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文科综合 >

把握热点联系实际 高考文综冲刺复习指导

2009-07-05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直播间,今天我们的直播间非常地热闹,因为我们邀请到了来自于101网校的三位老师,让他们来给我们讲一下高考的文综考试如何复习。

我旁边的这位是历史老师丁晓红老师。

丁晓红:大家好!

主持人:地理老师何群。

何群:大家好。

主持人:政治老师苗红梅。

苗红梅:大家好!

丁晓红:应该说一模考试刚过,我认为还是要回归基础做教材,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尤其对以前学过的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做重新的回忆和理解,同时我们要把所有考纲中的考点、所有的知识点要复习一遍。自己来归纳整理,这样可以把书后的一些图和表一定要认真地看一下。尤其这段时间。第二方面,要认真研究以前做过的一些考题,比如说错题为什么错?是因为基础知识不好,还是因为审题能力不强,正确分析自己在做题方面的一些问题。再有也要适当练一下考题,通过做题来分析解题思路和答题能力,我觉得三方面都非常重要。

丁晓红:我觉得历史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以我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在平时教学中就要求学生每学完一课一章所有的学习点要可以复述下来。再一个在复习这段基础知识的时候,要定一个非常详细的复习计划,五本书历史的量非常地大,怎么来复习呢?这么多的东西。我在一模前要求学生每天要读10页书,每个学生都要做到。上课前就当堂检查、是否背了可以不可以复述下来。看书不仅仅是明白了情节,必须要复述下面,尤其是重点的知识点,一个字也不能落,这样效果才能好一些。

在看书的同时,你要注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一个知识看完了以后,比如说看完古代史你会想到中国近代史、世界史的内容。比如说古代史中讲的各种的工具怎么样演变的可以弄明白了。比如说古代史的农业的政策,就要想到世界讲了什么样的农业问题呢?比如说苏联比较典型的政策,英国的圈地运动等等,通过一个农业问题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都可以形成系统的网络,非常清楚地跟着出题人的出题意图走。所以我认为,这个时期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要走基础、回归教材,一定在复习的时候把知识间的联系要做好,做到有的放矢。

丁晓红:这个问题也是我的学生经常问我的,我留题的时候他们认为背书和做题是矛盾的。其实是不矛盾的。主要的精力应该以背书为主,做题为辅,这样的复习策略。我们强调背书要会背关健词要会基础。每天要有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练题,这个量不适合大。比如说选择题每天12道。老师竞选一些题拿过来,或者是高考的模拟题来练,通过练题发现自己的问题在哪儿,我的题错了为什么错?是因为没有背好基础知识呢?还是因为我不会审题、不会运用。把问题找到有的放矢来提高自己的成绩。所以我觉得做题也好、背书也好,关键是要踏下心来真正融入进去。背书可以促成做题做题反过来也可以促进背书,这时候做题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也差不多都是相通的。历史这个学科五本书量非常大,我觉得抓主干的知识非常重要。近年来的高考题主要考骨干知识,比如说古代史比如中国古代政治、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这是中国古代史重点考核的知识。中国近现代史考核的问题,应该是近代化的问题,比如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以及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工业化的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考点要重点复习,下大精力来复习。

世界史这一块,我觉得一些重点的问题学习上可以按国家来走,比如说英国,英国怎么成为世界霸主的?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为什么又衰落了呀?英国在一战后怎么样,二战后又怎么样,这样更有利于复习。尤其是近几年的高考题加大了对每个历史阶段的背景的考察。比如说我们练了很多的模拟题包括一些高考的考题发现,对一些重要的背景它的出题量是加大的,尤其是材料量加大了,通过材料来分析背景,需要你对教材有充分的了解。在复习背景的时候一定要看每一章的导言部分,每一章的导言部分都有一大块概括的东西。比如说隋唐时期制度上有很多的建树,经济上空前繁荣,对外交往频繁,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民族观念上各民族交往更加密切等等。注意前面概括性的语言。然后对一些重点问题实际上可以感觉出来,比如说一五计划的背景是什么,书上没有你要自己来整理。还有中共八大的背景是什么,是世界史和中国史连在一块儿考的。所以我们复习的时候必须要五本书融会贯通。比如说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部分就可以用工业革命串在一起。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加大了工业扩展,抢夺原料和市场,对中国来说要打开大门,对中国的影响一般是五句话。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像中国倾销商品、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使中国的经济更加商品化、殖民地化,促进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些点出了以后,都有的放矢很容易答出来。这是我认为要抓主干的知识来进行复习。

