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社交礼仪 > 商务礼仪 >

营造三个氛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体会--司法 范文

2007-01-0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率先”的历史责任和使命,需要统一的意志,团结的精神,协作的风格,需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奋力工作,脚踏实地;刻苦学习,开拓创新;讲求团结,协调一致。努力形成一股议发展、求发展的工作合力,积极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社会氛围。结合政府部门工作实际,具体地讲,要做到强化三个意识,营造三个氛围。
 一、强化工作是立身之本的意识,积极营造苦干实干的工作氛围
工作是每一个人立足于家庭,立足于单位,立足于社会的基础,是立身之本、做人之根。因此,每个人都应树立工作第一、事业第一、政绩第一的观点,以强烈的责任感、高度的事业心珍爱工作,以苦干实干的精神干好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使我们的每一项决策,定一项,是一项,项项算数;使我们的每一件工作,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积极营造苦干实干,专心致志抓落实、聚精会神干事业的工作氛围。具体地讲干好工作要有三个“感”:
 一是要有寝食难安的责任感。作为公务员,工作职责就是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直接关系和决定着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现状、前途与命运,这是其它任何普通职业都不能与之相比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少数单位或少数公务员由于放松了自我约束,出现了不少损害政府形象的不良行为和现象。主要表现:办事拖沓,效率低下,一天的事情分几天做,一件事情分几次办;人在其位,不谋其政,调查研究少,浮在面上多,形式主义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谋取小团体的利益等等。因此公务员职业道德首先要强调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这是最起码的职业责任和道德,也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还要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的意识,明确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促使每一名公务员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以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尽职尽责,为民服务。
 二是要有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发展与进步是最为鲜明的时代主题,也是不可阻挡的自然规则。对此,我们必须警醒起来,切实增强危机意识。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当今社会就是竞争社会,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站在不进则退的形势面前,耽误一时就可能落后多年,一步落后就可能步步落后。唯有参与竞争、争取发展才是我们必然的选择。不仅要居安思危,更要居危思危,要把加快发展、争取进步作为摆脱危机的第一选择,实现“富民强市、富民强区”的第一要务。以更新的思路谋发展、更高的坐标求发展、更有力的措施促发展。思危才能奋进,知危才能不危。
 三是要有争创一流的荣誉感。争创一流就是要在更高、更快、更优、更好的层次上发展与进步。要树立以发展论英雄的观念,不断增强发展的荣誉感,要敢于与强者对话,向先进叫板,在发展中创佳绩。衡量既要做纵向比较,用自己的现在与自己的过去比较;更要做横向比较,同与自己处在类似自然、基础条件下的个人、单位、地区比较,我们发展的速度是快是慢,绩效是好是差。与先进比较,有没有距离,有多少距离。也就是说,要跳出自我看自我,立足全市全省全国大局看自我,甚至于立足全球,以世界眼光看自我。在比较中找准差距,认清自我;在比较中找准一流坐标,发展提高自我。通过发展,实现自身价值,激发工作热情。
 二、强化能力是立业之本的意识,积极营造进取向上的学习氛围
 社会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本质上是知识的竞争,能力的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是一个能力本位的社会。一个人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固然受到机遇、能力、个性特征、个人奋斗等许多因素制约,但起决定作用的是能力。因此,能力是立业之本。提高能力要做到三个“要”:
 一要勤于学习。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小康社会的重要文化特征。面对知识不断更新、科技不断发展、高科技对劳动者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必须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努力营造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中争取一分之地。“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学习力是最本质的竞争力。通过学习,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掌握新知识,获得新信息;通过学习,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不断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当你决心把学习当成一生的工作,你就拿到了打开未来社会的金钥匙,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要善于创新。创新就是要接受不定性,拥抱模糊,不断地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难题,不断地实践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创新决定生存,创新决定发展。各项工作能否开创新局面,主要取决于有没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胆略、创新的举措。创新也是一个人工作水平、工作能力最高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通常情况下,我们评价一名干部工作能力强弱,发展潜力大小,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这位干部的创新能力,不仅包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自主突破、率先开拓的能力。不仅包括突破前人、改写历史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能力。
 三要勇于实践。这是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必然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然要求。勇于实践就是要积极地运用所学知识,以发展的眼光,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实事求是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机关工作主要包括了基础性常规性工作和特色性创新性工作两个层面。要充分认识到常规工作中蕴藏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必须善于挖掘,加强整合,推陈出新,促进常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实现新发展,再上新台阶。更要充分认识到特色工作对推进整体工作的巨大的牵引作用,加强理论指导,既立足常规,又超越常规。敢于突出重点,谋大事以总揽全局,抓重点以推进整体。敢于突破难点,知难而上,克难攻坚,全力排除影响和阻碍工作的一切不利因素。敢于探索热点,超前思维,大胆实践,切实解决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探索热点,形成工作特点、亮点。
 三、强化诚信是立德之本的意识,积极营造协调和谐的团结氛围
“人可欺,心不可欺;心可欺,天不可欺;一世可欺,万世不可欺”。诚信是为人处世的第一道德。要以真诚待人,信用做人,增强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的信任、理解、宽容,加强工作中的协调、互助、合作,努力营造大团结氛围。团结出智慧,团结出力量,团结出成绩,团结出干部。做到三个“讲”。
 一是要讲大局。大局也叫势,简单地说,就是事物全局的发展趋向。我们通常所讲的时代特征、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发展规律、大趋势、总趋势等,都是关于大局的概括和描述。历史经验证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把握大局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只有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把握大局革命和建设事业才不至于半途而废,才能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能否正确把握大局对事业成败至关重要。讲大局,核心是讲政治。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切实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对基层政府部门来说,讲政治的核心就是要自觉地将部门工作同本地区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联系起来,正确处理好部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确保上级的政令畅通,确保领导意图的完整实现。对个人来说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下级与上级、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严肃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做到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
 二是要讲协作。协作是指既明确职责,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既各司其责、主动工作,又相互支持、主动补位的工作氛围和格局。协作首先强调的是各人、各科室、各部门单位把自己应该办、应该管的事情办好,不要争权,也不要有利的事情抢着干,没利的、困难的、麻烦的事情不愿干。同时更强调从大局出发,从整体利益出发,从长远利益出发,加强同志之间、科室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合作,同心同德、凝心聚力、合作共事,形成合力、激发动力、提高效率。搞好协作,必须倍加重视大局,严格按照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确保政令畅通。搞好协作,必须倍加重视团结,以民主的作风、宽广的胸怀,认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搞好协作,必须倍加重视矛盾,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消除误解,分清是非,化解各种矛盾。
 三是要讲宽容。要看到,由于每一人的个性特征、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上的差异,大家在一起共同工作和生活,对同一问题不同的看法,出现一些意见分歧,产生一些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正确对待。要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牢记“两个务必”,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不鄙人之短,不恃己之长。虚心向周围的同志学习,以人之长补已之短。同时相互之间多一些谦让,互相体谅,从而在同志之间建立起正常的融洽的关系。古人尚且懂得“有容乃大”的道理,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做得更好。

热点排行