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面试指导 >

2010年湖南面试重大政策之文化篇

2010-07-07 
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的魂。文化是立国之本,力量之源。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和交融,文化功能越来越强,文化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

编辑推荐:

三招打破公务员考试面试模板

公务员面试热点分析:校园安全

2010年省考公务员面试热点分析:就业问题及民生问题

2010年湖南公务员考试面试须知的三种招数  

 一、文化立国

  (一)文化立国概述

  在新经济时代,文化与互联网的结合,解决了工业经济时代以传统方式无法处理的诸多问题,文化工作者适应了数字时代的创作方式,更是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在全球的发展。诸多国家对传统文化遗产的鼎力扶持和对新兴文化产业的就业政策导向,使文化产业与就业及其相关政策已经演化为一项国家策略和城市战略,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文化立国”战略与“文化城市”建设,即增强国家、区域和地方竞争力的基本策略。

  (二)文化立国的战略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的魂。文化是立国之本,力量之源。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和交融,文化功能越来越强,文化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谁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因此,文化立国正成为中国执政党治国理政的价值取向。

  (三)文化立国的重要特征

  一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三是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是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五是建设创新型的国家。

  六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

  七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二、网络舆论

  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一)网络舆论概述

  网络舆论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对某一焦点事态所表现出的多数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共同意见或言论。网络舆论的形成,首先是焦点事态的出现。然后,互联网上的公众通过新闻组回帖、BBS论坛、电子邮件、聊天室、个人网页(站)等多种网络传播形式,发表自己对于此焦点事态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再通过网络独有的“意见公开市场”的特点展开讨论,进行意见的交锋和碰撞、认同与融合,获得大体一致的意见,并对焦点事态产生一定的影响。网络舆论也就随之形成了。

  (二)网络舆论热点

  一是权与法的冲突。

  二是历史遗留问题的现实反映。

  三是腐败、渎职与廉政建设问题。

  四是公共安全事件。

  五是网络谣言与虚假报道。

  六是色情、暴力与不良信息引发的强烈舆论。

  七是西方意识形态入侵及舆论攻击。

  网络舆论热点问题的形成,挑战我国舆论宣传工作,成为舆论引导中值得关注的重点。处理得当与否,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

  (三)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自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我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规范监管网络传播,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富有特点、行之有效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法规管理体系,严管舆论。

  二是多管齐下——职能部门的交叉管理与协作。

  三是积极建设主流媒体网站,强化舆论引导。

  四是严格技术管控,防范有害舆论的传播扩散。

  五是他律与自律相结合,规范行业引导和社会监督。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