第二,五本书的量大没有关系,要有技巧背书。我们现在历史这一科的判卷,还有一模判卷的时候更注重关键词,有这个词就有分,没有词就没分。他不太注重语言的表述是否完整和优美,有这个点就给你分。比如说今天我们考了一道题殖民掠夺对被掠夺地区的影响。只有要关键词可以了,你说一大堆的贫困、落后一分也没有。所以怎么样把关键词扣住,一模前我让学生你不要想词的时候,把这个弄明白了,对你的语言完整地说一句话,说下来。但现在一模已经完了,时间这么紧怎么办?就把关键词套下来就可以了,就背关键词。比如说,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第一,经济根源、第二,社会资源。比如说经济根源就两个词,第一是商品经济发展,第二是资本主义萌芽,这样答案就出来了。社会根源自然说呢?欧洲各阶层都需要黄金,比如说社会上层、奢侈品。工商业和资产阶级需要扩充资本这就可以了。还有商业危机,谁垄断了商务了?就是奥斯曼、土耳其。西班牙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呢?这样大题化成要题就很容易了,书会越背越薄 。同时在背古代史的时候把朝代打乱。我的学生每次跟我说,老师从第一页开始背到最后,一直是第一章特别熟,最后特别不熟。不要看书的前后要走线索。古代史我建议打乱朝代的顺序。古代史按中国古代政治史涵盖着中央集权的演变,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演变,可以把中央官制整理一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整理一些,中央对少数民族的政治制度整理一下,通过打乱顺序以后走线索来学。比如说经济就分农业、手工业、商业这么几个方面来串线,各朝代自己来分开。提到任何一个知识点,比如说我说商业问题,你脑子中马上就出来哪个地方考商业点,春秋战国、隋唐、明清三个是考试的重点。别的朝代比如说秦汉就不会考了,因为考点中没有。还有在背的时候进行分析,比如说隋唐的商业和明清的商业有什么不一样,同样的知识点就可以对比分析了,脑海中要走,不要死记硬背。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也是串线索走。比如说近代史部分,可以说中国近代化的问题,有很多的近代化问题,怎么样具体表现在书上找史实,军事近代化部分,从林则徐就开始了,仿造西方的战船,主张建海军。洋务运动也有,比如说军事工业,以及建的北洋海军。戊戌变法的时候也有,添设海军,把不同的地方,同样一个知识点都套出来,你的能力就提高了,你应付考试的能力也提高了。所以背书是有技巧的。

丁晓红:有同学说我特别用功地背了,我分还不高,有些是我没看分数也很以前一样。这个东西是靠自己的积累和积淀的,60分的水平不可能上到80分的。所以我觉得正确认识自己最重要,你的弱项在哪儿,你是60分的水平是什么问题?现在同学们的问题有这么几点,第一点他的基础知识不牢固,不会灵活运用。

第二点是审题能力很差。他不明白出题题考这道题的出题意图是什么?不能很快地融入到情景中去。

第三点,我认为他们答题基本的素质不太好,比如说答题的语言用大白话来答,历史特别强调历史的学科语言,这和政治学科是不一样的,所以怎么样把历史的语言说出来,这是背书背出来的,语言不规范影响答题的得分。还有做题的时候对给的材料的信息解读不太明白。古文给你了读不懂什么意思就不要想答题了,所以答题的训练也非常重要。古文阅读是长期的功夫,是需要语言基础的。那这样怎么办?就专门地阅读古文还剩下30天也来得及。

第二方面要走专题,可以按我刚才讲的那些,比如说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可以做专题,还有中国近代化,中国对外交往和对外关系,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世界市场形成和中国全球化的问题,以及主流思想的演变,都是新教材的专题,肯定会把零散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这样答题会更好一些。

第三个方面最关键的是要想提高分数要提高答题的技巧。答题技巧关键是审题,我觉得审题是三方面。

第一,读好题的题干部分,帽子读好了以后会知道主题是什么,是考对外关系还是改革开放,还是讲经济发展的脉络和政治制度改革呢?要明白出题人的出题意图。

第二,一定要注意阅读和分析材料。要把材料进行分析对比。通过对材料分析先明白时空定位,问的材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比如说问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实际初他经常会答错。19世纪中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时候,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是像帝国主义过渡了,世界各种体系表现不一样,所以时空如果定错位,整个的题都答跑题了。把时空定位定好以后就要分析试题结构了,这个题有几问?在答的时候一定要角度,要问什么答什么,不要答没问的东西,同时要注意每道题的分值,8分有4个点,历史最小的分是2分要看分值来答。这个题有没有漏点。在有了对这个问题的主题了解,时空定位定好了,结构也分析好以后,答几条是非常重要的。脑海里要有一个提前打草稿,这个题答几点才是重要的,一定要详略适当,要注意归纳总结,人家让你简略概括,你一定要简单。比如说明清时期,为统一国家有哪些措施。答的时候要高度概括,比如说镇压少数民族叛乱,第二,设置机构管理,如果概括的话就不要细答。一定要注意归纳概括,具体来说如果说选择题的话,我认为答的时候一定要把时间弄明白了,是什么时期的,时空定位要定好。第二步要明白选择题问的主题是什么?是影响还是内容还是原因?一般来说限制条件主要是时间。还有一些人物,还有一些地点,国别、领域等等。在答主题的时候,选择的分享对了主题的内容自然就出来了。一个4分非常地关键,一定要认真地审,选择题要慢不要急。

