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文科综合 >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文综热点寻踪

2009-01-13 
本文从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选取三个极易出现在高考试卷上的热点问题。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8年3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过去五年工作进行了回顾,同时全面提出2008年的大政方针,清晰体现出政府的施政特点,明确了2008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报告中涉及了经济、教育、医疗、民生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都很有可能成为2008年高考文综的命题素材,考生应给予特别关注。

  本文从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选取三个极易出现在高考试卷上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时政背景的介绍与命题方向的分析,结合预测试题,以点带面,与考生共同探寻2008年高考文综的命题走势。

  热点1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时政背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008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要突出抓好三件事,一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命题方向】

  政治部分:综合考查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

  历史部分:综合考查我国古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古代土地政策、赋役制度及民生政策的历史沿革。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及苏俄的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政策演变的原因及效果。

  地理部分:综合考查我国各地农业资源及其优化配置,农村农业生产生活的条件和农业区位因素,农村产业调整和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热点预测】

  1.材料一:古代中国有重视水利基础建设的传统:“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闲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蜀守冰(李冰)凿离堆(地名),辟沫水之害(今青衣江),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史记·河渠书》

  依据资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涉及到的两项水利工程是 和 。

  (2)根据材料指出它们在当时发挥的历史作用。当时的思想家是如何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材料一中的“关中沃野”位于图1中 地形区(甲、乙、丙),著名的铁路 线从该地形区通过。简述该区域主要城市、交通等地理现象的分布特点,并分析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材料二:本届政府五年来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关键词回顾:2004年——农民增收;2005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消农业税);2006年——新农村建设;2007年——现代农业;2008年——农业基础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灌溉农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某国内知名大型系统集成公司,针对大多数灌区地处野外、线长面广、取电困难、交通不便等特点,推出专门适用于农业灌溉的水利信息化测量传输与管理系统,为农村水利信息化提供了支撑。

  (4)从经济角度说明,为什么说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并分析我国农村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5)从哲学角度分析,五个“一号文件”中所抓住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为什么?

  (6)从政治角度说明,为什么要强调城乡一体化发展?

  【参考答案】

  (1)郑国渠;都江堰。

  (2)作用:灌溉农田;富饶关中;治理水患;通舟楫;富强秦国(为灭六国奠定经济基础)。(答出四点即可)

  认识: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3)乙;陇海;该区域城市、交通线沿河分布。(或主要分布在平原并靠近河流)自然条件: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4)①我国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低,农业基础薄弱,抗灾害能力差。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农业资源人均占有率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的具体国情。这说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道路,关键是发展农业科技。信息化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做好农村灌区信息化工作,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

  (5)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五个“一号文件”中所抓住的主要矛盾是农民增收。因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为了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既要依靠农民增收,又要促进农民增收。而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举措,是党和国家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6)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机构必须对全体人民负责,履行发展经济、文化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只有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热点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时政背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争取早日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自主创新”一词共出现了七次,要求更加重视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完善和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加大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实行企业创新为主体、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国家创新战略工程。

  【命题方向】

  政治部分:综合考查政府职能、国家战略、自主创新、优化结构、文化建设、发展动力等。

  历史部分:综合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创新和近现代世界与中国的创新思想发展与创新实践的表现,及其推动世界和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力性作用。

  地理部分:综合考查生态资源的现状,创新保护机制,重点是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及对当今中国与世界人口与环境安全的重大影响。

  【热点预测】

  2.物质、政治和精神的创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民族具有活力的表现。没有创新,一个国家就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古代中国的创新成就,使中华文明生机勃勃。

  (1)请从孔子与教育制度、秦始皇与政治制度、唐代农具与农业发展这三个方面说明中华民族的创新活动及其历史作用。

  近代中国在守旧与创新冲突的过程中,一步步走上了创新之路。

  材料一:鸦片战争期间,一位华人上到英国军舰,见其“中舱煤火之焰则水滚机动,机动则漾轮转,轮转则船行矣”,英人问:“贵国之人,亦能此乎?”华人曰“此机虽巧,天朝之人,用心不在于此”。又问:“彼之用心何事?”曰“我国用心在文章”。

