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文科综合 >

09年北京文综卷分析点评:贴近新课标思路

2009-12-08 
北京新东方学校中学部 文科综合教研组 历史:关也 政治:郑关飞 地理:杨晔 (一) 历史部分 试卷分析 明年北京地区课改,因此09年是北京考生使用老人教版教材参加高考的最后一年。在变革之际,往往会求稳,讲 ...

北京新东方学校中学部

文科综合教研组

历史:关也

政治:郑关飞

地理:杨晔

(一) 历史部分

试卷分析

明年北京地区课改,因此09年是北京考生使用老人教版教材参加高考的最后一年。在变革之际,往往会求稳,讲究循序渐进。所以我们在考前便曾预测过,今年高考历史试卷的特性是稳定与过渡并存。从实际情况来看,同预判并没有太大的出入。

09试卷的稳定性,最直观地体现在题型分值分布上,选择题12至23题,每题4分,共48分。材料解析题三道,37题为历史学科内综合题,36分。39、40为政史地三科大综合,其中历史部分各占8分。这一题型分值分布,从06年便确立了下来,连续4年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北京文综卷历史部分的形式,在高考大纲时期已经完全定型。

同时,历史选择题仍旧采用专题设计,12个选择题一共设计了5个专题。比如14、15题,都考民族关系,属于“民族和睦”这个专题;又如18题考了一战之后的《凡尔赛和约》,19题考了抗日战争中的“平型关大捷”,属于“中国经济两次世界大战”这个专题。在08年,全国卷历史部分便已取消了这种以专题为单位的命题模式,而北京卷因为即将面临新课标的挑战,所以到今年都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动。这也是北京卷求稳的一个典型体现。

再有,第37题材料解析题承袭了北京卷以往的风格:一个大题分四段材料,考察同一个主题下的四个小方向。今年考题以“货币流通”作为切入点,分别从明清中国、鸦片战争前的中国、20世纪前半期大萧条后的美国、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等4个方向设计问题。

稳定一方面体现在上述这些形式上,而另一方面更体现在北京卷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中:仍然以主干知识为核心考点。08年北京卷历史题,有70分左右来自于教材的主干,今年较之08亦不遑多让。选择题12题考察西周分封制。第13题考察科举的简单史实。14到15题分别是两汉及明清的民族关系。16题考洋务运动,17题考维新变法。18、19题考两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和约》与平型关大捷。20题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比较。21题考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时期的土地制度问题。22题考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23题考德意志的统一。上面罗列的这些选择题,甚至包括三道材料解析题,单纯从考点来讲,都属于中等或中等偏易的知识。

今年考题在主要考察主干知识的基础上,也结合了近一年来的一些相关热点。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以古鉴今,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当前社会中的热门话题进入考卷是顺理成章的。历史大题37题考了金融危机——08、09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40题考了中国70年代的外交——今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选择题中也出现了建国六十周年,凡尔赛和约(隐性牵涉到了五四运动)等字样。但是热点本身只不过是一个切入口而已,考点最终还是要落在主干知识上。

说完稳定,再分析下过渡。今年部分题目也有相当的难度,但难度不在考点本身,而在于材料的大量使用和设问角度的巧妙。这都体现出了向新课标的靠拢。在今年高考之前曾经总结过北京卷材料解析题的两大特点或者发展趋势:一是某些题目归纳总结材料直接可以得分;二是题目变难的方式在于把简单设问复杂化。

37题2问有“总结材料……分析”,39题3问有“概括上述材料的核心思想”等字样。这表明该题答案可以从材料中提取出来,这在考试说明中叫做“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明年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类似的题目还会占有一定的比重。

37题2问也是一个典型的把简单设问复杂化的题目。它要求分析“19世纪上半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弊端”,并“简述清政府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乍一看觉得比较困难,但若将设问换为“简述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状况,以及清政府面对大量鸦片流入的应对办法”,考生便会觉得有话可说。其实这两组设问的答案是完全相同的。又如37题第3问,要求说明“1933和1973美元两次贬值的背景”。有的考生可能同样觉得设问陌生而无从下手,但若将设问换为“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措施和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状况”,便觉得熟悉多了。

所以当大量材料进入历史试题后,高考题目的难度不再体现在考察一些比较偏或冷僻的知识点,而体现在将考生熟悉的知识通过新材料和灵活的设问掩盖起来。以后考生需要做的主要工作,便是学会在考场上将一个个复杂设问还原简单。而还原设问的最有效途径,就是熟悉学过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养成对历史时间的敏感。当看到材料,可以马上反应出这段材料是对应书上学过的哪件事情。

以上,是对今年北京高考文综历史部分的简单分析。

附,选择题解析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学习历史的场所。回答12、13题。

12. 图六(略)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C

【解析】材料型选择题。考察先秦政治制度。由“武王克殷”四个字可知是西周周武王时。西周制度,经济上为井田,政治上是分封。由“封黄帝之后于蓟”推知是分封制。A在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D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故不选。

13. 北京孔庙(图略)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

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答案】D

【解析】材料型选择题。直接考察科举的基本史实。A在隋朝。B在北宋。C在明朝。排除得D。另,和谐社会中,民主融合是主流,高考只会考民主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所以类似于D的说法,永远都正确。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实现民族和睦有多种方式。回答14、15题。

14. 为解决与匈奴之间的长期冲突,两汉时期中央政府作出了多种努力,其中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是

A.张骞“凿空” B.卫青远征 C.昭君出塞 D.甘英出使

【答案】A

【解析】读题要仔细。首句出现的“匈奴”两字是陷阱。本题考察的是“中原”与“西域”的交流。所以B和C皆不对。因为B、C是西汉和匈奴的战与和。D项甘英出使大秦,大秦指东汉时罗马,与题意更远。

15. 下列各组史实中,能够体现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的是

①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立都督府 ②明朝在西南实施“改土归流”

③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 ④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14、15题都是考察古代史上民族关系。“改土归流”意思是以中央派官员管辖地方,取消了地方少数民族领袖的统治权。康熙平三藩为雍正朝大规模“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与题意不符合。所以排除②④。

面对外来冲击,近代中国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回答16、17题。

16. 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答案】C

【解析】材料型选择题。首先关注时间1862年。刚好对应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兴起,所以选C。A指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B指十九世纪末维新变法。D指1915——1919的新文化运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