大题第一步要读懂材料,明确问题。第二,通过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考书上什么东西要象条件反射一样。比如说白银流向的问题,给你白银的流向就想到了价格革命,给你一个地图比如说美洲到欧洲的地图是可以联系到什么?一定要立足材料、联系教材这是最关键的。还有要构思答题,不是上来就答的。现在有一些学生认为,文综的时间非常紧,前面的选择题做完了以后,刚做完地理比较耗时间,所以到后来基本上两科就是抽时间答根本是没有思路的。我觉得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审题的过程,答案肯定会漏点。所以近几年高考的题,答每道非选择题的时候之前一定要有审题的过程,哪怕用了5分钟都可以。审好题分才会高。

现在答题中学生有很多的问题,他们答题为什么扣分?一个是语言不规范,再一个他阅读不细心,尤其是图表,每个图一定要关注下面的图标,图标给你什么提示了?是手工业还是商业?还有这个图的提示是什么?

实际上历史这个学科看图并不难。要养成这个习惯,看图图标是什么,什么时代发生的事,这个时期应该是定义到什么环境里去?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还有就是答非所问,不着边际。这也是一个问题。

再有,他论述的时候书写不工整也影响成绩,哪怕字不好也没有关系,一定要一笔一划地写。这是我认为答题中或者是提高成绩比较有效的方法。

丁晓红:热点问题文综这三科都在关注,可能侧重点不一样。历史今年的热点是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是非常热的一个问题。在复习这个问题的时候,一般包括了四个方面,比如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比如说古代史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比如说孟子等思想家提出了要关注环境,还有关中地方那么个繁荣的地方怎么样就落后了呢?就是环境过度地开发。还有围巾南北朝的时候,畜牧业对环境有开发,也有破坏。还有16国时期辽东和河西走廊的开发,还有唐朝的时候放火烧山也对环境有很大的破坏,根据史实来罗列一下。近代史上,环境的问题主要是殖民主义的环境问题,比如说对占领区的掠夺,导致当地的贫困都对当地的经济有影响。

还有工业革命对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破坏,还有工业革命的开展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另外人口不断增长的问题。现代史的环境问题,我们在世界史有一节课就是《当今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表现》,还有全球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是处于不利的位置,西方发达国家把严重污染的工厂转到发展中国家来对发展中国家非常不利。还有可持续发展战略,1992年里约热内卢的大会,第一次把它变成了实践,我们在复习中就是这样复习的,把它进行归纳和整理。

第二个问题,就是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比如说苏联经济的问题,大家知道对农民的过分掠夺导致经济始终发展不起来,中国学苏联的时候也是那样,一五计划的时候就是那样。通过联系苏联的经济、中国建国以后的经验和教训来归纳。建国以后出了一五计划以后还有八大,我们当时定了非常重要的政策,既反保守又反冒进,但在执行中犯了错,还有大跃进中的人民公社,这是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这块整理的时候都是好事了,现在我们要多说点好的。比如说改革开放以后农村是怎么改的?农村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有农村改革像三农化发展。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还有在城市怎么改?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十四大以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经济的协调和持续发展,在古代、世界史、中国近现代史的表现。

第三块应该重点关注科技创新问题,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有西方的自然科学和技术革命,就是我们讲文艺复兴时候的科学,还有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的科学,第三次的科技革命。

建国后的科技创新一定要注意一个口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7年底我们恢复了高考。

最后一个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以更关注世界史上的国家,比如说日本的明治维新,二战后的德国、新加坡、韩国、日本重视科技。还有中国近代教育的问题,洋务运动的教育,维新变法、新政怎么教育的,可以串成线来整理。这是第一大块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科学发展观的问题。

比如说民生的问题也很重要,还有经济的宏观调控。区域经济、中国的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再有就是货币的问题,我们这几年都一直是作为热点的问题来研究的。货币问题要把世界史和中国史联系在一起,比如说罗斯福新政中的美元贬值问题,还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完成。还有全球化的国际金融体系怎么发展、怎么体现的。再一个热点的问题就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问题,也是很热的。此外,象今年是建国60周年,新中国的发展和成就问题。同时有粮食安全问题,工业化、城市化问题,中美关系问题、台湾问题、能源问题,最后我给同学们列的重点是民主与法治怎么样依法治国的问题,以及党的建设和理论创新问题。把这些知识点回归到教材让学生自己整理出来都是非常重要的。

