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个人其他 > 先进事迹 >

2017年优秀老红军先进事迹材料三篇

2017-03-19 
优秀老红军先进事迹材料三篇下面是我们文秘114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老红军先进事迹材料三篇,请大家参阅!(

优秀老红军先进事迹材料三篇

下面是我们读书人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老红军先进事迹材料三篇,请大家参阅!

(篇一)

3月的xx,春寒料峭。在xx路xx号这座旧式平房里,却流淌着浓浓暖意。一位白发老人同围绕身边的记者们正激情澎湃地合唱:“学习xx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位老人名叫xx,一位91岁的老红军,xx省军区xx军分区干休所正师职离休干部。

“活着,就要为人民服务”

“自从见到长征的队伍,见到毛主席,我就知道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要为民族,为国家,为老百姓。”xx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决定一生信念和道路的神圣时刻。

1936年秋,黄土高坡,xx。出身贫苦的少年xx,迎来了劳苦大众自己的记省发改委驻城步建设扶贫工作组组长xx队伍——中国工农红军。

毛泽东率领的红军队伍在xx县xx镇休整18天,xx每次都挤在人群中聆听毛泽东演讲。许多内容他听不懂,却听懂了“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这句话。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走进了红军的队伍。

因为负伤,他见到了白求恩。那是在黄土岭战斗中,xx的左腿被日军机枪打成了“马蜂窝”,是白求恩大夫亲自主刀才免去截肢的不幸。

因为抗日作战,他参加了狼牙山反扫荡。子弹打穿了xx的胸部,让他昏迷200多天。苏醒后第一句话他就问:“我的部队在哪里?”

因为参加解放战争,他投入了辽沈战役。右脚被机枪打得血肉模糊,依然冲锋不止。就是这一仗,他失去半个脚掌,至今仍靠假肢行走……

大小500多次战斗,身负大伤7次、小伤无数,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有人问他:跟共产党干随时都有掉脑袋的危险,你怕不怕?他说:“我怕就不会参加革命了,就不会举手向党宣誓了!”

与xx和学xx模范xx的结缘,让xx的追求境界更进一步。

1959年11月,xx因为身高、体重不符合条件,一心想参军但被拒绝了。他反复找当时正在xx市兵役局任政委的xx,坚决要求参军。xx白天在兵役局帮着打杂,晚上就住在xx的家里,两人形影相随。

最终,就是xx帮xx圆了参军梦。“那时,短短半个多月就专门为xx入伍的事召开了26次会议,统一思想,商讨对策。”xx说:“xx是个品质特别好的人。”

1960年1月8日,是送xx参军的日子。xx和爱人xx赶往车站,把20个鸡蛋和背心、毛巾、香皂等日常用品塞到了xx的挎包里。握着xx的双手,孤儿xx动情地说:“首长,让我叫您一声爸爸吧!”

发现xx,又让xx结缘于“当代xx”。

1976年底,时任xx警备区副政委的xx,听说xx省劳动模范xx的儿子xx报名参军,便拖着伤残的身体前往了解这个应征青年的德才表现。得知xx品学兼优,xx非常高兴。他极力向负责征兵工作的人员推荐xx,使xx如愿穿上军装。送xx上火车时,他还再三叮嘱:“一定要当个xx式的好战士!”

“xx越多,我就越高兴”

讲xx的故事,是xx认准要做、也做得最多的一件事。离休以来,他的足迹遍及60多个市县,深入800多个单位,作学xx报告3000多场,听众达400万人次。

xx市联合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们永远难忘那一幕:学校位置偏僻,应邀到学校作学xx报告的xx却坚持不用车接,独自早早地拄着木棍沿着山路徒步向学校走去。可走了不到一半,右小腿与假肢接合处断裂,磨得他疼痛难忍。不到10里的路,足足走了两个多小时。

这是xx外出作报告唯一一次“迟到”。当他一瘸一拐地走进教室,喧闹的孩子们顿时静了下来。一个同学突然惊叫:“你们快看啊,红军爷爷的腿流血啦。”

站在讲台上的xx,浅灰色裤脚已被鲜血浸透,在教室留下了一串带血的脚印。片刻安静后,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回家后,xx浑身就像散了架,倒在床上再也不想起来了。老伴拿下假肢一看,顿时泪如雨下。而此时村党委书记的xx早已睡着了。

