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实施意见 >

某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2010-08-09 
某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县人民政府
项目名称:**市**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组织编制单位:**县人民政府
县长:*
分管县长:*
编制实施单位:**县林业局
局长:*
分管局长:*
技术负责:*****
编制人员:**************

**市**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目录
第一章基本情况……………………………………………………1
1自然概况…………………………………………………………1
1.1自然环境………………………………………………………1
1.2自然资源………………………………………………………3
2社会经济概况……………………………………………………4
2.1社会经济发展及基础设施现状………………………………4
2.2林业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现状………………………………6
3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必要性…………………………………7
3.1工程区生态环境的初步评价与主要问题………………………7
3.2现有生态建设项目及进展情况………………………………8
3.3实施天保工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9
第二章工程试点实施情况,基本经验与存在问题……………10
11998年,1999年工程实施情况………………………………10
1.1木材调减情况…………………………………………………10
1.2森林管护情况…………………………………………………11
1.3公益林建设情况………………………………………………11
1.4富余职工分流安置情况………………………………………12
1.5工程资金安排及管理使用情况………………………………12
2主要经验与做法,存在问题……………………………………13
2.1主要经验与做法………………………………………………13
2.2存在问题………………………………………………………14
3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的相关影响………………………15
3.1实施天保工程后对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的影响…………15
3.2对收入的影响…………………………………………………15
3.3林业企事业单位银行债务情况………………………………15
3.4林业企事业单位拖欠职工工资和养老金情况………………15
第三章工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与主要目标………………………16
1指导思想…………………………………………………………16
2编制原则…………………………………………………………16
3编制依据…………………………………………………………17
4实施范围…………………………………………………………18
5实施目标…………………………………………………………18
5.1目标时段划分…………………………………………………18
5.2目标构成………………………………………………………18
第四章森林分类区划……………………………………………19
1森林分类区划原则………………………………………………19
2森林分类区划类型………………………………………………20
3森林分类区划及林地区划标准…………………………………20
4森林分类区划布局………………………………………………21
第五章森林资源管护……………………………………………23
1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和重点生态保护区森林商业性采伐,限制一
般生态保护区采伐…………………………………………………23
2森林资源消耗量和商品材产量的调减…………………………24
3森林资源管护面积,类型与机制………………………………25
4森林资源管护标准与措施………………………………………26
5林下资源开发类型及途径………………………………………27
6相关建议…………………………………………………………28
第六章公益林建设………………………………………………28
1现有宜林荒山荒地,疏林地情况………………………………28
2立地类型区划与公益林建设方式的确定………………………28
3封山育林建设任务………………………………………………29
第七章富余职工分流与企业养老保险社会统筹…………………30
1就业与养老统筹现状……………………………………………30
2就业平衡…………………………………………………………31
3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31
第八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2
1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现状…………………………………………33
2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划设计………………………………33
第九章工程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35
1投资估算依据与估算指标………………………………………35
2基本建设投资估算………………………………………………37
3财政专项资金投资估算…………………………………………37
4投资总估算与资金渠道…………………………………………38
5效益分析…………………………………………………………38
第十章工程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41
1组织管理…………………………………………………………41
2保障措施…………………………………………………………42
3问题与建议………………………………………………………44

**市**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第一章基本情况
1自然概况
1.1自然环境
1.1.1地理位置
**县位于**市西郊,东经106002—106020,北纬29017—29053.东邻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界江津市,西连铜梁县,永川市,北接合川市,北碚区.**地处交通要道,紧邻**主城区,是四川及**西部各区县到**主城区的必经之地.1995年7月成渝高速公路建成开通后,从县城至**仅37km.
1.1.2地形地貌
**县处于川东南弧形构造带,华蓥山复式背斜中的温塘峡背斜与沥鼻峡背斜之间.**大地受地质构造控制,具有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特点.东为温塘峡背斜构成东山(温泉山),西为沥鼻峡构成西山(云雾山),南有坪状高丘构成云坪山,北有分水岭构成多座低山.东山,西山分别从东西两侧纵贯县境,海拔600—800m,相对高度300—500m,燃灯寺为境内最高峰,海拔885m.山体多为砂岩组成,山脊呈锯齿状,长岗状;在有石灰岩出露的山顶因流水的侵蚀,溶蚀,形成细长平缓的槽谷或盆地,呈现一山二岭一槽的形态.东,西两山之间的丘陵谷地宽约10—15km,丘陵海拔300—500m之间,多为相对高度不到50m的浅丘.接龙,龙溪一带地势较高,以台状的深丘为主,海拔高于两侧低丘,是丘陵谷地中的分水岭地带,成为县内划分璧南,璧北的自然分水线.南部登云坪,是一个由原层砂岩覆盖所形成的四周陡峭,顶部宽平的高丘.全县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8%,平坝面积较少.
1.1.3行政区划
**县辖20个镇,6个乡,设454个村民委员会,46个居民委员会,3214个村民小组.
1.1.4幅员面积
**县东西宽15.5km,南北长66.5km,幅员面积914.56km2.县境形如柳叶.
1.1.5土地利用
根据**县统计年鉴,全县土地总面积137.18万亩.其中耕地45.81万亩,占33.4%;林地55.00万亩,占40.09%;园地8.56万亩,占6.2%,水域4.5万亩,占3.3%;其它用地23.31万亩,占16.99%.
1.1.6水系分布
**县域内地表水属外流水系,有大小溪河75条,以下三河最大:璧南河全长73.1km,梅江河全长53km,二河均注入长江;璧北河全长37km,注入嘉陵江.
1.1.7气候及水热光照条件
**县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还具有春早,夏热,冬暖,风小,湿度大,日照少和云雾绵雨多等特点.年均气温17.9℃,年极端最高气温41.1℃,极端最低气温-3.0℃;年平均降雨量1047.3mm;年平均日照时数1296.3h;年平均风速1.6m/s;年平均无霜期337天.境内气象灾害较多,危害最大的是干旱,洪涝,其次是寒潮,低温,阴雨,大风和冰雹.
1.1.8土壤条件
**县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平坝三大类,土壤类型有山地黄壤,紫色土,潮土,红壤和水稻土5类,共17个土属60个土种.东西两低山分布着地带性的山地黄壤土类;丘陵地区则广布着隐域性土类,在紫色砂页岩上发育起来的特殊的紫色土类;沿溪河两岸受近代流水的沉积物影响,发育成紫色潮土类;最南端的云平乡的登云坪上还残留有少量冰水沉积红壤土类;由于人工耕种培肥的影响,长期种植水稻的结果,不管哪一土类都可以发育成水稻土类.
1.2自然资源
1.2.1森林资源
**县有林业用地面积55.00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30.00万亩,占林业用地的54.55%;灌木林地面积2.00万亩,占林业用地的3.64%;疏林地面积4.00万亩,占林业用地的7.27%;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00万亩,占林业用地的3.64%;宜林地面积17.00万亩,占林业用地的30.91%.在有林地中,天然林面积16.00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53.33%,人工林面积14.00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46.67%(详见表1).
按森林植被分区体系,**县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川东盆地偏湿性常绿阔叶亚带.植物种类繁多,资源较丰富,常见的有蕨类植物7科10余种,以里白科和蚌壳蕨科为多,高等植物191科586属900余种.自然植被有常绿针叶林,以马尾松林为主,杉木林为辅.常绿阔叶林,原是县内重要森林植被,在人类活动长期干扰下,主要为常绿针叶林取代.现在境内仅有两块面积较小的常绿阔叶林,以刺果,米楮和四川大头茶为主,伴有木荷,润楠,冬青,黄牛奶,光皮桦,灯台树,枫香等树种.同时,还有相当面积的竹类群落,主要有慈竹,黄竹,毛竹,苦竹,水竹等10多个种类.
