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政治 >

2010年高考《生活与哲学》应知应会基本知识点

2010-04-25 

1.哲学的含义A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A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A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A

 

本原

先后

决定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哲学派别一览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物质是本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物质决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 是第一性的东西。

        (意识是本原,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意识决定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以下考点内容属于辩证唯物论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B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世界物质性A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A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与普遍性。B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B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意识的本质和作用B

 关于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关于意识的作用:(能动性、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注意: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发挥正确意识的积极作用,反对错误意识。(比如树立科学发展观、绿色消费、和谐社会等观念理念都可以用)

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

  (1)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2)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惧进,在实践这检验和发展真理。

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思想方法。

以下考点内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6.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A

  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特点。(1)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8.真理的含义B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9.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C

(1)原理(世界观):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2)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以下内容属于唯物辩证法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A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联系的含义B

所谓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B

  (1)联系的普遍性。

内容: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注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排斥条件性。

指导意义:要求我们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割裂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着的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

内容: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指导意义: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指导意义: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B

⑴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 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⑵指导意义(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第八课  唯物辩证的发展观

5.发展的实质B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注意:①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6.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A

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⑵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7.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C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状态。

①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③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要求:①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事物质变创造条件。②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都是不可取的。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

8.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A

9.矛盾的含义B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注意: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0.矛盾的普遍性A

含义(世界观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求: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

盾。②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11.矛盾的特殊性A

(1)含义(世界观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

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B

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也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内容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2)指导意义:把一般方法(要求)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1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B

(1)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注意:主要矛盾一般是指事物发展的“重点、中心、关键、根本”等。

(3)指导意义: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1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B

(1)含义: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注意: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指导意义: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15.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C

⑴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⑵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⑶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⑷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16.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C

哲学依据:矛盾的特殊性的要求

(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坚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地(人)制宜,因材施教;等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的否定观)

17.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B

 (1)含义: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实质: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是“扬弃”。

18.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C

(1)为什么要创新?

辩证否定观的要求。

 (2)怎样实现创新?

①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②既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③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④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

8.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A

9.矛盾的含义B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注意: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0.矛盾的普遍性A

含义(世界观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求: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

盾。②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11.矛盾的特殊性A

(1)含义(世界观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

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B

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也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内容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2)指导意义:把一般方法(要求)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1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B

(1)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注意:主要矛盾一般是指事物发展的“重点、中心、关键、根本”等。

(3)指导意义: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1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B

(1)含义: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注意: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指导意义: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15.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C

⑴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⑵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⑶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⑷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16.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C

哲学依据:矛盾的特殊性的要求

(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坚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地(人)制宜,因材施教;等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的否定观)

17.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B

 (1)含义: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实质: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是“扬弃”。

18.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C

(1)为什么要创新?

辩证否定观的要求。

 (2)怎样实现创新?

①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②既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③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④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