“您的年纪这么大了,为了学xx吃了很多苦,什么样的事情最让你高兴?”记者问道。

“那个苦算不了什么,xx越多,我就越高兴!”xx大笑着回答。

“做好人好事,才算共产党员”

xx说,他希望能够为人民做好事100年。

1962年8月15日,是xx牺牲的日子。噩耗传来,xx立刻感受到刻骨铭心的痛惜。他泪流满面地对妻子说:“xx是咱的儿,他没干完的事咱要接着干。”怀着这样的愿望,“父承子业”做好人好事的日子开始了。

人武部干部xx和处了3年的对象xx准备结婚,但由于没有婚房,愁得小伙子吃不香、睡不好,工作起来高原“铁玫瑰”也无精打采。细心的xx看出了异常,经过一番询问了解了实情,诚恳地对xx说:“我回去跟你嫂子商量一下,把我们家的房子腾出一间给你们做婚房吧。”

几天后,xx和xx被叫到了xx家里,一间粉刷一新的屋子展现在他们眼前。xx笑着说:“这间屋子以后就归你们俩啦,看看还满意不?”看着粉刷一新的房间和大红“囍”字,再看了看8口人挤在3个小房间,这对即将步入新婚殿堂的青年,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xx县xx镇农村青年xx,在离xx家不远处搭了个水果摊位。但由于没有灯光照明,冬天天一黑就得收摊,生意只能勉强维持。

xx看出了xx的困难。他主动提出,让小张从自己家里把电引过来。可这位刚刚从农村走出来的青年,竟把“馅饼”看成了“陷阱”,不接受xx的好意。xx便让二儿子xx给小张的水果摊扯上了电。

有了灯光相助,xx的水果摊每天一直到晚上10点多都生意不断,收入翻倍增加。这个“爱心电线”一接就是20年。小张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不仅在城里买了楼房,手头还有了一笔不小的存款。

心存一片彩霞,光耀千家万户。这样的境界和价值,91岁的老红军xx实现了。

(篇二)

xx的xx老人是该县唯一健在的老红军,已过耄耋之年。多年来,老人带头捐款修路、向灾区献爱心、见人有困难就帮一把,是出了名的热心肠,乡邻们在感动之余,更加敬重这位九旬老人。

14岁参加革命

5月26日一大早,xx老人将1000元爱心款送到xx县慈善会工作人员手中,再三嘱托一定要送到雅安灾区,为灾区人民生活安置和家园重建作点微薄的贡献。

老人今年91岁,是xx县唯一健在的老红军,出生在xx县一个穷苦人家,自幼父母双亡,一个人孤苦无依地过着流浪生活,因为常年风餐露宿,面黄肌瘦,个头比较小,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得多。

14岁那年参加红军,做起了“红小鬼”,由地下党xx介绍,专门护理在北伐战争中肺部受伤的一位首长,从此,xx结束流浪生活,走上了革命道路。前后由xx转战河南,再由河南转战山东,又由山东转战xx,最后由xx转战江苏。

1943年春天,部队在xx县的xx区xx港一带与日本鬼子的一场恶战中,老人的腰部被炮弹炸伤,后被评为六级残疾军人。1948年3月,老人离开军队,复员安置到xx县xx乡,就是现在的xx镇。从此,老人便在此地安家落户,默默地种地、娶妻、生子,做点小生意,维持家小生计。

谁有难处帮一把

老人定居后,多年来,他总是尽自己的所能,为村民们排忧解难,帮助需要帮助的人。10多年前,他居住的村通往合德有条泥路,从此经过,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们无一不怨声载道。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主动向村里捐款500元,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捐款,路很快修好了,大家出行方便了。

20多年前,村里来了一个手拿火灾证明的十六、七岁求助男孩,老人毫不犹豫拿出200元塞到男孩手中。“我看这个小孩确实太可怜,只想帮帮他,没想太多。”有人提醒老人可能会被骗,老人说,宁愿相信真的,即使被骗也认了。

15年前,邻居周师傅患重病,躺在家里没钱医治,老人跑到周师傅家中看望留下400元爱心款,并嘱托其家人要好好照顾病人,争取早日康复,一家人一起幸福生活。

采访中,据乡邻们介绍,老人见谁有困难都会帮一把,他做的好事举不胜举,是出了名的热心人,大家都非常敬重他。

老人爱心不止步

前几天,老人无意中在县福利院内刊看到年近八旬的xx老太太为雅安捐赠爱心款,才知道雅安发生了地震,他立即与xx县慈善会联系,想捐1000元到灾区,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老人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捐赠活动中来,为灾区重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早在10年前,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他就带头捐了1200块钱爱心款。”慈善会的工作人员介绍道,在老人的带动下,大家纷纷捐款,当年捐款的场面仍然记忆犹新。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捐款虽然不多,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灾区人民会尽快渡过难关。”老人接过捐赠协议书,感慨地说,他以后还会继续帮人,让更多的人走上困境,过上幸福生活。