何群:文科学生认为地理是最难的情况下该关注什么呢?其实历史的丁老师也提到,现在最主要做的事情是回归教材。回归教材不是说我从头到尾把地理的必修上下、选修的一二三四本书都过一遍,那应该怎么样高效率地过一下回归教材呢?就结合考纲,考纲的一些点都是非常概括的点。这些点你拿到了,先去回忆能不能根据这些会议想到书上的内容,如果能够想到就不用看这部分书了,如果想不到就需要看书。这一遍实际上在一模前是应该做完的,一模以后就要把知识进行梳理,建立出结构。这种结构就回到了地理高考的四大块内容上。地球、地图是比较独立的一部分,第二块内容是自然地理。而自然地理基本上是我们高一上册。自然地理实际上是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也不是面面俱到,特别重视的是大气圈和水圈,对生物圈关注不是那么多,尤其是大气圈影响到我们生活中的气候和天气的自然要素要特别关注。而且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面的人文地理的学习,比如说农业就特别依赖自然条件。这是自然地理的四大圈层,特别重视基本的概念,而且这种概念要进行跨章节的梳理。

比如说到地质作用,这样一个基本的概念。地质作用的概念就快无所不包了,它是自然界中造成一切变化的总的作用,可以根据能量来源分为内力和外力,这样又出现了两个概念。内力是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的,表现为地震、火山、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以及变质岩的变质作用。地壳运动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因为它的时间尺度非常大,我们现代人是怎么了解的?我们是根据地质构造研究得来的。地质构造又可分为两类。一个是褶皱、一个是断层。我刚才说了很多的概念,这些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联系的。如果把我刚才所说的内容,特别是地壳运动,它留下来的痕迹又分为褶皱和断层,褶皱又分背斜和向斜,它们就是有机的整体。在这部分的内容中我们最关注的还是生活中的地理,就是我们走到大自然去可以看到什么呢?我们看到的就是那些地貌。地貌实际上就是我们看到的山、河谷这样一些东西。我们又可以再加深一个概念叫构造地貌。如果前面你都懂了,让你说这个地区的构造地面从哪些方面来答就要想是背斜造成的山还是断层造成的山,平原是内力作用造成的还是断层造成的,我们关注的还是生活中的地理。

我们高一下册第二大块是人文地理部分,更是生活中的是衣食住行各方面,比如说聚落、城市、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交通、商业等等等等。衣食住行就是我们的社会生活方面的。我们选修那部分有了一些新的内容,比如说人口问题、文化问题、旅游还有政治经济地理格局,最后对高中地理的总结性的人地关系,也就是环境问题。

选修二那部分主要是综合的反应,把中国各个区域表现出来的国土整治中的问题,比如说东北的农林基地、商品基地的建设,华北地区黄淮海的中低产田的治理,西北的荒漠化,西南的限制性交通发展建设,还有相对独立的海南岛的区域开发,把前面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综合到一个区域里来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地理就是四大块的内容。

地球、地图、人文地理、区域地理。

那么世界地理是初中学习的内容,它应该不是我们高考的主体的骨干而是背景呈现的形式出来,所以对世界地理有大洲、大洋的大线条的东西就够了。

第二件事就是要适度地练习,刚才我注意到丁老师也提到了,我们地理的适度练习题量有所不同,我们要做11道选择题和2道综合题。不要天天做,隔天做就够了,45分钟的时间把它完成。最好是高考的真题。我想把你过去的错题随机组合一下,组合11道题就可以了。不要再做一些别的题了,一方面特别累,另一方面现在关键还真不是做题。我刚才说适度的练习是把握时间的安排和节奏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的最后一点,最后的30天除了要回归教材和适度联系,还有一个非常个性化的事情就是研究自己的错题。我要求他们建立错题本。到现在没有还不晚,就把刚刚一模各个区县的错题拿来积累就可以了。因为一模题是各个区县老师的集体智慧,他们尽可能根据他们的学生来做诊断性的练习。既诊断老师的教也诊断学生的学,现在建立也不晚,一定要进行分析。这种反思比你去泛泛地做自欺欺人或者是做10道题效果还好。关键是怎么反思。首先看这个题的考点是什么?考到了我们考纲中的什么内容。第二你的错点是什么?你错在哪儿,是特别值得原谅的那种可以令人安慰的粗心大意,还是真正地反映了相关的知识是有隐患的?如果是后者的话,一定要把相关的知识重新地看看。第三个反思就是要从头到尾梳理一下做这一类题正确的答题习惯是什么?应该怎么样来做就可以很好地,下次遇到的时候就可以按照整理的思路来做,多、快、好、省。这是我认为最后30天应该做的事情。

何群:因为文综卷第一个大题组就是地理的11道题,丁老师说地理难,这一定要追求总分最高,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别的科来。前11道题是基本的,虽然说它很贵,但这11道题正常的时间应该是12分钟之内就解决完,不能再长了。这11道题里是有规律的,一定有自然地理一部分和人文地理一部分。自然地理是我刚才提到的四大块,地球、地图一定有题,自然地理、区域地理一定也有题。这个过程中特别重要的是审题。