1.2.2野生动植物资源
县内有陆生野生动物19种,隶属于10目,16科,21属,其中两栖类3种(1目2科3属),爬行类3种(1目1科2属),鸟类17种(8目33科14属).这3类动物分别占全国种类数的13%,3.8%,8.0%和12.3%,其中国家二类保护动物雀鹰1种,**市重点保护动物小??1种,重庆市陆生野生动物监测名录中的动物黑眉锦蛇1种.县内有珍稀名木古树152株,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银杏,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的有华南桫椤,齿叶黑桫椤,金毛狗,绞股兰,杜仲,樟(香樟),楠木,红豆树,喜树.
1.2.3水资源
县内共有大小溪河75条,其中汇水面积大于10km2的只有10条,以璧南,梅江,璧北3条河最大,其余溪,河均是短源,属季节性的流水.县内有水库92座,其中中型2座,小一,二型共90座;山坪塘4719座,河堰273道,地表径流量为29444万m3.地下水的总储量为6081万m3,可开发量为3577万m3.我县多年平均水资源实际储存量35252万m3,可开发量为13989万m3,占总存量的39.4%.
1.2.4矿产资源
县内已发现矿产资源有煤,铁,天然气,石膏,建材.其中石膏,石英砂石,石灰石等矿产配套产出,规模大,品质高,开采条件好,属地区优势矿产.煤矿广布东西山各乡镇.截止1985年,煤储量3045万吨,保有及尚难利用储量3000万余吨.天然气探明储量10亿立方以上,石膏储量1000万吨以上.
1.2.5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丰富,古有**八景即金剑晴雪,东林晓钟,觉院夜雨,茅莱仙景,圣灯普照,虎峰马迹,凉伞云遮,石泉凝脂,八景经历代浩劫多残存无几.**是巴渝名邑,有36座古寨,95处古墓,其中15口汉画像石棺群名冠全国.改革开放以来,开辟出一批省市风景旅游区,有白云湖风景区,位于成渝高速公路青杠站口;青龙湖风景区,位于县城西北29km处的云雾山,为市级风景区,已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金堂湖风景区,位于县城西35km处的正兴镇金堂水库,主要文物是**市保存最好的天主教堂露德堂.来凤鱼乐城,位于县城南19公里来凤镇,有近100个品种鱼味,不少政界要人,社会名流,海外来宾都以品尝来凤鲜鱼为快事,并竞相撰文泼墨题词留影.
2社会经济概况
2.1社会经济发展及基础设施现状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财政收入实现2.07亿元,比上年增长8.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396元,比上年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2568元,比上年增长2.7%.末,全县总人口60.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55万人,占总人口的83.5%,人口出生率13.18‰,死亡率8.15‰,自然增长率5.03‰.农村经济稳定增长.根据农村土地承包证书,加强农民负担监督和管理,减轻农民负担,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完成各类水利工程4557处,新建电灌站3处,增有效灌面2880亩,改造中低产田土83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km.同时,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县培养种养殖业大户1300多户,形成保家旭日果场,蒲元养殖场,永舟食品有限公司,风味源绿色食品开发为代表的龙头企业23家,粮食总产24.39万吨,比上年增长1.5%.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呈现新气象.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62.37亿元,增长25%.发展市级qc成果5个,开发市场新产品6个,县级新产品12个.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先进县.乡镇企业的发展为我县提供了大量财源,仅占20%的乡村组企业为国家提供税收3796万元,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也为一部分城镇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乡镇工业的发展为人们生活消费增添了新的内容,乡镇交通运输业,商业的发展为全县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交通,邮电等基础设施发生根本变化.璧城110kv送变电站工程投入使用,璧青一级公路竣工通车,盐井河水库扩建工程竣工,丁家立交道口工程竣工,共投资5500余万元先后将璧福路,城丁路,浸青路和福八路4条主干道路进行了拓宽,硬化,美化改造,至末,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948km,其中有等级公路475km,占总里程的24.38%,路网密度达到2.1km/km2,可通公路村村通率为100%,社社通率达80%以上.腾飞的交通事业为**县依托大城市,发展城郊型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全县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到底,全县拥有电话机53357部,比解放初增加31333倍,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1171户,占总电话数的20.9%,全县实现村村通电话率达90%.
2.2林业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现状
2.2.1第一产业
2.2.1.1营林业
营林业包括采种,育苗,造林,植树,育林等内容.
1949年—1999年,全县共采收各类林木种籽199275kg
1949年—1999年,全县累计育苗22118亩
1949年—1999年,全县累计人工造林面积323270亩
1949年—1999年,全县累计四旁零星植树15781万株
1963年—1999年,全县累计进行幼林抚育229894亩次
1963年—1999年,全县累计完成成林抚育512976亩
1990年—,全县累计完成长防林工程建设任务15.34万亩,完成以工代赈退耕还林面积1.54万亩,完成森林资源管护66.26万亩,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10.67万亩(详见附表3),完成生态林工程建设1.25万亩.
2.2.1.2多种经营
多年来贯彻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的林业方针,1976年—1999年生产棕片288.3t,板栗584.4t,1984年—1999年生产核桃39.06t,1949年—1988年生产油桐籽14768t,1958年—1988年生产油茶籽212.46t,1949年—1978年生产乌桕49.2t.
2.2.2第二产业
**县的木材综合加工与其它林产品加工一直处于零星,分散,粗放与低级加工水平.目前,主要是私人零星制作家具等,全县现有木材综合加工户183个,年实现产值万元.
2.2.3第三产业
**县林业职工尚无开展商贸业,金融业及其它服务业等的人员,仅开展了餐饮业,旅游业,从业人员10人.
2.2.4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开发建设现状及分析
林业的基础设施十分薄弱,通往林区的道路不便,通讯设施落后,林场至今仍有不通公路,无通讯设施的工区.
3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必要性
3.1工程区生态环境的初步评价与主要问题
3.1.1生态环境评价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县坚持不懈地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特别是1990年以来,我县先后实施了长防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开展对璧南河,梅江河,璧北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据统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累计203.48km2,生态环境效益正逐步显现出来,城区so2和no年日均浓度明显下降,so2为0.06mg/m3,no为0.06mg/m3,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93.54万吨,饮用水源质量达标率97.62%.
3.1.2主要问题
由于森林资源过度消耗和历史欠帐,投资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县生态环境建设进展缓慢,生态环境仍很脆弱,形势还相当严峻,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主要表现在:一是水土流失严重,入江泥沙量大.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面积的43.5%,年土壤侵蚀量219.98万吨.二是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破坏较大.近年来,我县伏旱发生率高达85%以上,持续时间30—50天;暴雨型洪涝灾害发生率达88%以上.三是坡耕地面积大,治理任务重.全县有坡耕地40.5万亩,占耕地的88.4%,其中:坡度250以上的耕地占坡耕地面积的15.3%,160—250耕地占37%,60—160耕地占48%.坡地的开垦和坡耕地耕作是我县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四是野生动植物资源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森林的大肆采伐,尤其对天然林的采伐,导致了森林生态系统简化,退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物种的生存,进化和发展环境受到破坏,使物种和遗传资源失去了保障,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据研究,如果一片森林面积减少10%,则能继续在森林中生存的物种将减少一半.五是环境污染严重.工业烟尘和有毒有害气体,汽车尾气,是形成**地区酸雨危害的主要原因.我县每年排放污水93.5万吨,其中有30%的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工业有害废渣,城市垃圾,农药化肥滥用以及白色污染使部分土地生产力降低甚至丧失.
3.2现有生态建设项目及进展情况
**县自1990年启动长防林工程以来,相继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试点,以工代赈退耕还林和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等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2.1长防林工程建设
自1990年长防林工程启动至今,共计完成营造林15.3万亩,为**市下达计划15万亩的102.2%.其中:植苗造林5.0万亩,封山育林8.5万亩,低改1.9万亩.累计完成投资3945.3万元,其中:中央农发资金68.7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43.4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劳折资3733.2万元.
3.2.2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试点
工程于1998年开始试点,至,完成公益林建设面积10.6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6.68万亩,封山育林3.99万亩;森林管护面积66.26万亩.