(篇三)

xx是一位声威显赫的红军领袖人物,却过早地牺牲了。他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那种百折不挠,坚持原则,全力维护党和军队团结,大义灭亲,义无反顾的革命精神,堪称世人楷模,永存人间。

一、艰难岁月不泯斗志

一九二八年十月间,湘鄂赣边区特委决定,由xx统一率领第一、二纵队六个大队,在平、修、铜、浏、万一带,牵制“围剿”敌军,掩护彭德怀,xx远红五军主力转移井岗山。之后,xx在xx与xx率领的地方游击队合编,组成红五军第二纵队,xx任纵队长,xx任党代表,在xx一带坚持游击战争。从xx合编到湘鄂赣边根据地的形成,xx在这块土地上度过了一年零两个月的时光。革命的果实来之不易,胜利中包含着无穷的艰险和辛酸。xx饱尝了个中苦难,带领边区干部、群众和士兵,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xx的国民党军,得知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后,便集中精力围歼留在湘鄂赣边的xx部。特别是对xx直接率领的二纵队所在的xx一带大举进攻,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xx的xx、xx、xx的xx、xx等苏区均成瓦砾,成为“无人区”,造成了人烟绝迹,鸡犬消声,田园荒芜,房舍为圩,令人惨目伤心。xx率领的二纵队,经历了一段十分险恶的艰难时期。

给养,是坚持游击战争的重要条件。当时不仅红军游击队没有吃的,连群众也没有吃的,粮食都被敌人实行“三光”政策烧掉了。好在xx到达这里时,正是农历的金秋十月,是收割庄稼的季节。xx领导的二纵队,就分散到xx、xx、万载农村,领导群众打土豪,开展抗租、抗债、抗粮、抗捐、抗税“五抗”运动,实行已熟的稻谷谁种谁收的政策,同时有计划地为部队筹集粮食,以解缺粮少吃的燃眉之急。

进入冬季后,苏区粮食、药品、食盐等急需用品断绝。红军游击队和群众都处在啼饥号寒的境地。这年冬天,连下了好几场大雪,特别的冷。xx的竹子被雪压断了许多,部队没有寒衣,又无粮,只得撤至xx山上。因xx镇上驻有敌军,后来又到xx芦头一座大山中。在见不到太阳的深山老林里,搭起草棚,安营扎寨。除轮流出去游击的外,留在营帐中的游击战士,还紧张地开展军事训练。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这时已到旧历年关,xx派人到xx嘉义镇上去搞侦察,买报纸,顺便买点吃的东西。侦察员回来时,只买到几把干辣椒。这天正好是过年,xx非常高兴,大声地说:“有辣椒好呀!”xx爱吃辣椒,xx人爱吃辣椒,“不辣不革命”这句话,就是xx人的创造。是的,辣椒好,吃了辣椒可以暖身,让人根根神经都暖和起来,天寒地冻,寒气顿消。辣椒是下饭的好菜,当时饭还是有吃的,就是没菜没油盐,只要有辣椒,饭就香了。没有别的,xx和游击战士们乐哈哈地过了个“辣椒年”。

有人说,残酷的冬天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可是春天来了,又怎样呢?这年春天,xx和游击健儿们又遇上了春荒。粮食没有了,无米下锅,队伍怎样维持?xx记得拿破仑叫得很响的那句平常话:“士兵只有填饱了肚子才能打仗!”这无疑是真理。到哪里去搞粮食?群众自己都缺粮,xx不忍要群众接济。到白区去搞粮食嘛,敌人实行经济封锁,难以搞到,即使搞到了,靠肩挑手提也运不了多少。

连绵几天春雨后的一个傍晚,xx在睡梦中突然惊醒,当他翻身时,感觉到腰背上被一个什么东西顶住了,他以为是一条蛇钻到他的军毯底下来了。他下意识地一吓,立刻跳起来,朝那顶起来的地方猛力顿了几脚。然后,掀开毯子,用手电筒一照,不觉由惊转喜:原来是一根茁壮的春笋从地里钻了出来。腰背也阻挡不住它!