审题象地理不但有文字的题干,同时还有图的题干,我觉得文字的题干丁老师已经说得很充分了,我主要说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这方面一定要四读。第一读图名,第二读图例,规范的图都是在图的右下角放一些图例,第三,一定要读每一个图例在每一个图中的分布。第四,再读题目的要求,根据题目的要求再看怎么样来帮助你。我们文综考试一个指导思想,第一条能力就是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这是文综三科都要求的。在地理这儿一定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指向,就是获取地图信息的能力,而通常是隐含的信息,如果没有意识到的话,上面很多宝贵的信息就丢掉了,为什么有的人解题慢就是已知的没有挖掘到,如果已知的挖掘到了就是很顺手了。

还有,地理的学科内综合在第二卷中一上来的第36分就是地理的。这样的题怎么做?但他有一个习惯,高考题和各个区县的题目都在仿高考。通常上来是描述图中的特点,比如说08年北京卷一上来就是要描述地图中地形区的特点,不要看简单的这几个字,里面是有很多的信息。你一定要知道地形区是什么。比如说地形区一定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是有名有姓的。其次,分布特点,一定要有方位,北边是什么、南边是什么,一定要说出来。还有分布,如果地理分布是线形的一定要说出走向来。比如说2008年的“阴山”,就要知道它说的是什么。这个走向要说出来,如果是线形的事物一定要出来。第一个是描述图中的信息。

第二,它可能接着就要分析图中的某个要素。地理环境中的自然要素就是五各方面,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通常高考容易考的一个是地形一个是气候。为什么愿意考这个呢?因为这是自然区域的核心要素,其他的都是受它的影响的。比如说河流的流量变化、季节变化是什么样的。比如是河流的水系特点就是受季节影响的。还有流域面积广不广,支流多不多等等。所以自然地理的核心要素是地形和气候。还有就是水文的特征,高考好几年都问水文特征了,自然要素问到的都是在前三问。后面的两问马上转到该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了。这离不开的就是农业生产,该地区的农业生产,这跟前面的题是息息相关的。比如说土地利用类型,比如说平原的缓坡可能是果园等等,如果这个地方又有山又有湖,湖的土地利用类型还有大。比如说鱼塘等等,这还是面上的、浅层次的。如果说人文地理,就会问这个地方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什么,或者说限制性因素是什么。其实,还是在分析这个地方的区域特征,比如说给西北,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一定是降水少,按常理说是不适合发展种植的,但河套平原是怎么样发展的?一定是人工克服了自然的不足,利用黄河水灌溉等等。还有这个地区的农业发展优势是什么?就是它的光照强,因为降水少,昼夜温差也大,这都是利于农业发展的。问到这个地方的农业生产,或者说问这个地方的工业生产,这就要回归到我们教材中工业区位的分析,不又是自然的区域、地形、水源,以社会经济的区位为主,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等等。实际上高考无论怎么变一定考的是我们教材里主干的知识。到了36题的第5问再拔高一点就是人地关系的协调。前面谈到了区域发展的问题了,它发展的方向是什么?一定要指明方向,不是一个问题要进死胡同,一定要有解决的办法,就是人地的协调。还是说河套地区,降水不足就靠人工的灌溉但高强度的利用黄河水灌溉一定会发生问题,事情一定是发展变化的。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呢?我们学生答的时候只是说干旱地区灌溉土地盐碱化。应该考虑到下游会有什么,因为下流的地区河流少了,那么黄河就断流了。最严重的时候黄河都要成内流河了,完全是人类的原因造成的。36题讲的是非常完整的区域发展的故事。所以,特别有必要在最后一阶段把北京卷和全国卷的36题看一下,它叙述的都是区域的特点、区域的发展,以及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主持人:我们作为城市中学生,他们最怕的是农业的熟制,主要的农产品。好不容易教会了,我们华北地区种的冬小麦,东北地区是春小麦,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这些对我们城市老师来说也是照本宣科。但作为农业的生产就有这样的周期性、地域性,所以这还是非常切合人类在自然界中一定要适合自然规律的,所以在弱的地方要多补。现在我们的学生已经很熟悉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些话已经熟悉了。还有经济作物,什么醣料作物,东北的是甜菜,油料作物东北的是大豆,南方的是花生。现在我们的学生不管家事,连有什么油都不知道。息息相关的就是他们身边的,比如说他们来上学,101中学早晨的交通很堵,放学也是很拥堵,这就反映了城市交通的一个特点,就是潮汐式的拥堵,城市交通的特点是分享和数量都要发生改变。还有对他们来说,生活中比较相关的东西,北京还是一个大都市,他们看到外国人是很多的,甚至看到了带双语的标牌也是很多的,比如说北京有很多的办事处,象新疆的、内蒙古的办事处在那里就可以看到那个地区的人。北京作为一个大都市经常有全国各地的车,车的后面有几个省的简称,比如说四川简称川,湖北是鄂。比如说那些饭店就是湘鄂情,这不就是两个省的简称吗?这就是生活中的。这其实应该是在整个的学识生活中都伴随他们的。高考前怎么把握这些呢?可能适当地需要家长来关注呢。我很早跟家长说,学生如果连看新闻联播的时间都没有的话,做家长的话应该关注一下新闻联播,国际国内的大事,比如说总理到哪里访问了,书记又到哪儿了都应该看一看。还有国际上发生的大事情,接送孩子的时候给孩子提上几句。不要让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我以前监考高考的时候,有的时候可以看到题,很多的题目都是来自于《新闻联播》,那些发生在国内国际的大事。虽然是大事但还是调动了书上的很多知识。所以应该发动孩子们的家长关注热点,给学生提一提,这对学生开拓视野是有帮助的。可能老师没有压得那么准,但他听说过就不会慌。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地理。