3.2.3以工代赈退耕还林工程
于1999年开始实施国家以工代赈退耕还林工程,该工程总规模退耕还林1.54万亩,至完成,共营造林1.54万亩,全面完成了总体设计.
3.2.4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
工程于开始实施,完成营造林面积4.8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24万亩,封山育林2.0万亩;坡改梯0.4万亩;退耕还林1.2万亩.
3.3实施天保工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3.3.1重要性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天然林资源是地球上功能最完善,结构最复杂,产量最大的生物库,基因库,碳储存库和绿色水库;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的主要调节器.因此,保护天然林资源是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我县天然林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东西两山上,是**县乃至**主城区的天然绿色屏障.保护并恢复天然林资源是我们神圣职责,是功在当代,造福子孙,保护家园,利于人民的宏伟事业.
3.3.2必要性
3.3.2.1治理水土流失的需要.
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面积的43.5%,土壤侵蚀量为219.98万吨/年,相当于1万亩耕地年冲去30cm厚的土层.
3.3.2.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三峡工程的建设,多种保护性野生生物物种必须进行迁地保护,而这些生物物种都有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要实现这种保护,必须通过人为措施营造出适合于保护生物物种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即有平坝丘陵到低山的各种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南北差异,垂直差异明显,适合多种生物物种生存,天然林区有维管植物1500种以上,野生动物19种以上.可见,切实有效地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既有利于对三峡库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又有利于促进珍稀植物实行迁地保护.这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所具有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3.3.2.3保护环境的需要.
**是一个重工业城市,加之地处长江峡谷地带,空气流动性慢,扩散性差,云雾多,为我国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城市之一.酸雨频率达到77%,so2年排放量为80万吨,加上其它污染,导致城乡居民的各种疾病发生率,死亡率远远高于国内其它大城市,还造成森林衰亡,粮食减产,蔬菜减收.**作为**的卫星城,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乡镇工业的蓬勃发展,汽车流量增加,旅游业的兴起……,都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将极大地改善我县生态环境状况.
3.3.2.4保证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的需要.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从50年代的54000万亩,增加到90年代初的84000万亩,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高达76500万亩,占全流域的91%,土壤侵蚀量达18.5亿吨/年,占全流域的83%.据此推算,每年将会在长江三峡水库淤积泥沙近6亿吨,减少库容约3.5亿m3,水库变为沙库决非危言耸听.因此加快库区及其上游地区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就成为当务之急.**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通过保护森林和公益林建设,以不断增加森林植被,减少泥沙输入量.
第二章工程试点实施情况,基本经验与存在问题
11998年,1999年工程实施情况
1.1木材调减情况
1997年全县森林采伐限额指标25000m3,实际消耗15747m3;商品材产量计划6920m3,实际完成2460m3.1998年下达的森林采伐限额为14850m3,商品材计划4650m3.由于同年8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关于保护天然林资源的通告》,**县政府也作出了从同年9月1日起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的决定,1998年森林采伐限额实际消耗4608m3,为计划的31.0%;实际生产商品材2212m3,为计划的47.6%.实际与1997年相比,森林采伐限额调减了11139m3,商品材产量调减了248m3.1999年下达的森林采伐限额为13015m3,商品材计划2500m3;实际消耗限额3020m3,生产商品材1418m3,实际与1997年相比森林采伐限额调减了12727m3,商品材产量调减1042m3.据统计,九五期间最高年森林采伐限额计划为25000m3,商品材产量计划为6920m3;实际最高消耗限额15747m3,最高商品材产量2460m3.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年木材生产为1997年产量达到2460m3(详见表2).
1.2森林管护情况
为把天然林保护落到实处,我县按规定对林业用地进行分类区划,划定重点生态保护区面积33.00万亩,占60.0%;一般生态保护区11.00万亩,占20.0%;商品林经营区11.00万亩,占20.00%.对划入重点生态保护区和一般生态保护区的44.00万亩森林,实行立牌保护,做到了五有,即有明确的保护区域,有永久性的警示牌,有组织健全的管理队伍,有强有力的管理办法,有严格的奖惩制度,使管护工作责任明确,有章可循.
1.3公益林建设情况
1998—我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任务10.82万亩.其中1998年人工造林5.7万亩,封山育林1.3万亩,森林管护15.63万亩;1999年人工造林0.98万亩,封山育林1.74万亩,森林管护15.63万亩;封山育林1.1万亩,森林管护34.96万亩.我县将建设任务安排全县26个乡镇和1个国有林场.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帮助和指导下,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已全面完成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任务,每年对造林地块进行了1—2次抚育,杜绝了三级苗造林(详见表3).
1.4富余职工分流安置情况
至目前我县尚未安置富余职工.
1.5工程资金安排及管理使用情况
1998年,**市下达我县天保工程公益林投资450万元;1999年,**市下达我县天保工程投资计划232万元,其中公益林投资计划214万元,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专项资金森林管护事业费8万元,天然林保护工程防火经费10万元;**市下达我县天保工程投资计划157.60万元,其中公益林61.60万元,财政专项投资96.00万元(详见表4).我们按照国家资金使用和管理规定,严格将工程建设资金全部投入到植苗造林,封山育林,种苗工程和森林管护上,工程项目资金实行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具体采取了以下作法:
1.5.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制定了《**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各项目单位的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人专帐管理.
1.5.2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奖惩兑现机制.坚持资金的划拨和施工进度与质量挂钩,严禁工程资金挪作他用.同时,对项目建设单位的财会人员,业务人员进行培训,要求严格按照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项目会计核算办法进行会计核算,使各单位充分认识到天保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的严肃性,使用的专一性.
1.5.3项目单位的建设资金由林业,财政,审计等部门共同监督,定期组织工作组对所使用的资金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保证资金严格按国家规定使用.
1.5.4坚持工程建设资金检查验收拨付制度,工程建设实行分阶段,分工序检查验收.
1.5.5森林管护资金必须落实到人,实行定岗,定员,定职责的三定措施,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责任.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我县天保工程资金(来源:读书人 http://www.reader8.com)管理工作已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项目建设资金都按规定期限和程序拨付到了项目实施单位,没有截留,滞留资金现象.资金运行和会计核算都实行了专项管理,专户储存,单独进帐,单独核算,有力地保证了建设资金按规定用途专款专用.,经国家审计署审计后给予较高评价.
2主要经验与做法,存在问题
2.1主要经验与做法
自1998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我县主要做到了四个到位,实现了五个转变.
2.1.1确保四个到位
2.1.1.1健全机构,领导到位.为保证天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一是从工程开始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计委,林业,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为副组长或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各工程项目单位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办公室,并明确专职工作人员;二是为保证工程落到实处,我县除及早把各项任务分解到各项目建设单位外,全面落实行政,技术双向目标责任制,林业局的正副局长和技术人员分别挂片负责,落实责任;三是坚持领导办点垂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四是除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外,县委,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也经常检查督促天保工程的实施,从而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2.1.1.2广泛宣传,认识到位.我县充分利用会议和广播,电视,报纸等舆论工具,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在全县范围大力宣传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有关政策措施.通过宣传,公民的绿化意识,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2.1.1.3健全制度,责任到位.我县在天保工程的建设上实施了项目法人制,资金报帐制,施工监理制,种苗三证(即良种证,合格证,检疫证)制度,工程建设实施例会制,定期汇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1.1.4确保质量,指导到位.为了提高建设质量,实现天保工程预期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目标,我县在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的同时,狠抓技术指导工作.一是县,乡镇两级举办施工员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二是现场举办造林技术培训;三是各地的造林苗木经主管部门派员检验合格后才允许出圃造林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提高了天保工程建设质量.二年多来全县天保工程造林合格率达100%,造林成活率97%以上.
2.1.2实现五个转变
2.1.2.1在认识上,从注重经济效益向强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方面转变.
2.1.2.2在发展力量上,从主管部门的单一作战向多部门齐抓共管和全社会广泛参与转变.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不仅生态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而且已转化为实际行动.