“有吃的啦!”xx大声喊叫,把周围的人都惊醒了。战士们个个围过来看这个大地的恩赐。大家惊叹:“天无绝人之路啊!”不一会,天亮了。大家欣喜地发现地里钻出了好多好多的竹笋,呀!这天的早餐,xx和战士们就美美地饱吃了一顿辣椒煮春笋,这是饭也是菜。从这以后,竹笋、香菇、葛根、蕨菜、猕猴桃等等,取之不绝。这些都是“山珍”。它曾给当年的红军游击队立过汗马功劳。

到了夏天,又遇上了夏荒。部队有一餐无一餐地过着,有时整天不能生火,在时不时断炊的日子里,群众送来了几担红薯丝,可惜因途中转来转去,日晒雨淋,都已发霉了,煮熟后,好大的臭气。炊事班只好把盖子揭开后,用扇子扇,让臭气冲散后再吃。可是纵队战士、干部一个个端着碗,不敢吃,扒进嘴的也难咽得下去。支队长xx与大家一同坐在草地上吃这烂红薯丝,只有他一个吃得很香,没有一点难以下咽的表情。他见大家都皱着眉头,便深情地说:“现在xx苏区的群众,要想吃这种烂红薯丝也得不到哟!群众省下来给我们吃。‘饮水思源’,本来应当让他们比我们吃得好一些饱一些才对呀,可是……”xx明亮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话也说不下去了。中队长周彩星站起来说:“吃!同志们,支队长吃得,难道我们吃不得吗?吃饱了,才有劲打敌人,打土豪,去筹款筹粮!”战士们的碗筷唏啦哗啦地响了起来,大家用战胜敌人的精神把自己碗里的烂红薯丝咽了下去。

关于xx在这一段的艰苦生活,xx远在一九四二年写的《xx同志传》中,有一节精彩的评述:斯时,敌人日夜包围,四面进攻,企图以极大优越之兵力,制止和消灭这一支队的革命行动。由于公略同志有伟大的才干,巧妙的战术,以身作则地领导全军战士,不怕艰苦,不避牺牲,灵活地采用游击战术,耐心地进行部队的政治军事训练,与绝对优势的敌人相持直达半年之久。有时没有饭吃,仅以腐坏的蕃薯充饥,晚上过夜多半在山林里头,冬天御寒也只单衣而已。可是公略同志不仅能与全体战斗员共同生活,共受甘苦,尤其重要的则是他能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党的政治组织与军事训练工作。因为各纵队多分散担任游击工作。故公略同志常出去巡视,或者留第一纵队训练,派其余二纵队向外游击;过半月一月后,又派第一纵队出外游击,另调第二纵队进行训练。正因如此,当时虽然环境异常艰苦,而部队的政治团结与斗争热情却仍不断地加强与提高,更加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赞助与拥护,而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

二、坚如磐石般的团结

在长期艰苦的战争岁月中,xx和毛泽东等战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二人真诚相交,感情深挚,xx是一位意志坚定的革命家,对毛泽东非常敬仰和忠诚。在原则问题上,他坚决站在毛泽东一边,坚持正确的政治主张,同错误路线作坚决的斗争。

xx是一位非凡的军事指挥员,十分懂得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九宫山最危险的关头,他靠党的支部度过难关。红二纵队改编成湘鄂赣边支队后,xx调特委工作,支队政委空缺,他兼支队党委书记,军政一齐抓。与彭德怀、xx远部合编成红五军任副军长时,因xx远养伤,他于十一月担任军委书记之职,在莲花三纵队整训中从思想教育入手,提出党员的六条标准,重新登记党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地方观念严重的毛病得到克服,党员在群众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发挥,深受彭德怀的称赞。红六军组建后,在陈毅未到职,xx军长兼任军委书记。无论在内部建设和外部关系上、官兵之间和军政军民关系上,都处理得很好,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同红四军的关系。在红四军、红三军会编改编时,红四军为了尊重xx,决定对他只发通报,不发命令。xx对毛泽东、朱德笑笑说:“你们下命令吧!要我怎么办,我就怎么办。”会师改编后,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由朱德任军团长,毛泽东任政委。从此,xx的红三军正式隶属一军团领导。表现出xx对党、对毛、朱的爱戴与信赖,表现了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在这方面,xx和他领导的红三军堪称谦虚谨慎、精诚团结的典范。一军团在进军长沙,攻打吉安等战斗中,毛泽东与xx的看法总是一致。一九三0年十月在罗坊召开的总前委会上,争论十分激烈。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面对十万敌军压境,有人主张仍然用游击战的办法来对付;有的人还是死盯着九江、南昌,主张打城市。这时,xx说:“这两种办法我都不赞同。我认为在强敌进攻面前,不是要分散,而是要集中;不是先向敌进攻,而是先退却,待机反攻。”对于这一独特见解,毛泽东十分赞同,并进一步分析了敌我形势,提出“诱敌深入”、“退却到根据地作战”的方针。按照这一方针,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全歼敌第十八师九千人马,活捉了张辉瓒。