何群:很好。其实很多的学生他们文科学生一开始接触到地理的时候就发现其实地球运动很难,要求空间思想。但现在地球运动的难度在高考中是下降的。但有一个绕不开的难点是气候。其实气候是最终的结果,前面追根溯源是全球的风带和气压带了决定的。学生应该画半圆图,还有赤道30度、60度的纬线,赤道是低压,南北纬30度是高压,南北纬60度是高压。有了这样的高低压分布画风带就顺理成章。因为风是从高压到低压吹的,你从30度画一个向北向南不就知道了风的风向了吗?人是站在箭头方面来分左右的。现在画出来30度、60度、90度,画好了以后,就可以把东北信风画出来了,极地东风画出来了。风带画出来并不需要多痛苦的记忆,头开对了在赤道是低压就对了。这对后面有什么作用呢?这就决定了所在的地区到底是下雨的还是晴朗的,这点理解透了就好办了。低压都是下雨的。因为降水首先要降温。因为低压的地方空气都是上升的,而上升离开地面的热源温度是降低的。大家爬山都有这样的经历,夏天到山顶上还要穿大衣呢。而高压是下沉的气流,升温过程一定是不下雨的。那么水平运动的风怎么办?就看风是由高纬向低纬吹呢?还是相反的。升温是没法儿降雨的。反过来由30度向60度吹的时候就会下雨了。把干湿性质搞清楚了,再画两条竖线,表示这两条竖线圈起来的是陆地,两边是海洋。这样可以分出大陆的东西岸。对大陆的西岸来说是离岸的,所以就有不同。看到了这样的大陆以后,再去往上面叠加气候就简单了,在赤道南北纬10度之间,一定是常年高温多雨的赤道雨林气候。再高一点的就不下雨的,因为是受信风的。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都是副热压高压和信风控制,所以就是热带沙漠气候了。位置再变又变成了干燥的副高的西风控制,这就变化了地中海气候了。40度到60度的地区,就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了。所以要知道了气压带、风带的干与湿的性质,和它所控制的地区,这样气候的特征就出来了,包括考气候的一串,名称、气候特征气候分布、气候成因都解决了。这样就可以帮助它转变到自然带的分布上。而且还可以解决三圈大洋环流的图,最主要的是西风、风海流。赤道地区大部分是由东像西流动的呢?因为赤道的南北都是偏东风。所以地理一定是有一个原理有道理的。只要掌握到根上的理其实学习还是挺有趣的。

何群: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图。高考最常见的是等直线图。我刚才说到的自然地理的核心要素—,地形,还有等降水量线还可以是等压线等等。所有的这些等值线各个学校的老师都已经把一些基本的点都教给学生了。关键是看到这些线一定要注意疏密的地方,还有注意它的极值,还有注意从最大到最小是怎么变化的?是递增还是递减这是一个等值线图。

还有一个模式图,比如说四个箭头,这四个箭头表示的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什么时候环流的时候会考一堆的东西。如果四个箭头表示的是中纬环流又问一堆问题,如果表示的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大气运动又反映一个问题,甚至它可以跨章节地问题地质运动大循环,所以模式图一定要非常关注,我们地理书上有,我们上册的模式图和模式框图。大气辐射怎么样传递到地面,地面怎么样传递到大气中,怎么样保温地面。这是高考地理的一个方向。

还有注意的是景观图,特别多地表现在地貌,给你一个喀斯特岩溶地貌,给一个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的地貌。还有地理中常见的统计图表,比如说坐标图一定要注意刻度及其单位,为后面问你一些地理事物的定量的刻划去关注,一定要知道多多少、少多少。又回到气候上,气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定量刻划就是最冷的温度会高于零度还是低于零度,这决定了是亚热带气候还是温带气候。每一个图都有非常重要的四读的审题的问题。越是新颖的图,大家越不需要怕,因为它已经把很多充分的已知都隐藏在图里面了。