2.1.2.3在种苗上,从购买苗木造林向建基地实行定向供给转变,全县已建基地苗圃和骨干苗圃2个,面积达400亩,除满足本县造林所需苗木外,还支援其它地区的造林绿化工作.
2.1.2.4在保护上,从一般性保护向重点保护转变;从行政干预向依法保护转变;从开展季节性的保护向实行常年性的持久战转变.
2.1.2.5在资金管理使用上,从一次拨付向分期按进度和质量拨付转变,由林业为主向林业,财政,审计,纪检部门共同监督转变,由项目竣工一次性检查向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转变.
2.2存在问题
2.2.1少数镇的领导和群众对天保工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行动迟缓,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较低.
2.2.2少数地方对使用地方债券营造公益林积极性不高,导致经济林比重偏大;
2.2.3转产项目缺乏扶持资金,进展缓慢.
3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的相关影响
3.1实施天保工程后对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的影响
我县无木材加工,经营等综合利用的国有林业企业,全是个体私营企业.
3.2对收入的影响
3.2.1减收计算指标
集体林:木材调减每立方米减收252元,其中:财政减收192元;育林基金55元,林业保护建设费5元.国有林场:木材调减每立方米减收252元,其中:财政减收192元;育林基金55元,林业保护建设费5元.
3.2.2木材减产直接经济损失
比1997年木材产量调减2460立方米,共计减收61.98万元,其中:财政减收47.23万元,林业专项资金减收14.75万元.财政减收中:农特税7.87万元,增值税16.73万元,营业税2.95万元.林业专项资金减收中:育林基金13.54万元,林业保护建设费1.21万元(详见表6).
3.3林业企事业单位银行债务情况
我县林业企事业单位末银行贷款余额为300万元,其中无力偿还300万元.贷款按用途分:营造林贷款300万元(详见表7).3.4林业企事业单位拖欠职工工资和养老金情况我县林业企事业单位有在册职工76人,工资总额85.00万元.截至,拖欠在册职工工资人数为76人,共计拖欠工资31.20万元(详见表8).
第三章工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与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和重点生态保护区商业性采伐,大力保护好重点生态保护区和一般生态保护区的现有森林,灌木林和未成林造林地资源;坚持保护和发展并重,大力营造生态公益林,尽快恢复森林植被;着力寻求有效途径,妥善分流安置国有林业富余职工,切实解决林业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积极推进林区多种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不断调整并优化林区经济结构.总之,通过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有效实施,促使我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林区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2编制原则
2.1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在重点突出森林资源管护,调减森林资源消耗,公益林建设,富余职工分流安置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林区林下资源和商品林经营区森林资源优势,统筹协调发展林区社会经济,稳步推进工程建设.
2.2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变砍树人为种树人,护树人的原则.林业企事业单位经营方向,经营重点由采伐森林为主转向以保护森林资源,大力营造生态公益林为主.
2.3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在实施中,要正确处理保护生态环境同发展经济的关系,眼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同全局利益的关系,把工程建设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2.4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工程实施中,科学合理地做好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工作,将工程实施的规划落实到山头地块,针对不同情况落实具体措施,使工程务必取得实效.
2.5坚持工程实施与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相衔接和协调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同发展经济的关系,眼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同全局利益的关系,把工程建设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2.6坚持各级政府负全责和实行各级领导目标责任制的原则.2.7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备受世界广泛关注,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天字号生态工程.工程质量的好与坏,影响极为深远.因此,必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
3编制依据
3.1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天然林资源和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有关决定;
3.2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上游黄河上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3.3《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林计发661号);
3.4《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全国重点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分类区划技术规则的通知》(林资发1999218号);
3.5《封山育林技术规程》(gb/t15163);
3.6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县(局)级实施方案的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林天发49号);
3.7《**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规划方案》;
3.8中共**市委,市人大的有关决议和文件;
3.9《**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组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
3.10国务院,**市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政府关于认真执行十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的通知;
3.11**市十五期间及2010年林业发展规划;
3.12**市计委,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规定;
3.13**县林业发展十五规划;
3.14**县森林资源调查及森林分类区划成果;
3.15其他有关技术规程和标准.
4实施范围
**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在全县55.00万亩林业用地中实施,涉及26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其中国有为7.34万亩,集体47.66万亩.
5实施目标
5.1目标时段划分:工程期为至2010年.其中:近期目标为和—,中期目标为—2010年.
5.2目标构成
5.2.1定性目标
5.2.1.1近期目标:以大力管护好生态保护区的现有森林,灌木林,未成林造林地资源,把森林资源消耗量和商品材产量调减到位,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妥善安置和分流富余人员等为主要内容.遏制天然林植被的逆向演替,大力恢复林草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林区社会经济初步呈现林茂粮丰,良性循环的景象,加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形成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整体形象.
5.2.1.2中期目标:以保护森林资源,生态公益林建设,培育森林后备资源,恢复森林植被,开发林区多种经营为主要实施内容.为林区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自然资源的循环使用和循环替代,实现生态环境的循环净化;实现森林资源的增长,生物多样性的增长,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增长,使林区的生物多样性与复层结构达到顶级植物群落的水平,人们享用林区生物产品与产量的程度维持在动态平衡水平,变人们享用林区转化贮存太阳能的老本为享用林区转化贮存太阳能的利息.
5.2.2定量目标
5.2.2.1近期定量目标(—):完成34.96万亩森林资源的管护,封山育林1.1万亩,—管护森林资源34.96万亩,每人每年管护森林资源面积0.57万亩,共聘请护林员62人.完成公益林建设封山育林6.90万亩,至10月30日将对国有林场实现一次性安置职工30人.
5.2.2.2中期目标(—2010年):公益林建设(封山育林)2.00万亩.
第四章森林分类区划
1森林分类区划原则
1.1生态优先原则.以保护和改善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基本前提,森林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服从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的需要.
1.2突出重点原则.对江河源头,库湖周围,水系主要干流两侧及主要山脉脊部,以及地带性顶级群落等对区域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态重点区与生态脆弱区进行重点区划.
1.3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自然条件和特点,生态环境脆弱程度,
防灾减灾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不同需求等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因需施策.
1.4适度规模原则.同类别森林相对集中连片,便于集中管护,整体治理,集约经营,以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5依法行事原则.依法维护森林,林木,林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2森林分类区划类型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国家林业局的《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县(局)级实施方案的编制指导意见》和《**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县级实施方案编制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以及上述森林分类区划原则,将全县森林资源划分为重点生态保护区(即禁伐区),一般生态保护区(即限伐区),商品林经营区三个类型.
3森林分类区划及林地区划标准
3.1重点生态保护区区划标准
根据**县森林资源分布特点,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划入重点生态保护区.
3.1.1天然起源的森林,灌木林,灌丛林;
3.1.2县内江河,溪流的源头和两岸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森林,林木,林地,以及湖泊,水库周围的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森林,林木,林地;
3.1.3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集中分布的原生地,或古树名木分布地;
3.1.4城市或城镇饮用水源区或者引水渠两侧的水源保护林,以及城市,城镇周围的各类森林,林木,林地;
3.1.5自然与人文遗产地及周围的森林,林木,林地,以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地区的森林,林木,林地;
3.1.6石质山区或岩石裸露在50%以上的林地;
3.1.7山体坡度在360以上的陡坡林地;
3.1.8水土流失在强度以上的森林,林木,林地;
3.1.9土层厚度在20cm以下,且土壤肥力低下的贫瘠林地;
3.1.10山脊部分的林地;
3.1.11主要交通干线两侧附近地区的森林,林木,林地;
3.1.12其它需要重要保护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3.2一般生态保护区区划标准
根据**县森林资源分布现状,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未划入重点生态保护区的森林,林木,林地,都划入了一般生态保护区.
3.2.1坡度大于250,小于360地区的森林,林木,林地.
3.2.2水土流失在中度以上,强度以下的森林,林木,林地.
3.2.3土层平均厚度大于20cm,小于40cm地区的林地.
3.2.4林分状况生长一般,林分蓄积年生长量小于10m3/hm2的森林.