  材料二:魏源在鸦片战争后提出在广东建造船厂,并请法国和美国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

  1866年左宗棠上书同治皇帝:夫习造轮船,非为造轮船也,欲尽其制造驾驶之术耳;非徒求一二人能制造驾驶也,欲广其传使中国才艺日进,制造驾驶展转接受,传习无穷耳。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别概括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中国人对待西方科学技术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方面,不断创新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3)列举并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政策方面的创新主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其中在谋求发展国与国之间关系方面提出了什么新政策?

  在当今时代,发展中国家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就必须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4)请从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角度,分析发展中国家的上述追赶对策。

  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永无止境的创新之路,实现现代化的路径需要创新,产业发展需要创新,文化繁荣需要创新,政府服务需要创新,外交理念需要创新,要推动以科学发展为主旋律的创富时代,就要激发、引导、保护全体国人的创造创新精神。

  (5)当今世界由于人口、资源、环境的硬约束,使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世界潮流的新路径,这就是建设 、 的社会,是这条新路径的总体要求,而产业发展的创新是推动中国制造业从“ ”升级为“ ”。对此党的十七大报告创新的发展理念是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 、 和 。

  (6)运用有关政治常识,结合实际说明在文化创新、政府服务、外交创新等方面,政府应履行的职能与措施。

  【参考答案】

  (1)孔子与教育制度:春秋时期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地位,提出了“有教无类”等先进的教育理念。

  秦始皇与政治制度: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农具与农业发展:唐代新式农具曲辕犁,便于水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耕作能力。

  (2)认识与原因:材料一,对西方科技不以为然。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国人不了解外部世界和时代的变化,依然热衷于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材料二,提出学习和掌握西方科学技术。鸦片战争外国的船坚炮利,中国的战败,使爱国知识分子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两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掀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3)基本主张:“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问题;“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新政策:不结盟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4)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要承认和解决矛盾。要抓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②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必须自力更生,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谋发展。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创造是人类本质的最高表现;要坚持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要以创新作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④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要学会“优化结构”。通过升级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在“优化结构”中促进经济发展。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6)政府履行文化建设职能,推进文化创新,要做到与传统文化相承接,与现代文化和世界文化相融合,推陈出新,按照“双百”方针实现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要进行新一轮机构改革,全面创新和履行政府的全部职能,重点和目标是提高效能,保障和改善民生。外交创新,政府履行外交职能,承诺和平共处建设和谐世界,全面贯彻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创新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有效途径。在互利共赢、合作和谐的外交行动中,使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更富有亲和力、感召力,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国际环境。

  热点3新北京、新奥运

  【时政背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即将在北京举办。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要扎实做好各项筹办和组织工作,加强国际合作,创造良好环境,确保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体育盛会。

  【命题方向】

  政治部分:综合考查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主题,建设和谐世界的构想。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切从实际出发,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等。

  历史部分:综合考查北京的历史文化沿革及作为古代都城的政治经济发展。

  地理部分:综合考查北京的自然、地理、区位要素及环境保护要求。

  【热点预测】

  3.北京从一个古老的都城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都市,2008年的奥运会也将在这里举行。北京奥运会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

  材料一:《大金国志》记载:“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上京黄沙之地,非帝居也……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惟燕京乃天地之中,宜徙都燕。”《金史·梁襄传》记载:“燕都地处雄要,北倚山险,南压区夏(华夏),若坐堂隍,俯视庭宇……盖京都之首选也。”

  材料二:《明成祖实录》记载:(永乐)十四年十一月,复诏群臣议营建北京……上疏曰:臣等窃惟北京山河巩固,水甘土厚,民俗惇朴,物产丰富……因河道疏通,漕运日广,商贾辐辏,财货充盈。良材巨木,已集京师……早敕所司,兴工营建,天下幸甚……北京,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沃壤千里……诚帝王之都……且于巡狩驻守,实有便焉。(转引自《日下旧闻考》)

  (1)金朝和明朝最初的都城都不是北京,而后又都迁都北京。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述两个封建王朝迁都原因的异同。迁都北京对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产生了哪些良好影响?