苗红梅:我们政治这个学科挺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时政背景比较浓,每一年涉及到的背景材料都是一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今年我觉得是这样的,从宏观大背景上来看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个影响使得我们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外需不足影响很大。而由于出口的影响导致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这时候我们就适时提出了保8%的经济增长。怎么样保增长呢?我们把侧重点和关键点放在了扩大内需上。我们采取了很多的政策和办法,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生产的需求,第二个是消费的需求。生产需求方面主要涉及到政府积极地采取一些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比如说4万亿元的财政支出来带动经济的发展。还有,从2008年年初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到现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要帮助学生理解08年年初是不断的升息到08年底的时候不断地降息。国家出台的政策都是和这些时期发展的状况联系在一起,这也是由这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来决定的。

从生产上国家适时出台了十大产业的调整政策,通过支柱产业来拉动生产的发展,其实也是为了达到扩内需、促增长这样的一个目标。

第二块是关于农业的。因为30年前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30年后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农村的土地流转改革将会推动农业更高层次的飞跃。

第三块是关于民生的问题,惠及民生的主要方面,比如说关注就业和医疗体制改革,还有食品安全的问题。还有一些,比如说涉及到科学发展观,我们政治学科里这也是挺重要的一个热点和重点问题。还有象党的建设,还有对外关系,整个从国家的发展来讲一个是综合规律提高,第二个是我们外交的各个方面越来越成熟了,外交方面越来越灵活,我们通过外交达到我们和平发展的目的。促进我们在国际大背景下经济的发展和各方面的提高。 热点的问题主要是这些。

苗红梅:我觉得问答题是学生在考试中比较头疼的一块。这一块也是非常见功力的一块,也是学生可以提高分数和提高能力的很重要的内容。我建议可以从三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和能力。

第一,从理论、原理部分入手。象我们政治学科的理论三个大块,一块是政治学常识,那是高三的一本书。这块可以从主体入手找到一些解题的办法,比如说整个的一块就几大主体,和政府相关的一些知识。第二块是人大的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政协、中国共产党的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最后一块是对外关系,每一块都有一些相对比较固定的答题的模式,这块一定要找到主体,基本上答题的点就可以找到了。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有一些题考到“政府为什么要解决就业问题”“政府为什么要采取这样一个积极的政策扩大内需”等等。其实,从这个点上来讲,政府如何做某事为什么做某事是有基本的思路的。政府要做这件事是因为政府有职能,是必须要做的。其次,做事是有一定的原则的。第三,是因为我们的国体,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还有这件事解决了以后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第一个部分政治常识可以通过找主体来找到解题的窍门和技巧。

第二,是高二的哲学部分。因为哲学部分是理论性非常强的。哲学部分答题时候的重点是要找到原理,原理要准,这样解题的时候是比较完整的。比如说,一道题他让你从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去想,到底有哪些条要心理清楚,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条件性、因果联系、整体部分联系,其实就这么四条内容,如果把这四条理得特别顺的话,在答这种问题的时候,至少理论这个地方是比较完整的。这是第二块内容。

第三,就是经济常识,高一学的经济学部分。不太一样的地方是经济学的知识比较零碎一些。在经济学的问答题的解题过程中方法就比较多了。一方面可以找主题来答。比如说一个是市场可能会涉及到政府的话,对的就是宏观调控,企业和产业就是农业、工业、第三产业。还有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手段以及正确的消费观,然后就是对外贸易了。主要是这样一些主干的点。这些点要在背景材料里准确地捕捉到,对你有针对性答对这道题是有帮助的。还有,要跳出经济学的知道,要把第一课和第八课的内容找到相关的点,分析某一个具体的材料。这是做经济学的问答题的一些基本的方法。

第二个方法不是从学科的角度入手了,而是从题的本身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刚才两位老师都提到了,审题特别重要。政治学科的题的背景材料都是比较新的,应该是当前的热点和一些关注点的问题。背景材料要审的话是两个方面构成,一个是背景一个是设问。背景要找到中心词、关键词,就是刚才说的跟某块知识相关联的词。第二个是细分材料,比如说一个句号、一个分号所表达的意思。分清楚1、2、3、4、5以后,要仔细地研读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相互关系对应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时候就有针对性。这是背景材料。

设问的部分分为两部分,第一块是设问的限定语。其实就是指定了你要答题的方向和确定的点。所以要求学生方向不能错,也就是问辩证唯物论就不能答成辩证法。所以这块的设问非常地重要。我经常地跟他们讲,方向对了跑得快能得分,跑得慢也可以得分,但方向错了就全错了。其实题目会集中地考某一个或者某些个,在哪儿把握呢?就是在设问里面。考的是哪一块、哪一部分。设问的限定语一定要理顺。