3.3商品林经营区标准
主要选择自然条件优越,立地条件好,地势较平坦,不易造成水土流失且生态地位作用一般的地区.
3.3.1立地等级三级以上或林分蓄积年生长量大于10m3/hm2的人工林.
3.3.2坡度小于250地区的人工林.
3.3.3土层厚度大于40cm,无明显土壤侵蚀,风蚀现象的地带.
3.3.4离饮食饮用水第一层山脊或平坦地区500m以外,且生态地位作用一般的地区.
3.3.5个体私营业主依法承包经营的人工造林地.
3.4林地区划标准
林地区划严格执行《细则》和《**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实施细则(试行)》,并实行县——乡镇(国有林场)——小班三级区划.为使小班区划与实际操作相衔接,小班区划最小面积为5亩,最大面积为14010亩.小班编号以乡镇和工区为单位,不间断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编号.
4森林分类区划布局
依据上述森林分类区划原则,类型和标准,结合**森林资源分布现状,以及具体实际操作情况,按照轻重缓急,规模治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将全县森林资源区划布局为三大区域.
4.1重点生态保护区(即禁伐区)
该区域包括璧温泉森林公园,缙云后山(包含五龙乡,七塘镇,六塘镇,保家镇)的林地,城镇周围及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的林地.区划林地面积33.00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55.00万亩的60%,其中:有林地19.00万亩,疏林地4.00万亩,无林地中宜林地10.00万亩.有林地中天然林地16.00万亩.这一区域生态地位作用极其重要,一是该区域是全县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最为重要,最为紧迫的区域;二是该区域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能彻底改善**生态环境脆弱的局面;三是该区域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能加快**绿色通道建设步伐,改善**投资环境;四是该区域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能有效地保护珍稀动,植物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五是该区域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将有力地推动县域经济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在经营措施上,除应加大对有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森林资源的管护力度外,还应加快封山育林步伐,大力植树,种草,对有条件的地区实行飞播造林或人工(撒)点播,使该区域尽快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2一般生态保护区(即限伐区)
该区域包括山脊以下和二连山一带,以及福禄,大兴镇的部分林地.区划林地面积11.00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55.00万亩的20.0%,其中:有林地11.00万亩,
该区域由于依属于重点生态保护区边缘,生态地位和作用与重点生态保护区同等重要,一是该区域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关系到全县生态环境状况的彻底改变;二是该区域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不仅能加大全县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更能加快荒山绿化步伐,恢复林草植被;三是该区域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能有效的遏制森林资源的过快削减,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经营措施上,应加大对有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森林资源的管护力度,禁止采伐该区域天然林资源,努力培育森林资源新的增长点,按照轻重缓急,重点突出加大封山育林步伐,同时,根据林分生长状况,有计划,有步骤,严格按照森林抚育间伐作业设计技术标准,对林分状况好的人工林资源,在确保不造成水土流失,不降低森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进行森林抚育间伐,促进林木的快速生长,达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理想的生态效果.
4.3商品林经营区
该区域包括重点生态保护区,一般生态保护区以外的自然条件优越,立地条件好,地势平缓的人工造林地及不造成水土流失的宜林地.区划林地面积11.00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55.00万亩的20.0%,其中:灌木林地面积2.00万亩,未成林造林地2.00万亩,无林地中宜林地7.00万亩.该区域生态地位和作用一般,必须积极理顺和引导森林资源的消耗秩序,严禁盗伐,滥伐林木和毁林开荒,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三区布局详见表9和图件.
第五章森林资源管护
1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和重点生态保护区森林商业性采伐,限制一般生态保护区采伐
全县现有天然林16.00万亩,疏林地4.00万亩,灌木林地2.00万亩,主要分布在缙云山脉与云雾山脉的中上部及山脊部分.在五龙,八塘,依凤,七塘,梅江等乡镇的人口稠密区亦有小块的天然林分布,一般以原生马尾松,栎类为主.林相相对整齐,但树种分布不均.林分以中近熟林居多.林下植被资源丰富,地被物较厚.近年来,采取生物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森林病虫害较少发生,潜在的发展力较大.按照《细则》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全县的天然林资源禁伐区主要划分在缙云后山,璧温泉森林公园,城镇周围及县内主要交通干道两侧,面积为33.00万亩,在本区域内,主要实施以封山管护为主的禁伐措施,全面停止一切商业性采伐和具有破坏性的采伐活动.对天然林实行禁伐;对有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实行封死封住,封补结合;对疏林地,宜林地实行5年一轮的封山育林,封造,封补的管护措施.
2森林资源消耗量和商品材产量的调减
九五期间**下达我县年森林采伐限额为17620m3,年商品材产量为4849m3.而十五期间全县年森林采伐限额为10927m3,年商品材产量1354m3,分别比九五期间调减了6693m3和3495m3,调减幅度分别为38.0%和72.1%;九五期间我县实际下达最高年森林采伐限额为25000m3,商品材计划为6920m3,比十五期间分别减少14073m3和4936m3,下调幅度分别为56.3%和71.3%.
全县从起未来10年的年商品材产量控制在1350m3内,只限于商品材经营区内实施商业性采伐.每年只对限伐区的人工林进行卫生,透光采伐,人工中幼林进行低强度抚育间伐,并且全县的森林资源限额采伐必须坚决控制在**市人民政府下达的指标以内.同时采取强硬措施,确保限额调减到位.一是**县林业局要组织力量对乡(镇),场开展年度森林限额采伐检查;二是对伐区进行执法检查;三是对各地实施管护的森林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四是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森林资源和依法采伐的意识;五是对滥伐盗伐和毁林开垦等案件给予坚决打击;六是对查出的违法犯罪行为从严进行查处(详见表10).
3森林资源管护面积,类型与机制
3.1森林资源管护面积
我县森林资源管护总面积34.96万亩,按人均管护面积0.57万亩计算,全县共需管护人员62名,国有森林资源管护面积5.08万亩,与集体林犬牙交错,分布较广,需管护人员33名,集体森林管护面积29.88万亩,主要分布在25个乡,镇,需管护人员29名(详见表11).
3.2森林资源管护类型及机制
3.2.1国有森林资源管护
实行定岗,定员,定面积,定责任,定奖惩,定制度的六定责任制,护林人员与国有林场签定工程承包管护合同,明确责,权,利,严格考评奖惩.
3.2.2集体森林资源管护
实行合同聘用制,责任制相结合的管护机制,即乡镇护林人员与业主单位(乡,镇)签定管护合同,依照合同进行巡山护林;业主与林业管理机构签定目标考核责任制,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按目标考核兑现奖惩.
3.2.3个体承包管护
对部分国有,社队集体林在政策范围内采取以个体,集体为单位的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制,转让等多种形式的森林资源管护机制,既保证业主单位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又让个体(集体)承包者有利可图,二者兼顾.
3.2.4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体系
聘请县,乡,村及林业主管部门有志之士为森林资源管护监察员,县级监察员对全县各乡(镇)和县东风林场,乡镇监察员对本辖区内,村级监察员对本村的森林资源管护情况,实行不定期,不间断的监督检查,每次监督检查结果,作为各业主和部门对管护效果考评的依据之一,从而充分调动并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森林资源管护.
4森林资源管护标准与措施
4.1人员定额
全县森林管护总面积34.96万亩,按人均管护森林资源面积按0.57万亩测算,共需管护人员62人,其中国有森林资源管护面积5.08万亩,每人管护0.15万亩,需管护人员33人;集体森林资源管护面积29.88万亩,每人管护1.07万亩,需管护人员29人.
4.2补助标准
依照《细则》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适当考虑物价指数社会保障等因素,确定补助标准为10000元/年人,全县每年共需管护补助经费62万元,其中国有森林资源管护补助经费每年需33万元,集体森林资源每年需管护经费29万元.
4.3管护措施
有效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管护措施,对禁伐区,限伐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要依法建立管护责任制,签定管护合同,做到管护区域,管护标志,管护任务,责任单位,责任人员,管护办法,管护奖惩制度的落实(即七落实).