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中,毛泽东为首的总前委根据敌强我弱,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提出了“诱敌深入”歼敌于根据地内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当时,由于李立三冒险主义错误在党内的影响,江西省行动委员会中有少数人和第二十军的领导人对这一方针提出异议,极力坚持打南昌的错误主张,矛头指向毛泽东,说这是“右倾机会主义”,是退却路线,而不是进攻路线,他们提出“打到南昌去”——同毛泽东为首的总前委针锋相对的战略方针。与此同时,由于“肃反”、清查“ab团”扩大化,出现了“富田事变”,第二十军脱离了总前委,党内和军内出现了严重局面。在大敌当前,党和红军面临分裂的危险时刻,xx和朱德、彭德怀共同研究,十二月十八日在宁都写了一封致二十军军政委曾炳青,江西省行委王怀、段启凤等人的公开信,明确指出“诱敌深入”的战略,是整个一方面军总前委的策略,已不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意见,所谓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右倾”等于无的放矢,并郑重宣告:“目前决战在即,凡是革命的布尔什维克同志,应站在总前委领导之下,一致团结,坚决消灭敌人。谁不执行这一任务,谁破坏这一任务,谁就是革命的罪人。xx、朱德、彭德怀对于同志的去留,只有革命与反革命之分,没有私人拥护与否之别。”这封信公开后,在党和红军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曾炳青原来是红三军第二纵队政委,是xx的部下,他比较信服和尊重xx,而对毛泽东意见较大,其中有些是误会。他看了朱、彭、黄的联名信后,消除了一些误会,逐步转变了思想,这封信对维护以毛泽东为首的总前委的领导和红一方面军的团结,统一全党、全军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大义灭亲义无反顾

国民党的第一次“围剿”被粉碎后,蒋介石气急败坏,为了破坏红军内部团结,分裂红军将领,亲自导演了一场所谓“策反”xx的闹剧。他先令何键将xx的母亲和妻子押到长沙,然后利用报纸胡乱编造舆论,四月十二日的《大公报》一则消息《黄叔即赴匪区》文章引用“南昌通讯”:

自彭德怀xx与赤匪朱毛发生意见后,即将妻子送至长沙交何健为质,表示投诚,协剿朱毛以交效。闻何健以此与影响甚大,曾向蒋请示,并遣湘鄂赣三省军事特派员黄汉湘(xx之叔)由湘赴萍乡视察匪情,并与彭黄代表接洽。昨日何应钦着鲁涤平已接黄氏由萍报告,于二日首途经汉来赣,接洽切实办法。三月二十四日的《xx国民日报》一篇600余字的文字,题目是《彭德怀xx赶快率部来归》,文章说:xx既将母与妻子送来长沙,足见悔过情殷,投诚心切。现在三省大军已布置稳妥,水陆并进,分道合围,准备一鼓肃清,你们也当乘机赶快动作,协同消灭朱毛及其匪部,将功赎罪,以为你们彻底悔悟的证明。……xx送到长沙的老母妻子,现已妥为保护,优予待遇,你们不要悬念。你们家眷,也盼你们早日归来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幸福。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同时,蒋介石又委托xx的堂叔为宣抚使进驻南昌,并派xx长兄黄梅庄为参议,携带1500元和蒋介石、黄汉湘致xx的亲笔信进入苏区,劝诱xx“归正”。