第二个要分析一下设问的方法,是表述现象吗?描述清楚就可以了。还有一些问题是这样的,描述现象并指出问题,这就要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本质的问题也是得分点。

还有要问为什么,政府为什么要解决民生问题呢?你的答案点应该从职能、原则、国体去组织答案。但也有一些问题问“政府是如何做某事的”。我们的侧重点要总国家的职能答这个问题。我们要把材料对应好。

还有会有“政府是怎么样把这件事做好的”。怎么做好又是答题的思路和方法,比如说它要贯彻指导思想,比如说我们现在的指导思想就是科学发展观,因为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的过程中的理论升华和与时俱进的理念的体现。还有怎么样把这件事做好呢?履行好职能。怎么样把这件事做好就是接受好监督。不同的设问有不同的答案要求和答题方法,这方面学生要关注一下。从设问的角度其实就是三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不同的问题要求回答的范畴和解读的角度都不一样,要求答题时候的语气也不一样。

比如说为什么这样做可以答:有利于。所以语气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在做答的时候要关注一下。这是问答题的第二个思路,从背景材料和设问上去理顺自己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在材料分析这一块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用足材料。我们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容易丢三忘四,看了前半截就不管后半截。因为我们经济学是有图表的,有表头、表的注解和内容,要求是都要关注到。因为那个东西不是白放在那儿的,都是有效信息。但凡有一个材料或者说一个数字、一句话你没有用到就丢了一个得分点。经济学里的图要求横读和纵读。比如说我们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图,它的变化是从多少年到多少年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纵读是不同的事务之间进行不同的比较,不同的事务要把它的区别读出来。这样现象有了,通过变化和比较就可以找到现象背后反映的问题,随后才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第二部分做问答题比较重要的一个考虑的思路。

第三个思路,我们政治学科还要通过热点来找到解读问答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技巧。比如说一模以后通过把一模试卷进行了总结、整理和分析,总结出了这么几个热点的背景。然后,作为一个热点集中点把各个块的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基本理论能够提炼出来,让学生跳出来看这个题思路可以更开阔一些。比如说我们总结了就业,因为最近就业的形势比较严峻,国家都比较重视,因为就业是利民之本。然后给了两个特别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关注就业。第二个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怎么样去解决就业。这是从课本上需要花挺大的功夫整理和加工的。这是把书整合、提炼、加工的过程。

为什么要解决就业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理解。第一个从经济学的第二课我们强调了资源配置的两个手段,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劳动力也是资源,是生产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资源,要实现资源的优化和合理配置。

其次,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就是就业,完善就业和解决就业是政府完成自己宏观任务的重要的目标。

还有就是劳动力享有劳动的权利,为了维护劳动力的合法权利,维护他的主人翁地位也必须要解决好这件事。

还有,解决好收入才能解决好消费,提高了消费水平才能真正意义上拉动内需,促进生产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解决目前面临的经济下滑的情形和趋势,这是挺重要的一个内容,所以政府必须要解决好就业。这就把整个经济学的内容提炼出来了。然后学生就能够跳出这个书比较高地理解,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它。

如何解决就业呢?还是要促进经济增长,因为只有经济增长了,才可以提供更多的岗位,岗位增加了,劳动力才能就业从根本上保证他。这是两方面都缺一不可的工作。

具体地来讲,比如说完善我们的分配政策,完善财政政策,通过政府的财政手段和税收政策,给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劳动者的角度来讲就是转变就业观念。还有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应该不断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解决我们的就业。从产业的角度讲应该发展第三产业,因为第三产业很大的贡献是拉动就业。还有鼓励和发展非公经济,合法的劳动要保护它。因为非公经济很大的作用也是拉动就业。所以,这就从为什么解决就业和怎么样解决就业把经济学的知识复习了一遍。

热点的问题就是内需,为什么扩大内需、如何扩大内需。还有科学发展观,主要是从政治常识的角度、哲学的角度复习它。比如说政治常识的角度,讲到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思想的升华,从党的角度来理解它为什么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有整个中国社会主义的三个阶段思想,去理解它现实意义和与时俱进的思想。

从哲学的角度可以理解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社会的意识、正确的价值观,它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积极的导向作用和指导作用。从认识论的角度可以理解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它是非常丰富的。我自己觉得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他解题的能力,给他一些基本的解题技巧。使得自己能得到一些提高。

主持人:我看三位老师介绍得都已经非常全面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节目就要结束了,同时也欢迎广大的网友继续关注我们的高考,相信会有更多丰富的辅导内容呈现给大家。非常感谢三位老师。

何群:谢谢!

丁晓红:谢谢!

苗红梅:谢谢!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