播、深远;也是岳麓书院“博学之,审问之”的教学特色。

  睿思即“明于睿思”:要求师生达到思维的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开放性;也是岳麓书院教学传统中中思 考的特色和要求。

  勤勉即“学而不厌”:提倡学生有勤奋刻苦的奋发精神,要求教师潜心学术,乐于奉献;也是岳麓书院学规的主要要求。

  致知即“格物致知”:要求师生学以致用,知行统一,达到“明德”“明理”的目的;也是岳麓书院“务实行”“重实践”的治学传统和湖湘文化“坚定德性、明习时务”的特色。

校徽

  校徽以创建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上门为中心,以葱郁翠流的岳麓山为背景,象征着湖南大学这所“千年学府”,千余年来始终兴学不衰,弦歌相续。中心圆的上方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湖南大学”校名手迹,下方为湖南大学的英文字母。正下方的飘带上两组数字“976”、“1926”,分别为岳麓书院诞生时间和湖南大学正式定名时间。两侧共计十四瓣枫叶,代表当时(即1986年)湖南大学设立的14个系。

传统

    东方红广场夜景学校在教学上保持和发扬“重基础、重质量、严管理”的传统,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创新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在社会上享有良好声誉,具有“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特色。学校设有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教学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11项;获得国家精品课程25门,国家优秀博士论文3篇。在2009年度“质量工程”中有4名国家教学名师、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稳定本科招生规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教育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格局。新中国成立以来,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6万多名高级人才,其中有13名校友当选为院士。近五年学生参加挑战杯、力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TCL杯竞赛等一系列国家级和省级竞赛,共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900项次、1200余人次。其中包括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冠军、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美国SAE方程式赛车新秀奖、ACM/ICPC亚洲区区域赛金牌等。近四年来,共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480余项。

  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湖南大学,深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与关怀。刘少奇、贺龙、王震、华国锋、胡耀邦、江泽民、李鹏、朱镕基、、乔石、尉健行、李岚清、、、、黄菊、、等领导同志都曾来视察工作,留下了“湘楚人才的摇篮”、“惟楚有才,今斯更盛”、“千年学府,百年名校”等赞誉。他们指出:湖南大学与岳麓书院一脉相承,有光荣的历史,又有大的发展,应该很好地加以重视,继承和发扬过去的优良传统,把湖南大学办好。为担负起发展千年学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湖南大学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弘扬岳麓书院的优秀文化传统,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进、强化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水平和综合办学效益,致力于将学校建成在国际知名的、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开放式、研究型一流大学。


师资力量


队伍构成

  湖南大学始终坚持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学校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致力于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现有教职工4729人,其中,专任教师近2000人,教授、副教授近1300人,具博士学位人数比例为63%,具有研究生学位人数比例为89%,具有一年以上出国研修经历的占39%,45岁以下的教师队伍占全校教师总数的72%。拥有两院院士4名、双聘院士7名,“长江学者”21人,“长江学者成就奖”1人,“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1人(含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6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7个,湖南省“芙蓉学者”16人,长沙市“313计划”人才11人。

学科设置

  学校设有23个院系,其中具有博士生招生权的学院达到18个,拥有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9个专业学位授权,66个本科招生专业,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建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国际贸易学、分析化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4个(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湖南省重点学科18个(凝聚态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等10大学科门类。

    科学馆·行政楼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学校发挥基础好、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在不断提高基础研究水平的同时,致力于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急需解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设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60余个部、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0余个国家和部、省级科研机构。已形成化学工程、土木工程、建筑设计、机械制造与车辆工程、机电一体化及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等科技集团力量,管理科学与工程、国际贸易学、金融学、会计学等都是管理学和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力量,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近十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0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8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其中,2006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大奖项目6项,为全国高校第一。2006年以来,学校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7个、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国防预研等纵向科研项目200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1300余项,科技活动经费总计超过24亿元。组建有科技园有限公司,建有产学研基地,拥有56个高水平校地企产学研平台,与32 个省(区、市)和600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近年,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湖南大学承担了国家级“长株潭两型社会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大课题研究,开始启动绿色指标、绿色金融、绿色建筑等系列课题,并在“两型社会”建设标准与战略实现、“两型社会”资源和环境建设管理创新、“两型社会”建设产业结构优化与金融创新等领域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2009年,教育部依托湖南大学为主任单位,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为副主任单位成立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模式进行管理。2010年,总投资为7.2亿元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落户学校;“一流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的大学科技园,成为湖南省首家跻身国家级行列的高校科技园。湖南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将发挥更大作用,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多更重要贡献。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 高校网址:http://www.reader8.com/exam/gaoxiaowz/  欢迎您再次光临读书人网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