4.3.1管护区域落实
县政府将天然林森林资源规划为依据,切实做到管护区域面积的落实,向全县各乡镇和东风林场发布天然林资源管护区域,将各业主单位的具体面积落实到山头地块.
4.3.2保护标志落实
各乡镇和县东风林场,将依照本辖区的森林资源管护现状,落实好封山管护标志,确定四址界畔,县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在全县交通要道设置大型封山碑,各业主单位将在主要林区设置永久性的保护碑,护林标语每季度刷写或填写一次.
4.3.3管护任务落实
全县各乡,镇和东风林场,应根据县政府发布到本辖区内天然林资源管护区域及任务,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及时将具体的管护任务逐村,逐工区落实到山头地块,并根据每个山头地块森林资源管护的难易程度,确定每个管护人员的管护面积.
4.3.4责任单位落实
天然林森林资源保护是一项宏大的公益性社会工程,涉及面广,保护难度大,必须依靠社会力量加强管护.县政府将根据天然林资源的权属和范围,将全县35万亩管护面积下达到各乡镇及东风林场,并签定管护目标责任书,做到责任单位的落实.
4.3.5责任人员落实
全县森林资源和业主单位,应根据本辖区内的天然林森林资源现状,根据管护任务的落实情况,确定森林资源管护人员,并签定好管护合同,将管护人员落实到山头地块.
4.3.6管护办法落实
天然林森林资源管护是一项系统宏大的工程,涉及面广,在封山管护办法上,应采取多种形式,根据森林资源权属关系切实落实好国有,集体,个人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管护办法,并签定好管护办法,将管护办法以合同方式落实到每个山头地块.
4.3.7管护奖惩制度的落实
县政府将根据全县森林资源管护实际,制定全县的森林资源管护奖惩制度,与乡,镇,国有林场签定天然林森林资源管护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制定奖惩,县政府将组织业务部门和相关部门人员,对目标责任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将结果逐级通报.
5林下资源开发类型及途径
在个体承包森林资源管护时,应积极引导和支持个体承包者,积极开发林下资源,把管护森林资源与林下资源开发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确保不破坏地下植被,不降低森林生态功能,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允许他们发展种植业如山野菜,食用菌,森林药材等,养殖业如山野鸡等,以及林副产品加工如旅游产品,根雕产品等,从而增加个体承包者收入,繁荣林区经济.
6相关建议
由于森林管护工作,涉及的人多,面广,应统一建立管护机构,县设管护站,乡镇设管护队,村,社有管护员,以便统一协调,下级对上级负责,使管护资金,管护责任真正落实到人头上,使森林资源能够真正保护好.
第六章公益林建设
1现有宜林荒山荒地,疏林地情况
全县现有疏林地4.00万亩,宜林地17.00万亩.其中:重点生态保护区有疏林地4.00万亩,占全县疏林地总面积的100%,宜林地10.00万亩,占全县宜林地总面积的58.82%;商品林经营区有宜林地7.00万亩,占全县宜林地总面积的41.18%.公益林建设全部安排在重点生态保护区,一般生态保护区进行.
2立地类型区划与公益林建设方式的确定
根据《细则》要求,结合我县气候,土壤及森林资源特点,确定公益林建设方式为封山育林,其封育类型为乔木型和灌草型两种.土壤为黄壤,紫色土,石灰土,现有植被为马尾松的疏林地采取封山育林,以培养马尾松为主的乔木型封山育林类型;土壤为黄壤,紫色土,石灰土,现有植被为马桑,黄荆的无林地,采取封山不补植,形成马桑,黄荆为主的灌草型封山育林类型.
3封山育林建设任务
3.1建设规模
根据封山育林条件和相对集中成片,有利管理的要求,我县封山育林建设规模确定为10万亩,其中:疏林地4.00万亩,宜林地6.00万亩.
3.2建设布局
依据天然林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和全县的区域特点,我县公益林建设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山和公路沿线.具体分布25个乡镇和国有东风林场(详见表12)
3.3建设进度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市天保工程总体规划方案,公益林建设期为至2010年,共11年.第一期(-)封育8万亩,其中:为1.10万亩,—封育6.90万亩(和各封育2.00万亩).第二期(—2010年)封育2.00万亩.布局在国有东风林场,缙云后山的五龙乡,七塘镇,六塘镇,保家镇以及大路镇.~布局在国有东风林场,缙云后山的五龙乡,七塘镇,六塘镇,保家镇及璧温泉森林公园的大路镇,蒲元镇,璧城镇,福禄镇.
3.4技术要求
3.4.1封育方式
根据《封山育林技术规程》,结合我县实际,封育方式采用全封,半封和轮封三种.对乔木型和灌草型的地块采取全封方式,本次设计面积为3.63万亩,对群众有取柴需求的乔木型和灌草型地块采取半封或轮封的方式,本次设计半封和轮封的面积分别为2.64万亩和3.73亩.
3.4.2封育年限
一般为5年,对个别地块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可适当延长封育年限.
3.4.3育林措施
在充分依靠天然更新自然恢复成林的基础上,对缺乏种源和可萌芽伐桩的地段,应及时进行补植,补播,形成针阔叶混交林或阔叶林,对更新幼树密集生长的地段,应进行抚育间伐,促进幼树旺盛生长.
3.4.4封禁措施:
对封育地区,应设立明显的,永久(临时)性封育标志碑牌,明确界限范围,落实巡护人员,建章设卡等措施.
第七章富余职工分流与企业养老保险社会统筹
1就业与养老统筹现状
1.1国有林业职工就业途径,数量,结构,分布和存在的问题
**县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只有县东风林场)在职职工76人,其中从事森林资源管护的人员53人,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17人,36岁—50岁的有32人,51岁以上的有4人;从事公益林建设的人员13人,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8人,36—50岁的有5人;从事多种经营的人员10人,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8人,36—50岁的有2人.在职人员就业现状与年龄结构分布见表5.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思想观念未彻底转变.广大干部职工仍存在等靠要,铁饭碗,大锅饭等守旧思想,没有树立新的就业和分配观念,缺乏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二是多经项目建设缓慢.林场在天保工程实施以前主要从事木材生产,天保工程实施以后,由于资金到位缓慢,1000吨气调果蔬保鲜库建设,丁家花卉苗木有限公司等多经项目发展不够,使得富余职工的转产分流受到影响.三是社会保障功能弱.现阶段林场职工未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有后顾之忧,产生许多不稳定因素,给分流安置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1.2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
林场现有离,退休人员38人,在职职工76人.林场现就参加养老保险一事与有关部门进行磋商.交纳统筹金比例:⑴在职职工按工资总额30%交纳(其中单位27%,职工个人3%);⑵退休人员按退休费的27%交纳(退休后个人应交的3%免交);⑶被一次性安置的富余职工,从被安置次日起,由本人按工资的30%交纳.按人事养老保险30%的标准测算,林场年需交社会养老保险金9.92万元.
2就业平衡
2.1富余职工测算
2.1.1原有富余职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以前已有富余人员8人.
2.1.2新增富余人员: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以后,新增富余人员22人.
2.2富余人员分流途径及数量
2.2.1森林资源管护竞争上岗33人.
2.2.2公益林建设竞争上岗3人.
2.2.3多种资源开发竞争上岗10人.
2.2.4截止10月30日止,一次性安置30人.
2.3下岗职工数量及再就业安置
在林场未实行职工下岗和再就业安置.
3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
根据林场实际,天保工程实施以后,在职职工中有30名富余人员.在实施一次性安置工作前,均是林场为他们代缴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及医疗工伤等费用,为确保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应落实好实行一次性安置的政策,让这部分职工与林场彻底脱钩,并将其基本养老保险纳入社会统筹,以解决其后顾之忧.作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者,林场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也应纳入社会养老统筹,保证其退休后养老金的正常领取.地方政府财政应切实维护林场职工切身利益,保持社会稳定,确保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顺利进行.
