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近三年考试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计算分析题。2006年和2007年考题分数均为20分;2008年客观题考题分数为13分,2008年考题的综合题与本章内容有关。从试题分数看,本章内容非常重要。
本章考试大纲基本要求
(一)掌握收入的特点和分类
(二)掌握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的确定
(三)掌握销售商品收入的核算
(四)掌握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的核算
(五)掌握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核算
(六)掌握费用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七)掌握费用的核算
(八)掌握政府补助的核算
(九)掌握利润的构成内容
(十)掌握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十一)掌握应交所得税的计算
(十二)掌握结转本年利润的会计处理
(十三)熟悉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
(十四)熟悉劳务开始并完成于同一会计期间、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会计期间等情况下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原则
(十五)熟悉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十六)熟悉政府补助的概念、特征和主要形式
(十七)熟悉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
第一节 收 入
一、收入的概念和特征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例题1·单选题】下列各项中,符合收入会计要素定义,可以确认为收入的是( )。
A.出售无形资产收取的价款 B.出售固定资产收取的价款
C.出售原材料收到的价款 D.确认的政府补助利得
【答案】C
【解析】出售原材料属于日常活动,符合收入会计要素定义。
二、收入的分类
三、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
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四、销售商品收入的会计处理
企业销售商品所实现的收入以及结转的相关销售成本,通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核算。
(一)一般销售商品业务
1.销售商品采用托收承付方式的,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
2.交款提货销售商品的,在开出发票账单收到货款时确认收入
确认销售商品收入时,应按实际收到或应收的金额,借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确定的销售收入金额,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科目;同时,按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等科目。企业也可在月末结转本月已销商品的实际成本。
【例题2·判断题】企业已完成销售手续但购买方在月末尚未提取的商品,应作为企业的库存商品核算。( )
【答案】×
【解析】应确认收入的实现,并结转已售商品的实际成本。
(二)已经发出但不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的商品的处理
借:发出商品
贷:库存商品
如果销售该商品的纳税义务已经发生
借:应收账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例题3·判断题】企业对于发出的商品,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应按其实际成本编制会计分录:借记“发出商品”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2008年考题)
【答案】√
【解析】企业对于发出的商品,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应由库存商品转入发出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