  (2)读图5,回答:

  ①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

  ②说明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请分析在图6条件下,北京大气污染较重的原因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读示意图7及材料。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作为三大理念的核心,人文奥运自始至终都是主旋律,是北京奥运会的灵魂。以“和谐、交流、发展”为主题,古老而年轻的北京,将奉献给世界一个全新的奥运会。

  (4)运用经济常识,说明为什么主办奥运,机遇与风险并存?

  (5)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说明为什么人文奥运自始至终都是主旋律?

  (6)“和谐、交流、发展”的奥运主题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

  (7)为应对“奥运低谷”,请你为后奥运阶段出谋划策。

  【参考答案】

  (1)相同:物产繁多,交通便利,民风淳朴;战略要地,可控制南北。不同:金为进攻南宋;明是为控制蒙古。影响:增加人文奥运的历史底蕴。增强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民族特色和优秀文化遗产的世界性影响。

  (2)①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农业:土地肥沃,有利农耕,可生产城市必需的农副产品。河流,水资源:有河流经过,提供城市和农业用水,以及可能的水运通道。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平原(海洋),可有效增加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减弱冬季风的侵袭。②位于几条古大道的交叉点,对外联系方便;东北可通东北平原;北可接蒙古高原;西可连接黄土高原,进而联系大西北;南经华北平原可通东部平原地区,且东南离海较近。

  (3)生产生活排污、城市建设扬尘及汽车尾气使进入大气的污染物总量较多;城市上空气温高于地面气温,大气的垂直运动受阻(逆温),污染物汇集于近地面,扩散较难,加重了污染。

  采取的措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控制和降低城市建设扬尘及汽车尾气的污染,提倡健康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减少生产生活排污,同时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建设生态文明。

  (4)举办奥运,借助国内外需求的拉动,奥运场馆及相关产品供不应求,刺激投资和消费,形成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但在奥运会后,国内外需求迅速下降,供求关系产生巨大的落差,由此影响经济发展迅速衰减。所以说机遇与风险并存。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力量。办好奥运,突出北京的人文特点,这是国家和世界发展的主旋律。

  (6)体现了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体现了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

  (7)为应对“奥运低谷”,北京市可以:①大量引进国际高水平体育赛事,发展体育产业;②引入专业的体育经理(经纪)公司经营体育场馆;③利用场馆优势,发展旅游、会展产业;④合理引导投资,继续推动公共设施建设;⑤综合利用奥运场馆为全民健康事业服务。

  【应试一点通】

  以上三个热点预测题都属于材料题,解答这类试题时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先看设问,审清题意,后看材料。打好腹稿,把卷面逻辑层次排好。

  看清设问的规定性和指向性:例如,体现的原理是什么与如何做;用原理去分析其原因或者用原理去分析其意义;用原理去分析为什么这样做或者用原理去分析怎么做……

  找准题眼(中心问题):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语,根据材料的有效信息与设问的内在联系去分析和确定题眼(中心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组知识点、整合材料信息与知识点,把发散思维和整合思维相结合,准确切入答案。

  2.围绕设问,分析材料,要注重切入语,进行总结,观点要明确。

  回答问题时要结合相关材料,看分数多少设计答案要点与层次。仔细阅读材料,边读边分层,最好一个句号或一个分段为一层,然后整合各层的整体信息(特别要抓关键词和关联词),最后归纳整个材料的内容。答题书写要使用教材规范语言,观点和中心要明确。

  3.设计答案要分段、分层、分点,尽量扣住采分点(得分点)。

  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引用材料关键论述,多角度发散性思维;对于主观题,考生要在落笔前稍作思考,围绕问题中心展开论证,把最重要的要点(得分点)写在前面,次要点的写在后面,自己都拿不准的放在最后。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