第八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1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1种苗工程建设
我县种苗工程建设根据《**县苗圃建设实施方案》建设总规模为400亩,总投资889万元,具体规划为3个部分:苗木生产用地376亩;生活办公用地4亩,其建筑面积1500m2;水池,道路等苗圃配套设施用地20亩.
1.2森林防火工程建设
**县属ⅲ级火险区,林火阻隔系统有一定发展,目前,全县有林区公路60.9km,林区大路491.6km,农村机耕道9.8km,没有专门的生物防火林带,另外,林间农田也起了相应的林火阻隔作用.但是这些人工,自然的林火阻隔网,大多都是根据地形地势,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缺乏相互连接和对现有森林的有效分割,因而现有林火阻隔缺乏系统性,需进一步发展.
1.3林政管理与执法体系
我县进行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有县林业局林政资源科和林业派出所2个科,所,肩负着全县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具体从事林政管理和执法人员11人.全县所辖的26个乡(镇)均设有林业工作站,现有林业管理人员75人,其编制和经费均由乡镇财政统筹.
1.4科技保障体系及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
全县现有林业科技人员80人,其中工程师7人,助理工程师和技术员73人,平均年龄40岁.成立了**县林业技术科技推广站,科研设备有恒温箱3台,各型微机5台,显微镜和天平等仪器设备20台套.
32
2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划设计
2.1规划设计的原则
根据**县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际情况,本着填平补齐的原则进行总体规划设计.
2.2规划设计
2.2.1种苗工程建设规划
种苗工程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基础保障工程,我县种苗工程建设规划,按照**县苗圃建设实施方案,规划建设总规模400亩,总投资889万元,该项目建设后,每年可生产优质苗木800万株,能满足我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及社会需要.
2.2.2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
2.2.2.1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充分利用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改建,发展生物防火林带,统一布局,科学规划,与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同步实施,边建设,边发挥效益,持之以恒,力争在10年内初步建成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林带阻隔网络体系,增强森林防火综合能力,拟新建生物防火林带151.41km,折面积0.44万亩,改建562.3km,折面积1.62万亩,主要树种为木荷,盐肤木,茶,柑桔,灯台树,檫木等,共造林2.05万亩,需苗608.9万株.
2.2.2.2四网两化建设
四网两化建设是指防火工程的了望监测网,预测预报网,扑火阻隔网,通讯指挥网,扑火机具及专业队伍建设.
2.2.2.2.1了望监测网建设
新建了望台4座,开辟新的地面巡线80km.
2.2.2.2.2预测预报网建设
建设森林林火气象站3座,购置测报计算机及其他设备51件.
2.2.2.2.3扑火阻隔网建设
建设林区公路120km,机耕防火线120km,消防池1150个,蓄水容量7万立方米,其它林火阻隔设施见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2.2.2.2.4通讯指挥网建设
建设有线通讯线路20条,购置超短波电台23台,设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及乡镇,国有林场护林防火指挥所,组建县森林防火指挥部与乡镇森林防火指挥所的指挥通讯骨干网.
2.2.2.2.5扑火机具及专业队伍建设
在**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国有东风林场及乡镇林区建立林火扑火专业队伍15个,队员300人,购置风力灭火机25台,2号工具500把,森林防火指挥车1辆,宣传车1辆,运兵车2辆,以及扑火所需的灭火弹,斧头,砍刀,消防服装,多用铲,水壶,手电,医疗急救包和药品等扑火工具,按扑救森林林火现代化的需要进行配套建设.
2.2.3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
利用信息处理,计算机管理等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建立森林资
源信息管理系统,配备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卫星定位系统,扫描成像
系统,桌面印刷系统等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严格按照工程建设
管理程序施工.
2.2.4林政管理与执法体系建设
拟定设置县林业执法大队1个,县级森林公安分局及林区森林派出所,并建立乡镇执法机构,村社护林组织.
2.2.5科技保障体系建设
新建林业培训中心,护林防火培训中心,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森林植物检疫中心,林业科技推广中心,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所,林业科研实验大楼等林业科技保障体系,并建立科技兴林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有重点,有步骤地组织全县林业干部职工进行岗位培训和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技术骨干到大专院校进行继续教育.
第九章工程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1投资估算依据与估算指标
1.1投资估算依据
1.1.1**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组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渝府发27号);
1.1.2**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市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下岗职工一次性安置工作实施意见》
的通知(渝林计3号);
1.1.3**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关于认真做好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下岗职工一次性安置工作的通知》(渝林计13号);
1.1.4**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县级实施方案编制细则;
1.1.5**县统计年鉴;
1.1.6**县营林生产成本,木材采伐,销售成本.
1.2估算技术经济指标
根据**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县级实施方案编制细则和我县社会经济状况确定估算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1.2.1年人均管护事业费:10000元/人年;管护事业费测算年限:11年.
1.2.2护林人员人均管护面积:5700亩.
1.2.3封山育林补助费:70元/亩.
1.2.4种苗建设,森林防火,科技支撑,工程管理等体系建设,根据国家规定,每年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上报安排,在这里不作估算.
1.2.5人均一次性安置费:(为我县1999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倍)3*7192元/人.
1.2.6职工年人均养老保险费:(为我县1999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0%)2157.6元/年人;养老保险测算年限:11年(即至2010年).
1.2.7政策性社会支出:15000元/年人.
1.3效益估算依据与效益估算指标
以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概论一书中的第十章森林效益的计量,评价及补偿体系的方法与实例为效益估算依据,并确定效益估算指标如下.
1.3.1木材生产指标
1.3.1.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成后的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2.5m3/亩.
1.3.1.2立木蓄积年净生长率:3%.
1.3.1.3出材率:0.6.
1.3.1.4木材销售单价:400元/m3
1.3.1.5木材平均生产成本:180元/m3
1.3.2水源涵养指标
1.3.2.1单位蓄积年森林蓄水能力的经济效益指标:3.3元/m3年.*参照湖南省单位蓄积年森林蓄水能力的经济效益指标.
1.3.2.2单位蓄积年森林调洪能力的经济效益指标:1.25元/m3年.*参照湖南省单位蓄积年森林调洪能力的经济效益指标.
1.3.2.3单位面积森林涵养水源的经济效益指标:3.145元/亩年.*参照湖南省单位面积森林涵养水源的经济效益指标.
1.3.3固土保肥效益指标
1.3.3.1单位蓄积年减少水土流失的经济效益指标:0.42元/m3年.*参照湖南省单位蓄积年减少水土流失的经济效益指标.
1.3.3.2单位蓄积年保肥效能的经济效益指标:8.78元/m3年.*参照湖南省单位蓄积年保肥效能的经济效益指标.
1.3.4森林改良土壤效益指标
单位面积森林年改良土壤的经济效益指标:16.60元/亩年.*参照湖南省单位面积森林年改良土壤的经济效益指标.
1.3.5森林净化大气效益指标
年单位净增活立木蓄积产生o2的经济效益指标:507.6元/m3年.
*参照湖南省年单位活立木蓄积净增量产生o2的经济效益指标.
1.3.6森林景观效益指标
年单位面积森林的景观经济效益指标:3.00元/亩年.***县单位面积森林的景观经济效益指标(森林旅游的门票收入/全县的森林面积).
2基本建设投资估算
2.1公益林建设规模及投资
至2010年,规划建设生态公益林(封山育林)10万亩.第一期,至建设生态公益林(封山育林)8.00万亩,其中1.10万亩,2.00万亩,2.00万亩;第二期至2010年为2.00万亩.详见表12,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一览表.
共计投资为700.00万元.第一期,至投资560.00万元,其中77.00万元,140.00万元,140.00万元;第二期至2010年为140.00万元.
详见表15(1),基本建设投入测算统计表.
2.2种苗建设,森林防火,科技支撑,工程管理等体系建设,待每年上报安排.
3财政专项资金投资估算
3.1森林管护事业费
—2010年共需森林管护事业费690.00万元,其中70.00万元,—310.00万元,—2010年310.00万元.
