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政治 >

高考政治名师指导:十七大与哲学常识的切合点

2008-10-03 
十七大与哲学常识的切合点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 ...

十七大与哲学常识的切合点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在哲学常识的教学过程中,找准教材的知识点与十七大的切合点,用哲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说明十七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1.正确认识五年来的成就

(1)十七大报告的主要论述:①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作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②为贯彻十六大精神,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机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制定“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提出并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推动党和国家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③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④五年来的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2)上述观点主要可以用下列原理来分析:①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用这些观点分析说明我们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②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五年来我国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充分体现了这些观点;③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充分体现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⑥辩证唯物论认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证明,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正确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好体现这一观点;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五年来的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说明了这些原理。

2.改革开放

(1)十七大报告的主要观点有:①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②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升级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⑤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2)上述观点主要同下列原理相切合: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③,量变是事物质变的必要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⑤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⑥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⑦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3.科学发展观

(1)十七大的主要论述有:①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②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④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⑤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⑦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2)上述观点主要与下列原理相切合:①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②世界上的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中;③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⑤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项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⑥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⑦发展是事物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趋势,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⑧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1)十七大的主要观点:①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②扩大社会主义**,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⑥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2)上述观点主要与下列原理相切合: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⑤发展的观点;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⑦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导向作用;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⑩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5.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十七大的主要观点: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⑥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上述观点主要与下列原理相切合:①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②世界上的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中;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⑤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⑥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⑦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一层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