黄梅庄进入苏区后,即被红五军抓住,黄梅庄向彭德怀吐露了真情。彭德怀向毛泽东请示处理办法,毛泽东与xx肝胆相照,即征求xx的意见。这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和错综复杂的局势,把xx推向了战火的焰尖,党的利益和血肉亲情二者只能择其一,考验着这位年轻的红军将领。xx虽然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蒋介石委任黄汉湘当了“招抚”专员,并煞有介事地造谣说,xx已将母亲和妻子送往长沙,表示归顺诚意,早就预料到黄汉湘会来或派人来劝降。但是,当真的听到总司令部转来的消息时,xx仍像是天打五雷轰那样震惊。因为他们终于来了,因为来的不是别人,而是他的亲兄。他的头脑简直像一座快要爆发的火山,仇恨、愤怒、焦虑、痛苦、烦躁,一起在脑子里打斗着。

他仇恨的是蒋介石,一面十万、二十万、三十万地用重兵“围剿”朱毛彭黄,一面用造谣、要挟、招抚手段,企图分裂朱毛彭黄,软硬兼施,狠毒至极。

他愤怒的是黄梅庄,竞然充当蒋介石的马前卒,想起别人起不到的作用。这些年来,他全身心地投入革命的宏图大业,与朱毛彭等团结奋斗,绝不会放弃一生的追求,去“投诚”国民党,“归顺”蒋介石。他觉得,杀了黄梅庄,才能更好地戳穿敌人的诡计,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

但是,骨肉之情,手足之情也是难得割断的,把大哥杀了,自己心里就好受?何况老母妻子还在敌人手里,如果把大哥杀了,敌人拿老母妻子开刀报复怎么办?xx焦虑、痛苦、烦躁……

“不行!”xx停在桌前,自言自语地说:“在大事面前,怎能感情用事?这样不正中敌人的奸计吗?现在大哥来劝降,是他自己与人民为敌,在这个问题上,只有革命与反革命之分,没有同胞兄弟怜惜之情而言。你不仁,也莫怪我不义了,兄弟就此一刀两断,义无反顾。”

xx不顾母亲和妻子尚在敌人手中,立即提起那力敌千军的笔,饱蘸浓墨,如急风暴雨般洒在纸上,表示“一刀两断,义无反顾”。请示将黄梅庄处以死刑,决心革命到底。毛泽东在青塘召开的红三军指战员和当地数千群众大会上宣布:“前几天,蒋介石派黄军长的哥哥来诱降他,可是,黄军长毫不动摇,大义灭亲,把他的反革命哥哥杀了。这充分表现了我们共产党人的革命坚定性。我们的事业有这样的同志为之奋斗,还能不成功吗?”

四、堪恨大祸从天落

红军在取得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一九三一年九月十五日上午,部队在转移途中,遭敌机袭击,xx为指挥行进中的部队隐蔽,不幸在方石岭中弹。正在向兴国方向前进的毛泽东,听到xx负了重伤,立即掉头向方石岭赶来了。他久久地站在xx身旁,安慰着他,并嘱咐军医一定要尽一切办法抢救。然而由于伤势过重,当时红军医疗条件简陋,xx在这天下午七时三十分心脏停止了跳动。

五、一颗将星,过早地殒落了。

xx警卫员小高、小方哭得涕泪滂沱。小高反复哭喊着一句话:“军长呀!你太不顾及自己啦!只要稍为顾及自己一点,是不会牺牲的呀!”是的,为了革命,为了他人,xx毫不顾及自己。黄埔军校高级班的同学卜一鸣说他,“危险的事从不顾及”。担架队长说他“一向对自己的安全考虑得少,对部队全体指战员的安全考虑得多”。郭化若说他“爱兵如子,吃苦的事,危险的事抢着干”。李聚奎说他“在战场上,总喜欢冲到前沿阵地带头冲锋为侦察敌情,敢戴着伪装一个人接近敌人。”

xx壮烈牺牲的噩耗传到红军驻地,传到各个革命根据地,军民不论男女老幼,都把“朱毛彭黄”挂在嘴上。苏区军民为失去“实为巨擘”的将军而悲痛不已。在行军路上,不论哪个军或地方部队的指战员,听到这一消息后,即停止前进,就地肃立,深表哀悼。在苏区境内,到处都隆重地举行xx军长追悼大会,以寄哀思。次日下午四时,在兴国的莲塘村,毛泽东亲自主持了xx的追悼会,朱德等军委首长和全军指战员,该地的赤卫队员,以及老乡们参加了大会,主席台两旁高悬着一副毛泽东亲自撰写的挽联:

广州暴动不死,xx暴动不死,而今竞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

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