3.2基本养老保险费
—2010年共需基本养老保险费109.20万元,其中10.00万元,—49.60万元,—2010年49.60万元.
3.3社会性支出
—2010年共需社会性支出补助211.00万元,其中16.00万元,—97.50万元,—2010年97.50万元.
3.4一次性安置补助费
安置30人共需投入一次性安置补助费64.73万元,全部安排在.财政专项投资全县总共需投资1074.93万元,其中第一期需投资617.83万元,第二期需投资457.10万元.
详见表16,财政专项投入测算统计表
4投资总估算与资金渠道
整个工程投资总估算为1774.9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1419.94万元,地方财政配套投资354.99万元,其中市级财政配套投资248.49万元,县级财政配套投资106.50万元.详见表17(1),表17(2),工程建设总投入与资金来源统计表.
5效益分析
5.1生态效益
**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实施后,将新增森林面积25.91万亩,(有林地)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0.91%以上,活立木蓄积将达到140.30万m3(每亩2.5m3计).林分质量将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顶级植物群落演替.复层结构林分面积增大,林分内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林分树种结构和成,中,幼林龄结构趋于合理,将真正达到适地适树,使整个林分的自养自净能力逐渐增强,能抵御一般的风,森林病虫,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将进一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根据前述效益依据与指标,现将**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成后的木材生产效益,水源涵养效益,固土保肥效益,森林改良土壤效益,森林净化大气效益,森林景观效益分别计算如下:
5.1.1森林木材生产效益
**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成(2010年)后,全县森林面积达55.00万亩;按平均每亩2.55m3计,全县活立木蓄积达140.30万m3;按3%的净生长率,每年净增蓄积约4.21万m3;按每立方米平均销售价格为400元,出材率为0.6,生产成本为180元.森林木材生产的效益(价)值
=每年净增蓄积*出材率*(每立方米平均销售价格-生产成本)=4.21万m3/年*0.6*(400-180)元=555.72万元/年.
5.1.2水源涵养效益
5.1.2.1森林蓄水能力的经济效益
森林蓄水能力的经济效益值=单位蓄积年森林蓄水能力的经济效益*活立木总蓄积=3.3元/m3年*140.30万m3=462.99万元/年.
5.1.2.2森林调洪能力的经济效益
森林调洪能力的经济效益值=单位蓄积年森林调洪能力的经济效益*活立木总蓄积=1.25元/m3年*140.30万m3=175.38万元/年.
5.1.2.3森林涵养水源的经济效益
森林涵养水源的经济效益值=单位面积森林涵养水源的经济效益*森林总面积=3.209元/亩年*55.00万亩=176.50万元/年.水源涵养总效益为814.87万元/年.
5.1.3固土保肥效益
5.1.3.1减少水土流失
减少水土流失的经济效益值=单位蓄积年减少水土流失的经济效益*活立木总蓄积=0.42元/m3年*140.30万m3=58.93万元/年.
5.1.3.2保肥效益
保肥效能的经济效益值=单位蓄积年保肥效能的经济效益*活立木总蓄积=8.78元/m3年*140.30万m3=1231.83万元/年.保土保肥总效益为1290.76万元/年.
5.1.4森林改良土壤效益
森林改良土壤效益值=单位面积森林年改良土壤的经济效益*森林总面积=16.94元/亩年*55.00万亩=931.59万元/年.
5.1.5森林净化大气效益
森林净化大气效益值=年单位净增活立木蓄积产生o2的经济效益*每年净增蓄积=507.6元/m3年*4.21万m3=2137.00万元/年.
5.1.6森林景观效益
森林景观效益值=年单位面积森林的景观经济效益*森林总面积=3.00元/亩年*55.00万亩=165.00万元/年.1.1至1.6合计为5898.3万元.木材生产效益占9.42%,其它公益效益值占90.58%,其中水源涵养效益占13.83%,保土保肥占21.88%,改良土壤占15.79%,净化大气占36.23%,森林景观占2.85%.
5.2经济效益
天保工程实施成功后,每年**县的木材净生长量4.21万m3,可折合纯利税926.20万元;全县林区按25%人口计(按人口计),即15.14万人,折合人均增加年纯利税61.18元.
5.3社会效益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工程.项目实施后,将改善**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开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5.3.1实施本项目,能为社会提供62个管护就业岗位.
5.3.2工程区及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意识增强,两个文明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5.3.3推动林业改革,实现林业战略性调整,为我县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5.3.4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5.3.5改善**的生态环境,将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4综合评价
通过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其一,保护了**县现有天然林资源;其二,增加森林面积,(有林地)森林覆盖率可提高到40.91%,加上正在实施的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使**县的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不断增强,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存环境大为改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为实现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再造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基础.
根据以上的分析,该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融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为一体的宏伟工程.对于缓解林区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和工程区生存与发展的矛盾,以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十章工程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1组织管理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一项举世瞩目的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巨大生态建设工程,是一项影响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求高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县于1998年9月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分管副书记和副县长2位同志担任,小组成员由县林业局,财政局,计经委,农办,审计局等部门的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林业局,由林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明确职责,建立健全项目管理,计划管理,技术管理,资金管理,检查验收,信息管理,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确保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顺利实施.各项目实施单位也相应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工程的施工作业.
2保障措施
2.1加强领导,实行目标责任制
把天然林保护工程纳入县,乡(镇)人民政府的议事日程,针对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转产分流,职工养老保险,林业职工与林农增收,林区社会稳定等内容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将其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指标.
2.2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板报等舆论工具,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宣传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唤醒全民的绿化意识,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的热情与干劲,激励和动员全社会都来关注,支持,参与和监督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各级政府要定期发布工程进展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2.3依法治林,加大执法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全民的法制观,自觉地保护环境,保护森林资源,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加强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强化天然林资源保护的执法力度和执法监督工作,使工程建设得到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
一是要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咨询论证,规划设计;二是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健全机构,充实人员;三是开展科技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应用;四是各级地方政府领导要率先垂范,鼓励科技人员搞技术承包,建基地搞示范,以点带面,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五是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交流,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管理方法;六是加强技术培训,对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农民与林场职工等各层次进行培训,提高干部和群众的整体素质,确保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最大限度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2.5深化企业改革,调整产业产品结构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后,木材产量大幅度调减,国有林场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转产,转岗分流势在必行,因此加快林区多资源开发,培育森林旅游,花卉,竹藤,森林食品,木本药材,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新兴产业,实现富余职工顺利分流,确保林区社会稳定.
2.6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投入是加快工程建设的关键.要坚持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建设资金.一是争取国家投入;二是各级地方政府要优先安排工程配套资金;三是制定有关扶持和优惠政策,鼓励工商资本,个体资本等社会资金投入;四是鼓励农民增加劳动积累;五是尽快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2.7加强工程项目和资金的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局《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财政部,国家林业局《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和审批程序,加强对项目的评估和咨询,制定好工程建设方案.规范工程管理,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工程建设合同制,年度计划抄送备案制,报帐制和责任追究制.按项目组织设计,按设计组织施工和检查验收.项目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单独建帐,单独核算,封闭运行,严禁挪用,串用,挤占和虚列项目资金,建立对资金使用的制约,检查和监督机制.
3问题与建议
3.1封山育林封育年限一般为5年,封育成林后的森林面积应纳入森林管护,并解决管护经费.
3.2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投资,补助只按11年进行测算,建议应按《森林法》第八条的有关规定,尽快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3.3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林内植被逐年丰厚,森林防火任务十分艰巨,需要通过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扑火阻隔网,了望台等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建议国家把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列支.
3.4我县国有林场在职人员逐年减少,退休人员所占比例较大,医疗保险支出未纳入统筹,建议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中将医疗保险费同养老保险费一样纳入解决.
3.5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木材产量大幅度调减,我县国有林场收入随之锐减,致使债务无力偿还,请求国家出台政策予以冲销.
3.6我县林农数量大,居住分散,给森林管护造成较大难度.建议国家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方案中,应考虑生态移民,将林农从林区中移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